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1300000012

第12章 三辅故事(1)

[晋]佚名撰

唐志地理类有三辅旧事三卷,不著纂人名。故事类有韦氏三辅旧事一卷。然案汉书郊祀志注引建章宫承露盘仙人掌,续汉书祭祀志注引长安城东灵星祠,史记始皇本纪索隐引聚天下兵器铸铜人,後汉书盆子传注引长安城中有藁街,或称三辅故事,或称旧事,而初学记、艺文类聚诸书亦故事、旧事互引。梁刘昭已引其辞。唐志题为韦氏。据後汉书韦彪传,肃宗建初七年车驾西狩行,太常数召彪入问三辅旧事礼仪风俗,彪因建言追录高帝、中宗功臣。彪著书十二篇,号韦卿子。然括地志引忖留事,言魏太祖马惊,是旧事未必为韦氏所著也。又文选西京赋注引建章宫北作清渊海,陶徵士诔注引四皓秦时为博士避於上洛熊耳山二事称三辅三代旧事,选注所引佗事祗称故事、旧事,无三代二字,疑引者误衍二字耳。其书大抵与汉宫阙疏、三辅宫殿簿、汉宫典职、三辅黄图、汉旧仪、汉庙记同体。

今案:长安志卷十一中有旧事佚文,其中已提及後周太祖及隋文帝,则此书成书年代当在初唐。梁刘昭所引之旧事,当别本,与此不同。尧母字庆都,配高辛氏而生尧,因主人伊长孺为姓,谓之伊耆。(太平御览)

帝王世纪:“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年十五而佐顼,三十登帝位,都亳。以木承水。以五行名官,故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於是化被天下,遂作乐六茎以康帝位。世有才子八人,号曰八元。亦纳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生后稷;次有氏女,曰简狄,生;次陈锋氏女,曰庆都,生放;次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帝喾在位七十五年,年百五岁而崩,葬东郡顿丘广阳里。”

今案:顿丘在今河南濮阳。一九八七年,在濮阳西水坡发现仰韶时期的墓葬,其中在四十五号墓不仅发现有殉人,而且还有蚌塑龙虎图。(文物一九八八年第三期)有人认为此处应与帝喾有关。

帝王世纪:“帝尧陶唐氏,伊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於丹陵,名曰放。”“或从母姓伊耆氏。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於唐,为诸侯。”“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置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掌四岳。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於丹水之浦,乃以尹寿、许由为师,命伯夔放山川溪谷之音,作乐大章。”“始封稷、契、咎繇,褒进伯禹,纳舜於大麓。後年二月,又率臣刻璧为书,东沉於洛,言天命当传舜之意”,“舜摄政二十八年,尧与方回游城阳而崩。”“凡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乃殂。”“葬於济阴之成阳西北,是为林。”“尧初生时,其母在三河之南,寄於伊长孺之家。故从母君为姓也。”

今案:尧都平阳,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临汾有尧庙。又二一年在山西襄汾陶寺发现陶寺文化城址,城址略为圆角方形,东西长约二一五米,南北宽约一五米,总面积在二万平方米以上。在城内有大型建筑基址,推测与观象授时有关。另外在城址内外发现有铜器、朱书文字以及大型王墓。(中国文物报二二年二月八日,考古二四年第二期)研究者认为陶寺城址可能就是尧都。

始皇帝即位,在渭南作长乐宫,桥通二宫。表河以为秦东门,表以为秦西门。(初学记)

雍录卷二长安宫及城注:秦兴乐宫“亦名长乐。”三辅黄图卷一:“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周回二十馀里。汉太后常居之。”水经注渭水:“明渠又东径汉高祖长乐宫北,本秦之长乐宫也,周二十里,殿前列铜人,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诸殿。殿之东北有池,池北有层台,俗谓是池为酒池,非也。”

桥,指横桥。三辅黄图卷一:“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桥广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步,六十八间,八百五十柱,二百一十二梁。桥之南北堤,激立石柱。”

初,秦都渭北,渭南作长乐宫,桥通二宫间,表河以为秦东门,表以为秦西门。二门相去八百里。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渡以象牵牛。汉都渭南,开北阙以临渭。渭北则陵庙所在。(初学记)

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以为秦西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後宫列女万馀人,妇人之气上於天。至胡时,天下苦秦,汉元年,秦王子婴降。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及汉兴,以为渭城县,属右扶风。(太平寰宇记)

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三辅黄图卷三:“汉畿内千里,并京兆治之,内外宫馆一百四十五所。班固西都赋云:‘前乘秦岭,後越九,东薄河华,西涉岐雍,宫馆所立,百有馀区。’秦离宫三百,汉武帝往往修治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皇帝自杀後,赵高立扶苏子子婴(一说子婴为始皇帝之弟,见李斯列传)。“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渭城本注:“故咸阳,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有“新城丞印”封泥及“渭成令印”、“渭成右尉”印章。(两汉官印汇考五二页)

横桥,秦造。汉承秦制,广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置都水令以掌之,号为石柱桥。(三辅黄图)

澍案:水经注:桥之北垒石水中,故谓之石柱桥。又案:横桥汉末董卓烧之。

水经注渭水引三辅黄图曰:“桥之南北有堤,激立石柱,柱南京兆主之,柱北冯翊主之。有令丞,各领徒千五百人。桥之北首,垒石水中,故谓之石柱桥也。”

陈直曰:“西汉如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三辅,各置都水令。成帝时特设护都水使者,总领其事。”“本文当称为横桥都水令也。”(三辅黄图校证一三九页)

桥广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步,六十八间,八百五十柱,二百一十梁。桥之南有堤,(缴)[激]立石柱。咸阳北至九、甘泉,南至、杜,东至河,西至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木衣绨,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县,穷年忘归,犹不能。(北堂书钞)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正义:雍门,“今岐州雍县东。”又:“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

秦造作横桥,汉承之,置丞令。石柱以南属京兆,以北属右扶风,各分其半。(太平御览)

澍案:初学记引微略。

汉书地理志京兆尹本注:“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三辅黄图卷一:“京兆,在故城南尚冠里。(本注:京,大也。天子曰兆民。公羊曰:京,大也;师,众也。天子所居)”

今案:西汉时京兆尹辖地为今县以东、河南灵宝以西,渭水以南、秦岭以北这一区域。(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三二、三三页)有“京兆尹史石扬”印章。(两汉官印汇考四六页)

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本注:“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罢,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三辅黄图卷一:“扶风,在夕阴街北。(本注:扶,持也,助也。言助风化也。)

今案:西汉时右扶风辖地为今西安、泾水以西、甘肃华亭以东、甘肃正宁以南、秦岭以北这一区域。(同上)有“扶风置长”封泥。(两汉官印汇考五一页)

秦时泰奢,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渡以象牵牛,後宫列女万有馀人,妇人之气上於天,缣帐绮帷,木衣绨,土被朱紫。(太平御览)

澍案:一引泰奢句下云“有天下以来不是过”,牵牛句下云“中外殿观百四十五”。

史记秦始皇本纪:“为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天官书:“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後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牵牛为牺牲。”“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秦始皇葬骊山,起高陵五十丈,下以水银为泉,以明珠为月,中多文贝。(太平御览)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树草木以象山。”集解引皇览曰:“坟高五十馀文,周五里馀。”

秦於渭南有舆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长桥三百八十步,桥北京石。水中旧有忖留神像。此神曾与鲁班语,班令其出。忖留曰:我貌,卿善图物容。班于是拱手与语曰:出头见我。忖留乃出首。班以脚画地,忖留觉之,便没水。故置其像于水,上唯有腰以上。魏太祖马见而惊,命移下之。(括地志)

澍案:三辅黄图云: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象牵牛。南有长乐宫,北有咸阳宫,欲通二宫之间,故造此桥。广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桥之南北有堤激立石柱。柱南京兆主之,柱北冯翊主之,有令丞,各领徒千五百人。桥之北首垒石水中,故谓之石柱桥也。旧有忖留神像。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令其出。忖留曰:我貌很,卿善图物容,我不能出。班于是拱手与言曰:出头见我。忖留乃出首。班于是以脚画地,忖留觉之,便还没水。故置其像于水,惟背以上立水上。後董卓入关,遂焚此桥。魏武帝更修之,桥广三丈六尺。忖留之像曹公乘马见之,惊,又命下之。长乐宫括地志引作舆宫,未知就是。

今案:舆宫为兴乐宫之脱。

咸阳宫,史记秦本纪:秦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方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鼓,以充入之。”三辅黄图卷一:“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兴焚书之举。三十五年,“听事,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沛公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阳县东十五里,京城北四十五里,即秦孝公徙都之者。今咸阳县,古之杜邮,白起死处。”长安志卷十三咸阳县:“秦咸阳故城在县东二十里,汉渭城亦治於此。”

今案:秦咸阳城遗址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与正阳乡之内。其范围大致东起柏家嘴,西至毛家沟,北到高渠,南部因渭水北侵蚀,已无遗迹可循。现存面积约二十平方千米。城址中部偏北探出周长约二七四七米的夯土墙基,平面略呈长方形,应为宫城所在。宫城内外探出夯土基址二十馀处,其中八处在城内,已发掘者为战国遗存。宫殿区东端的柏家嘴、西端的毛家沟似为六国宫殿区。另外在城址有冶铸和陶等遗迹。(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三四七页)

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周二十(张澍注:玉海引有馀字)里。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序(张澍注:一作杼)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长乐宫有鸿台、临华殿、温室殿、信宫(张澍注:玉海引有长字),长秋、永寿、永宁等四殿,高帝始居此宫,後太后常居之。孝惠至平帝皆居未央,王莽改长乐宫为长乐室,在长安中,近东直杜门。(三辅黄图)

澍案:昭帝纪:元平元年十一月壬子皇太后归长乐宫,置屯卫。水经:杜门北对长乐,城南东来第一门也。

三辅黄图卷二:“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高皇帝始居栎阳,七年长乐宫成,徙居长安城。”“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杼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长乐宫有鸿台,有临华殿,有温室殿,有长定、长秋、永寿、永宁四殿。”

三辅黄图卷三:“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观宇,帝尝射飞鸿於台上,故号鸿台。汉书惠帝四年,长乐宫鸿台。”

“临华殿,在长乐宫前殿後,武帝建。汉书成帝永始四年,长乐宫临华殿。”陈直曰:“薛氏钟鼎款识卷二第十二页,有‘林华观行镫,五凤二年造’,疑即本文之临华殿。”(三辅黄图校证五二页)

“温室殿,按汉宫阙疏‘在长乐宫’。”又汉宫阁记“在未央宫”。

“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按通灵记:‘太后,成帝母也。後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殿皆以长信,长秋为名。’又永寿、永宁殿,皆后所处也。(本注:成帝母王太后,居长信宫)”

汉书王莽传中:始建国元年,改“长乐宫曰常乐室。”陈直曰:“汉代纪年铭漆器图说,图版四十页,有始建国元年夹漆盘文云:‘常乐大官,始建国元年正受第千四百五十至四千。’又十钟山房印举举二第四十七页,有‘常乐苍龙曲侯’印,皆王莽改长乐为常乐之证。”(三辅黄图校证三四、三五页)

杜门,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一号杜门。庙记曰:‘覆盎门与洛门,相去十三里二百一十步,门外有鲁班输所造桥,工巧绝世。’长乐宫在城中,近东直杜门,其南有下杜城。汉书集注云:‘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门。’又曰端门,北对长乐宫。汉书曰:‘戾太子所斫覆盎门出奔湖。’王莽更名曰永清门长茂亭。”

今案:覆盎门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大白杨村北一千米处。现存东西宽约三十米,南北进深约二十米的缺口,两侧城墙高约十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四九、五页)

四皓秦时为博士,避於上洛熊耳山。(文选注)

澍案:竹书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楚(人)[水]注之。水经注:丹水源出上洛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史记留侯世家:“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索隐: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按:陈留志云“园公姓庚,字宣明,居园中,因以为号。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曰夏黄公。里先生,河内轵人,太伯之後,姓周名术,字元道,京师号曰霸上先生,一曰里先生。”又孔安国记作“禄里”。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於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於四皓庙东,又东径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岭上有四皓庙。”太平寰宇记百四十一商州上洛县:“四皓墓,在县西四里庙後。”“高车山,在县北二里,高士传云: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惠帝所立也。高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因名高车山。”关中胜图志卷二十五:“四皓祠,在商州东七十里商洛镇。魏书地形志:上雒县有四皓祠。”“四皓墓,在商州西三里(本注:谨案雍胜略云:西四里金鸡原下。)通志:有四皓冢,冢前有庙,庙有古今碑刻,商洛旧县西亦有四皓冢。”

今案:四皓墓在今丹凤县商镇镇街。墓地面积约二平方米,存主墓四座、陪葬墓二座。主墓封土略呈覆斗形,底边长七至十一米,高二至三米。墓地有明嘉靖年立“商山四皓墓”碑一通及古柏十馀株。(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一八八页)

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有上雒县,本注:“熊耳、获舆山在东北。”水经注丹水:“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东南过其县南。县故属京兆,晋分为郡。地道记曰:郡在洛上,故以为名。竹书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於上洛。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新唐书地理志:商州上洛郡有上洛县,本注:“有熊耳山。”太平寰宇记卷百四十一商州上洛县:“本汉旧县也。竹书纪年云,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於上洛,即此也。汉元鼎四年以其地置上洛县,居洛水之上,因以为名。”关中胜图志卷二十五:“商州释名:水经注:契始封商。鲁连子曰:在太华之阳。皇甫谧、阚并以为上洛商县也,殷汤之名起於此矣。通志:商本山名,在州东南。周、秦为商於地,故汉以名县。後周以名州。沿革:一统志:治在省城东南三百里。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晋上洛邑,战国属秦。汉置上洛县。後汉为上洛侯国。三国属魏。晋置上洛郡。後周改曰商州。隋改州为上洛郡。唐武德三年曰商州,天宝元年曰上洛郡,乾元元年为商州,属山南西道,後隶京畿。宋曰商州上洛郡,属永兴军路。金初属京兆府路,元光二年改属河南路。元省上洛县入州,属奉元路。明洪武七年降州为商县,属华州,成化十三年升为州,属西安府。本朝雍正三年直隶陕西布政使司。”

今案:上洛县即今商州市。(同上[上册]三三页)

太平寰宇记卷百四十一商州上洛县:“熊耳山,盛弘之荆州记云:熊耳东西各一峰,南北望之如熊耳。山海经云:熊耳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浮濠之水出焉,西流注于洛。又按仙书谓此山上有青丹之树,得而服之成仙。西京杂记云:终南山多离合草,叶似江离而红绿是也。又有丹青树,叶一青一赤,望之如锦,长安谓之丹青树。”关中胜图志卷二十五:“熊耳山,在雒南县东南百二十里。书禹贡:导洛自熊耳。汉书地理志:上雒县有熊耳山。水经注:洛水又东迳熊耳山北。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博物志曰:洛出熊耳,盖开其原者是也。通志:山在县东,商、虢分壤之处,洛水至此始大,故禹导洛始此。”又,“熊耳山,在商州西四十里。隋书地理志上洛县有熊耳山。荆州记,此山东西各一峰,南北望之如熊耳。州志:两峰插汉,以形似名。”

燕太子丹曰:秦始皇置高渐离于帐中击筑。(太平御览)

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有“燕丹子三卷(本注:燕太子撰)。”

史记燕召公世家:“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隐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使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高渐离,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善击筑,与荆轲相善。“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於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始皇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近诸侯之人。”

昔有犊失母,哀鸣甚苦,地为发泉,因名鸣犊泉。今天旱祭之,降雨。在冯翊。(水经注、太平御览)

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鸣犊镇,在县南六十里。(本注:镇西原下有鸣犊泉。俗传因犊咆鸣而得泉。)

今案:鸣犊泉在今西安市长安区鸣犊镇。

冯翊,汉书地理志左冯翊本注:“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罢,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三辅黄图卷一:“冯翊,在故城内太上皇庙西南。(本注:冯,凭也;翊,辅也。翊辅京师也。)”

今案:西汉左冯翊辖地为今泾水以东,黄河以西,黄陵、宜川连线以南,渭水以北这一区域。(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三三页)有“左冯翊印章”封泥及“左冯翊丞”、“左冯翊掾王印”印章。(两汉官印汇考四九页)

长乐宫有椒房殿,有室。(玉海)

三辅黄图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取其温而芬芳也。”汉书车千秋传云:“转至未央椒房。”汉官仪卷下:“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诗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以椒室,取温除恶气也。犹天子朱泥殿上,曰丹墀也。”(汉官六种一七四页)

今案:诸书均言椒房在未央宫。三辅旧事独云长乐宫有椒房。椒房为皇后之居,汉初高祖居长乐宫,吕后亦在此,则理有椒房。

三辅黄图卷六:“钟室,在长乐宫。高祖缚韩信置钟室中。”史记淮阴侯列传:“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室。”正义:“长乐宫悬之室。”

秦二世欲起凌云阁,与南山齐。(太平御览)

澍案:北堂书钞引云:秦二世起凌阁,与南云山齐。玉海引此作三辅故事。又案:三辅黄图云:云阁,二世所造,起云阁欲与南山齐。

今案:陈直曰:“文选东京赋云:‘结云阁。’李善注引三辅故事云:‘秦二世胡,起云阁欲与南山齐。”“长安志引汉宫殿疏称为凌云阁。”云阁即凌云阁。北堂书钞作凌阁误。

太上皇不乐关中,思慕乡里,高祖徙丰沛屠儿卖饼商人,立为新丰县,故一县多小人。(太平御览)

澍案:一引屠儿下有“沽酒”二字。

西京杂记卷二:“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鸡蹴,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榆之社,及移新丰,亦还立焉。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於通涂,亦竞识其家。其匠人胡宽所营也。移者皆悦其似而德之,故竞加赏赠,月馀致累百金。”

汉书地理志京兆尹有新丰县。史记高祖本纪:十年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楚王、梁王皆来送葬。赦栎阳囚。更名郦邑曰新丰。”正义引括地志云:“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汉新丰宫也。”新丰宫鼎曰:“新丰宫,容一斗三升十斤五两。新丰宫,一斗三升九斤二两。夕里癸。(考古与文物一九八年第一期)

今案:西汉新丰在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沙河村。(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七六页)

秦始皇聚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门。(文选注)

澍案:太平御览引云:秦始皇造铜人十枚,在大夏殿前。一引云:秦作铜人,立阿房殿前。汉著长乐宫大夏殿前。又玉海引云:汉徙秦铜狄长乐宫大夏殿前。又案汉书五行志: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谢承後汉书云:铜人,翁仲其名。始皇本纪与五行志均言十二人,一引旧事作十枚者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索隐:“按二十六年,有长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三辅旧事‘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汉代在长乐宫门前。’董卓坏其十为钱,馀二犹在。石季龙徙之邺,坚又徙长安而销之也。”正义:“汉书五行志云:‘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三辅旧事云:‘聚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门。’魏志董卓传云:‘椎破铜人十及钟,以铸小钱。’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馀二枚,徙清门。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龙徙之邺,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英雄记云:‘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至董卓而铜人毁也。’”三辅黄图卷一:“坐高三丈,铭其後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度,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其大五丈,足迹六尺。’铭李斯篆,蒙恬书。”汉书王莽传下:“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小说(古小说沈):“秦始皇时,长人十二见於临洮,皆夷服,於是铸铜为十二枚以写之,盖汉十二帝之瑞也。”

秦王立二十六年,初定天下,称皇帝。大人见临洮,身长五丈,长六尺,作铜人以厌之,在阿房殿前。汉移长乐宫大厦殿前。(後汉书注)

澍案:水经注:始皇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馀,以为善祥,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皆铭其胸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为郡县,正法律,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身长五丈,足六尺。皆李斯所书也。

临洮,史记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匈奴,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有临洮。本注:“洮水出西羌中,北至罕入河。禹贡西顷山在县西,南部都尉治也。”水经河水注:“洮水又东径临洮县故城北。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於斯水上。”

今案:临洮在今甘肃省岷县。(辞源一四二页)

阿房宫东西三里,南北五里,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其外有城名阿城,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宋敏求长安志)

澍案:始皇本纪云: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立五丈旗。关中记云: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庭中受十万人。三书所记步里均不同。又案:括地志云: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正义云,宫在上林苑中,雍州郭城西南面即阿房宫城东面也。师古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索隐云:此以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今案:秦始皇本纪云,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其东西尺寸已大于三里。长安志卷十二长安县载:“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县西二十里。[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此记尺寸又小於旧事。或宋时所见之阿城已非秦时旧迹。

通天台,武帝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通天者,言此台高通於天也。去地百馀丈,云雨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武帝时祭泰一,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招仙人祭泰一云。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举烽(张澍注,当作)火而就竹宫望拜。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元凤间台自毁,榱皆化为龙凤随风雨飞去。西京赋云:通天渺而竦峙,径百常而茎擢,上瓣花以交纷,下刻其若削。亦曰候神台,又曰望仙台,以候神明望神仙也。(太平御览)

今案:此条武帝时祭泰一以下又见於故事。

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又郊志:“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天子为塞河,兴通天,若有光云。”汉旧仪:“通天台高三十丈,望云雨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汉官六种九八页)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云阳县:“通天台,在县西北八十一里甘泉宫中。高三十五丈,望雷雨悉在下。”长安志卷四引关中记:“左右通天台,高三十馀丈。祭天时於此候天神下也。”又引汉旧仪曰:“黄帝以来祭天圜丘处。”

三辅黄图卷三:“竹宫,甘泉祠宫也,以竹为宫,天子居中。汉旧仪云:竹宫去坛三里。”汉书礼乐志:“(武帝)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於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汉旧仪:“皇帝祭天,居云阳宫,斋百日,上甘泉通天台,高三十丈,以候天神之下,见如流火。舞女童三百人,皆年八岁,天神下坛所,举烽火。皇帝就竹宫中,不至坛所。”(汉官六种九八页)

陈直曰:“金石萃编卷二十二,有‘狼干万延’瓦,‘狼干’当为‘琅’之假借字,疑为竹宫之物。”(三辅黄图校证七五页)

武帝起甘泉通天台,高五十丈。(史记正义)

澍案:高帝本纪元封二年夏作。师古曰:通天台者,言此台高,上通于天也。汉旧仪云高三十丈,望见长安城。

今案:高帝为武帝之讹。

武帝於未央宫起高门、武台殿。(玉海)

澍案:黄图云: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西京杂记云:未央宫周匝二十二里九十五步,街道周四十七里。台殿四十三所,其三十二所在外,十一在後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後宫。门闼凡九十五。

三辅黄图卷三:“高门殿,汉书曰:‘汲黯请见高门。’注曰:‘未央宫高门殿也。’又哀帝时鲍宣谏曰:‘陛下擢臣岩穴,诚翼有益毫毛,岂欲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汉书翼奉传:“(文帝时)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又鲍宣传:“高门去省户数十步,求见出入,二年未省。”

武台殿,汉书李陵传:“陵召见武台。”师古曰:“未央宫有武台殿。”

建章宫北作清渊,青渊北有鲸鱼,刻石为之。(宋敏求长安志)

澍案:本纪:太(和)[初]元年冬,柏梁台,乃起建章宫。又案:文选注引云:建章宫北作清渊海。

三辅黄图卷二:“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巫勇之曰:俗有火,即复起大屋以压之。帝於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宫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今案:清渊位置与太液池相同,三辅黄图卷四:“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关辅记云:‘建章宫北有池,以象北海,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汉书曰:‘建章宫北治大池,名曰太液池,中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莱、方丈,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兽之属。’”文选西京赋:“顾临太液,沧池漭沆。渐台立於中央,赫以弘敞。清渊洋洋,神山峨峨,列瀛洲与方丈,夹蓬莱而骈罗,上林岑以垒,下斩岩以龉。”李善注引三辅三代旧事曰:“建章宫北作清渊海。”清渊中有石鲸,而建章宫内只有太液池刻石为鲸。另在西京赋中清渊与神山并列,神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也在太液池中。既神山为代称,则清渊亦为代称,其中有鲸鱼。地域又与太液相同,故清渊应为太液池之代称。长安志中载建章宫有清渊海不。实无此池名。

太液池在建章宫北,池周回千顷。日出谷,浴于咸池,至虞渊即莫。此池象之也。(太平寰宇记)

三辅黄图卷四:“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关辅记云:‘建章宫北有池,以象北海,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汉书曰:‘建章宫北治大池,名曰太液池,中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莱、方丈,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兽之属。’”“庙记曰:‘建章宫北池名太液,周回十顷,有莲女鸣鹤之舟。’”西京杂记卷一:“太液池边,皆是胡、紫、绿节之类。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之胡;葭芦之未解叶者,谓之紫;菰之有首者,谓之绿节。其间凫雏雁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鳖。池边多平沙,沙上鹈鹕、鹧鸪、鸿,动辄成。”

今案:太液池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北双凤村西五米。遗存面积约二万平方米的曲尺形凹地,池底低于周围地面约一米。池内有渐台遗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五二页)

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始将行,是谓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至于悲谷,是谓食。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止其女。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于虞渊之,曙于蒙谷之浦。”

昆明池地三百三十六顷,有百艘楼船,上建楼橹,戈船各数十,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葆麾盖,照烛涯。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尾皆动。立石牵牛、织女于池之东,以象天汉。(三辅黄图、宋敏求长安志)

澍案:太平御览引作盖地三百二十五顷。程大昌雍录引作三百二十顷也。又案:臣瓒曰:西南夷传有越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又案:元狩三年,发谪吏穿之。

三辅黄图卷四:“汉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西南夷传曰:‘天子遣使求身毒国市竹,而为昆明所闭。天子欲伐之,越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曰昆明池。’”“图曰:‘上林苑有昆明池,周匝四十里。’庙记曰:‘池中後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上起宫室,因欲游戏,养鱼以给诸陵祭,馀付长安厨。’”“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於池之东西,以象天河。’张衡西京赋曰:‘昆明灵沼,黑水玄,牵牛立其右,织女居其左。’今有石父、石婆神祠在废池,疑即此也。”

豫章台,亦名豫章观。三辅黄图卷五:“豫章观,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观。又一说曰,上林苑中有昆明池观,盖武帝所置。桓谭新论云:‘元帝被疾,远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仲都,诏问所能,对曰:能忍寒。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驷马於上林昆明池上,环以冰,而御驷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无变色,卧於池上,曛然自若。’即此也。”

牵牛、织女,长安志卷十二:“石父庙、石婆庙,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右。张衡西京赋曰:‘昆明灵沼,黑水玄,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注云:‘立牵牛、织牛於池之东西以象天河。今石人宛在,疑後人名石父石婆云。’”

今案: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镐京乡及义井乡范围内。豫章台在长安区镐京乡万村西北。牵牛像在斗门镇常白庄村东北一千米处石爷庙,织女像在斗门镇斗门村东北一千米的棉绒厂内。(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一页)

日出谷,浴于咸池,至虞渊即莫,此池象之。昭帝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成帝常以秋日与赵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以云母饰于首,一名云舟。又刻大桐木为虬龙,雕饰如真。夹云舟而行。紫桂为柁。及观云水,玩撷菱蕖,帝每忧轻荡以惊飞燕,使飞之士以金锁缆云舟于波上。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缕结飞燕之裾。常恐曰:“妾微贱,何得预缨结之?”今太液池尚有避风台,即飞燕结裾之处。(三辅黄图)

澍案:玉海引无观云水至缨结之游十一句。

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赐诸侯王、列侯、宗室金钱各有差。”西京杂记卷一:“始元元年,黄鹄下太液池。上为歌曰:‘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萧萧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召入,俱为,贵倾後宫。”立为皇后,“颛宠十馀年,卒皆无子。末年,定陶王来朝,王祖母傅太后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定陶王竟为太子。”“哀帝既立,尊赵皇后为皇太后。”哀帝崩,贬为孝成皇后,後月馀,废为庶人,是日自杀。“凡立十六年而诛,先是有童谣曰:‘燕燕,尾,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成帝每微行出,常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家,故曰张公子。仓琅根,宫门铜锾也。”赵飞燕外传:“赵后飞燕,父冯万金。祖大力,工理乐器,事江都王协律舍人。万金不肯传家业,编习乐声,亡章曲,任为繁手哀声,自号凡靡之乐,闻者必动焉。江都王孙女姑苏主,嫁江都中尉赵曼。曼幸万金,食不同器不饱,万金得通赵主,主有娠。曼性暴妒,且有私病,不近妇人。主恐,称疾居王宫,一产二女,归之万金。长曰宜主,次曰合德。然皆冒姓赵。宜主幼聪悟,家有彭祖分之书,善行气术,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谓之飞燕。合德膏滑,出浴不濡,善音辞,轻缓可听。二人皆出世色。万金死,冯氏家败,飞燕妹弟流转至长安,於时人称赵主子,或云曼之他子,与阳阿主家令赵临共里巷,托附临,屡为组文刺绣献临,临愧受之。居临家,称临女。临常有女事宫省,被病归死,飞燕或称死者。飞燕妹弟事阳阿主家,为舍直,常窃效歌舞,积思精切,听至终日不得食。待直赀服疏若,财且颛事膏沐澡粉,其费无所爱。共直者指为愚人。飞燕通邻羽林射鸟者。飞燕贫,与合德共被。夜雪,期射鸟者於舍旁,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温舒无疹栗。射鸟者之,以为神仙。飞燕缘主家大人,得入宫召幸。”

同类推荐
  • 淝水之战2.前秦帝国

    淝水之战2.前秦帝国

    帝国的诞生就是悲剧的诞生,帝王的诞生就是悲剧的终结。帝王的使命就是终结自己开创的帝国。宁为一人之国,不为万人之王。本卷书详述“人间第一帝王”苻坚开创前秦帝国的悲剧,从命理上解释了前秦一方在淝水之战中的败因:因为越邪恶越强大,所以越强大越失败。
  • 草根王朝:刘邦与朱元璋时代

    草根王朝:刘邦与朱元璋时代

    本书分为七部分,内容包括:草根生涯:王侯将相宁有种?白手起家:打出一片锦绣江山黄金组合:一个好汉三个帮王者之风:得民心者得天下流氓本色:不当皇帝誓不休巩固政权:从造反者到统治者血染皇城:举起杀戮功臣的屠刀治理天下:休养生息与乱世重典。
  • 大明祠

    大明祠

    我是大明华夏魂,再续国祚五百年。有一天,来自后世的心理咨询师加古文爱好者—林黙机缘巧合来到这个斗争最激烈、局面最复杂的浙江淳安县,为你讲述不一样的明朝故事。张居正:“老夫和他道不同不相为谋”。冯宝:“咱家和皇帝的感情到底不如他”。倭寇:“重大发现,林桑的祖先是大九州人”。葡萄牙:“澳门不要了,巴西也给他这个恶魔!”小市民的市井百态、资本主义的萌芽兴起、明朝公务员的工作日常、朝堂阁老的政治斗争……(一起新书养成,qq群:大明祠475,900,071)
  • 江山美人

    江山美人

    游戏玩家张小平被一场意外的旋风突然带进了平行世界,回到了中世纪的唐朝。他不得不按照命运的安排去履行自己的使命……他与朝廷作战、与倭寇作战、与蛮夷作战、与西洋联军作战……他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黑暗中寻出路;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让他越战越勇、越战越强!然而巅峰时刻到来之时,困惑也接踵而来……
  • 剑仙李白

    剑仙李白

    李白是诗仙。这件事情,广为人知。但其实,李白也是剑仙,知道的人不多。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不是吹的,而是真的。李白的一生成就,诗篇只是随口而作,剑术才是最牛逼的。
热门推荐
  • 戴施两案纪略

    戴施两案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幻龙

    异界幻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众神历四千五百二十六年的中秋,唐灿懒洋洋地坐在树杈上,仰望着头顶即将相交在一起的两轮圆月,诵出了一句不属于这世界的诗句。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不但这句诗不属于这个世界,连他自己...
  • 破古荒天

    破古荒天

    他是神之弃子,只因生错了地方,灵气过于稀薄,无法修炼,自九方天帝的出现,他的未来发生了转机,九方天帝欲要夺舍他,可却被他夺取万古记忆,他的辉煌之路,才真正开启。
  • 莲缘

    莲缘

    元芳沁失忆之后又想起从前自己爱上一个莲妖的故事
  • 在你身边梦好长

    在你身边梦好长

    我遇见你是那么不经意,分离却没有一句言语。或许我们根本没有缘分,但是那句我爱你作何解释?敷衍还是欺骗?
  • 半魔

    半魔

    狂风席卷,黄沙滚滚。在那片传说中的干涸大地,寻宝者竟自相残杀。暴雨倾盆,天地间蒙蒙一片,鲜红的血在雨水中流淌,尽头……裂缝中那诡异的水晶棺。钢铁一般的男子站在雨中,任风雨鞭挞他的身体。我是谁?谁是我?重生?还是复活?神和魔的传说,一个失去记忆男人的铁血传奇。热血沸腾的故事,开始在这片银河大陆,当神奇双刃斧剖开苍穹,雪亮神剑刺穿大地……那个身穿黑衣的男人,左手斧、右手剑的屹立于天地之间!扣人心弦的故事中,请您不要忽略那个顽皮的黑龙……还有神奇的风兔……还有那些义气当头令人唏嘘的配角,还有……很多很多……半魔唯一群,真喜欢者入:15529994
  • 纵横大时代

    纵横大时代

    他,为了自由闯荡世界,说要玩转时代,睥睨天地;她,为了爱情闯荡世界,说要不离不弃,一生一世;他,为了信念闯荡世界,说要永世相随,征伐千古;他,为了变强闯荡世界,说要诛天灭地,守卫伙伴;她,为了生存闯荡世界,说要好好活着,快乐人生;他,为了梦想闯荡世界,说要天下无双,默默守护;她,为了誓言闯荡世界,说要法照苍穹,名扬天下;他,为了探索闯荡世界,说要气冲霄汉,领略大道;他们,因命运的交织而相聚在一起,说要纵横这时代。
  • 天龙无双传

    天龙无双传

    相传伊始大陆由一条创世天龙所造,伊始大陆的人们即是天龙的子嗣龙之传人,每个人心中都拥有天龙所遗留给他们的强大力量,天龙遗觉!天才顾无双,在儿时的一场决斗中走火入魔,天龙遗觉尽失,在成为废物的七年里受尽鄙视与欺辱。然而,命运却又给了他一次从新崛起的机会,在被神秘老头截换了天龙臂之后,顾无双似乎又重新拥有了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这是命运再次作弄他的前奏?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不管怎样,顾无双都不会再轻易被命运打败了。他仰天怒吼,发出巨龙一般的咆哮!“我的意志,即将崛起!!!”
  • 快穿之扑倒男神系统
  • 画爱为牢

    画爱为牢

    她在山穷水尽之时遭遇他的搭救,他机关算尽暗藏城府,想把她当作棋子,但却渐渐向她打开了冰封多年的心。因为爱,他用一场局将她套牢。在委身于他的日子里,她选择沉默,逼得他恨意如火。百转千回,他掩不住深情,逐渐卸下武装。她慢慢除下防备,不知自己已然爱上他。当误会冰释,他终于为她戴上婚戒。但紧接着的一场变故,让他不得不将她推开……这场感情是命中注定的错误,还是彼此蓄意而为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