登陆注册
14645700000001

第1章 不羁的少年时期(1)

等待英雄的德意志

1815年,伟大的法国人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重整军队入驻巴黎,与全欧联军对垒,最终在滑铁卢一战中战败。战败后的拿破仑被英国军舰载往圣赫勒拿岛囚禁,郁郁而终。

就在该年的4月1日,伟大的德国人俾斯麦在普鲁士的首都柏林诞生了。

当时的普鲁士与今日的德国是大不相同的。德意志在1815年时只是个地理名称,有德意志民族、德意志语言、德意志文化,但没有德意志这个国家,德意志人民也根本没有国家意识。

当时的德意志分为30多个小邦,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很混乱。德意志位于欧洲中部,欧洲的战事常在德意志的领土上进行,最后一次大战役便是耶拿一战。普鲁士本是德意志诸邦中的大国,但因耶拿一战被拿破仑所败,失去了领土的大半,国力折损很大,日耳曼民族的自尊心也随之粉碎。最后除普鲁士外,德意志的其他邦国都对拿破仑俯首称臣,称拿破仑的弟弟为国王。

战败的德意志相继出现了一些英勇的爱国者,最著名的是斯坦因。他因受拿破仑迫害被放逐国外,乘坐雪橇经奥地利逃到俄国,寻求沙皇的庇护。后来拿破仑攻打俄国时,他向沙皇提议在莫斯科采用坚壁清野之策。

拿破仑垮台后,斯坦因回到德国,改革行政,解放了占全国人民三分之二的农奴,并宣布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建立了新兴德国的基础。斯坦因死后,奥登堡继承了他的心志,到夏恩霍斯特执政时,首次实行全国征兵制,建立了精锐的普鲁士陆军。

1815年,维也纳会议讨论拿破仑战败后欧洲领土的安排,普鲁士的领土扩展了不少,但还是比不上后来的德国的一半,人口也只有1800万左右,但在维也纳会议的安排下,日耳曼邦联诞生了。

日耳曼邦联由30多个小邦国,4个自由市组成,分别派代表到法兰克福集会讨论有关德意志的大问题,邦联的主权分属于各邦国,所以严格说来,日耳曼邦联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是类似于国际联盟的集团。

日耳曼邦联中奥地利领土最大,国力最强,它的国民除了日耳曼人外,还包括了其他许多民族;而普鲁士虽然国家刚独立,领土还不到奥地利的一半,但国民全是日耳曼人。因此,关于日耳曼邦联的领袖任命问题,奥、普两国产生了激烈冲突。他们彼此抗衡的舞台是法兰克福的联邦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全是由各邦国选出来,代表各国君主的大公使。

当时欧洲的最大困扰就是君主专制问题,觉醒的民众逐渐开始从封建专制的君主手中夺回人民的权利,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可是在维也纳缔结同盟的俄、奥、普三国君主,却一意维持君权压抑民权。

反对君权的民主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欧洲各国的民主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民族的统一国家。深受拿破仑侮辱的日耳曼民族就是因为发起这种民主爱国运动,所以在滑铁卢一战击败了拿破仑。但是,因为普鲁士的改革并非由下而上,而是由上而下,在专制政体下从事改革,这是日耳曼民族所感到的最大矛盾。

德意志如果想统一,就必须借普鲁士国王的领导,但是如果采用君主专制,那其他30多个邦国的君主一定不愿居于普鲁士国王之下,德意志也就不可能统一。在当时,想要统一德意志必须放弃君主政体而采用民主政体,就是要把普鲁士国王的专制君主改为立宪君主。因为存在矛盾,所以德国迟迟未能统一。虽然日耳曼民族有坚强的国民性和伟大的文化,但因自由主义者的偏激理论和保守主义者的顽固不化,所以德意志遭到了全欧的轻侮嘲弄。

18世纪的时候,欧洲流行过一句话:“法国领导陆地,英国领导海洋,而德意志领导的是天上的浮云”。人们都认为德国人的世界里都是些哲学概念与诗歌音乐,他们是一个不重实际的民族。其实德国并不缺少有政治天分的人才,曾出现过华伦斯坦、腓特烈大帝,但是在当时这种诸邦分裂的时代里,德国缺少一位英雄,究竟是谁呢?全德意志人民都在期待英雄的出现。

双重风格的家庭

俾斯麦就在这个大家都期盼英雄的时代里诞生了。俾斯麦的家在柏林西方100公里,是易北河岸边的兴奥森小镇。他家有大片的庄园,是世袭地主,属于贵族阶级,生活很富裕,俾斯麦的祖先世代从军,性格诚实、勇敢,他们不喜欢与人计较,只关心田地和管辖佃农,他们有一种很强烈的统治阶级的优越感。

在和平时期,他们的娱乐就是狩猎,他们生活粗犷而怠惰,喜欢喝酒,不办公也不读书,他们认为这些事是新兴的中产阶级该做的,而他们这些天生的统治阶级根本不用做这些。

俾斯麦的父亲23岁退伍,隐居在兴奥森庄园,过着单调的地主生活。他诚实,待人亲切,但是不爱读书,除了狩猎饮酒外没有别的嗜好。但这个懒惰的人却娶了一位勤勉而美丽的妻子。

俾斯麦的母亲出身于新兴的中产阶级家庭。家族中的人世代都在大学教授历史和法律。俾斯麦的外祖父曾任枢密院议长,属于自由主义人士,专门攻击专制政体,以致触怒了皇帝。俾斯麦的母亲受环境影响,理念清晰,她好胜,做事勤勉,品行端正。因为居住在都市,常出入宫廷,所以她爱好社交活动,喜欢打扮。

俾斯麦在家中排行第四,兄弟姐妹共6人,其中3人夭折了,除俾斯麦外,有一个大他5岁的大哥和小他12岁的小妹。他与小妹感情很好。

俾斯麦一岁的时候,全家就迁居到了柏林东北的小镇库宁堡,因为他父亲在当地继承了一片约8000平方公里的田地,他们家就坐落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有大片的平房,在中央有一间楼房,这就是俾斯麦幼年时期的房间。俾斯麦少年时代的记忆几乎都得于此。

站在楼上看下去,窗外广大的田地都是他们家所有,在他们家四周居住的都是佃农和仆役,俾斯麦是在驱役别人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在他心中深植了支配阶级的意识。

俾斯麦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像祖先一样,做一个伟大的军人;母亲却希望他能努力读书,长大后像外祖父那样做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其实,俾斯麦心里很爱自己的父亲,对母亲很厌恶。喜爱交际的母亲大半时间都不在家,她似乎只关心社交活动,子女们的日常生活都委托仆人照顾,她信奉斯巴达式教育,觉得小孩应该严格管教,所以她从不对子女表示关爱,只以理智来教导他们,而俾斯麦对母亲的憎恶感,主要是因为母亲不把善良的父亲看在眼里。

有一次,在寒冷的冬夜,母亲在家中招待了许多客人,为了让客人留宿,竟然把自己的丈夫从房里赶出去。当时年幼的俾斯麦就为父亲的遭遇大感不平,这件事也令他终生难忘。

还有一次,俾斯麦指着祖先的画像炫耀家世时,他母亲说:“不要依靠门弟夸耀自己。”然后便把画像都收起来了。

由于这几件事,俾斯麦对母亲及母亲的家族都很轻视。俾斯麦的母亲是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她的行为代表了一般知识分子对地主贵族的观感。俾斯麦对母亲的反感情绪转移到了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分子身上,而这种憎恶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俾斯麦的父亲性格善良而怠惰,母亲冷酷而喜爱社交,俾斯麦始终没有机会接受双亲的教诲。母亲知道俾斯麦禀赋优异,也曾经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但是却没有亲自教导他,把一切都委托给了学校和家中的仆役,所以俾斯麦在7岁到17岁的这段重要成长期间里,并未得到适当的教养。

不愉快的学校生活

俾斯麦8岁时进入柏林小学就读,同学们都是中产阶级子弟,只有他一个人是贵族后裔。学校的教育方式很严格,这更加深了俾斯麦的痛苦。俾斯麦对中产阶级的反感及对自由主义者的憎恶,可能与他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有关。

俾斯麦12岁上中学,母亲帮他选的学校,也是中产阶级的子弟学校。在学校里,俾斯麦身为没落的地主贵族后裔,在新兴阶级的子弟间,遭到了众人的嘲笑谩骂。

“等着瞧吧!你们等着瞧吧!”俾斯麦经常在心中这样呐喊。当时俾斯麦很喜欢语言学这门学科,他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学英语,后来他能流利地运用英、法两种语言。此外还学俄语,还学了一些荷兰语、波兰语。这是他日后成为卓越外交家的重要本钱。

除了语言学,他深爱历史学,他喜欢研究古希腊史及古罗马史,精读德意志史和英国史。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很多的大政治家在年轻时期都喜欢阅读历史书籍。

从15岁开始,俾斯麦每年夏天都回乡下的家中度假。在他的家中,只有一位家庭教师、一位女仆,还有比他大5岁的哥哥为伴。他母亲成天忙着社交,根本无暇照顾他,俾斯麦的父母对宗教都不热心,幼年的俾斯麦没机会接受宗教教育。

同类推荐
  • 李烈钧自述

    李烈钧自述

    李烈钧是袁世凯最大克星,更是维护民国统一最有力的人。李烈钧首举讨袁义旗,打破世人对袁信仰。后来,又与唐继尧、蔡锷发起护国讨袁,终使袁败亡。《辛亥风云人物自述丛书:李烈钧自述》以李烈钧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李烈钧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李烈钧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个立体而生动的李烈钧形象。
  • 岳家将

    岳家将

    岳飞是我国南宋年间著名的爱国民族英雄。他统率岳家军八百儿郎抗击金兵入侵的传奇故事,在我国各地长期广泛流传。本辑将反映岳飞抗金的两部史小说名著《岳王传》、《说岳》汇编成册,取名《岳家将》,以飨读者。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摩根以过人的智慧,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富迅速积累,他从小就具备超强财商,很懂得市场和运营。摩根家族代代沿袭摩根的创业思维,使摩根财团不断壮大。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热门推荐
  • 逆行录

    逆行录

    逆行录!非为逆而逆,逆行为心,随心而行!何为心?友情、爱情、族义……
  • 曼珠沙华开

    曼珠沙华开

    曼珠沙华是开在冥界的一种花,也叫彼岸花。诅咒人们生生世世都不能在一起。她说:“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果你能做到,也许我会爱生你。”他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血色灵匙

    血色灵匙

    她叫韩辰夏,是全球排名第二韩氏集团的千金,也是全球11排名第一的噬血帮的帮主冷言,更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杀手残月,这一切也皆来自她从天上轮回下来所带的异能与过人的智慧,辰夏本是天上的圣果修炼成仙,却过不了情关,最后玉帝将她打下凡间,来完成自己未完的尘世姻缘。然而尽管她有如此强大的法力,也保不住自己心爱的人。后来因陷入一场阴谋,她独自一人来到了忆惜贵族学院,接近四大美男,寻找血色灵匙..。。
  • 世间安得双全法:步步倾心

    世间安得双全法:步步倾心

    雍正:我问佛为何让有情的人即使终成眷属,却依然不能长相厮守?佛无奈地看了我一眼,问我可知什么叫不知足?不及我答,便说你这便是。他说,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想要得到一些,就必然会失去另一些。可是阿菲,你可知道我曾经真的愿意为你倾尽天下,放下一切?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走到这番地步?站在金銮殿上,他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冷面君王。浪迹在京城街巷,他是悲天悯人的柔情大夫。他的一生从即位之初到突然辞世都是史学上难解的谜案。有人说他是圣君,也有人说他是暴君。他的一生集毁誉于一身,他就是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我穿越清朝的夫君。本文讲述的是雍正、年妃、年羹尧之间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
  • 明季三朝野史

    明季三朝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材嫡女:邪王的逆天宠妃

    废材嫡女:邪王的逆天宠妃

    她本尊贵之人,却因废材之名被亲姐姐和未婚夫无情杀害。再睁开眼,绝代风华代替了胆小懦弱。敢来害她?我玩死你!休了她还要再娶?抱歉,好马不吃回头草!敢骂她废材?看她如何走上世界巅峰!美男?她有!宝物?在手!天下美男无不仰慕她,天下美女无不嫉妒她。但是,天下美男无数瓢,她只取一瓢嫁!且看她如何携他之手笑傲九霄,狂傲天下……【小片段】“娘子,为夫已经洗白白在床上等你了。”某女收到了一只白鸽,上面挂着某男欠揍的字体。“嗯。”某女只回了某男一个字。某男心满意足的等待,却见……
  • 风云生死录

    风云生死录

    纯阳风,纯阳云,纯阳生死情。风,潇洒飘逸,任我而行云,淡然若定,随风而起,风云际会,天地变色,云随风起,腥风血雨。师出同门,风得道,云成魔,谁是谁非,谁对谁错?欢乐趣,离别苦,此中更有痴儿女。逸云已被风吹去,任你是正是邪,是道是魔,我杀他个天翻地覆凄凄惨惨戚戚。长风自有破浪时,管她是人是妖,是魔是道,我杀她个桃红柳绿杏花烟雨江南。怎一个“情”字了得!真诚感谢我看素材网免费提供封面支持!
  • 娇妻的秘密

    娇妻的秘密

    银行卡里的55万块钱不翼而飞让他震惊不已,老婆的遮遮掩掩让他更是相信这件事情和老婆有着密切的关系。神秘的电话,陌生人的到访,之后的一系列事件,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妻子有了新欢。面对婚姻中突如其来发生的这些状况,他该如何解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流浪猫小姐

    流浪猫小姐

    关于神秘变脸人的案子,正闹得沸沸扬扬,波丽家来了一个古怪的房客玛菲小姐。深夜到来,波丽听到尖锐的高跟鞋声,顺着二楼的通道下到了一楼。可二楼的通道是上着锁的,玛菲小姐是如何下去的呢?她偷到爸爸的钥匙,壮着胆子跟踪到一楼,只听见高跟鞋时有时无地响起,却不见玛菲小姐。更让波丽恐惧的是,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录像,镜头里却出现一双红色的高跟鞋;玛菲小姐的小皮箱里,颤微微地伸出了一只发绿的苍老的手掌;一个奇怪的矮人,半夜里出现在波丽的卧室里——在波丽与矮人斗智斗勇中,玛菲小姐的诡异身份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