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0300000022

第22章 梅兰芳:穿西装的“杨贵妃”

相逢在齐家小院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孟小冬,一是齐如山。胡适与梅兰芳的友谊,便是从齐如山开始的。

梅兰芳成名很早,7岁开始学戏,至17岁已名满京华——一个须眉男儿,却将女儿演得千娇百媚,实在是奇人奇事。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后来去美国留学,至1917年回国到北京大学做教授,梅兰芳与他相识当在1917年之后。齐如山晚年在回忆中说:“我与适之先生,相交五十多年,他常到舍下……”

有一天正好梅兰芳先生过来,走到院中石榴树下,齐如山出来迎接他。梅兰芳本来是到剧场谈《晴雯撕扇》演出的,没有到齐如山家来的安排。可是黄包车夫走错了胡同,结果绕来绕去没有找到剧场。梅兰芳撩开车帘一看,巧了,他一眼就看到了齐如山家的小院,就过来向齐如山打听剧场地址。齐如山告诉了他之后,梅兰芳转身就要走,齐如山拉住了他:“别走。”梅兰芳说:“车夫还在门口等我呢。”齐如山说:“皇帝等你今朝你也不能走,车夫我去打发他——你知道我屋里人是谁?”梅兰芳抬头一看,四合院正房青砖门楣下,胡适正含笑缓步踱出。梅兰芳眼睛一亮,京剧花旦的道白脱口而出:“哦,胡先生。”

这一天梅兰芳与胡适相谈甚欢,在石榴树下、鸡冠花前,齐如山置办了美酒佳肴为这一对相聚的名流助兴。席间胡适谈笑风生,还不无风趣地对梅兰芳说:“梅先生,听说您送了老舍先生一把折扇,可不能厚此薄彼啊?”一席话说得三人当场大笑不止,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传遍京华文人圈的花絮:据说梅兰芳先生演出《晴雯撕扇》,在每次上台前,他都要亲笔画一张扇面,装在扇骨上,然后作为道具带上台,最后当场撕掉。演一次画一次撕一次,《晴雯撕扇》到目前为止演了一百多场,梅先生就撕了一百多把扇子,让他的琴师许兰心痛不已。后来有一次许兰遇见老舍先生,说起这件事,老舍说:“你傻啊,撕破的扇子你偷偷捡回来,裱一下就是一幅好扇面,你不要的破扇子,可以送给我呀!或者我给你俩小钱打酒喝。”许兰连连点头:“好的好的,既做了人情还挣了酒钱,我当然要做。”许兰从此以后就多了一个任务:每次演出完毕,他必定偷偷去拾起梅先生撕毁的扇面,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然后送给老舍。老舍也自此开始了收藏名人扇面的爱好,到去世前竟然收藏了一百多把。

那次在齐家小院,梅兰芳没有送扇面给胡适,他铺纸泼墨,为他最为仰慕的适之先生画了一幅水墨画:十几朵牵牛花正在篱上绽放,七八只小蜜蜂围绕着金盏似的花朵嘤嘤嗡嗡。胡适看了爱不释手,一席酒直吃到月上柳梢。

“杨贵妃”出国

从此以后,梅兰芳与胡适就成了朋友。《胡适日记》记载道:

“1928年12月16日,梅兰芳来谈,三年不见他,稍见老了。”那日是梅兰芳演完《贵妃醉酒》后直接从剧场过来,他请胡适吃褡裢火烧,两个人为即将到来的赴美演出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梅兰芳大红梨园之后,不但成了京剧的代表,俨然也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国文化本来就是阴柔的,所以梅兰芳所饰演的杨贵妃正好可以做中国的形象大使。胡适与刚从哈佛大学回来的朋友吴经熊见面时,吴经熊说:“美国只知道中国有三个人:蒋介石、宋子文、胡适之是也。”胡适笑笑补充说:“还有一个人,梅兰芳。”梅兰芳想让中国国粹京剧走向世界,最能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的人无疑便是胡适。胡适留学美国,很清楚美国的风土人情;胡适有眼光,可以为梅兰英的演出进行实际操作;更重要的是,胡适、杜威、张伯苓等中美学者发起组织了一个民间组织——“华美协进社”,可以由这个组织出面邀请梅兰芳赴美演出。

最后的一切正如梅兰芳所设想的那样,在胡适的帮助下,梅兰芳的赴美行程空前顺利,胡适不但一手替他安排好了一切,还亲自花时间看完他的全部代表性剧目,选定了赴美演出的剧目,并翻译说明书。担任此次演出的总导演、总顾问张彭春,就是胡适推荐的,因为这位张彭春是胡适留美的同学,也是杜威的弟子。为了宣传梅兰芳,胡适还专门写了一篇《梅兰芳与中国戏剧》,收入旧金山欧内斯·K·莫编撰的《梅兰芳太平洋沿岸演出》英文专辑中。其中胡适写道:“梅兰芳先生是一位受过中国戏剧最彻底训练的艺术家,在他众多的剧目中,戏剧研究者发现,前三四个世纪的中国戏剧史由一种非凡的艺术才能给呈现在面前,连那些最严厉的、持非正统观的评论家也对这种艺术才能赞叹不已而心悦诚服。”

1930年1月18日,“杨贵妃”终于出国,在上海十六铺码头,梅兰芳率领梅剧团一行21人乘英国“加拿大皇后”号轮船赴美。胡适亲自前往码头送行,并登上轮船一直将梅兰芳送到船舱,以示珍重。

梅兰芳这次赴美演出引起极大轰动,胡适的老师杜威看在学生面子上,特地为梅兰芳举行了茶话会,还授予他一个荣誉博士称号。梅兰芳回上海后,第一时间就来看望胡适。那是7月的一天,下午两点钟左右,正在楼下玩的胡公子胡思杜突然看到一行人进了家门,他一眼就看到梅兰芳,大声尖叫:“先生,快下楼,梅兰芳来了!”他这一声喊过,家里立马就乱了套,女佣、男仆、厨子,都挤在客厅后房窥望。还是小孩子的胡思杜被淹没在人群里看不到梅兰芳,一时急得不得了,他左右看看,跑到一个厨子身边,攀上他的胳膊说:“快,快,托住我,托住我。”厨子将胡思杜放到肩膀上,胡思杜像只小猴子,左看右看梅兰芳,就是不满意,嘴里嘟哝着:“头上没插金鸡毛,背上也没插将帅旗,不好看不好看,没有戏台上的好看。”

梅博士专访胡博士

梅兰芳这次美国之行,还带回一顶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博士帽子回来。从此以后,梅博士就成了胡博士家的座上宾,他每有疑问必要到胡家拜访,让胡博士给他拿主意。胡博士也在多篇论文中论及梅兰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还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现在好歹也是大博士,今后一些事还是你自己拿主意。”梅兰芳说:“就算我是真博士也比不上你,你的博士头衔有36个啊,我才1个。”

1930年后,梅兰芳旅居上海,可是阴差阳错,胡适却离开上海,复任北大教授。但胡适每次到上海,梅兰芳必定前往,请客吃饭或者喝茶谈心,对胡博士的招待是尽心尽意。传说这时候梅兰芳还开口向胡适借过钱,事情的起因是这样:那时候因为梅兰芳访美归来亏空了一笔钱,而孟小冬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出家、以死相逼后,最后同意与梅兰芳离婚,但她提出要一笔分手费,数目是四万块。理由是她19岁嫁给梅兰芳,这些年一直没有登台演戏,昔日所存下的几个私房钱早已花光,向梅兰芳开口是迫不得已,从19岁结婚到23岁离婚,正好一年一万。问题是当时梅兰芳赴美演出耗资巨大,一时手头紧张,也拿不出这笔钱。说梅兰芳没钱无人相信,可是他真的就是没钱,死要面子活受罪,只得向胡适开了口。

据说胡适并没有拿出这笔钱,也许是穷书生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也许是母老虎江冬秀从中作梗,最后因为经济的原因导致梅兰芳与孟小冬的离婚大战一时难以收场。万般无奈之下,孟小冬南下上海,来找昔日的小姐妹姚玉兰。她没有想到,姚玉兰现在已成了杜月笙的四姨太。在姚玉兰的撮合下,豪气冲天的杜月笙拿出四万块递给梅兰芳,说:“你是男人,两个人好合好散,没什么大不了的,人在江湖,还会有碰到一起的时候。”不知道这笔钱后来梅老板还了杜老板没有,反正当时杜老板把孟小冬当成嘴边的一块肥肉,馋得口水滴答,他恨不得一时三刻就了结这对戏子的红尘孽缘,好让他从中横插一杠子,然后醉入花丛。

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分手费最后便是由杜月笙代出,这也不奇怪,名伶女优总是和黑帮老大有理不清的关系,孟小冬顺水推舟投怀送抱,半推半就钻进了杜月笙设下的销金窟——也许这些年她太孤独太累了,需要一份强有力的依靠。另一种说法是,姚玉兰嫁了杜月笙后,不被杜公馆接受,杜月笙前面几房太太都是苏州人,苏州美人以吴侬软语联合起来对付姚玉兰这个北方戏子。姚玉兰一直不能进入杜家,只得在外安身。作为外室,她也倍感孤独,介绍孟小冬做了杜月笙的五姨太,于是老四老五配合默契,一时将前面的三个姨太治得服服帖帖。

胡适没有借出这笔钱,并没有影响他与梅兰芳之间的友谊。1936年7月,胡适赴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在上海登船时间是凌晨两点,那个晚上还下着暴雨,送行的各界朋友云集在轮船码头。就在胡适快要登船时,一辆轿车快速驶来,车门打开,风度翩翩的梅兰芳先生出现在众人面前。胡适非常感动,站在布伞下,紧紧握住梅兰芳绵软的手,握了又握。事后他在日记里写道:“今晨两点上船,送行者梅畹华(梅兰芳)特地赶来,最可感谢。”

1938年,胡适出使美国,一去八年,才与梅兰芳交往渐稀。1949年以后,他去了美国,后又转赴台湾,与梅兰芳更是天各一方。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在北京去世,胡适从日本电讯中闻此噩耗,想起昔日的情谊,不禁长叹一声。据说当晚他将梅兰芳的《春香闹学》和《黛玉葬花》听了一遍又一遍。

同类推荐
  •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本书精选了从1901年到2005年2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获奖演说,其中包括品特、耶利内克、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海明威、黑塞、加缪、聂鲁达、叶芝等文学巨匠。他们的演讲或深沉凝重,或婉转抒情,像智慧的泉水,深邃的大海,超越了语言和种族,贴近人类的本心。他们用文学诉说着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灵魂和真理,正是这些大师使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人类精神领域因影响巨大而据有独特的地位。读者在欣赏精彩演讲的同时亦可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 远山近水

    远山近水

    这部散文诗集,或寄语爱女,或忆及童年往事,或状写山村小学生活情景,或寄情山水、观赏人文景观,不仅给人以思想启迪,又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俐侎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有着原始的崇拜,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
  • 幻想图书馆

    幻想图书馆

    本书是日本知名导演、诗人、作家寺山修司集恶趣味与冷知识于一身的代表作。寺山修司他博览群书,畅谈头发的典故、青蛙的趣闻、后宫的传说、拷问的艺术、狼人的故事……从神话、民俗或广告单、画报中引经据典。像是沿着艾柯的阶梯,进入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实践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理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
热门推荐
  • 从天而降的女孩

    从天而降的女孩

    与从天上掉下来的女孩发生的故事是什么呢?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这一百多篇优秀作品,并在吸纳当代专家学者评析的基础上,对每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介绍了现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 顿悟

    顿悟

    本书分十章,从禅宗、彻悟的角度来解读“顿悟”对生活和心境的帮助和理解。语言充满禅意,洒脱随性中包含机锋,简单的佛教故事中包含中无尽的人生哲理。
  • IT到DT:大数据与精准营销

    IT到DT:大数据与精准营销

    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数据时代。以我为主,方便我管理的IT时代,正走向以别人为主,强化别人,支持别人的DT时代。营销,在“大数据时代”,正以“高效、精准、省力、务实”为原则,走向精准,走向量身定制,走向个性化……
  • 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

    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

    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从哪里开始?答案是:从每个人的成功开始。过去,我们总是有个习惯,就是格外喜欢宏观的东西。比如,我们时常去关注那.……
  • 白描江湖

    白描江湖

    古来的江湖,倘若定格下来,想来是一幅瑰丽的群像。或血色,或峥嵘,或是离情,或是别恋,或是背信弃义,或是生死相依......一幕幕的定格,一幅幅的画面。曾经的念头想着会否有这样一支笔,为我们记录和描绘下那些令我们向往的江湖故事?————仅以此书向香蕉大魔王致敬
  • TFBOYS魔法之城

    TFBOYS魔法之城

    她,和他,有这一不一样的爱情,究竟结局如何呢
  • 八字奇轻

    八字奇轻

    你打小是否听过民间各种离奇怪事呢?我要讲的各位看官当成一个故事来听就行了,我家祖上几代都是八字奇轻的主,说点明白话,就像磁铁一样越邪乎的事越往咱身边招呼。迫于无奈,咱几辈都是吃阴阳饭的主,通俗的讲我们老一辈的人女的称之为“仙娘婆”,男的常言称之为方士,术士,阴阳先生之类的。本书讲就是我这些年经历的离奇怪事,若你搭上这条路在当代棒打牛蛇棍子的社会,你将何去何从呢?
  •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沙海远征(兽王系列)

    沙海远征(兽王系列)

    独孤奇带领幸存下来的侍卫们从异空间返回鸟首星,在他养伤期间,对他不利的流言开始在统治之殿众强者中迅速流传开来。虽然独孤奇和他的侍卫们实力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想要在统治之殿彻底站稳脚跟,就需要尽一切努力解决眼前的危机……在沙丘之星,兰虎加入先遣队后才发现,对他怀有恶意的光明神教蓝袍祭司阿克尔竟然也在队伍中。幸运的是,先遣队的领导者是来自守护者联盟的一位守护者天火。阿克尔对天火表示出强烈的不服,两人展开了较量……兰虎除了要与虫族战斗,还要小心来自先遣队内部的威胁。当他受伤留在一个巨大的蚁巢中休养时,窥伺已久的查理纠集了许多光明神教的人将他堵在了里面。危急时刻,一个金甲虫英雄闯入了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