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27

第27章 内科(21)

泽兰膏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二引《深师方》。

【主治】头发早白及毛发不生。

【组成】细辛、续断、皂荚、石南草、泽兰、厚朴、乌头、莽草、白术各60克,蜀椒90克,杏仁28克(去皮)。

【用法】上十一味,切碎。以酒渍一夜,加炼成猪脂2千克,铜器中煎3上3下,膏成绞去滓,拔去白发涂药,10日效。

须发早白

长春丸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九。

【功用】乌髭发。

【主治】须发早白。

【组成】地骨皮、熟地黄各300克,诃子皮、白芷、桂心、杏仁(去皮、尖)各30克,川椒(净)60克,旋复花30克。

【用法】上药不犯铜铁器,于木臼内,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驻颜益心神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

【主治】须发早白。

【组成】熟干地黄250克,牛膝120克(去苗),杏仁25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研如膏),菟丝子9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葱、大蒜、萝卜。

乌须还少丹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功用】乌须驻颜,返老还童。

【主治】须发早白。

【组成】首生童子发120克(酒煮成膏),川乌、何首乌、草乌、干漆、辰砂、针砂各45克,川椒135克,阳起石60克,胡椒15克,枸杞子90克,生地黄90克(酒浸),柏子仁90克,核桃仁90克(麸炒黄色),麝香0.9克(面包煨,甘草火煨,面熟为度)。

【用法】上药中,川乌至胡椒等九味药共研为细末,与童子发膏拌匀,入阳城罐内封固,桑柴火烧,以罐红为度,埋在阴地之中,7日足取出听用;枸杞等后五味药为细末,与前药合一处,和匀。每服3克,好酒送下。百日后每隔3日或7日服一次。

乌须固本丸

【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二。

【主治】肝肾阴血不足,须发早白。

【组成】何首乌250克(米泔水浸3宿,竹刀刮去粗皮,切片,以黑豆1千克,滚水同泡2小时,蒸熟去豆),黄精120克(用黑豆400克同煮熟,去豆,忌铁器),生地黄60克(酒浸),熟地黄60克(酒浸),天门冬60克(去心),麦门冬60克(去心),白茯苓60克,赤茯苓60克,白术60克,人参60克,五加皮60克,巨胜子60克,柏子仁60克,核桃仁60克,松子仁60克,枸杞子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禁忌】服药期间,忌葱、蒜、萝卜、豆腐、烧酒等物。戒房事。

草还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主治】气血两虚,髭发早白。

【组成】生干地黄(净洗)、石菖蒲(节密细者)、牛膝(酒浸,切,焙)、菟丝子(入盐少许炒,乘热捣末)、地骨皮、肉苁蓉(酒浸一夜,细切,焙)各等分。

【用法】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为衣。每次40丸,早晨空腹时用温酒送下,下午再服20丸。一月内百疾俱退,一年白发俱黑,身体有力,颜色如童,睡少欲薄。

内伤发热

火郁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主治】火郁于中,五心烦热。

【组成】升麻、葛根、柴胡、白芍各90克,防风、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入连须葱白3寸,煎至3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火郁汤

【来源】《证治汇补》卷二。

【主治】火郁于中,四肢发热,五心烦闷,皮肤尽赤。

【组成】连翘、薄荷、黄芩、栀子、干葛、柴胡、升麻、白芍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地骨皮散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主治】阳毒火炽,浑身壮热,脉长而滑,心烦口渴。

【组成】地骨皮、茯苓各15克,柴胡、黄芩、生地黄、知母各30克,石膏60克,羌活、麻黄各22.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30克,加生姜少许煎服。

【加减】有汗者,去羌活、麻黄。

火府丹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三引《施舍备要方》。

【异名】火府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主治】上焦热结,心肺壅滞,面赤心悸,口干头昏。

【组成】生干地黄(焙)120克,黄芩(去黑心)、木通(锉)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食后温米饮下。小儿化破服。丸数临时加减。

柴胡抑肝汤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功用】疏肝解郁,凉血退热。

【主治】寡居独阴,寒热类疟者。

【组成】柴胡7.5克,赤芍、牡丹皮各4.5克,青皮6克,连翘、生地各1.5克,地骨皮、香附、苍术、山栀各3克,川芎2.1克,甘草0.9克,神曲2.4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空腹时服。

养荣汤

【来源】《女科百问》卷上。

【主治】妇女血海虚弱,心中恍惚,时多惊悸,或发虚热,经候不调。

【组成】白芍药、川芎、熟地黄、姜黄、当归、川姜、青皮、五加皮、牡丹皮、海桐皮、白芷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5片,乌梅1个,清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活血润燥生津汤

【来源】《医方集解》引丹溪方。

【功用】养血滋阴,生津润燥。

【主治】内燥。津液枯少。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各3克,天冬、麦冬、栝楼各2.5克,桃仁(研)、红花各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方论】方中当归、白芍、地黄养血滋阴,可以补肝;栝楼、天冬、麦冬生津润燥,可以养肺;肝肺阴虚血燥,则血行淤滞,故配红花、桃仁以活血化淤。

咳血

紫菀丸

【来源】《普济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

【主治】肺家郁热而致的咳血。

【组成】紫菀(去苗、土、枝、梗)、五味子(炒)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含化。

赤芍药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功用】温阳健脾,凉血止血。

【主治】虚寒吐血、唾血。

【组成】赤芍药、当归(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黄芩(去黑心)、白术、甘草(炙,锉)各30克,阿胶(炙燥)60克,生干地黄(焙干)120克。

【用法】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9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每日服3次。

葶苈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

【主治】虚劳咳嗽咯血,日渐瘦劣,声音不出。

【组成】葶苈(隔纸炒)、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贝母(去心)、百合、麦门冬(去心)、生干地黄(焙)各等分。

【用法】上六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皂荚子14枚,同煎至75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防风黄芩丸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主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组成】黄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附注】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地魄汤

【来源】《血证论》卷八引黄坤载。

【功用】清火降逆,养阴生津。

【主治】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脏气阴两伤者。

【组成】甘草3克,半夏、麦冬、芍药、玄参、牡蛎各9克,五味子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黄芪散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五。

【主治】咳嗽、咯血成劳,肌体消瘦,四肢倦怠,脚无力,眼睛疼。

【组成】黄芪(蜜炙)、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洒,9蒸9晒)、桔梗(炒)、白芍药各15克,甘草7.5克(炙)。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取16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3次。

吐血

黄芩汤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

【异名】黄芩一物汤(《仁斋直指》卷十六)。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鼻衄,吐血,下血;妇人漏下血不止。

【组成】黄芩12克。

【用法】上药咀。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寒降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功用】和胃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胃热而气不降,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鱼际者。

【组成】生赭石(轧细)18克,清半夏9克,瓜蒌仁(炒,捣)12克,生杭芍12克,竹茹9克,牛蒡子(炒,捣)9克,粉甘草4.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竹叶芍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主治】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

【组成】竹叶45克,赤芍药、甘草(炙,锉)各30克,阿胶(炙燥)90克,当归(切)30克。

【用法】上五味,粗捣筛。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7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红花桃仁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红花、桃仁、当归尾、赤芍药、泽兰叶、楂肉、丹皮、神曲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功用】外感吐血,表邪已解,吐血色紫;上焦蓄血,血臌腹胀。

便血

赤小豆当归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赤小豆散(《医收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功用】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主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组成】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当归30克。

【用法】上二味,杵为散。浆水调服2克,每日3服。

寿脾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异名】摄营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温脾摄血,养心安神。

【主治】脾气虚寒不能摄血,大便脱血,妇女崩漏。

【组成】白术6~9克,当归6克,山药6克,炙甘草3克,枣仁4.5克,远志0.9~1.5克,干姜(炮)6~9克,莲肉(去心,炒)20粒,人参3~6克(急者用30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服。

槐角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功用】清肠凉血。

【主治】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肛门痒痛者。

【组成】槐角(去枝、梗,炒)500克,地榆、当归(酒浸一夜,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酒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约阴丸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妇人血海有热,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或兼肾火,带浊不止;以及男、妇大肠血热,大便出血。

【组成】当归、白术(炒)、芍药(酒炒)、生地、茯苓、地榆、黄芩、白石脂(醋煅,淬)、北五味子、丹参、川续断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

【加减】火甚者,倍用黄芩;兼肝肾之火甚者,加知母、黄柏各等分;大肠血热,大便出血者,加黄连、防风各等分。

温脾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九。

【主治】脾虚失血。

【组成】淮山药(炒)5.4克,白茯苓3.6克,白术(制)3克,薏苡仁(炒,研)6克,芡实(炒,研)6克,白扁豆(炒,研)6克,桔梗2.4克,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甘草(炙)2.4克,神曲(炒)1.2克,白莲肉(炒,研)6克,秫米(炒,研)3克,红枣(去核)2枚。

【用法】上药以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服,此方中午时服。

【加减】若气满者,加陈皮(去白)3克,或再加真苏子(炒,研)1.5克,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加干姜(炒黄)0.9~1.5克,即加肉桂亦妙。

尿血

熟干地黄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七。

【主治】虚损,小便出血,时复涩痛。

【组成】车前子、熟干地黄、冬葵子、鹿茸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蒲黄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功用】行气活血,凉血止血。

【主治】淤热凝结膀胱,尿血不止。

【组成】蒲黄(微炒)60克,郁金(锉)90克。

【用法】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空腹时用粟米饮调下,一日2次。

四苓散

【来源】《丹溪心法》卷二。

【功用】健脾利不渗温。

【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泄泻,水肿,尿血。

【组成】茯苓(去皮)、猪苓(去皮)、白术、泽泻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开水调服。

生地黄汤

【来源】《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

【主治】小便出血。

【组成】生地黄15克,柏叶9克,黄芩6克,阿胶6克,甘草6克。

【用法】上五物,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绞去滓,纳胶令烊,分3服。

九窍出血

青龙丹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五。

【主治】小儿热盛,一切血热妄行。

【组成】甘草、贯仲、茯苓、干葛、龙脑、薄荷叶、藿香各30克,缩砂仁150克(去皮),山茵陈叶、寒水石各18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面糊和丸,樱桃大,别研青黛为衣。每次1丸,温开水化服。

竹茹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主治】伤暑,烦渴不止。

【组成】竹茹15克(新竹者),甘草7.5克(锉),乌梅2枚(捶破)。

【用法】上三味,用水22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放温服。

同类推荐
  • 中草药入门400问

    中草药入门400问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一题一议的问答形式,从中药药理与归经、中医药学历史渊源、中药产区分布、炮制与养护贮存、药用植物考略、医方与中成药、名老药店号及名胜药市等7个方面对中草药知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全书重点突出,易读易记,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称得上中医药学的“小百科”,适合各医药单位人员、中医药院校学生、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学习系统解剖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实验教学,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标本、模型、活体观察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有理论知识指导,又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获得完整的解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秘方、妙方大多从民间土、单、偏、验方中汲取营养,并经过数代人的反复实践、验证、修改,而成为普济之方,这些民间秘方、妙方也是中华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男女之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延续着新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延绵不息。生命是个奇特的个体,它有着最为原始的魅力令人痴迷;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奥秘激发人们去不断的认识它。如何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怎样加强疾病的自我预防?碰到伤及生命的意外情况怎么处理?如何正确的识别运用药品?……《我是医学知识大王》,以通俗讲解的形式、精炼有趣的语言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以使广大少年读者了解身体结构,增强防病保健能力,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热门推荐
  • 绝色王妃不倾城

    绝色王妃不倾城

    古画、血玉镯、姻缘果,冥冥之中的天意,前世今生未了的情缘……
  • 约会三十三天

    约会三十三天

    是不是他的错过,才给我了爱你的机会。“我们就试试,提前约定。”“笨蛋,这是约会三十三天的礼物。”
  • 承天之佑

    承天之佑

    一个敢做敢为的小卒,一缕至亲骨肉的牵绊,一张疏而不漏的法网,一线九死一生的生机,看承天行走天下,步步成神,尽在《承天之佑》
  • 盛夏的第一朵茉莉花

    盛夏的第一朵茉莉花

    夏茉莉在初中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同时也惹来了反对她的另一群女生,但在同学、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她终于解开了女生们的心结,并考上了自己入院以偿的大学。
  • 增补评注柳选医案

    增补评注柳选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幽篁长啸

    幽篁长啸

    扶云直上飞鸿去,雁过风摇,古道听箫,驻马平桥远路迢。瑶筝惊落枫林月,笑解锦貂,把酒情豪,牵动长江万里潮。
  •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本书是一本大众趣味数学读物,以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为蓝本,用现代方式对其中的45道古代算数题目(如《鸡兔同笼》、《物不知数》、《三女归宁》等)进行层层解析,并辅以大量古今拓展题目,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算数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古人灵巧的思维方式。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从古人那里继承思维法宝、提升脑力,还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提升古文水平,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休闲益智类读物。读者对象:大众读者。
  • 上错贼船之全民公敌

    上错贼船之全民公敌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报国平天下,我是谁的丈夫?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上炕认识娘儿们,下炕认识鞋!以上这些是一个活泼开朗幽默大方的高三学生吕彤的座右铭。突然有天吕彤的父母发生车祸横死街头。吕彤突遭变故又加上无力承担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无奈之下吕彤想到自杀,不巧路遇死神没能自杀成功结果却被死神蛊惑。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死神。从此吕彤走上了一条挣钱养家、没有回头路只能勇往直前的离奇之路。
  • 宫阙锁清秋

    宫阙锁清秋

    一个秘密以男儿身份生活的21世纪女强人,却因为一次偶然穿越到了三百年前的康熙年间,成了一个原本应该早逝的皇阿哥。他能否适应重生后的复杂宫廷生活,他的到来又是否会改变历史。。。。。。娜莎只是一个小说迷,没有什么优美动人的文笔,也写不来那种波澜壮阔的情节,只想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通过写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的方式,去描述我心里的清朝人物和生活。当然作为架空小说,改变历史的情况还是会发生的。但是,我想把它写的更切合实际一些。所以在这里提醒那些想要看一些天马行空的YY和风流倜傥的11的朋友们,请你们小心选择啦喜欢读书和写作的朋友可以到这个教学资料论坛来看看,地址:http://bt3017765.ttsite.com/偶新办的,欢迎来批评指教。。。如果对清穿架空小说有兴趣的朋友也请进我的QQ群来玩,群号:41292922欢迎大家来和我交流。。。
  • 影灵界

    影灵界

    2012年的最后一天,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冥界与现世的界壁发现碰撞并连通了。冥界的负能量和残余的恶灵开始入侵现世,主神为了防止负能量直接冲击现世而创造了现世的影子——影灵界。主神同时将一些人的影觉醒,让他们获得与恶灵对抗的能力,这些人被称为神选者。神选者与恶灵的战场就是影灵界,这同时也是神选者之间的战场,遵从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一身白衣的少年,手执长刀,站在高楼上俯视着下面的恶灵和的神选者,淡淡的说道:“游戏开始!”这是一个渴望爱的少年为了挽救他的挚爱的人,踏上杀戮之路的故事。***PS:本书【不邪恶】【不恶搞】【不11】【不11】【有点白】【有点暗】【有点爱】———【少许YY】【少许柔情】【更多激情】【更多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