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27

第27章 内科(21)

泽兰膏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二引《深师方》。

【主治】头发早白及毛发不生。

【组成】细辛、续断、皂荚、石南草、泽兰、厚朴、乌头、莽草、白术各60克,蜀椒90克,杏仁28克(去皮)。

【用法】上十一味,切碎。以酒渍一夜,加炼成猪脂2千克,铜器中煎3上3下,膏成绞去滓,拔去白发涂药,10日效。

须发早白

长春丸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九。

【功用】乌髭发。

【主治】须发早白。

【组成】地骨皮、熟地黄各300克,诃子皮、白芷、桂心、杏仁(去皮、尖)各30克,川椒(净)60克,旋复花30克。

【用法】上药不犯铜铁器,于木臼内,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驻颜益心神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

【主治】须发早白。

【组成】熟干地黄250克,牛膝120克(去苗),杏仁25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研如膏),菟丝子9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葱、大蒜、萝卜。

乌须还少丹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功用】乌须驻颜,返老还童。

【主治】须发早白。

【组成】首生童子发120克(酒煮成膏),川乌、何首乌、草乌、干漆、辰砂、针砂各45克,川椒135克,阳起石60克,胡椒15克,枸杞子90克,生地黄90克(酒浸),柏子仁90克,核桃仁90克(麸炒黄色),麝香0.9克(面包煨,甘草火煨,面熟为度)。

【用法】上药中,川乌至胡椒等九味药共研为细末,与童子发膏拌匀,入阳城罐内封固,桑柴火烧,以罐红为度,埋在阴地之中,7日足取出听用;枸杞等后五味药为细末,与前药合一处,和匀。每服3克,好酒送下。百日后每隔3日或7日服一次。

乌须固本丸

【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二。

【主治】肝肾阴血不足,须发早白。

【组成】何首乌250克(米泔水浸3宿,竹刀刮去粗皮,切片,以黑豆1千克,滚水同泡2小时,蒸熟去豆),黄精120克(用黑豆400克同煮熟,去豆,忌铁器),生地黄60克(酒浸),熟地黄60克(酒浸),天门冬60克(去心),麦门冬60克(去心),白茯苓60克,赤茯苓60克,白术60克,人参60克,五加皮60克,巨胜子60克,柏子仁60克,核桃仁60克,松子仁60克,枸杞子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禁忌】服药期间,忌葱、蒜、萝卜、豆腐、烧酒等物。戒房事。

草还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主治】气血两虚,髭发早白。

【组成】生干地黄(净洗)、石菖蒲(节密细者)、牛膝(酒浸,切,焙)、菟丝子(入盐少许炒,乘热捣末)、地骨皮、肉苁蓉(酒浸一夜,细切,焙)各等分。

【用法】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为衣。每次40丸,早晨空腹时用温酒送下,下午再服20丸。一月内百疾俱退,一年白发俱黑,身体有力,颜色如童,睡少欲薄。

内伤发热

火郁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主治】火郁于中,五心烦热。

【组成】升麻、葛根、柴胡、白芍各90克,防风、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入连须葱白3寸,煎至3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火郁汤

【来源】《证治汇补》卷二。

【主治】火郁于中,四肢发热,五心烦闷,皮肤尽赤。

【组成】连翘、薄荷、黄芩、栀子、干葛、柴胡、升麻、白芍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地骨皮散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主治】阳毒火炽,浑身壮热,脉长而滑,心烦口渴。

【组成】地骨皮、茯苓各15克,柴胡、黄芩、生地黄、知母各30克,石膏60克,羌活、麻黄各22.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30克,加生姜少许煎服。

【加减】有汗者,去羌活、麻黄。

火府丹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三引《施舍备要方》。

【异名】火府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主治】上焦热结,心肺壅滞,面赤心悸,口干头昏。

【组成】生干地黄(焙)120克,黄芩(去黑心)、木通(锉)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食后温米饮下。小儿化破服。丸数临时加减。

柴胡抑肝汤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功用】疏肝解郁,凉血退热。

【主治】寡居独阴,寒热类疟者。

【组成】柴胡7.5克,赤芍、牡丹皮各4.5克,青皮6克,连翘、生地各1.5克,地骨皮、香附、苍术、山栀各3克,川芎2.1克,甘草0.9克,神曲2.4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空腹时服。

养荣汤

【来源】《女科百问》卷上。

【主治】妇女血海虚弱,心中恍惚,时多惊悸,或发虚热,经候不调。

【组成】白芍药、川芎、熟地黄、姜黄、当归、川姜、青皮、五加皮、牡丹皮、海桐皮、白芷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5片,乌梅1个,清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活血润燥生津汤

【来源】《医方集解》引丹溪方。

【功用】养血滋阴,生津润燥。

【主治】内燥。津液枯少。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各3克,天冬、麦冬、栝楼各2.5克,桃仁(研)、红花各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方论】方中当归、白芍、地黄养血滋阴,可以补肝;栝楼、天冬、麦冬生津润燥,可以养肺;肝肺阴虚血燥,则血行淤滞,故配红花、桃仁以活血化淤。

咳血

紫菀丸

【来源】《普济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

【主治】肺家郁热而致的咳血。

【组成】紫菀(去苗、土、枝、梗)、五味子(炒)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含化。

赤芍药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功用】温阳健脾,凉血止血。

【主治】虚寒吐血、唾血。

【组成】赤芍药、当归(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黄芩(去黑心)、白术、甘草(炙,锉)各30克,阿胶(炙燥)60克,生干地黄(焙干)120克。

【用法】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9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每日服3次。

葶苈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

【主治】虚劳咳嗽咯血,日渐瘦劣,声音不出。

【组成】葶苈(隔纸炒)、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贝母(去心)、百合、麦门冬(去心)、生干地黄(焙)各等分。

【用法】上六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皂荚子14枚,同煎至75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防风黄芩丸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主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组成】黄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附注】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地魄汤

【来源】《血证论》卷八引黄坤载。

【功用】清火降逆,养阴生津。

【主治】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脏气阴两伤者。

【组成】甘草3克,半夏、麦冬、芍药、玄参、牡蛎各9克,五味子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黄芪散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五。

【主治】咳嗽、咯血成劳,肌体消瘦,四肢倦怠,脚无力,眼睛疼。

【组成】黄芪(蜜炙)、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洒,9蒸9晒)、桔梗(炒)、白芍药各15克,甘草7.5克(炙)。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取16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3次。

吐血

黄芩汤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

【异名】黄芩一物汤(《仁斋直指》卷十六)。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鼻衄,吐血,下血;妇人漏下血不止。

【组成】黄芩12克。

【用法】上药咀。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寒降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功用】和胃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胃热而气不降,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鱼际者。

【组成】生赭石(轧细)18克,清半夏9克,瓜蒌仁(炒,捣)12克,生杭芍12克,竹茹9克,牛蒡子(炒,捣)9克,粉甘草4.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竹叶芍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主治】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

【组成】竹叶45克,赤芍药、甘草(炙,锉)各30克,阿胶(炙燥)90克,当归(切)30克。

【用法】上五味,粗捣筛。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7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红花桃仁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红花、桃仁、当归尾、赤芍药、泽兰叶、楂肉、丹皮、神曲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功用】外感吐血,表邪已解,吐血色紫;上焦蓄血,血臌腹胀。

便血

赤小豆当归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赤小豆散(《医收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功用】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主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组成】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当归30克。

【用法】上二味,杵为散。浆水调服2克,每日3服。

寿脾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异名】摄营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温脾摄血,养心安神。

【主治】脾气虚寒不能摄血,大便脱血,妇女崩漏。

【组成】白术6~9克,当归6克,山药6克,炙甘草3克,枣仁4.5克,远志0.9~1.5克,干姜(炮)6~9克,莲肉(去心,炒)20粒,人参3~6克(急者用30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服。

槐角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功用】清肠凉血。

【主治】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肛门痒痛者。

【组成】槐角(去枝、梗,炒)500克,地榆、当归(酒浸一夜,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酒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约阴丸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妇人血海有热,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或兼肾火,带浊不止;以及男、妇大肠血热,大便出血。

【组成】当归、白术(炒)、芍药(酒炒)、生地、茯苓、地榆、黄芩、白石脂(醋煅,淬)、北五味子、丹参、川续断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

【加减】火甚者,倍用黄芩;兼肝肾之火甚者,加知母、黄柏各等分;大肠血热,大便出血者,加黄连、防风各等分。

温脾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九。

【主治】脾虚失血。

【组成】淮山药(炒)5.4克,白茯苓3.6克,白术(制)3克,薏苡仁(炒,研)6克,芡实(炒,研)6克,白扁豆(炒,研)6克,桔梗2.4克,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甘草(炙)2.4克,神曲(炒)1.2克,白莲肉(炒,研)6克,秫米(炒,研)3克,红枣(去核)2枚。

【用法】上药以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服,此方中午时服。

【加减】若气满者,加陈皮(去白)3克,或再加真苏子(炒,研)1.5克,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加干姜(炒黄)0.9~1.5克,即加肉桂亦妙。

尿血

熟干地黄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七。

【主治】虚损,小便出血,时复涩痛。

【组成】车前子、熟干地黄、冬葵子、鹿茸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蒲黄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功用】行气活血,凉血止血。

【主治】淤热凝结膀胱,尿血不止。

【组成】蒲黄(微炒)60克,郁金(锉)90克。

【用法】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空腹时用粟米饮调下,一日2次。

四苓散

【来源】《丹溪心法》卷二。

【功用】健脾利不渗温。

【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泄泻,水肿,尿血。

【组成】茯苓(去皮)、猪苓(去皮)、白术、泽泻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开水调服。

生地黄汤

【来源】《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

【主治】小便出血。

【组成】生地黄15克,柏叶9克,黄芩6克,阿胶6克,甘草6克。

【用法】上五物,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绞去滓,纳胶令烊,分3服。

九窍出血

青龙丹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五。

【主治】小儿热盛,一切血热妄行。

【组成】甘草、贯仲、茯苓、干葛、龙脑、薄荷叶、藿香各30克,缩砂仁150克(去皮),山茵陈叶、寒水石各18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面糊和丸,樱桃大,别研青黛为衣。每次1丸,温开水化服。

竹茹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主治】伤暑,烦渴不止。

【组成】竹茹15克(新竹者),甘草7.5克(锉),乌梅2枚(捶破)。

【用法】上三味,用水22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放温服。

同类推荐
  • 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千百年来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是每位研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是造就中医名家的奠基石。当前,“读经典,做临床”已成为中医界的共识。实践证明,掌握经典的原理和要点,对于提高临床能力和疗效有很大的裨益。所以,学习好《金匮要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以此为动因,我们编写了《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一书,希望给学习者些许帮助。 本书的编写以“简要、实用”为宗旨。 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临床意义大、涉及主要考核点为标准,选取《金匮要略》原文200余条。
  • 医心方

    医心方

    《医心方》是日本的国宝,是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撰者丹波康赖(912-995)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庭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亡佚,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后者则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月经病的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调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等临床常见月经病的各种方法,认真细致地解答了广大患者在寻求治疗调养月经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 带教医案实录

    带教医案实录

    伤寒有六经三阳三阴之法;温病有三焦卫气营血之辨;内伤之治,当以脏腑经络为纲,气血精分为目,自是古人心法。内伤者,伤损于内。杂病者,百千万端,自各成病。内伤之原由,多因时气杂感而起。时气杂感虽为小邪轻病,却易伏留而成内伤杂病诸端。仲景云:“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虽为小邪,入里伏留,与正搏结,或虚或损,夹杂邪气,久成内伤,迁延不治,易成积聚,病若至此,已属难治。
热门推荐
  • 焚天雷神

    焚天雷神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弱肉强食,武者横行的大陆。武者之道,逆天罚雷,他是万雷之主,切看一个被视为废物的少年如何一步步踏上武之巅峰。以善至善,以暴制暴。手坏左拥右抱,脚踏嗜血之道。我要这天为我颤抖,我要这地为我臣服,我就是焚天雷神。小伤带你看不同的世界,不同故事,快意恩仇,艳遇不断。
  • 黛色正浓

    黛色正浓

    庆功会上有人问:“陆总谈过恋爱吗?”陆迟淡漠答:“没有。”沈黛腹诽:当年谁抱着她喊宝宝了?慢慢轮到沈黛:“最喜欢男票什么?”沈黛甜蜜笑:“高大英俊,温柔体贴。”陆迟点评:眼瞎心瞎,明明他更好。沈黛嫌弃脸:最不喜欢你这种高冷款!陆迟扯领带:我现在就热给你看。
  • 仙剑古剑之红菱

    仙剑古剑之红菱

    已经把自己给雷到了,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JC!
  • 诸天战歌

    诸天战歌

    曾经天涯看花,如今我要江湖策马云风扬,战歌嘹亮。你倚门守望,看我荡平恶魔还诸天清明
  • 深宫锁妃:鸾凤还巢斗中宫

    深宫锁妃:鸾凤还巢斗中宫

    明明无心成宫囚,却要被皇后误会勾引,赶尽杀绝,命悬一线。皇上霸爱,本想给她保护,却将她推向风口浪尖!两年后,她强势回宫,拔掉所有势力,朝堂后宫,维她一人!皇后举着三尺白领,追悔莫及,却看见她含笑走来,额上的凤钗,身上的凤服,一颦一笑,艳绝天下。这是她的新身份——崇文皇后!“皇后娘娘,你输了……”她从她身边走过,含笑依在万人至尊的帝王身边,风华绝代。从善良天真到狠辣无情,她是踩着尖刀在皇宫舞蹈……从姐妹情深到众叛亲离,她为的不过是保命而已!形势所逼,不独领风骚,就独埋沟壑,她并非无情,却终究无情……
  • 如果时光不哭

    如果时光不哭

    那年夏天,桔?藤的花语为我深埋在地下只是想在靠近你多一点点,只是这样而已,上帝不喜欢贪心的小孩,所以是不是我要求的太多,他才会这样惩罚我呢?——顾希
  • 四个拽公主和四个酷王子

    四个拽公主和四个酷王子

    她,冷得让人难以接近,内心却比谁都脆弱;她,温柔的简直像妈妈;她,开朗和八卦;她,天真而可爱。呜呼,美得像天仙一样的美女,向洛皇学校的四位酷王子前进,王子们,要小心了,哈哈哈~
  • 修罗神降

    修罗神降

    魔君之后,却要重生于最低俗的凡尘,修炼之途,夺造化逆天命,手足之情兄弟之义,却要在天道上决绝!名流世家宁有种乎?面对这冷淡的修真界,他的目光变得冷漠···
  • 仙魔永恒

    仙魔永恒

    天地之间,能得长生者,非仙即魔。然仙要魔死,魔欲仙灭,万载岁月,纷争不绝。此道彼道,终归一道。是仙是魔,无须评说。魂归之处,此乡同是彼乡;天道之下,仙魔谁能永恒?
  • The Deputy of Arcis

    The Deputy of Arc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