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1300000013

第13章 三辅故事(2)

桂宫内有明光殿。(西京赋注)

三辅黄图卷二:“桂宫,汉武帝造,周回十馀里。汉书曰:‘桂宫有紫房道,通未央宫。’关辅记云:‘桂宫在未央北,中有明光殿、土山,道从宫中西上城,至建章神明台蓬莱山。’三秦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玉阶,昼夜光明。又西京杂记云:‘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厕宝屏风、列宝帐,设於桂宫,时人谓为四宝宫。’”关中记(初学记卷三夏引):“桂宫,一名甘泉,又作迎风观、寒露台以避暑。”

今案:桂宫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夹城堡村东。(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五一页)

建章宫周回三(张澍注:一作数)十里。殿东起别风阙(张澍注:一作别起阁)高二十五丈,乘(张澍注:一作)高以望远。张平子西京赋曰:柏梁既,越巫陈方,建章是营,用厌火祥。营宇之制,事兼未央。又於宫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上有铜凤皇,赤眉贼坏之。西京赋云‘圆阙耸以象天,若双碣之相望;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金爵”是也。(文选注)

澍案:玉海引云:凤皇阙武帝造,二十五丈五尺,一名别风阙。又曰:阙门内二百步。武帝本纪:太初元年冬十有一月乙酉,柏梁台,春二月,起建章宫。

柏梁台,三辅黄图卷五:“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太初中台。”陈直曰:“武帝纪:‘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柏梁台。’食货志云:‘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长安志引庙记曰:‘柏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西。’三秦记曰:柏梁台上有铜凤,名凤阙。汉武帝集:武帝作柏梁台,诏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坐。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云云。”“又金石屑卷三第四页,有‘元鼎二年柏梁四九’砖文,为宋元丰三年吕大防得於汉故城者。‘四九’,陶工陶之号数,与近年汉城所出瓦片题字,体例正同”今案:何清谷云:“柏梁台当在直城门大街之南,天禄阁遗址附近。”刘运勇认为“在今未央宫前殿遗址西北,卢家口村东有一高约七米的夯土堆,可能是柏梁台的故迹。”(三辅黄图校注二六九、二七页)

汉灵星祠,在长安城东十里。(太平御览)

三辅故事:“长安城东十里有灵星祠。”汉书郊志:“或言曰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於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

汉太学在长安门东直杜门立五经博士员,弟子万馀人。学中有市有狱。光武东迁,学乃废。(太平御览)

澍案:直,一引作十里二字,又误作书。又案:玉海引云:汉太学中有市有狱,在长安门书社门,立五经博士员,弟子万馀人。

三辅黄图卷五:“汉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董仲舒策曰:‘太学,贤士之关,教化之本原也。’王莽作宰衡时,建弟子舍万区,起市郭上林苑中,”何清谷曰:“王莽扩大太学事,见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上: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谐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後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谬,壹说云。’又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序:‘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又汉书补注卷九十九上沈钦韩曰:‘案御览五百三十四(礼仪部)黄图曰:礼,小学在公宫之南,太学在城南,就阳位也。去城七里。王莽为宰衡,起灵台,作长门宫(何清谷曰:当为长满仓),南去三百步。起国学於郭内之西南,为博士之官寺门,北出正於其中央为射官门,出殿南向为墙,选士肄射於此中。北之外为博士舍三十区,周环之。北之东为常满仓,仓之北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质物及经书、传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或论议槐下。其东为太学官寺,门南出,置令丞吏,诘奸,理讼词。五经博士领弟子员三百六十,六经三十博士,弟子万八百人。主事、高弟、侍讲各二十四人,学士同舍,行无远近皆随檐,雨不足,暑不暴首。’”(三辅黄图校注二八九页)

今案:太学有市事,陈直引作:“北为会市,但列槐市数百行为队”(三辅黄图校证一一五页)另有引作“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

何清谷曰:“(太学狱)当属长安的二十四狱之一。”用来镇慑太学区。(三辅黄图校注二八九页)

汉太学位置,两京新记卷三,普宁坊“街西有汉太学馀址。”所述与三辅黄图位置相同。其地在今西安市莲湖区大庆路西安高压开关厂中部。(考古与文物一九九二年第五期)

汉文帝霸陵不起山陵,稠种柏树。(太平御览)

史记孝文本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集解:应劭曰:“因山为藏,不起坟,山下川流不遏绝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三秦记(史记高祖本纪正义引):“霸城,秦穆公筑为宫,因名霸城。汉於此置霸陵。”关中记(文选休沐重还道中注):“霸陵,文帝陵也。上有池,有四出道以泻水。”水经渭水注:“霸水又左合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万年县:“白鹿原,在县东二十里。亦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文帝霸陵,在县东二十里白鹿原上。”关中胜图志卷八:“文帝霸陵,在白鹿原东北崖,去城四十里。”

今案:文帝霸陵在今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毛窑院村。(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六三页)

周礼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春秋时期的冢墓已有树木。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之徐君冢树而去。”白虎通: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半之,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秦代帝陵也有树。史记秦始皇本纪:“树草木以象山。”汉书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师古曰:“言鬼神尚幽以,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故汉人在陵墓上多植松柏。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古诗三首:“松柏冢累累。”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故帝陵亦植松柏。三辅故事:“汉诸陵皆属太常,不属郡县,其人盗柏者市。”陵墓植松柏一直到後世仍然沿用。世说新语任诞:“张湛好於斋前种松柏。时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时人谓:‘张屋下陈,袁道上行殡。’”唐代帝陵植柏,称作柏城。新唐书韦传:“且寝宫所占,在柏城中,距陵不远。”

汉诸陵皆属太常,不属郡县,其人盗柏者市。(初学记、太平御览)

今案:此条另见于三辅故事。

汉作灵台,以四孟月登而观之,黄气为疾病,赤兵,黑水。(太平御览)

三辅黄图卷五:“汉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候者观阴阳天文之变,更名灵台。郭延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一曰:长安灵台,上有相风铜乌,千里风至,此乌乃动。又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造。’”

史记天官书:“凡望云气,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馀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夫自汉之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

成帝作延陵,及起庙,窦将军有青竹田在庙南,恐犯蹈之,言作陵不便,乃徙作昌陵。取土十馀里,土与粟同价。(太平御览)

澍案:水经注:鸿嘉元年于新丰戏乡为昌陵县,以奉初陵。永始元年,诏以昌陵卑下,客土疏恶,不可为万岁居,其罢陵作,令吏民反。故徙将作大匠解万年敦煌。关中记曰:昌陵在霸城东二十里,取土东山,与粟同价,所费巨万,积年无成。

汉书成帝纪:建始二年“闰月,以渭城延陵亭部为初陵。”绥和二年三月丙戌,“帝崩於未央宫。”“四月己卯,葬延陵。”臣瓒曰:“延陵在扶风,去长安六十二里。”三辅黄图卷六:“成帝延陵,在扶风,去长安六十二里(本注:一曰成帝於霸陵北步昌亭起寿陵,即武帝之废陵也。)王莽时,遣使坏渭陵、延陵园门罘,曰毋使民思也。又以黑色其周垣。’水经渭水注:“(成国故渠)又东迳成帝延陵南。”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咸阳县:“延陵,成帝陵也,在县西北十三里。”长安志卷十三咸阳县:“成帝延陵,在县西北十五里。”关中胜图志卷八:“成帝延陵,在咸阳县西北十三里。”

今案:延陵在今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严家沟村。陵园平面近方形,东西三八二米,南北四米,四面各一阙门。封土居陵园中央,呈覆斗形,底边长一七三米,顶部边长五十一米,高三十一米。许皇后陵位于帝陵西约一二米,班婕妤墓位於帝陵东北六五米。陪葬墓位於延陵以东一五米,今尚存封土七座。(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三五五页)

汉书成帝纪:鸿嘉元年二月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奉初陵,赐百户牛酒。”二年夏,“徙郡国豪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赐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公主、中二千石冢地、第宅。”永始元年,“秋七月,诏曰:‘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过听将作大匠万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虚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可成。朕惟其难,怛然伤心。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汉书陈汤传:“初,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数年後,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自置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令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馀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於是天子从其计,果起昌陵邑,後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後卒不就,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钜万数,至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同贾。作治数年,天下被其劳,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故将作大匠万年佞邪不忠,妄为巧诈,多赋敛,烦繇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於是汤与万年俱徙敦煌。”水经渭水注:关中记曰:“昌陵在霸城东二十里,取土东山,与粟同价,所费巨万,即此处也。”

今案:昌陵在今西安市临潼区斜口镇董家村。位於渭河南岸二级阶地北缘。在一面积达三平方千米的人工堆积土丘上,仍有一方形土坑,边长约十馀米,深约二十米,俗称“八角琉璃井”。附近地表散布有砖瓦残片,早年曾出土有大型石雕和础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八四页)

洛女冢南有洛陂,俗号曰洛女陂。(太平寰宇记)

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洛女陂在县东一十五里。”

邓禹败於潼关,後大破赤眉於崤。(太平御览)

後汉书邓禹传:“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桀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邺。光武见之甚欢。”“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於衙,禹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於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引军北至邑。”二年春,“禹乃南至长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禹引兵与延岑战於蓝田,不克,就云阳。”“三年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遂为所败,众皆死散。”“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拜右将军。”四年,“遣禹护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击破岑於邓;追至武当,破之。”十三年,“定封禹为高密侯。”“中元元年,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馀,寝疾。帝数自临问。”“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後汉书冯传:“与赤眉遇於华阴,相距六十馀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馀人。三年春,遣使者即拜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与相遇,禹、弘要共攻赤眉。曰:‘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馀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黾池要其东,且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赤眉阳败,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溃乱。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馀人。禹得脱归宜阳。马步走上回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坚壁,收其散卒,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於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前部,裁出兵以救之。贼见执弱,遂悉众攻,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於崤底,降男女八万人。馀众尚十馀万,东走宜阳降。”後汉书刘盆子传:“光武乃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建威大将军耿等屯宜阳,分为二道,以要其还路。诸将曰:‘贼若东走,可引宜阳兵会新安;贼若南走,可引新安兵会宜阳。’明年正月,邓禹自河北度,击赤眉於湖,禹败走,赤眉遂出关南向。征西大将军冯破之於崤底。”注:“即崤坂也,在今洛州永宁县西北。”其地在今河南新安以西。

潼关,水经河水注:“又南至华阴潼关。”“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水注之,水出松果之山。北流径通谷,世因谓之通谷水,东北注於河,述征记所谓潼谷水者也。或说因水以名地也。河水自潼关东北流。”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华阴县:“潼关,在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春秋时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是也。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又云河在关内,南流击关山,因谓之‘关’。”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九华阴县:“潼关有潼水焉。按三辅记,关因水得名,水去关一里。即左传云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是此。按:今潼关自函谷至于潼关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又曰:潼关本名关,河水自龙门激至华山东,故以名之。信神明之奥区,帝宅之户牖,有百二之固。又按:今关即隋大业七年移于南北镇,城门坑槛谷以置,去旧关四里馀。至唐朝天授二年移近向北,临河为路。”关中胜图志卷十四:“潼关,在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

今案:潼关故址在今潼关县港口镇。关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二点五千米,南北宽约一,五千米。有东、南、西、北四门及南、北水关。一九五九年拆毁。(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五七九、五八页)

赤眉,後汉书刘盆子传:“琅邪人樊崇起兵於莒,众百馀人,转入太山,自号三老。”“王莽遣平均公廉丹,太师王匡击之。崇等欲战,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

崤,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所避风雨也。”後汉书郡国志弘农郡黾池“有二崤”。水经河水注:“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崤山在今潼关东,渑池以西。

江充为铜人长尺,以刺其腹,埋太子宫中,晓医术,因言其事。(太平御览)

今案:铜人当为桐人之。

汉书江充传:“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後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於太子宫,得桐木人。”师古曰:“三辅旧事云充使胡巫作而之。”

卫太子鼻,太子来省疾,至甘泉宫。江充告太子勿入,陛下有诏,恶太子鼻,当以纸蔽其鼻。充语武帝曰:太子不欲闻天子脓臭,故蔽鼻。武帝怒太子,太子走还。(太平御览)

卫太子即戾太子,名据。母卫皇后。太子因巫蛊之祸而死,太子孙即宣帝。宣帝初即位,卫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汉书武五子传)

武帝发兵攻卫太子,连五日,白虎阙前沟中血没足。(太平御览)

汉书武五子传:“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御史章赣被创突亡,自归甘泉。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曰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肯附。太子兵败,亡,不得。”汉书刘屈传:“戾太子为江充所谮,杀充,发兵入丞相府,屈挺身逃,亡其印绶。是时上避暑在甘泉宫,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上问:‘丞相何为?’对曰:‘丞相秘之,未敢发兵。’上怒曰:‘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乃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太子既诛充发兵,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臣欲作乱。上於是从甘泉来,幸城西建章宫,诏发三辅近县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将。太子亦遣使者挢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命少傅石德及宾客张光等分将,使长安囚如侯持节发长水及宣曲胡骑,皆以装会。待郎莽通使长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节有诈,勿听也。’遂斩如侯,引骑入长安,又发辑濯士,以予大鸿胪商丘成。初,汉节纯赤,以太子持赤节,故更为黄旄加上以相别。太子召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安受节已,闭军门不肯应太子。太子引兵去,四市人凡数万众,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军败,南覆盎城门,得出。”

今案:长乐西阙即白虎阙。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宫阙殿阁取法焉。”崔豹古今注卷上:“苍龙阙画苍龙,白虎阙画白虎,玄武阙画玄武,朱雀阙上有朱雀二枚。”何清谷曰:“长乐宫四面各有一门,称司马门。其中东面和西面的司马门是主要的。门外有阙,称东阙和西阙。西阙紧临安门大街,东阙可能与霸城门直对。(三辅黄图校注一四页)西阙(白虎阙)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讲武殿村西北,与直城门大街正对。(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一四二页)

长安城中八街九陌。汉丞相刘屈(旄)[]妻枭首华阳街,京兆尹张敞走马章台街,陈汤斩郅支王首县藁街。(太平寰宇记、玉海)

三辅黄图卷二:“有香室街、夕阴街、尚冠前街。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汉书刘屈妻枭首华阳街,京兆尹张敞走马章台街,陈汤斩郅支王首悬藁街。’张衡西京赋云‘参夷夷庭,街衢相经,廛里端正,甍宇齐平’是也。”陈直云:“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五引郡国志云:‘雍州司天台西北有香室街。’又曰:‘夕阴街在右扶风南。’长安志亦云:‘香室街在司天台北,夕阴街在右扶风南,尚冠前街在夕阴街之後。’‘长安志:“章台街,今长安建章台下街。”长安志引汉书长安有炽盛街,见於汉书游侠章传,叙长安炽盛,街闾往往多游侠,是形容之辞,非街名也,此宋敏求之误解。此外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五,有太常街,引自三辅故事。有城门街,见汉书叔孙通传,晋灼注引三辅黄图。”(三辅黄图校证三二页)

汉书刘屈传:“刘屈,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子也。”征和二年春,“以涿郡太守屈为左丞相。”戾太子起兵,刘屈与之战。次年,与贰师将军李广利谋立昌邑王为太子,“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

汉书张敞传:“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祖父孺为上谷太守,徙茂陵。敞父福事孝武帝,官至光禄大夫。敞後随宣帝徙杜陵。敞本以乡有秩补太守卒史,察廉为甘泉仓长,稍迁太仆丞,杜延年甚奇之。会昌邑王徵即位,动作不由法度,敞上书谏。”“後十馀日王贺废,敞以切谏显名,擢为豫州刺史。以数上事有忠言,宣帝征敞为太中大夫,与于定国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霍光,而使主兵车出军省减用度,出为函谷关都尉。宣帝初即位,废王贺在昌邑,上心惮之,徙敞为山阳太守。”“久之,勃海、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书奏,天子徵敞,拜东相。”“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歙然,国中遂平。”“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敞治之,“鼓稀鸣,市无偷盗。”“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於三辅尤为剧。郡国二千石以高弟入守,及为真,久者不过二三年,近者数月一岁,辄毁伤失名,以罪过罢。唯广汉及敞为久任职。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於画眉者。’”敞当免职,贼捕掾絮舜以其五日京兆而不肯听事,敞使收狱,卒舜市。敞为冀州刺史,捕贼不避广川王,居部岁馀而盗贼禁止,“守太原守,满岁为真,太原郡清。”“元帝初即位,待诏郑朋荐敞先帝名臣,宜傅辅皇太子。上以问前将军萧望之,望之以为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天子使使者徵敞,欲以为左冯翊。会病卒。”

汉书陈汤传:“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才,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後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先是,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俱遣子入侍,汉两收之。後呼韩邪单于身入称臣朝见,郅支以为呼韩邪破弱降汉,不能自还,即西收右地。会汉发兵送呼韩邪单于,郅支由是遂西破呼偈、坚昆、丁令,兼三国而都之。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困辱汉使者江乃始等。初元四年,遣使奉献,因求侍子,愿为内附,汉议遣卫司马谷吉送之。”“既至,郅支单于怒,竟杀吉等。自知负汉,又闻呼韩邪益,遂西奔康居。康居王以女妻郅支,郅支亦以女予康居王。康居王甚尊敬郅支,欲倚其威以胁诸国。郅支数借兵击乌孙,深入赤谷城,略民人,欧畜产,乌孙不敢追,西边空虚,不居者且千里。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骄,不为康居王礼,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发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建昭三年,汤与延寿出西域。”汤矫制发诸国兵,伐郅支,“单于被创死。军侯假丞杜勋斩单于首,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上疏言:“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汉者,虽远必诛。”後汤上书言作昌陵,数年不成,免为庶人,徙敦煌。“久之,敦煌太守奏‘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诏徙安定。议朗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汤。”“书奏,天子还汤,卒於长安。”

长安城中八街九陌,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玉海)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南平、大昌、戚里。汉书:万石君石奋徙家长安戚里。宣帝在民间时,常在尚冠里。刘向列女传:节女,长安大昌里人也。”

今案:长安城一百六十里,除三辅黄图所记之外,在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中也有零星记载,长安志卷五引三辅黄图有函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有陵里。集解引徐广曰:“陵,一作邻。”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五三四页有“长安嚣陵里尹胜”。二五九页有“长安当利里”。五九九页有“长安假阳里”。六七三页有“长安有利里”。一八页有“长安宜里”。四七一页有“京兆尹长安南里”。四七页有“京兆尹长安棘里。”武威新出汉简有“长安敬上里。”另在陶文中有真阳里、寺工里。(陈晓捷关中秦汉亭里辑存)

长安有藁街,甘延寿、陈汤上疏云,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首藁街及蛮夷邸门。(太平御览)

澍案:刘盆子传注引云,长安城中有藁街。

长安八街九陌,有香室街、夕阴街、尚冠前街,汉书:刘屈(旄)[]妻枭首华阳街,京兆尹张敞走马章台街,陈汤斩郅支王首县藁街。张衡西京赋云“参夷庭,街衢相经,里端直,甍宇齐平”是也。(三辅黄图)

澍案:玉海引无张衡西京赋五句。

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门夹横桥大道。市楼皆重屋,又曰旗亭楼,在杜门大道南,又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直市在富平津西南二十五里,秦文公造,物无二价,故以直市为名。班固西都赋云:“九市开场,货别隧分。”张衡西京赋云:“廓开九市,通带,旗亭五重,俯察百隧”是也。又有柳市、东市、西市。郡国志:长安大侠子夏名章居柳市。史记:司马季主卜於东市,晁错朝服斩于东市。(三辅黄图)

澍案:初学记引长安有九市一句。

汉书百官公卿表:“左内史更名左冯翊”“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戾太子传:“四市人凡数万众。”陈直曰:“西安汉城遗址中,出土‘市府’封泥最多,文字最精。又有东西南北四市封泥,皆为半通式,为左冯翊长安四市长所用者。”(汉书新一二页)何清谷曰:“在市长、市令、市丞之下,还有‘市吏’、‘市掾’、‘市啬夫’等吏员。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如负责市内商人的注籍登记,检查有无贩卖违禁物资,定期检查度量衡,从事物价评定,征收市租等。”(三辅黄图校注八八页)

刘庆柱曰:长安市在汉长安城西北部。在横门以南已探出长宽各约三米的大型建筑遗址。主体建筑在建筑中央,东西一四七米,南北五十六米。以横门大街和这组建筑为界,将长安市分为东西两部分,当为东市和西市,从已掌握的材料来看,西市内有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一九八六年二二五页)

直市,长安志卷五:“在渭桥北,秦文公造,直市平准物价,故曰直市”。何清谷曰:“直市既在渭桥北,渭桥应指通向阳陵的东渭桥,在富平津西南二十五里或十五里,即富平津在直市东北。据周书卷二十贺兰祥传载:西魏大统十六年,宇文泰命贺兰祥於泾渭平原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於洛。富平堰在今富平县南。富平津可能是富平堰上的一个渡口,依此推定直市似在今高陵县境。”(三辅黄图校注八八页)

汉书游侠传:“章字子夏,长安人也。长安炽盛,街闾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号曰‘城西子夏。’为京兆尹门下督,从至殿中,侍中诸侯贵人争欲揖章,莫与京兆尹言者。章逡循甚。其後京兆不从也。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亦得显权力,门车常接毂。至成帝初,石显坐专权擅势免官,徙归故郡。显赀巨万,当去,留床席器物数百万直,欲以与章,章不受。宾客或问其故,章叹曰:‘吾以布衣见哀於石君,石君家破,不能有以安也,而受其财物,此为石氏之祸,氏反当以为福邪!’诸公以是服而称之。河平中,王尊为京兆尹,捕击豪侠,杀章及箭张回、酒市赵君都、贾子光,皆长安名豪,报仇怨、养刺客者也。”

柳市,师古曰:“汉宫阙疏云细柳仓有柳市。”

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长安东市。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理顺。”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於轵张恢先所,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馀,老不可徵,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突门,水经注渭水:“第三门本名西城门,亦曰雍门,王莽更名章义门著义亭。其水北入,有函里,民名曰函里门,亦曰突门。”

今案:突门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六村堡西南。(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一四二页)

长安城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衢路平正,可并列车轨十二,门三洞,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右出入为往来之径,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班固西都赋曰:“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张衡西京赋云“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里端直,甍宇齐平”是也。(太平御览)

澍案:水经注,玉海引作三辅者非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长安,故咸阳也。”又秦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长安城北。汉惠帝元年筑,六年成,即咸阳也。秦离宫无城,故城之。”三辅黄图卷一:“汉之故都,高祖七年方修长安宫城,自栎阳徙居此城,本秦离宫也。初置长安城,本狭小,至惠帝更筑之。按惠帝元年正月,初城长安城。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三十日罢。城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六月发徒隶二万人常役。至五年,复发十四万五千人,三十日乃罢。九月城成,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九尺,雉高三坂,周回六十五里。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汉旧仪曰:‘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三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地皆黑壤,今赤如火,坚如石。父老传云,尽凿龙首山土为城,水泉深二十馀丈。树宜槐与榆,松柏茂盛焉。城下有池周绕,广三丈,深二丈,石桥各六丈,与街相直。”

“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庙记曰:‘霸城门,亦曰青绮门。’汉书王莽天凤三年,霸城门,莽更霸城门曰仁寿门无疆亭。”

“长安城东出第二门曰清明门,一曰藉田门,以门内有藉田仓,一曰凯门。汉书平帝元始四年‘东风吹屋瓦且尽’,即此门也。汉宫殿疏曰:‘第二门名城东门。’莽更名曰宣德门布恩亭。”

“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民间所谓东都门。汉书曰:‘元帝建昭元年,有白蛾飞蔽日,从东都门至枳道。’又疏广太傅受少傅,上疏乞骸骨归,公卿大夫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即此门也。其郭门亦曰东郭,即逢萌挂冠处也。王莽更名曰春王门正月亭。东都门至外郭亭十三里。”

“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一号杜门。庙记曰:‘覆盎门与洛门,相去十三里二百一十步,门外有鲁班输所造桥,工巧绝世。’长乐宫在城中,近东直杜门,其南有下杜城。汉书集注云:‘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门。’又曰端门,北对长乐宫。汉书曰:‘戾太子所斫覆盎门出奔湖。’王莽更名曰永清门长茂亭。”

“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亦曰鼎路门,北对武库。王莽更名曰光礼门显乐亭。”

“长安城南出第三门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一曰便门,即平门也。古者平、便皆同字。武帝建元二年初作便门桥,跨渡渭水上,以趋茂陵,其道易直。三辅录曰:‘长安城西门曰便门,桥北与门对,因号便桥。’王莽更名曰信平门诚正亭。”

“长安城西出南头第一门曰章城门。汉宫殿疏曰:‘章城门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三辅旧事曰:‘章门亦曰光华门,又曰便门。’汉书成帝元延元年,章城门牡自亡。王莽改曰万秋门亿年亭。”

“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汉宫殿疏曰:‘西出南头第二门也。’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

“长安城西出北头第一门曰雍门。本名西城门,王莽改曰章义门著义亭。其水北入有函里,民呼曰函里门。”

“长安城北出东头第一门曰洛城门,又曰高门。汉宫殿疏曰:‘高门,长安北门也,又名鹳雀台门,外有汉武承露盘,在台上。’王莽更曰进和门临水亭。”

“长安城北第二门曰厨城门。长安厨在门内,因为门名。王莽更名建子门广世亭。”

“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汉书上小女陈持弓走入光门,即此门也。门外有桥曰横桥。王莽更名朔都门左幽亭。”

“汉城门皆有候,门候主候时,谨启闭也。”

今案:西汉长安城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汉城、未央宫乡及三桥镇范围内。城域面积三四点三九平方千米。城墙版筑,东、南、西、北四墙分别长五九一七、七四五三、四七六六、六八七八,原高十二米以上,基宽十二至十六米。除东墙外,其他三面墙均有曲折。城外有宽八米、深三米的壕沟。共有城门十二座,每面三座。每个城门有三个门道,各宽约八米。城内共有八条大街,各宽约四十五米。城内有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明光宫、位於城的中部和南部,城内西北角有东市、西市、东北角为民里。城西有建章宫,城南有礼制建筑、上林苑及昆明池等。

宣平门遗址在今汉城乡青西村西。城门有三个门道,各宽八米,门道间隔四米,遗存有宽约一点八米的车辙痕迹。清明门在玉女村东。霸城门在未央宫乡范北村西北一千米处。有三个门道,各宽八米,门道间隔约十四米。覆盎门在今未央宫乡大白杨村北一千米处。西安门在今未央宫乡西马寨村西南三米处。有三个门道,各宽八米,门道间隔约十四米。安门在今西张村南。章城门在今延秋门村东南约一千米处。直城门在今未央宫乡周河湾村北偏东处。有三个门道,中央门道宽七点七米,两侧门道宽八点一米,间隔约四米。雍门在今六村堡一带。横门在今中堡村以北。厨城门在今曹家堡西。洛城门在今高庙村。(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一四二页,〔下〕四九、五页,三辅黄图校证二八页)

长安城方六十三里,经纬各二十里,形似北斗也。(史记索隐)

同类推荐
  • 三国父子兵

    三国父子兵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上一世的骨肉之恩无法得报,我后悔!这一世我将倾其我所有报之,我无悔!黄忠,这一世的父亲,我要让你的名字响彻这东汉末年!孩子,只要你好好活着,就是对为父最大的安慰!董卓、袁绍、曹操、刘备、孙坚......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让我父子共同面对,让这大汉为我父子而震撼吧!
  • 懒王爷

    懒王爷

    在最没有能力的年纪,碰见了,最想照顾一生的姑娘。这是许多穷小子的遭遇,但是作为皇子的他同样需要忍受这样的痛苦,显贵的身份让这种痛苦更加强烈。看穿而力不及才是人生之苦,玄启让他们看看你愤怒的样子吧。
  • 宫廷政治(上)

    宫廷政治(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罗马征途

    罗马征途

    “神哪!我恨高卢人。我的祖父也同样恨他们,早在他们剜出了他的眼睛以前。你们以为我会毫无理由地身处前线吗……元老院、希腊人、那些骑著象的迦太基人,当然还有…布鲁图斯和西庇阿的家族。毕竟,谁控制了罗马谁就能统治这个世界……”&&&&&&&&&&&&&&&&&&&&&&&&&&&&&&&&&&&&&&&&&&&&&&&&&&&&&&&&&&&&&&&&&&&&咦,好熟悉的场景啊!刘海愕然的站在那里,那不是罗马的“乌龟阵”吗?对,没错,这里应该就是《罗马全面战争》的世界,刘海恍然道……
  • 大宋九千岁

    大宋九千岁

    一夕之间就成了大宋的小王爷,前有澶渊之盟,后有靖康之耻,面对羸弱的大宋,他决定用科技的力量武装大宋,洗刷民族耻辱,建设繁荣大宋,为万世开太平!科技开道,黄金铺路,重色不轻友……
热门推荐
  • 为什么男人爱说谎,女人爱哭

    为什么男人爱说谎,女人爱哭

    幸福是一根线,这一端牵着女人,另一端牵着男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但是,他们总是相互埋怨,搞不懂对方:男人为什么要用拙劣的谎言伪装自己?女人为什么动不动就发动眼泪攻势?如果你总是觉得另一种性别的人莫名其妙,那么通过阅读本书后,相信你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得到一些解决问题与改善关系的方法。或许,你会从中找到幸福生活的秘诀。
  • 天价冥婚:萌宠鬼夫不可以

    天价冥婚:萌宠鬼夫不可以

    俗话说,宁可说错话,不可办错事,苏晴却犯了忌讳,梦里莫名和鬼拜了天地。无意之中,便惹上气势摄人却好看如画的千年厉鬼,对她纠缠不休……满怀杀意的女鬼从天而降,欲将碎尸万段;蛰伏的鬼物蠢蠢欲动,想炼化她的魂魄精进道行!千奇百怪的诡异事件层出不穷!苏晴简直欲哭无泪……可他却在每一次危险逼近时翩然出现,声音清冷,却决然入如金石“谁敢动苏晴一下,我必当让其魂飞魄散,化作尘埃,消失于三界六道!”
  • 开阔眼界的科幻故事

    开阔眼界的科幻故事

    本书收录了“魔鬼三角洲”、“偷太阳的人”、“星空下的咆哮”等许多科学幻想故事。
  • 篮痕际涯

    篮痕际涯

    华夏中学生第六届中学生篮坛大赛落幕,涌现出五名天才球员,他们相互在一起奋斗过,哭过,笑过,最终各奔前程。许多的故事,将在这一一展开……
  • 绝世倾城:废材七小姐

    绝世倾城:废材七小姐

    她,是现代冷酷的‘黑暗之王’有着倾世容貌,她,是古代胆小懦弱有着其丑无比的相貌,当她变成了她,会发生在什么事呢?在当她遇上了他,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重组

    重组

    这是中国首部直面婚姻状况对家庭资产深刻影响的小说。重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它还同样适用于婚姻。男主人公宋杨第一个女人和他一起创业十多年,生活稳定后,他带走财产的三分之一,离开了妻子和儿子;第二个女人有心陪他把生意做起来,但因为和公婆关系难处,被迫离开;第三个女人比他小20岁,闪电般的结婚又离婚后,他的资产再次严重缩水;第四个女人说服他把剩下的钱投入股市……一对在婚姻重组中失败的怨偶会如何面对资产重组?本书首次从“重组”的角度,直面婚姻状况对家庭资产的深刻影响。引导读者正视婚姻状态对生存状态的多方面深刻影响。
  • 花样美男之TFboys

    花样美男之TFboys

    当她们遇上TFboy,一场浪漫的猎心游戏即将开始……
  • 花千树之前生后世

    花千树之前生后世

    前生今世,谁又能说的清楚呢?知道了以往曾经,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前世的刻骨铭心带到了今世,到底是福是祸呢?主人公能挣脱命运的枷锁吗?
  • 伶仃瑶

    伶仃瑶

    由一块水晶引发的穿越,是人为还是意外。一位平凡女子,穿越失忆,是设计还是宿命。真正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如果来了,那就要把自己的事做下去。
  • 乐瑶梦史

    乐瑶梦史

    两千多年前之前,西汉一直流传着古老的传说:当上古的竖琴和女娲的女儿合体时可以召唤《山海经》中的上古灵兽,而就在汉武帝时期///真的出现了前无古人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