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8000000010

第10章 人类的奇特一族(3)

到处流浪的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自称罗姆人,全世界约有五百万至一千万,其中大多数人居住在欧洲。据考证他们可能是因为遭到突厥人的入侵而于10世纪自印度迁出,现在流浪于世界各地,大部分集中在东欧。自古以来,他们过惯了不断迁徙的生活,因此,人们对吉普赛人的原居地颇为迷惑。吉普赛人吉普赛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他们肤色黝黑,头发黑而卷曲。宗教信仰受所在国周围民族的影响,但保留着许多本民族古代的信仰。他们使用吉普赛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吸取了不少希腊语、埃及语、土耳其语词汇。吉普赛人的传统社会以血缘为纽带,长期保持部落组织,由酋长掌握司法大权。吉普赛人妇女多从事占卜和巫术,能歌善舞;男子多以铁匠、贩马人、乐手等为业。一般禁止与外族通婚。可能是因为吉普赛人特殊的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信仰,长期过着流浪生活,他们比犹太人更受歧视和排斥,处于社会底层。17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干脆驱逐吉普赛人,用火烧他们,甚至在他们喝的水里下毒。在罗马尼亚,一些吉普赛人被当成奴隶一样买卖。几个世纪的迫害与歧视在二战时的大屠杀中达到顶峰:近五十万的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一起死在希特勒的纳粹集中营。从20世纪60年代起,吉普赛人通过自己的组织开展斗争,迫使所在国政府承认其政治经济权利,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据统计,定居者已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定居后大多受当地文化影响,社会、经济、语言均已发生变化,通用所在国语言,有的甚至已与异族通婚。据说,目前还有三百到六百万吉普赛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家园,通常过着不断迁移的生活。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坐着颠簸的大篷车;有的乡下的吉普赛人干脆把衣物和孩子背在背上,步行前进。他们的理想是充分享受漫步的自由和快乐,在无尽的星光下安然入梦。人们对这个神秘的民族产生了无穷的兴趣:他们来自何方?哪里曾是他们的故乡?关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个谜。有人认为,吉普赛人的故乡在埃及,因为英语“吉普赛”便是“来自埃及”的意思。这种说法主要源于两个民间传说。一个是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彻底消灭基督教,命令一位埃及铁匠打造铁钉,决定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铁匠拒不从命,于是罗马统治者恼羞成怒,下令把他驱逐出境。于是,一大批信仰基督教、同情耶稣的人和这位铁匠一起离开埃及,到异乡流浪。他们便是吉普赛人的祖先。另外,据法国人记载:1427午冬天一些吉普赛人来到巴黎,他们自称祖籍在埃及,原来信仰基督教,后来因为阿拉伯人入侵,被迫改信伊斯兰教。这种行为引起了当时欧洲有权势的基督教徒的不满,在他们看来这是背弃上帝。后经欧洲统治者协商,决定除非有教皇批准,吉普赛人不得在国内拥有土地,并勒令他们到罗马教皇那里祈求宽恕。后来教皇又要求他们必须在欧洲流浪七年,途中不得在床上休息,以表示对上帝的虔诚和忏悔。

从此,原本已失去家园的吉普赛人再次离开了他们的立足之地,过上了到处漂泊的流浪生活。但是,更多的人相信,吉普赛人来自印度。德国学者鲁迪格·格雷尔曼和英国学者布赖恩通过比较发现,吉普赛方言中的许多词汇和印度梵文以及印地语非常相近,因此,他们判断吉普赛人的祖先很可能居住在印度。后来学者们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在研究吉普赛人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时,发现这些与早先居住在印度的多姆人很相似。比如他们都以卖艺为生,没有固定的职业,大多数人能歌善舞,精通占卜术,并有制造金属器皿的技能。还有,他们使用的风箱简直一模一样,都是皮革做成的两个口袋。由此断定,吉普赛人应该是多姆人的后代。但他们为何远走他乡、浪迹天涯就不得而知了。那么,究竟吉普赛人来自何方?哪里是他们的故乡?科学家们目前也都见解不一。要解开这些谜团,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神秘的伊特拉斯坎人

1928年,罗马西北八十公里乌尔齐地,一个农夫的一头牛突然不见了,后被发现是掉进田中的一个洞里,那个洞原来是伊特拉斯坎人的坟墓,经进一步探索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庞大的古墓群。墓里埋藏着各种彩绘和雕刻品、陶器、青铜器、雕像和珠宝。从此,研究伊特拉斯坎文化的兴趣也一度兴起。伊特拉斯坎人统治意大利半岛大部分地区至少有三百年,后来才被势力范围逐渐扩大的罗马人赶走。伊特拉斯坎人制造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并且到处旅行,广开贸易。当时意大利各邻邦仍然只靠农牧为生。希腊人和罗马人都推测过伊特拉斯坎人的来源。他们的艺术带有奇异的东方色彩,语言与地中海地区西部其他语言完全不相似。伊特拉斯坎人善于航海,而且他们与希腊、北非及近东均有频繁的贸易活动,所以不知是从哪个地方迁来定居的。目前还没有破译伊特拉斯坎人的文字,因此考古学家对伊特拉斯坎人所知甚少。而现在考古学家手上有相当多的墓碑之类的铭刻,铭辞都不简单。学者只能辨认其中若干单词,这些词是用字母拼写的,有点像希腊文,然而学者对这种语文的结构和语法却知道的很少。这种语文看起来与希腊文或拉丁文都无关联。如果语文学家能够加以破译,那么虽然现存的文字资料不多,不足以揭开其日常生活状况,但可以寻找伊特拉斯坎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语文是否有关联,从而可以提供线索解开伊特拉斯坎人来源之谜。19世纪末期,在一具木乃伊的裹尸布上发现一篇用伊特拉斯坎文写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是考古学家最渴望看懂的,这篇文章如能破译,现代人便可略知伊特拉斯坎人的生活状态。这具木乃伊是匈牙利总理公署的一位官员旅游非洲的一件纪念品,由埃及运往欧洲。这位官员去世后,木乃伊辗转送到萨格里布博物院。博物院的人员拆开木乃伊,在内层裹尸布上发现这篇文献。专家们花了几年的时间辨认其文字,他们认为木乃伊来自埃及,那么这些文字可能是埃及文。1892年终于经一群德国专家鉴定,认为是伊特拉斯坎文,其上共有十六行字,似乎是某种宗教传单。这一截写上文字的裹尸布被称为“木乃伊书”,显然是一大幅布匹的一部分。专家们研究这个木乃伊和裹尸布后,相信那具制成木乃伊的女尸或许不是伊特拉斯坎人,由于埃及人通常不管裹尸布的来源,因此裹尸布也许是从一卷由伊特拉斯坎商人或殖民者带到埃及的亚麻布上剪下来的。自从德国专家鉴定木乃伊裹尸布上的文字确为伊特拉斯坎文以来,有不少语文学家热衷于探索这谜一样的文献,可是至今仍无人能掌握伊特拉斯坎文的“密码”。1964年,以研究伊特拉斯坎知名的意大利专家帕洛蒂诺教授,在罗马附近派尔基地方的一座伊特拉斯坎神庙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三面金牌。其中两面上刻有伊特拉斯坎文,另一面则有古迦太基文,即腓尼基人的文字的铭刻。而古迦太基文是语文学家通晓的文字。这是不是解谜的钥匙呢?研究人员虽然没有把握,但他们仍抱有一线希望,将古迦太基文和伊特拉斯坎文加以对照比较,期望从中发现点什么。可是历时数年,徒劳无功,仍没有什么头绪。尽管内容可能有关系,三面金牌上所刻文字似乎没有可以拿来对照的地方。目前,伊特拉斯坎依旧迷雾重重,我们只能期待考古学家有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帮助我们破译伊特拉斯坎文,从而来解开伊特拉斯坎人之谜。

古代玛雅人生活在水底吗?

在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和中美洲中部地区之前,玛雅人曾拥有过西半球最伟大的文明之一。他们从事农耕,兴建巨大的石头建筑和金字塔神殿,冶炼金和铜,并使用一种现今已大部分能够解读的象形文字。但是,回顾古代玛雅人的聚居地,竟然在地下河的最深处出现了玛雅人的生活用具,这让考古学家吃惊不已。难道古代玛雅人真的生活在水底吗?1998年,世界最有名的国际潜水科考小组之一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潜水小组在墨西哥东南的尤卡旦半岛——历史上玛雅古国的所在地考察时,发现了一条结构复杂、洞穴相连的地下河流。据颇有经验的科考人员初步估计,该河流约有三百多千米长,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河流。这一切让他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的是在该地下河的最深处,潜水员们竟然发现了古代玛雅人砌成的炉灶、石桌以及陶器等物!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古代玛雅人曾经生活在水底吗?

当年,该科考小组的成员从当地一个几英尺宽的井口潜下水去,想了解这些位于丛林中的深井常年不干且水质清纯的秘密。没想到下井后发现,该井竟然没有尽头,潜水员潜了足有半英里长,吃惊地发现井里面竟是一个无比宽广的“水底世界”。该地下河离尤卡旦半岛地面表层约有三百多米深的距离,其中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不知通往何方。水里有一些形状古怪、不知姓名的水生物、小鱼、小虾等,同样好奇地在他这个陌生的访问者身边游来游去,轻啄着他的潜水服。潜水员不敢走远,因此潜回井口,并激动地报告了他的发现。科考小组当即决定,从欧洲运来最先进的设备考察这条神秘的地下河。经科考小组的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该地下河在玛雅人的传说中早有记载,古玛雅人称之为“欧西贝哈”,意思就是“万水之源”。几个月后,一些最新测量设备、水下灯、高级潜水服、瓦斯车等,都通过马背陆续运到了位于丛林深处的现场。潜水员们立即全副武装开始了考察,开始时仅仅为了勘探一个深不可测的凹穴,潜水员就得在水底熬上十二个小时。那里地下河地形错综复杂,给考察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尽管无数个通道像迷宫似地让潜水员们大伤脑筋,但考察员们推测地下河的总流向应该是个大三角形。水底洞穴的世界常常是个变幻莫测的黑暗迷宫,可能一不小心,也许某个人就有去无回了。为了不致迷路,潜水员们都随身带着一个线轴,一端系在入口处,一端拿在手上,每前进三四米,就将线打上一个结。这样做既可以循线返回,又可以测量出前进了多少米。潜水员除了肩负测绘水下世界地形的任务外,还附带收集水下生物的样本。然而不久前的一次发现,使该科考具有了全新的意义。随着探测的深入,潜水员越走越远,在快到地下河的一半深处时,他们中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砌在石壁边上的炉灶、石器时代的石桌和其他一些古人类在这里生活过的遗迹。依据发现的遗物,科考小组的科学家们估计,大约在九千至一万多年前,这些古代人曾经生活在这里!古代玛雅人在海底的遗物此外,科考小组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玛雅时期的东西,诸如破碎的陶器、玛雅人的遗骸等。面对这些意外发现,潜水员们感到十分震惊。玛雅文明已经够神秘的了,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会在地下河里发现古代玛雅人砌下的炉灶、石凳。墨西哥国家人类和历史学会的考古学家们赶来,期待对这项惊人的发现做出解释。古代玛雅人能够在水底下生活?美国佛州某大学一考古学教授认为,在水底生活必须要有类似鱼类的鳃,但他们的身体构造和今人没任何区别。因此这种假设是不大可能的。他认为在水底发现古玛雅人生活遗迹,应该从地质学的角度寻找原因。他认为,在一万多年前,墨西哥尤卡旦半岛要远远高于现在的海平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物和雨水混合形成富含碳酸的地下河水,长年累月腐蚀并“雕琢”出了这些洞穴。起初这里海平面继续降低,这些洞穴渐渐干燥起来,变得可以住人。随着冰河时代的结束,海平面又开始升高,这些干燥的洞穴又渐渐被水注满,因此古代人不得不离开洞穴到陆上生活,但他们居住时留下的遗迹却仍旧保存在那里。洞穴和深井在玛雅人的宗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将洞穴称之为“西诺蒂”,意思就是“神的井”,他们把它看作是到达阴间的“地狱走廊”,而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同类推荐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让我们走进古阿拉伯文明,总共分七章,浩瀚沙漠中的大帝国、神权体制下的阿拉伯、庞大帝国的政治统治、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光芒四射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瑜珈史诗

    瑜珈史诗

    这本书以古印度哈拉帕文化为时代背景,作者以自己多年瑜伽修行的领悟,为人物故事注入了血液和灵性,文学性地虚构出了一个包罗人性多面和人生百味的故事,在物欲、情欲和生死面前,不管消失的古文明,还是现在辉煌着的新人类文明,人的愚、痴、贪,依然存在,如何参透虚妄、看清本真呢?作者也在叩问这个可谓永恒的命题。
热门推荐
  • 懒姬

    懒姬

    举世无双很多种诠释。比如:白均瑶的美;比如:白苏玄的懒。深藏不露也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宁卿看似温文尔雅的笑容;比如:迟夜目空一切的心高气傲;比如:……白苏玄一如既往的懒。
  • 支海民文集

    支海民文集

    这是一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集。主要收集了作者四十年来所创作的几十篇文章。
  • 剑宗

    剑宗

    剑道之极,可身蕴十万八千剑。心一念,剑气冲霄九万里;意一动,斩星河,日月坠。纯阳弃徒陆离剑道无双,却遭遇大劫,幸有雪魄珠得保一丝神魂,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一个太素剑奴的金手指,化身成为‘老爷爷’重夺生机再显峥嵘。这一世,天人动,至尊出,仙王临九天,陆离跨过岁月长廊,见证荒古传说。何须万千法?但凭一剑胜九千!
  • 创世凰图

    创世凰图

    千年前,天玑国主凰绮舞在逐鹿之战中棋差一着,莫名身死于那场惊天浩劫之前。千年后,重生的凰绮舞发现自己附身在贵族少女之身,位处于诡墓之中,她的身侧是前世的佩剑碧落秋霜,墓中埋葬的人则是辅佐她多年的宰相乌月霜。她到底是因何而死,千年之前的大劫又埋葬着什么隐秘。当破军星的光辉遮掩天空,一无所有的凤凰终将从废墟中踏出,载满亡灵的巨舟会刺穿苍阑,扬着风帆驶向那命定的终点。她是灭世的长矛,亦是创/世的使者,最后在帝台之上,却只能鞠一把枯骨低声吟诵:“此身不予苍天作序,余生只为庶民白头。”
  • 吸炼之路

    吸炼之路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风,是水,是影子,是女人......当拥有吸收天赋的高云,遇上《吸星大法》,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一切尽在《吸炼之路》!
  • 翡冷翠的时代

    翡冷翠的时代

    在上天所赋予的第二次生命当中,穿越回93年的他恰好赶上了佛罗伦萨的降级,机会摆在自己的面前,他又是如何的把握住的?成为一个属于翡冷翠的伯纳乌,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人生,或许会比较有挑战性!这是一部足球经营类的重生文……想知道详情的话,请入内一观!
  •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Q星球的最后一个人

    Q星球的最后一个人

    《Q星球的最后一个人》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刘万里)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集结成书。本书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