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09

第9章 内科(3)

柴陈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解表发汗,化痰止咳。

【主治】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者。

【组成】柴胡6~9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甘草3克,生姜3~7片。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加减】如寒盛者,加细辛2.1~2.4克;如风盛气滞者,加苏叶4.5克;如冬月寒甚,加麻黄4.5克;气逆多嗽者,加杏仁3克;痞满气滞者,加白芥子1.5~2.1克。

武侯行军散

【来源】《良朋汇集》卷五。

【异名】行军散(《行军方便便方》卷中)。

【主治】感冒风寒,未过3日者。

【组成】麻黄270克,川芎、白芷、苏叶、石膏、甘草各30克,绿豆粉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3克,用无根水调服。

【禁忌】孕妇勿服。

双解散

【来源】《宣明论方》卷六。

【功用】疏风解表,通便泻热。

【主治】风寒暑湿、饥饱劳疫、内外诸邪所致恶寒发热。或小儿生疮疹,透发不快,有汗或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者。

【组成】益元散210克,防风通圣散210克。

【用法】上药一处相和入拌匀。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葱白15厘米,盐豉50粒,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温服。

川芎散

【来源】《古今医统》卷六十二引《医林》。

【主治】伤寒鼻塞。

【组成】苍术(米泔浸)150克,藁本、白芷、细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30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10克,煎取100毫升,温服。

急风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主治】偏正头痛,夹脑风,太阳穴痛。坐卧不安;小儿伤风,鼻塞流涕。

【组成】生川乌(炮,去皮、脐)、辰砂(研,飞)各60克,生南星(洗,去皮)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酒调敷痛处。小儿伤风,用酒调涂囟门上。

金沸草散

【来源】《博济方》卷一。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目昏痛,颈项强急,肢体烦疼,胸膈满闷,咳嗽喘满,痰涎不利,涕唾稠黏。

【组成】荆芥穗120克,旋复花90克,前胡90克,半夏30克(洗净,姜汁浸),赤芍药30克,麻黄(去节)9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同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大枣,同煎至90毫升,热服。如汗出,并3服。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

香薷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主治】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痢转筋。

【组成】香薷(去土)、紫苏(用茎叶,去粗梗)、干木瓜各30克,丁香、茯神(去木)、檀香(锉)、藿香叶、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和丸,每1克作1丸。每服1~2丸,细嚼;温汤或新汲水下。小儿服半丸,不拘时候。

香薷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主治】感受暑湿,饮食不节,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

【组成】白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锉,姜汁炒)各30克,香薷(去土)6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沸汤送服,不拘时候。

香葛汤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一。

【主治】四时感冒不正之气,头痛身疼,项强寒热,呕恶痰嗽,腹痛泄泻。

【组成】紫苏(去根)、白芍药、香附子(炒去毛)、川升麻、白干葛、薄陈皮各30克,白芷、大川芎各15克,苍术(米泔浸,切,炒黄色)30克,大甘草15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不拘时候。

三柴胡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宜用解散而因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

【组成】柴胡6~9克,芍药4.5克,炙甘草3克,陈皮3克,生姜3~5片,当归6克(溏泄者,易以熟地)。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加减】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3~6克。

香散

【来源】《百一选方》卷七。

【功用】发散表邪。

【主治】伤风感寒,头痛恶寒,胸脘痞闷,脉浮者。

【组成】香附子(去毛,炒)180克,藁本(去芦)120克,川(锉)、橘皮(去白)各60克,甘草45克(炙)。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香苏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功用】理气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组成】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120克,甘草(炙)30克,陈皮60克(不去白)。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3服。若作细末,只服6克,入盐点服。

【禁忌】用药期间,戒食荤腥、酒、肉。

【附注】方中紫苏叶辛温解表,温中行气;香附、陈皮理气畅中;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解表之功。方中紫苏、香附有安胎作用,故妊娠感冒,用之亦颇适合。

八物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异名】八物散(《医学入门》卷四)。

【主治】厥阴伤风,恶风体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俱微而迟者。

【组成】桂心、当归、川芎、前胡、防风各22.5克,芍药45克,甘草(炙)、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个,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香苏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一。

【主治】伤寒、伤风、伤湿、伤食。

【组成】香附150克(炒去毛)、紫苏(去根)75克,陈皮60克,甘草60克,苍术60克(切片,米泔浸,炒黄)。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2根煎,不拘时候服。得汗为妙。

【加减】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荆芥穗各1.5克;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桔梗、乌梅各1.5克,桑白皮2.1厘米;心疼,加石菖蒲、半夏各1.5克;泄泻,加木香、藿香1.5克。

二香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一。

【主治】感冒风寒暑湿,呕恶泻痢,腹痛;瘴气,及饮冷当风,头疼身热,伤食不化。

【组成】紫苏、陈皮、苍术各30克,香薷(去根)60克,香附子75克(炒去毛),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甘草、扁豆各30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木瓜2片,葱白2根同煎,热服。外感肿满,先以此方多加车前子、木瓜煎服。

伤寒

二圣救苦丸

【来源】《万病回春》卷二。

【异名】二圣救苦丹(《医宗金鉴》卷三十八)。

【主治】伤寒、瘟疫初起,热邪较盛,形气俱实者。

【组成】锦纹大黄120克(酒拌,蒸,晒干),牙皂60克(猪牙者)。

【用法】上二味,为末,水打稀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0~70丸,冷绿豆汤送下。以汗为度。

【附注】《医宗金鉴》云:本方“服后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其病立解。”

二气丹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功用】助阳消阴,正气温中。

【主治】内虚里寒,冷气攻击,心胁脐腹胀满刺痛,泻痢无度,呕吐不止,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气渐微,手足厥冷;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痢,少气羸困,一切虚寒痼冷。

【组成】硫磺(细研)、肉桂(去皮,为末)各0.3克,干姜(炮,为末)、朱砂(研,为衣)各6克,附子(炮,去皮、脐,为末)15克。

【用法】上药研匀,用细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煎艾盐汤放冷送下。

茯苓四逆汤

【来源】《伤寒论》。

【主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

【组成】茯苓12克,人参3克,附子(生用)、甘草各6克(炙),干姜4.5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一日2次。

荡胸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寒痰结胸。其症胸膈痰涎,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胃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兼治疫症结胸。

【组成】蒌仁60克(新炒者,捣),生赭石60克(研细),苏子20克(炒捣),芒硝12克(冲服)。

【用法】用水800毫升,煎取清汁500毫升,先温服200毫升。结开,大便通行,停后服。若其胸中结犹未开,过两点钟,再温服200毫升。若胸中之结已开,而大便犹未通下,且不觉转矢气者,仍可温服100毫升。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厚朴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厚朴人参汤(《伤寒总病论》卷二)。

【主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组成】厚朴12克(炙,去皮),生姜9克(切),半夏6克(洗),甘草6克(炙),人参3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3次温服。

八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劳伤过度,骨节颃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黄,怠惰少力;或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藿香(去土)各30克,厚朴(去粗皮,锉,生姜自然汁浸一夜,炒紫色)60克,半夏(汤洗7次)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葱白10克,同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人参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功用】调中和胃,止呕除烦。

【主治】脾胃不和,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吐痢止后,躁渴不解。

【组成】干葛60克,人参、白茯苓(去皮)各30克,木香甘草(炙)、藿香叶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来源】《伤寒论》。

【主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左豚者。

【组成】茯苓25克,桂枝12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5枚。

【用法】上四味,以甘澜水1升,先煎茯苓减至800毫升,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一日3次。

复阳丹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阴寒呕吐,泄泻腹痛,寒疝。

【组成】附子(制)、炮姜、胡椒、北五味(炒)、炙甘草各30克,白面60克(炒熟)。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和匀,入温汤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克,随症用药引送下。

香芎散

【来源】《传信适用方》卷一。

【主治】伤寒伤风,鼻塞头痛,及流行瘟疫。

【组成】香附子(炒,去皮)180克,川芎、香白芷、甘草(炙)各60克,藿香叶120克,石膏(研如粉)9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5克,热茶调下,不拘时候。

犀角玄参汤

【来源】《证治准绳·伤寒》卷六。

【主治】伤寒热盛发斑,心烦狂言,或咽痛者。

【组成】犀角屑、升麻、射干、黄芩、人参、黑玄参各等分。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七物黄连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主治】夏日伤寒,四肢烦疼发热,心烦,呕逆支满。

【组成】黄连、茯苓、黄芩各9克,芍药、葛根各12克,甘草15克,小麦30克。

【用法】上各咀。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候冷,分2次服。

香壳散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七。

【主治】伤寒心胸满闷可不舒。

【组成】橘皮(洗,去瓤)。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3克,空腹时用生姜汤调下。

升麻黄连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主治】伤寒挟热,腹痛下痢。

【组成】升麻、黄连(去须,锉,炒)、当归(切,焙)、芍药、桂枝(去粗皮)、黄柏(去粗皮)、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大柴胡汤

【来源】《伤寒论》。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见有上述征候者。

【组成】柴胡15克,枳实9克(炙),生姜15克(切),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大黄6克。

【用法】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升,每日3服。

【附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同类推荐
  •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疼痛护理手册

    疼痛护理手册

    《疼痛护理手册》共分五篇,主要涵盖了疼痛的概述、疼痛的治疗、疼痛常见疾病与护理、急性疼痛与护理、疼痛病房管理几方面。《疼痛护理手册》内容系统全面,语言简洁明了,实用性强,能为从事疼痛护理实践的护士提供理论依据,对疼痛临床护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 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医务工作者不能不看的职业精神准则!服务意识、细节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感恩心态、执行力,一个都不能少!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做医学的仆人;高尚的人文品格和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虚怀若谷的胸襟;超越世俗的爱人之心……这是医务工作者修炼自身的超级法宝!
  •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全书共分12卷128篇,全面概括了针灸史、脏腑经络、病因病理、俞穴、刺灸临床治疗各个方面,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精华。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热门推荐
  • Legends and Lyrics

    Legends and Lyr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妖孼

    大妖孼

    僵尸,被六道所不容,如果给你一次不凡的机会,你会去选择成为僵尸而不凡吗?你也许有选择的机会,可诺是没有,呢?命运垂青之子在平淡而无能的生活中猛然被吸入一个黑色阴谋的巨大漩涡,一个策划了千年的黑影笼罩着他,是选择继续无助的哭泣,还是让别人哭泣?抱歉,为了活下去,只能让你去死了。平凡与不凡只在一瞬之间.......------------------------------------能否手滑一下收藏?
  • 全能系统

    全能系统

    天降神鼎无所不能,炼丹、制宝、合成、烤串……屌丝出身的杜大鹏获得这个神奇天鼎后,当学霸又全能,拥有了超强的实力不说,没事用神鼎炼个可爱宠物讨好女神——唉……将这破石头烤了,炼个翡翠球出来给宠物当玩具。
  • 计划X

    计划X

    未来是怎样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究竟走在怎样的轨道上。又将驶向何方?
  • 破道独行

    破道独行

    一本神秘之书,一场平凡的血祭,带来了无尽的力量。行走在死亡边缘的少年,与死神做着交换;一路历经坎坷,却总能化险为夷。当生命能够换来一世为尊,张陵大笑着前行!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种阳光思维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种阳光思维

    如果你是一位老板,那么请将这本书送给你的员工,让他们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你会发现,你的每一个员工都是最有潜力的!如果你渴望获得更高的薪水、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成功,那么请阅读本书!本书不仅告诉你卓越员工所应具备的阳光思维,也将告诉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去实践,成为企业最出色的员工。
  • 懒妃凤华

    懒妃凤华

    【宠文,女强文】据传,国公府大小姐当众求婚越王,公然被拒!满城震惊。第二日,国公府大小姐被赐婚容王,逃婚被捕!沦为笑柄。世人皆传,尚锦城有“三奇”:国公府的大小姐颇为神秘,十五年来从未有人见过其容貌,众人猜测她定为丑陋不堪,难以示人。却在一日高调现身,艳惊四座!美的出奇,是为“一奇”!当朝皇帝第二子深得皇帝宠爱,却体弱多病,命不久矣,全靠一大煞之人相克才得以续命!病的出奇,是为“二奇”。东溟国唯一的郡主,因为命中带煞而被父母遗弃,其煞气与二皇子的病相克而被封为郡主,封的出奇,是为“三奇”。原本不会有交集的三个人,却因为一道圣旨,阴差阳错,乾坤颠倒……当其中的“三奇”变成了“一奇”嫁给了“二奇”,会怎样?当慵懒懈怠,腹黑狡诈的她遇上心思深沉,缜密冷静的他,会怎样?宛卿,21世纪最为慵懒的“伪特工”,专执行稀奇古怪的任务,本着能有多懒就有多懒的精神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一朝穿越,竟然化身国公府的大小姐嫁给了当朝的病皇子!好在她从来不认地,只认床,得过且过,只要能让她舒舒服服的睡觉就能相安无事。可惜,刚过了几天清闲日子就被告知她是当朝的郡主!前有渣男挡路,后有恶女追赶,让她有觉睡不得,有床躺不得。枉她花费心力的处理了“家庭纠纷”,整理了“家庭财产”,震慑了“叔婆婶姨”,打跑了“侍妾小三”,敢情是为他人做嫁衣!无奈!本想撒手跑路,却不想身后跟屁虫接二连三不断,各种软磨硬泡让她苦不堪言!说好的体弱多病呢?说好的天煞孤星呢?说好的知书达理呢?都被鬼吃了吗?.......终于,林晚卿怒了!睡足的小猫咪挥舞着她的小爪子开始横行霸道。那些不知死活的人啊!你们死定了!事实证明:传言不可信啊!本文一对一,女强文,男女身心干净,宠文,持续挖坑中……
  • 六即义

    六即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简单的镜头

    简单的镜头

    你是否也是这样,在看到一些故事时,感同身受,去体会他们的情感......嘘用心听......
  • EXO遇见她

    EXO遇见她

    女主角夏梓瞳进入高中遇到12个男孩,她对鹿晗一见钟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