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10

第10章 内科(4)

惺惺散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主治】伤风伤寒,痰嗽咳逆。

【组成】人参(去芦)15克,桔梗(锉破)、白茯苓(去皮)、白术、天花粉各30克,细辛(去叶)6克,防风(去芦)、川芎、南星(生用)各7.5克,甘草(半生、半炙)21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薄荷3叶,慢火煎至160毫升,不拘时温服。

大温中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温中补虚,解表祛邪。

【主治】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泄泻,但六脉无力,肩脊怯寒,邪气不能外达者。

【组成】熟地9~21克,冬白术9~15克,当归9~15克(如泄泻不宜用,或以山药代之),人参6~15克(甚至30克,或不用亦可),炙甘草3克,柴胡6~12克,麻黄3~9克,肉桂3~6克,干姜(炒熟)3~6克(或用煨生姜3~7片亦可)。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去浮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

【加减】如气虚,加黄芪6~9克;寒甚阳虚者,加制附子3~6克;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附注】原书云:“服后畏寒悉除,觉有燥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相参用”。

小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部疼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

【组成】大黄12克(酒洗),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2次温服。

【附注】方中大黄泻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诸药合用,可以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保真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主治】四时伤寒,不问阴阳二证。

【组成】藁本(去芦)、川芎各120克,甘草(炒)60克,苍术(洗,锉,麸炒)500克。

【用法】上药咀为粗末。每服9克,水220毫升,生姜3片,同煎150毫升,去滓,不拘时热服。

小陷胸汤

【来源】《伤寒论》。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组成】黄连6克,半夏12克(洗),栝楼实(大者)30克。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1.2升,先煮栝楼取600毫升,去滓;再入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分3次温服。

【附注】方中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更以栝楼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柴胡饮子

【来源】《宣明论方》卷四。

【异名】人参柴胡饮子(《医门法律》卷五)。

【主治】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除,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组成】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大黄、当归、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每日3服。

柴芩清膈煎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攻里兼和解。

【主治】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大便不通。

【组成】川柴胡2.4克,生锦纹(酒浸)4.5克,生枳壳4.5克,焦山栀9克,青子芩4.5克,苏薄荷4.5克,苦桔梗3克,青连翘6克,生甘草1.8克,鲜淡竹叶36片。

【用法】水煎服。

【附注】方中以凉膈散法,以生军领栀、芩之苦降,荡胃实以泄里热,佐以枳、桔,引荷、翘、甘、竹之辛凉,宣膈热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黄芩,分解寒热。为少阳阳明攻里清膈之良方。

五积散

【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功用】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

【组成】苍术、桔梗各600克,枳壳、陈皮各180克,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90克,厚朴、干姜各120克,麻黄(去根、节)180克。

【用法】上除枳壳、肉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肉桂令匀。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

【附注】方中麻黄、白芷发散表寒;干姜、肉桂温散里寒;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五积散”。

牛黄膏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功用】开窍醒神。

【主治】妇人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

【组成】牛黄7.5克,朱砂、郁金、牡丹皮各9克,脑子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牛黄丸”。

柴胡枳桔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三。

【主治】伤寒胸胁痛,潮热作渴,咳痰气喘。

【组成】麻黄、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干葛、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黄连犀角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师方》。

【异名】黄连犀角散(《张氏医通》卷十四)。

【功用】清热杀虫。

【主治】伤寒及诸病之后,下部生疮者。

【组成】黄连3克(去毛),乌梅14枚(擘),犀角9克,青木香1.5克。

【用法】上四味,切碎。用水1升,煮取200毫升。分2次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正元散

【来源】《博济方》卷一。

【异名】正元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正阳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主治】伤寒,头痛头昏,周身骨节疼痛;或伤冷食,心腹胀满。

【组成】麻黄(去节)、陈皮(去白,炙)、大黄(生)、甘草(炙)、干姜(炮)、茱萸、官桂(去粗皮)、芍药(生)、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洗七遍)各适量。

【用法】上十味,惟麻黄多于众药1倍,余药减用一半,同捣为末。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热服。如出汗须候汗干,可去盖覆。

麻桂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伤寒瘟疫,阴暑疟疾,阴寒气胜而邪不能散者。

【组成】官桂3~6克,当归9~12克,炙甘草3克,陈皮(随宜用,或不用亦可),麻黄6~9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7片,煎至240毫升,去浮沫,不拘时服。服药后,不必厚盖,但取津津微汗透彻为度。

【加减】阴气不足者,加熟地黄9~15克;若三阳并病者,加柴胡6~9克。

麻黄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麻黄解肌汤(《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无汗喘咳,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现用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组成】麻黄6克(去节),桂枝4克(去皮),甘草3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

【用法】上四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浮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以汗。

【禁忌】表虚自汗,外感风热及体虚外感者均忌用。

【附注】方中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为君;桂枝辛温解肌为臣;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四味合用,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玄参升麻汤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功用】清热解毒化斑。

【主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身斑如锦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组成】玄参、升麻、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服。

发表散

【来源】《寿世保元》卷二。

【功用】解表发汗。

【主治】伤寒伤风,头疼发热,口干鼻涕,瘟疫流行。

【组成】葛根6克,西芎4.5克,黄芩6克,甘草2.4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葱白3根,水煎,热服出汗。

葱白七味饮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引许仁则方。

【异名】七味葱白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功用】养血解表。

【主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之后,复经感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者。

【组成】葱白(连须,切)9克,干葛(切)9克,新豉6克(绵裹),生麦(切)6克,生姜门冬(去心)9克,干地黄16克,百劳水800毫升(此水以勺扬之)。

【用法】上药用百劳水煎至300毫升,去滓,分温2服。约隔1小时服一次。如觉欲汗,渐渐覆之。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芜荑。

【附注】方中干地黄、麦门冬养血滋阴为君,以资汗源;干葛、新豉解肌宣透,葱白、生姜通阳发表,共为臣药;百劳水助君药以滋阴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和营,生津清热,解肌发表,辛透外邪之效。

葱豉荷米煎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和中发汗。

【主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身热,怕冷无汗者。

【组成】鲜葱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苏薄荷1.2克(冲),生粳米30粒。

【用法】水煎服。

竹皮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引《范汪方》。

【主治】病后交接劳复,睾丸肿胀,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腹内绞痛。

【组成】刮青竹皮20克。

【用法】上一味,用水400毫升,煮五六沸,绞去滓,顿服。

葶苈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主治】伤寒结胸,心下痛,如石坚硬,小便不利。

【组成】葶苈子(隔纸炒)22克,槟榔(锉)15克,桑根白皮(炙,锉)22克,杏仁(汤浸,去尖、皮、双仁,炒)、大黄(锉,醋炒)各15克,朴硝22克。

【用法】上六味,捣成粗末。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惺惺散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主治】伤寒发热,头疼脑痛。

【组成】石膏、甘草(生)、麻黄(去节,汤浸)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茶1.5克,葱白10厘米,擘碎,煎三五沸,先嚼葱白,然后将药汁服下,去枕仰卧。如发热再投一服,出汗立愈。

沃雪汤

【来源】《百一选方》卷七。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未解,壮热恶风,声重鼻塞,头痛身疼。

【组成】苍术240克(去皮),厚朴120克(去皮),当归(洗)、川芎、白芍药、防风、橘皮(去白)、葛根、甘草各60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普救散

【来源】《洪氏集验方》卷三。

【异名】二姓不传散(《百一选方》卷七)、不传散(《普济方》卷一四七)。

【主治】四时伤寒,浑身发热,四肢疼痛,头重眼疼。

【组成】苍术500克(米泔水浸3日,切,焙干),干葛250克(切,焙),甘草120克(炙赤色,切细)。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如要出汗,加连根葱白6厘米同煎服。滓再煎一服。

玳瑁郁金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清宜包络痰火。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郁蒸津液为痰,迷漫心窍神识昏蒙、妄言,咯痰不爽。

【组成】生玳瑁3克(研碎),生山栀9克,细木通3克,淡竹沥20毫升(冲),广郁金6克(生打),青连翘6克(带心),粉丹皮6克,生姜汗2滴(冲),鲜石菖蒲汁10毫升(冲),紫金片1克(开水烊冲)。

【用法】先用野菇根60克,鲜卷心竹叶40支。灯芯2小帚,用水1.2升,煎成800毫升,取清汤,分2次煎药服。

犀角大青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二。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主治】伤寒,斑出已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

【组成】犀角屑、大青叶、玄参、甘草、升庥、黄连、黄芩、黄柏、黑山栀各4.5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口大渴,加石膏;虚者,加人参。

犀角玄参汤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四。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主治】伤寒毒盛发斑,心烦狂乱,吐血。

【组成】犀角、升麻、香附、黄芩、人参、玄参、甘草、桔梗、黄连、石膏、黄柏、山栀、薄荷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加减】大便秘,加大黄、芒硝;斑出,加大青叶(以青黛代之亦可)。

同类推荐
  • 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本书全面介绍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特殊性意外伤害共150余种。就每一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主要表现、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简明扼要、条理分明,突出干预方法和防范措施,提供实用的自救互救技术。是家长、教师、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儿童安全宣教、防范和救治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参考读物。
  • 医说论语

    医说论语

    本书共分20个篇章,主要以人为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合理、恰当地应用先进的诊疗技术,使中国百姓既能够享受传统人文关怀的和谐与温馨,又能够享受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具体内容包括学而篇、公冶篇、乡党篇、子路篇、季氏篇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以实用为原则,缩减理论阐述,力求简明扼要,对指导临床有实际意义。全书共10章,选择中医药有一定优势特色的病证88个。在病证下立法处方,以病统方,方证相对。每一种疾病均按照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警示四项编写。诊断要点一般按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段式编写,以求精简易掌握。在处方中大多数是辨证用药,也有少数是辨病用药,力求临证用之有效。儿科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疾病轻重缓急、药物多少及配伍而定,《中医儿科处方手册》除新生儿疾病外,一般中药汤剂处方用量,适用于4~7岁儿童;中成药剂量仅供参考,临床选用时以其药物说明书为准。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被世界人民誉为“东方药方巨典”。《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医疗、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人认识和了解药物、加强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本以药材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编选了一些觉的药方和常用药物,以便广大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和使用。
  •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分为绝代医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章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热门推荐
  • 尊君倾天下

    尊君倾天下

    前世。她是独爱莲花羹的小狐妖。他是掌管百万神兵的天帝。她不小心救了被魔族打伤的他。男人站立在寒风下,凤眸微微眯起:“七七,你等着!”她在等。等了五百年。再一次相见,他还是眯起了好看的眸,身旁一个妖娆的女子挽着他的手臂。“小小狐妖,胆敢在此地逗留?”今生。她穿越成了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她完全忘记了一切。他不惜用所有力量将她召唤到了明月大陆。他同样也失去了记忆。在次相见,他是魔君。再次相见,她是一个被众人欺压的小可怜。离轩和韵怜,注定生生世世不再分开……——————————————————————————————————新书~这里阿秋~求票求支持!
  • 总裁的廉价小妻子

    总裁的廉价小妻子

    她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却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不普通的人,你的冷漠我可以帮你融化,你的厌恶我可以让你改观,她的回归让我们重回原点,彼此的伤害又该怎么办?五年的时光我卷土重来,重新进入你的生活只为了那不断的执念,墨尘,这么多年你过得好吗?
  • 棍破大荒

    棍破大荒

    东方之地,人族鼎立,无上圣帝,衍化万千术法。西海之滨,海妖横行,神龙圣血,铸就不朽龙族。南极冰原,荒族林立,茹毛饮血,祈求丰田沃土。北岭万山,妖族执掌,万妖封天,妖法震慑三族。练体魄、聚三魂、凝七魄、生三火、化四象、修灵蕴、踏仙途、获神祗、证圣位。小小少年,因天生右腿残疾,被家族流放至紧靠十万大山一处小镇之中,无意中获得一根仙骨,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 宿命爱恋

    宿命爱恋

    明明喜欢他,却不敢告白,可当沐汐玥放手后林雨轩却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喜欢的人是沐汐玥,当两个人在一起后,又发生了什么?
  • EXO勋鹿之那年我们的回忆

    EXO勋鹿之那年我们的回忆

    “世勋,再见,我爱你。”“鹿晗!!!”——勋鹿——“边伯贤我叫你动手!听见了吗?”“别说了,这辈子算我欠你。下辈子我还你。”——灿白——“吴亦凡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离不开你了”“嗯,那你就永远靠在我的肩膀上吧。”——凡兴——
  • 焚杀九天

    焚杀九天

    战场漫起冥灵的雾气,鬼神吹响轮回的号角。凌驾于幽冥难解的沙场,远古的帝君从天而降,将魔的力量从黑暗中唤起。天地将重染异样的光华。暗夜的羽翼,血色的飞鸟。苍白的光芒映照下,墨之荒原的颤抖,血之怒涛的翻涌,被唤醒的战将们,将回应王之呼唤——聆听:苍穹永在,覆手焚天。
  • 桃花源梦

    桃花源梦

    一不小心穿越到桃源村,开始了刷怪打BOSS的生活。出门遇险被一枚酷大叔救了,不小心看到大叔洗了个澡,大叔秒变小鲜肉,分分钟让人想扑倒啊!吃个桃子压压火,桃子大变桃灵,长着粉色翅膀、会卖萌、会斗嘴,会打架……一个600多岁的老桃子,还能不能有点桃样。还说她是桃子6代,想不到穿越之后,我依然还是个坚强的果粉!且看我带着小桃子和小鲜肉一起闯荡江湖啦……
  • 格兰特和李将军的领导力

    格兰特和李将军的领导力

    本书从作战的角度纵览了1864年陆路战役的全貌,对格兰特和李作为领导者所面对的挑战进行了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分析还描述了使两位将军成功的素质、技巧和方法,并且巧妙地把他们的经验转化为“领导力教程”。
  • 新复仇者

    新复仇者

    华夏李氏家族第三代子弟、轩辕黄帝传人、天界首领、复仇者联盟创始人···这么多霸气的身份却隐藏在一个平凡人家的孩子身上。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本想平凡一生,却没想到现实将他推向风口浪尖之上!为了家族,为了亿万同胞,为了使四界和平,无奈他走向了王者复仇之路!一个崭新的复仇者时代,崛起的‘复仇者联盟’是否能一统天下?他是新复仇者的领路人,他的代号是战狼,他究竟会成为超级英雄还是魔鬼先锋?
  • 货币银行学作业集

    货币银行学作业集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理论课, 其涵盖面宽, 凡与金融相关的范畴几乎都包含在内。为了在网络教育中帮助同学们能及时、快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 便于复习考试, 我们以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为线索,将每一单元可能出现的所有考核知识点按考试题型编写成同步跟踪强化训练题。这对于同学们全面把握教材内容, 掌握重点与难点, 正确解答各种题型, 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