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64200000016

第16章 王敬芳:斜阳屋色红于火,不见当年起屋人(3)

黄兴到任后,全力以赴筹措经费,并通电全国,要求各省选派学生到中国公学就读。革命元勋振臂一呼,自然引来各省纷纷响应。据哲学家冯友兰回忆,河南省高度重视此事,立即发出通告在开封招考,计划选拔20名学生,并给予每人每年官费200两银子。当时冯友兰正在武昌中华学校读书,得此消息,立即同几个同学一道回开封应考。这年冬天,冯友兰同其余19人一起到上海,进入中国公学大学预科读书。

真正开学要到1913年的春天。当时上海的学校,无论什么课程,都讲究“原本”,也就是英文原本。其实学生的英文程度大多很差,老师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就胡乱念一念、讲一讲,倒是有的学生求知欲高涨,刻苦自学,培养起最初的学术兴趣。据冯友兰回忆:

我有一门课程是逻辑,所用的课本,是耶芳斯的《逻辑要义》。先来了一位先生,他公开地把这本书当一本英文读本来教。有一次,他把我叫起来,问Judgment(判断)那个字中的g字母后面有没有e字母。后来又换了一位先生。他倒是有意要讲点逻辑,可是他实在不懂什么是逻辑。我当时对逻辑很有兴趣,就自己学习。这本书的后面有很多练习题,我就自己做练习。有一道题,实在做不下来了,我就去问这位先生,他想了一会儿说:“等下一次告诉你。”可是,他以后就再不来了。13

这也难怪,虽然当时国内局势初定,但其实暗潮汹涌,而中国公学又经费窘迫,能请来老师已属不易。好在学生们自己争气,也不完全指望老师。冯友兰就是在中国公学时期对逻辑学产生兴趣,进而迷上哲学,考入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最终成为一代哲学大家。

事实上,即便是这样勉强凑合的教学,都无法得到完全保障。“二次革命”兴起后,革命党人纷纷避居海外,中国公学校舍被占用,正常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等到国内形势稍缓,学生返校,中国公学一度竟无人主事,情势岌岌,不可终日。1913年冬,中国公学学生代表李荫秾赴京,向国会议员王敬芳求援。当时,王敬芳正作为河南省代表在京与英商福公司谈判交涉河南矿务问题。

在为中国公学奔走的过程中,王敬芳逐渐意识到没有经济实力,便无法大兴教育,于是开始将一部分精力转向兴办实业。1909年,英商福公司打入河南,进行开矿,并通过与省交涉局私订条约,赢得在当地自由销售煤炭的权利。消息传出后,群情愤慨。正在上海忙于中国公学事务的王敬芳,以河南旅沪同乡会会长的身份,与万鸿图等人一道致函河南巡抚吴重熹和豫籍京官,要求抵制福公司,收回矿权。

在给河南巡抚的信函里,王敬芳直斥与英商私订卖煤条约的杨敬宸为“汉奸”,“必至全豫火食尽仰外人鼻息,且等内地于租界,后患何可设想”,要求豫抚坚决阻止外务部对福公司妥协。1913年12月19日,受河南人民委托,王敬芳和好友胡汝麟作为河南方面代表,与英国福公司代表堪锐克、英国公使代表巴尔敦等人在北京开始谈判。

正当艰难的谈判“拉锯战”进行之中,王敬芳接到了中国公学告急的消息。他感念中国公学创办的艰辛,尤其是“因为不忍心看着已死的朋友张俊生、姚剑生等的遗泽湮没”,遂答应“挺身担负公学责任”。

由于在京谈判,分身乏术,王敬芳决定在京重组中国公学董事会。董事会推举汤化龙为董事长,王敬芳为校长。对于学校事务,王敬芳则先后派刘星楠、张坤、张仲友等人南下,担任总务干事一职,代行校长职权。

王敬芳的这一义举,得到了好友胡汝麟的大力支持。胡汝麟,字石青,河南通许县人。1906年以优异成绩从京师大学堂毕业,任河南高等学堂教务长,继而兼任河南咨议局书记长。1912年,当选国会议员。在河南保矿运动中,胡汝麟与王敬芳互相配合,赢得了谈判的全面胜利,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王敬芳接手中国公学的决定,胡汝麟鼎力支持,全力帮助筹款,东罗西掘,维持中国公学的生存。

1914年8月,矿权谈判结束后,胡汝麟、王敬芳决定将河南地方“土窑”——中州、明德、豫泰三公司合组为中原公司。胡汝麟任中原公司总理,王敬芳任协理。1915年6月,中原公司与福公司合组为福中公司,分采合销。王敬芳出任总经理,兼中原公司经理。在胡汝麟、王敬芳的努力下,福中公司决定每年拿出5万元,其中3万元补助河南公益事业,2万元捐助中国公学。由此,中国公学第二次获得常款资助。

不过,在此期间,王敬芳的主要精力都在与福公司的谈判及后来中原公司的组建与运营上,无暇顾及中国公学深层次的发展。1914年,经熊希龄动议,曾将中国公学与宋教仁在北京发起创办的国民大学短时期合并,改名中国公学大学部,在上海依旧保留中学部及在校之专门科。

时局动乱,再加上乏人管理,中国公学中学部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等旧有的政、法、商各班学生毕业后,中学仅剩下数十人,摇摇欲坠。中国公学当局当机立断,决定停办中学,改办大学,将所剩学生分送上海各中学。

没料想,时局再度生变。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热火朝天,战火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1917年3月14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德宣战并与之断交。中德遂成“冤家”。上海法租界当局以同济医工学校系德国人在华创办为由,强令学校解散,并要求师生限期撤离。但教育系百年大计,岂能因国事争端而耽误年轻人的前程,在社会各界纷纷呼吁下,教育部与中国公学商量,将吴淞校舍借给同济临时之用。中国公学只得再度暂停办学。

同济最初借用校舍时,本来说好是短期暂借,但历经数载,一直有借无还,致使中国公学复校遥遥无期。1919年春,上海、北京两地的中国公学成立校友会,一致认为,公学停办既久,应尽快复校。王敬芳与熊希龄、夏敬观、梁维岳等董事决定响应校友们的号召,一边催促教育部协调同济医工学校尽快归还校舍,一边租借威海卫路德国所办的小学校舍先行恢复办学。

在王敬芳等人的推动下,中国公学重组董事会,公推熊希龄为会长,王家襄为副会长。范源濂、胡汝麟、袁希涛、夏敬观、叶景葵、梁维岳、王敬芳等为常务董事,议定开办商科专门及中学。

王敬芳再次被推选为中国公学校长,担纲大任。1919年9月10日,重新招生开办的中国公学举行开学礼。据第二天的《申报》记载:

沪西威海卫路中国公学于十号上午行开学礼,……校长王敬芳报告公学历史,大旨谓:公学之成立,基于十五年前日本取缔留学生之事。当时由郑苏戡、熊秉三、谭心休、姚宏业、张邦杰诸先生苦心经营,奔走呼号,公学基础稍定。……辛亥革命事起,公学停办。光复后,改办政、法专预两科,学生达五、六百人。其后因经济困难,岌岌可危,幸赖胡君石青等竭力维持,各级学生卒能先后毕业。支持至民国五年,终不得已而停办。迨至今春,上海、北京两处设校友会,倡议恢复,诸旧董事与旧同学竭力联络,一致进行,幸获今日之结果,此至可欣喜者也。15

第二年,同济归还吴淞校舍,中国公学集体迁回。由于此前停顿数年,中国公学外债累累,达万余元。身为一校之长,王敬芳独撑大局,再度向福中公司请求补拨停办期间资助款,竟得应允。如此一来,中国公学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余下4万余元,又有了继续前行的储备。

“王敬芳不过某党系人”

1919年9月中国公学复校之际,正逢“五四”风潮过去不久,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外交遗患纷纷扰扰。当时有个教员叫周淑楷(字君南),刚刚从北京大学法科经济学门毕业来到中国公学担任教职。受国内局势的影响,他便与几个公学同人商量,“在本学堂附设一个月报,把所研究的道理,发表出来,贡献于国人,以挽救时局的豫备”16。

这一想法得到了校长王敬芳的支持。他说:“我向来的意见,想挽救时局,必需先革新国民的思想。想革新国民的思想,除借文化的力量以外,没有第二种法子。报章是传播文化最有力的器具。所以办报,我是顶赞成的。”有了公学高层的肯定,这个杂志的创办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1919年11月,杂志正式出版,定名为《新群》,“以革新国民的思想为目的”。王敬芳亲自为这个杂志撰写了发刊词,定下基调:

积极方面,有两种:(一)注意环境。就是要观察世界各种国家、各种社会的情状,务求与之相应,以定指导国民的方针。(二)注意时代。就是要观察人类进化的趋势,务求与之相应,以定指导国民的方针。

消极方面有三种:(一)要没有党同伐异的私见。(二)要没有南北地域的偏见。(三)要没有旧新文学的成见。

《新群》杂志共有编辑九人,分别为上海总社五人、北京分社四人。其中,周淑楷、曹志武专谈社会主义,梁乔山专评政治,刘秉麟专论经济,吴芳吉负责诗作。周淑楷任杂志社主任。

关于周淑楷的资料,如今已难寻觅。网络上有一篇其侄孙辈后人所写的博客,就提到周淑楷写信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好友吴宓,请教创办刊物《新群》的有关事宜。1919年7月25日,吴宓在日记中写了如下一段文字:“是夕,复周淑楷长函一通,约七八千言,论办报事;并述国防会内情,及宓事忙,只可任驻美通信员之役。又述意见若干条,大旨以办报须仿外国大杂志,以文学、政治为主。万不可效‘讲义录’体裁。宜对症下药,如医生之开药方,而不可但以钞录《本草》及医书了事。又凡论事宜分轻重缓急,大处落墨,而不可拘泥于一家之说。又不可专提倡一种主义。至材料一边,则首宜论列国内外时事,为日记及史论体,使人阅之全局瞭然。又宜注重外国史事,等等。”17

吴宓的这封信,为《新群》定下了基调。对于当时争议较大的社会主义思潮,《新潮》给予了大篇幅的论述和传播。王敬芳在发刊词里就专门谈到这个问题:

至于提倡社会主义的人,有的主张集产,有的主张共产,有的主张急进,有的主张缓进。他们的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没有一个不是以求人类全体的平等幸福为号召的。人敢说,从今以后,这贫富问题,是全世界的人类不能不解决的大问题。可怜我们中国的大多数人,对于这种惊天动地的大潮流,还像做梦一样,莫名其妙。政府是去禁止他。守旧的人,是认为异端邪说,去排斥他。就是稍为明白时局的人,也说(说)欧美各国,因为工商业发达,贫富阶级太相悬殊的缘故,所以发生社会主义。中国没有这种情形,就不必研究他了。不知道,如今时代,无论何种学说,都是以世界为传播的区域。像这样大的潮流,要是只知道禁止他、排斥他,恐怕就是派像欧洲大战这样多的军队,去办防堵,好像堵空气一样,也是没用的。若说中国没有欧洲各国劳动家、资本家的情形,就不必去研究他。试问中国没有贫富阶级的不同么,还不趁这个时候,去拼命研究这种主义,谋方面上的改良,以预防激烈行为的实现,等待时机到了,演出了社会种种惨状的时候,再想去研究他,恐怕就来不及了。

按照这种思路,《新群》先后发表了大量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改造等内容的政治论文,视野开阔,论述精深,成为早期传播社会改良思想的重要阵地,如周淑楷的《租税问题之研究》《中国实行平民政治之研究》《国际劳动同盟》等,曹志武的《社会问题之面面观》《群众运动与中国社会之改造》《达尔文与近代社会思想》等,梁乔山的《军阀政治评论》《俄苏维埃和宪法评论之评价》《真值之基础》等。

同类推荐
  • [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A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A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奖者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热门推荐
  • 演绎此生:虚拟毒宠

    演绎此生:虚拟毒宠

    [本书以腾讯游戏-穿越火线为主题,而区域由本人虚构。]游戏里,他是她不可一世的师傅;现实里,他是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虚拟的网络里,他是将她宠溺到无极限的师傅;虚拟的毕竟是虚拟的,无法当真!可为什么她却陷入两难?选择师傅还是选择哥哥?这个选择题很是矛盾。师傅和哥哥不都是同一个人吗?不过也罢。虚拟的幸福也还是幸福!看着她如何翻身重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 天武争锋

    天武争锋

    <起点四组A签作品:天武争锋>一次偶然的机会,韩风获得了一枚五色妖丹,正是这一次机遇,让韩风摆脱了三年的冷嘲热讽,再次踏上修炼之路!世家比试的胜出,让少年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从此,他拜入北冥学院,潜心修炼。一腔热血,让少年毅然踏上天罡大陆,为了那遥不可及的巅峰,拼命奔跑!终有一日,当他横刀立马,放眼四顾之时,原本的巅峰,却已被踏在脚下!<新书,恳请各位多多收藏,二十三年感激不尽!>
  • 魔法奇遇之沃尔学院

    魔法奇遇之沃尔学院

    这个作品是我一个游戏里的故事场景围绕着“魔法''两个字写有些像《哈利波特》但是创作真心很难请大家抱有好的善于观察发现作者好的一面不要太吐槽我谢谢
  •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如一节节长高的幼苗,父母善于掌控情绪,才能为稚嫩的幼苗提供成长期必备的阳光雨露。本书以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父母如何善于保持好情绪、控制坏情绪,巧妙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丝丝入扣的启迪下,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喜上进,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优秀的孩子由父母营造的良好情绪氛围养育而成。为避免家庭的情绪天空出现摧毁孩子心灵的阴霾,需要父母始终做“学而时习知”的上进者。本书为这样的父母给出了最好的提示和警励。
  • 公孙龙子注

    公孙龙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下客

    月下客

    本书作者是新世纪以来涌现于网络上的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这是她的首部诗集,收录了精美短诗80余首。
  • 临时工

    临时工

    电视台临时记者孟想,接下了“卧底”拍摄超市制售变质肉食品的任务,但他不知道这间超市是女友夏晓炎父亲的心血之作。命运多舛、心地善良的中年寡妇刘小菊,迫于生计进城打工,却收获了一份难得又不健康的爱情,与同是养老院护工的老马越走越近。孟想费尽周折拍摄的揭黑节目即将播出,却又被无限期搁置,这里到底有什么隐情?老马媳妇找上门来,对刘小菊百般羞辱,刘小菊儿子护母心切将老马打伤昏迷,将被诉上法庭,事情还能否转圜?孟想最终能否担起记者的社会责任?他不惧怕“临时工”的身份,但他无法面对自己揭露的人是心爱女友的父亲。面对男友承担的道义和父亲的所作所为,夏晓炎又该何去何从?
  • 摄政王的倾城酒妃

    摄政王的倾城酒妃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靠征服男人征服世界莫倾城:我有金手指,我选择靠自己端木绍:王妃可以选择靠本王的!莫倾城:呵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狮子的心

    狮子的心

    小雌狮白雪生来毛色纯白,好似乞力马扎罗山巅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十分漂亮。然而,这是一种不祥的颜色。自古以来,非洲狮的皮毛都是金黄色的,与金色的草原浑然一体。这既是狮群狩猎时的伪装色,也是幼狮的天然保护色。白雪醒目的毛色暴露了同胞的行踪,给狮群带来接二连三的灾难……在环境极度恶劣的纳特龙盐湖边,失去父母的小狮子白雪学会了隐蔽自己,学会了狩猎,不放弃任何生存的希望——因为它相信自己有着一颗狮子的心。多年之后,白雪成为了草原上最优秀的猎手。它的勇敢、它的机智、它的善意,使它重新赢得了狮群的信任。然而,当白雪重新回归狮群时,它雪白的毛色又会给狮群带来怎样的命运?
  • 千年之恋第一部奇花出胎

    千年之恋第一部奇花出胎

    一个幼稚男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性格逐渐扭曲,可偏偏他又拥有着可怕的力量,是什么能够阻止他误入歧途?这股力量又究竟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