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2700000024

第24章 他对自己扣动了扳机(3)

当年我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几乎被他的智慧打懵。打懵我的不仅有他招牌式的文字,他讲的好故事,当然,还有海明威的口气。写出了这等文字的小说家,他不想功成名就都没有可能。

这个时候的海明威什么都有了。大把大把的钱,大把大把的名,大把大把的女人灼人的目光。他写作,写累了的时候也很会玩,他买了私人游艇去海里观光,他打猎,他看斗牛,他再在这些东西里面吸取写作的内容。但是,海明威始终和别的作家交往得不够愉快,他甚至觉得接触平凡的人比接触作家自在得多。他把作家之间封闭的生活圈子比做“装在一个瓶子里的蚯蚓,挤在一个瓶子里从彼此接触中吸取知识和营养”。他自大,旁若无人,和文人打架,以至于上了报纸新闻。最著名的一次是他同一个评论者伊斯特曼的斗殴事件。原因是伊斯特曼把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说成是“往胸脯上粘假胸毛的文学风格”。这样的说法在后来被讹传成海明威是一个“往胸脯上粘假胸毛”的人,别有用心的人说海明威没有性能力。几年后,海明威与伊斯特曼相遇,海明威解开自己的衬衣,让伊斯特曼看他满胸脯的真毛,然后把一本书丢在对方脸上。伊斯特曼也不示弱,两人扭打起来。结果,比伊斯特曼小16岁的海明威却被对方压在下面,这件事轰动了纽约文坛。

保琳终于也没有把她与海明威的故事谱写成“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乏味的结果。她从做小三开始,却也被别的小三踢出情局。事实上,保琳不是一个让海明威满意的女人。激情过后,保琳的毛病也显现出来了。按我的理解,一个这样不择手段得到别人丈夫的女人,导引出来她不择手段的那种生命里的东西,同样会导引出来她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的一些品质上的错乱问题。再加上争强好胜的海明威,他硬汉的形象放置在小说中是好的,放置在文学史上也是好的,就是放置在一个女人的生活中不一定是好的——如果这个硬汉缺损了对于一个女人疼爱的话。所以,保琳这样的女人,导致掠夺而来的那段情色的破损,几乎是不出乎我的什么意料的。多年以后,海明威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出了对于这段婚姻的不满——一位未婚的年轻妇女,一时成了一位已婚妇女的挚友。她同他们夫妇生活在一起,然后在不知不觉之中,她天真无邪地却又坚定不移地设法弄到那位丈夫……一切真正的邪恶,都是从清白开始的……你说谎,又怕说谎,这就毁了你。生活日渐进入险境,像是战争时期,熬过一天是一天。这段话,海明威泄露了对于哈德莱的歉意和对保琳的抱怨。

海明威的每一次婚姻,都是因为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也就是说,他在婚姻中有一个女人是不够的,他还要有另一个女人被他所爱。一个女人很难具备女人生命中所有的优秀元素,来满足一个男人所有的内在需要。这对于一般男人都是如此,对于海明威这样的男人更是如此。况且,一个人内在的需要是在增长的,让一个女人能满足海明威这等男人的内在,那简直是太难为她了。心理学家很不客气地给我们指出,如果没有制度制约,男人和女人当然会同时爱上两个以上的异性的。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类似于精神和物质的同时需求满足。一夫一妻的制定,从来没有完成它的律法所预设的期望,男人女人明里暗里对它的逾越,从它实施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这是因为这样的制度的“天网恢恢”,必须具备实现它的完美梦想才能“疏而不漏”,即一个异性能满足我们对于爱情的一切希望——男人和女人必须成为彼此的全部。这样的关系不就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吗?男人和女人进入平淡的交往阶段,永远牢骚满腹,永远灰心丧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另一半,永远没有可能置于对方母亲的位子。也就是说,男人和女人都是一个向对方有所求的人,而不是像母亲那样给予对方的人,这是一个上帝配置给我们的悖论。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是那些强势的人成为对于这种制度的破坏者,因为强势的人容易形成磁石与铁屑的对比关系之中的磁石部分。那些凡庸的铁屑是没有资格具备引力的,只有被吸引过去的份儿。大师海明威就是那个世界上极有吸引力的一块大磁石,他吸引女人犹如磁石吸引铁屑,简直易如反掌。

当然,婚姻是一个窄小的门,窄小得只能容进两个人。三人舞的结局是不难猜出来的,古今中外的小说和电影里面都有处理这种三人舞的手法,无非是把其中一人安排得去死,要么病死要么车祸而死,要么自杀去死。癌症、车祸和自杀在小说和电影里面死亡的比例,要比现实之中出现的比例高许多,就是因为死亡的这种艺术化的被需求。这些死去的人,难道不是被我们这些凡人对于安全和忠诚的渴望而杀死的吗?你玩火,最好要付出点代价。多于正常部分的情色代价就是死。这是我们的一种集体投射。现实中的我们这样希望着,作家和导演就会帮着我们去实现。是的,三角关系在物理上是稳定的,但是,在人类现实的情色之中却不大可能长期稳定,总会有一个角色出现扰动而出现整体的陷落。

这一次出现在海明威面前的女人叫葛尔红,葛尔红在酒吧上认识了海明威。那年海明威37岁,葛尔红29岁。葛尔红是个大记者,聪慧过人,她时髦漂亮,形体灵动,海明威和她一见便互相倾倒。那个时候海明威和葛尔红是多么相爱呀,海明威甚至把葛尔红拟化成女主人公写进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这又是一部在艺术史上永垂不朽的小说,葛尔红因此而在艺术史上流芳百世。这是一部具有悲悯情怀的巨著,海明威引用约翰·堂恩的话作为题词: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这是至今为止最具备普世情怀的一句话,只有它有着人类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一种悲悯情怀,它因为普世性而走近每一个人的心里。把这句话发扬光大的,不是它的作者约翰·堂恩,而是海明威。只有伟大的海明威,才有足够的资格把这样伟大的话语像《圣经》一样传递下去。

海明威与保琳、葛尔红的三角情色关系总会陷落。当然,出局失败的保琳其身体没有被杀死,她的精神却几乎被杀死,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忧伤的。她说,战争不仅让那个国家的人民失去了幸福美满生活,也使她——一位辛酸的妻子备受灾难,这真是极端的不公平。当然,保琳让哈德莱备受灾难的时候,也忘了她给哈德莱造成的极端的不公平。保琳一直拖着不和海明威离婚,她甚至像当年的哈德莱那样委曲求全,直到1940年她才妥协。离婚后的第二个月,海明威就与葛尔红结婚,这可真是像上一次婚姻那样的复印版,初婚的激情也是上一次婚姻的复印版。

但是,这场起初美好无比的婚姻也仅仅维持了4年。在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中,葛尔红终于意识到做一个符合海明威意愿的夫人,与做一名来去自由的海明威的崇拜者完全是两码事儿。他们是在来中国采访的路上,逐渐认识对方的,这次中国之行彻底暴露了两个强者性格上的不和谐。在中国他们采访过宋美龄,也见过周恩来。当时他们夫妇因为不知道周恩来的历史地位而忘了与周恩来留影,这使得葛尔红很遗憾。可是,中国之行却让海明威与葛尔红的关系崩溃,葛尔红的强硬和骄傲,不比海明威来得纤弱。她与这位举世闻名的硬汉,做着不妥协的争执和对决。海明威离不开酒精,酗酒后的海明威脾气暴烈,葛尔红就把他提溜着扔在他的汽车里。海明威允许自己的猫在家里乱窜,甚至爬上饭桌旁若无人,葛尔红就把这些猫都给阉了。最后是葛尔红把海明威给甩了,她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个著名的硬汉离了婚,她为此损失了很多财产。在葛尔红眼里,海明威分明是个被她断言要进疯人院的疯子,哪里还再是什么伟大的男人。婚姻里的对决没有胜负之分,谁赢了其实都是两败俱伤。葛尔红后悔自己嫁给了海明威。她说,如果她一直只是海明威的铁杆粉丝,他们的关系一定会保鲜如初。离开海明威的葛尔红继续做她的战地记者,她在枪林弹雨里面把这重活干得很棒。她生得美,干得也美,但她不再稀罕那些对她的追求者。她在非洲久居而不与男人来往,一直活了90岁,在1998年她吃安眠药了结了自己。

这一辈子,著名硬汉海明威在情色上伤害了很多女人,唯独这个叫葛尔红的女人把他像个垃圾一样给甩了。这让海明威很不舒服,他曾经写诗骂这个女人,到处说这个女人给他带去的伤害。

女作家菊开那夜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先走一步的葛尔红》。文中她写道:当一个男人非常优秀时,会有许多女人争先恐后地来做保姆,以服侍伟人日常起居为幸福。而优秀女人就没有这么物美价廉的出路了,能给海明威吃苦头的永远只能是葛尔红这样的女人,美丽聪明独立决绝。阅尽中外名人的情史,女人通常都是被欺负得死去活来还不敢怨尤,寂寂无名地死了一批又一批,好像她们的牺牲如蝼蚁般不值钱,而经受过的伤害也不值一提。葛尔红走了就真的走了,她的冷峻气质与坚强内心,使她无论在战场还是情场都没有沦为弱者。先走一步,把抓狂留给海明威;先走一步,把海明威变成怨夫。爱情的事,历来都是谁先动心谁输,谁先离开谁赢,就算对手是海明威也一样。

婚姻和爱情看起来像是孪生姐妹,长得何其相像,其实这两姐妹有着截然不同的内质。爱情像照相机按下快门前的那一瞬景观,相框里的人都把自己的嘴咧到角度最合适的位置,尽量把自己的眼睛弄成笑眯眯的样式。爱情就是要留在纸片上的东西,是要化妆后定格挂出来的东西。婚姻是取消照相机后的男人和女人随意的面相,谁要是整天咧嘴做出照相状,肯定会被当成神经病。还有,成全一个好的情色,需要的是人格上的柔道运动,而海明威一生最擅长和迷恋的却是拳击。所以,指望海明威做成一个合格的好丈夫,无异于试图让狗熊学会开轿车。

同类推荐
  • 古诗鉴赏金典

    古诗鉴赏金典

    该书是根据新课标高中教科书、新课标高考大纲“古代诗文阅读”考点编着的。该书从读懂古诗的各种有关知识入手,细致讲解,深入浅出;紧扣考点的各类内容,以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为依据,总结出各种考查内容的答题方法和格式,可以使学生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 延安女兵(第一卷)

    延安女兵(第一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 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鲁迅的鼻子

    鲁迅的鼻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价买草、有这样一位总经理、防盗绝招、我的朋友杨金远、吹牛的雅与俗、致北京交警一把手、我是这样变俗的、作序与穿超短裙、南湖公园、妈祖作证:钓鱼岛自古是我们的、春天的期待、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大等。
热门推荐
  • 从春天出发

    从春天出发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山水篇、感悟篇等八辑,共一百多篇散文。
  • TFBOYS之樱花雨季

    TFBOYS之樱花雨季

    樱花公园的邂逅,“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有时候第一眼的感觉总是正确的。
  •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莫泊桑千余字的短篇小说情节高度集中,人物呼之欲出,同时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当中对照艺术的运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经典之作)》便是他的作品合集。
  • 我的新娘是女鬼

    我的新娘是女鬼

    恩师离奇死去,山野小镇似乎招惹了凶厄…莫名其妙与绣花鞋子里面的女鬼成了婚,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夜之间,全村人神秘失踪,这世间仿佛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哦不,还有我的鬼新娘。一人一鬼,究竟会在这条寻找乡亲们的路上,遇到一些什么稀奇古怪,恐怖离奇的故事呢?我的命运之轮,究竟会转向何方?我与我的鬼新娘,究竟能否成就一段异世的姻缘?
  • 大庸人

    大庸人

    庸者,权财美色皆爱之,世人所求难逃一庸。庸道,权财美色皆有之,他之所求则是极致。卓跃的座右铭是:我乃庸人,无美色权财不可!看卓跃如在这庸世之中步步崛起,傲立巅峰,尽掌权财美色,当人生的主角,做世界的庸人,此乃大庸人。
  • 小怪不好惹

    小怪不好惹

    小怪作为最底层的人物是谁都可以欺负的对象,但是有了凌云的存在,这一切或许都要改变,一次不一样的重生敬请期待。
  • 师父救命啊

    师父救命啊

    网游小白成长为大神记。一个高冷逗比的女神成长为护短的师父记。“师父救命啊!!!”“我传送不过去,你在副本里吗?”男主视觉文。
  •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险恶是它的事,我们自己得真实善良,勇敢坚强。全书辑录了豆瓣网大获好评的32篇文章。这些充满深情的文字,记录了对青春、对爱情的至真感悟,讲述了或美丽动人,或痛彻心扉,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爱情、亲情故事。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那么一段短暂的痛,但却不妨碍本书这18位青春代言人,娓娓道来的、发自肺腑的爱的感言。他们还热爱美食、旅行,以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
  • 鱼羊野史(第一卷)

    鱼羊野史(第一卷)

    全套图书,共分为六册。全套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趣事。高晓松以他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讲历史的不同,书中有很多高晓松个人的见解和趣闻。是高晓松至今为止最用心、最全面的历史爆料。比如,1924年图坦卡蒙的石棺被打开,高晓松意外地发现石棺上的浮雕竟和阿凡达长得一模一样;高晓松说彼得大帝与康熙皇帝很像,其原因书中也给出了解答;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高晓松却将她称为欧洲的“贾母”……《晓松说》系列脱口秀爆红于网络,点击率破亿,《鱼羊野史》将《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节目中所有未公开的细节、秘史等完整收录书中。
  •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抱怨,早巳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有病不治,病情势必会恶化,最终让人在抱怨的轮回中陷入痛苦的深渊。寻找抱怨原因,追本溯源审视自己:你在抱怨什么?你为什么会抱怨?怎样才能不抱怨?只有找到病因,积极“治疗”,你才能根治,从而在走向快乐的同时,拥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