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现金流量的分类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流人和流出的信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是由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产生的,如购买商品支付价款、销售商品收到现金、支付职工工资等。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合理的分类,并据此对现金流量进行逋当分类。我国《企业会计筑则——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直接进行产品生产、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的活动,它们是企业取得净收益的主要交易和事项。具体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广告宣传、推销产品、缴纳税款等。各类企业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对经营活动的认定存在一定差异,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归类。
(一)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
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货款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入+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当期的预收账款—当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壤账损失
2.收到的租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经营租赁的租金收入。
3.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退回的增值税款
企业销售商品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出口产品按规定退税而取得的现金,应单独反映。为便于计算这一项目的现金流量,企业应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科目下分设“货款”和“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货款”科目用以调整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
企业除增值税税款退回外,还有其他的税费返还,如所得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这些返还的税费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在本项目中反映。
(二)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
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购买商品、按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包括当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的前期购买商品的应付款以及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现金等。因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而同时支付的、能够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在“支付的增值税款”项目中反映。如果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时,其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则仍在本项目中反映。
企业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票据+当期预付的账款—当期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2.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企业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租金按当期实际支付的款项反映。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方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现金。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包括工资、奖金以及各种补贴等;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现金,如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商业保险金等。
4.支付的增值税款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实际支付的能够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实际交纳的增值税税款。为便于计算这一项目的现金流量,企业应在“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科目下分设“货款”和“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货款”科目用以调整计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投资活动支付的增值税应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不在本项目中反映。
5.支付的所得税款
本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所得税。
6.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本项目反映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于当期实际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各种税款,包括本期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税金和当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税金以及预付的税金。
对有关投资项目发生的税金支出,不应列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在有关投资项目中列示。如交纳的投资方向调节税,应在“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这里所指的长期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这里之所以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排除在外,是因为已经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视同现金。
(一)投资活动流入的现金
投资活动流入的现金包括以下四万面内容: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企业收回的投资款项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投资本金,二是投资收益。除投资本金在本项目反映外,舆投资本金一起收回的投资收益也应在本项目反映。但债券投资本金舆利息,一般易于分清,其债券利息收入应舆本金分开,在“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单独反映。
2.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因对外投资而分得的股利或利润。
3.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债券投资所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债券投资,其利息收入也应在本项目中反映。
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
本项目反映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扣除为出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还包括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变卖收益以及遭受灾害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等。
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为负数,则应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反映,列在“支付的舆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中。
(二)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
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包括购买机器设备所支付的现金及增值税款、建造工程支付的现金、支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等现金支出。购买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购入或白创取得各种无形资产的实际现金支出。
购建固定资产项目中,不包括融资租赁租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应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反映。
2.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股票等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3.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债券而支付的现金。企业购买债券的价款中含有债券利息的,以及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均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反映。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和债务规模及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舆资本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这里“债务”是指企业对外举债所借入的款项,如发行债券、向金融企业借入款项以及偿还债务等。
(一)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
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所收到的现金。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股份,须委托金融企业进行公开发行,由金融企业直接支付的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费用,从发行股票取得的现金收入中扣除,以净额列示。
2.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发行债券等筹集资金收到的现金。本项目以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列示。委托金融企业发行债券所花费的费用,应舆发行股票所花费的费用一样处理,即发行债券取得的现金,应扣除代理发行公司代付的费用后的净额列示。
3.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所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二)筹资活动流出的现金
筹资活动流出的现金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1.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按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偿债金额填列。以非现金偿付的债务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
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在本项目反映,而列入“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2.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为发行股票、债券或向金融企业借款等筹资活动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咨询费、公证费、印刷费等。这里所说的现金支出是指资金到达企业之前发生的前期费用,不包括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前述委托金融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而由金融企业代付的费用,应在筹资款项中抵扣,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3.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以及分配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4.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不同用途的借款,其利息的开支渠道不一样,如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均应在本项目反映。
5.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融资租赁租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包括支付的当期应付租金和前期应付未付而于本期支付的租金。
6.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
企业由于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如发生重大亏损,短期内无力弥补或缩小经营规模等,企业经向有关部门申请可依法减资。因缩小经营规模而由股东抽回资本所发生的现金支出,在本项目反映。
第二节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和结构
一、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现金流量表一般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以现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格式:另一种是通常的现金流量表格式。而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从列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来分,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一)以现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格式
这制格式的现金流量表的特点是:其结构舆以营运为基础设计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相似,将全表分成“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两部分。本期现金减去本期现金运用数即为本期现金净增加额,用公式表示为:
现金来源合计—现金运用合计=现金净增加额
(二)直接法现金流量表格式
直接法现金流量表格式。
(三)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格式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格式。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
(一)表首
表首部分包括报表名称、编制单位、报表所涵盖的日期、报表编号和货币单位及计量单位。
(二)正表
现金流量表正表基本是按照不同类别的现金流量来分类、分项列示的,具体又包括五项内容,它们分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和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
现金流量表正表采用报告式的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在有外币现金流量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折算为人民币的企业,正表中还应单设“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项目。
(三)补充资料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又细分为三部分。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由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是针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编制而言的。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法,另一种是间接法。因此,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也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不同。
一、直接编制法
所谓直接法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有关企业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资料可以从企业会计记录中直接获得。采用直接法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助于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能详细列明现金流入各项营业来源和现金流出的各项营业去向,使报表使用者对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一目了然;但直接法反映的现金流量,不能反映本年利润舆本年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原因。具体运用直接法时,又有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两种。
(一)工作底稿法
所谓的工作底稿法是指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较为严谨且便于核对的方法,大多企业都采用这一方法。但这一方法较为烦琐,在此将其编制过程简化为五步。
(1)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人工作底稿的期初数和期末数栏。
(2)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
调整分录大体有四制情况。
(3)将调整分录过人工作底稿的相应部分。
(4)核对调整分录,借贷合计应当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应等于期末数。
(5)根据工作底稿中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