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64000000008

第8章 烟火篇(8)

她的诗词和她彪悍的人生形成了对比,只有在诗词中,才可以见到她内心的脆弱、忧伤、寂寞。这些情绪一直萦绕着她。

她逐渐地开始放弃肉食,茹素。她的环球之旅,并不只是看风景,出席各种社交场合,而且还是一次次环保宣讲之路,宣扬仁义、戒杀、素食,开始以一个环保人士的面目出现。1928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

起先,她对道教产生了兴趣。

说到学道,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女道士,她们更愿意追慕庄子而不是老子。相比逍遥于天地无极,谁愿意把自己和国家图书馆那呆呆的老头形象联系起来。在读者的眼里,具有老子精神的薛宝钗,就远远不如独尊庄子的妙玉那么仙。

不能想象成为女道士的吕碧城是何等风姿,是鱼玄机身着长袍斜睨众生气定神闲走在长安大街上,还是妙玉在庵堂不动声色心如明镜看着世界?

但是吕碧城,是传奇中的传奇,她放弃了这种行为秀。本着实证的精神,吕碧城走了技术路线,师从陈撄宁期间,她曾把《孙不二女功内丹》研究注释了一番。

结果,技术解决不了灵魂问题。从吕碧城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推测,吕碧城是对这种修炼形式觉得不适,所以放弃学道之路,把目光投向了佛教。

1930年,吕碧城正式出家为尼,法号宝莲。素衣,吃斋。宗教成为她晚年生命中的支撑力量,这个时候,她的诗词也多是参禅论佛。

惜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命运的无奈,沦落至此。吕碧城的皈依佛门,是一种主动选择。

很难相信,一棵植物没有经过花的怒放,就拥有种子和果实的缄默与宽容。刻意的人工的淡泊,怎么着也透着自抑难禁的劲儿。一匹烈驹停止奔跑,一定要经过千回百转,等到风景都看透。

1943年,吕碧城写下了最后一首诗:“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她去世后,人们将其遗体火化,把骨灰和面粉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

吕碧城的诗作甚丰,然而就像乾隆一样,不曾留下一句能让人们熟谙到在嘴边脱口而出的名句。她最好的作品是她的人生,以涉猎生命的广度弥补了深度的不足。

吕碧城的身上,几乎聚集了一个民国传奇所应具备的一切元素,所以她就像一枚在光里炫目的琥珀一样,成为民国牛逼人物的标本,留在民国的风姿传说中。

潘玉良

流言启示录

关于潘玉良用过的名字,她的友人和潘家后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按他们所说,遇到潘赞化之前,潘玉良的名字有陈秀清、陈玉清、张秀清、杨秀清等几种说法。按照通说,她在婚前用的张玉良,在上海美专时用的潘世秀,而后一直用潘玉良,晚年则是潘张玉良,一直到去世。用你的姓氏和我的名字,成就了这传奇的故事。

孤儿潘玉良被舅父骗到芜湖,卖给妓院。但是她试图逃跑了几次,都被抓回,还是拒绝卖身,只在妓院里唱曲为生。她命运轨迹的改变,是从遇到潘赞化开始的。他们相遇的故事和她的名字一样面目不清,湮没在时光中,难以证实。

有一个版本是这样的:17岁的潘玉良遇到了时任芜湖海关监督的潘赞化,她弹着琵琶,鹂语婉转,开口唱道: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去。

果然这段断肠摧肝的曲子,唱得座下江州司马青衫湿。第二天,两个人一番互诉衷肠,一个有了托付终身意,一个起了英雄救美心。

在朋友的回忆里,潘玉良的声音粗豪,爱唱京剧,特别擅长老生,为人爽直。实在想象不出,潘玉良唱小曲儿是什么情景。

后来的潘赞化曾经和潘玉良通信说道:“你有坚决的志气,勇敢的精神,要为中国在美术界中放异彩,为个人在艺术上争千秋,我总是赞成你的计划。”“你的志气横贯古今,你的心胸包举四海。”“你的志气一向刚强,一向不肯向困难低头,奋斗到底。你的艺术在一般人之上了,可算成功了。”“以一女子为国争光,凡是中国人闻了都为你可喜可贺。”“妹为国家争光,值得恭贺的,在世界美术之宫里,有此荣誉举动,不敢说空前绝后,真是空前的人物。你的成就半是天才半是你辛苦用功所得。”

潘赞化不是看上了她的美容仪止,说不定,两个人在言谈中,潘玉良那种难得的气质感染了潘赞化。他们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亲人。

成为潘赞化小妾的潘玉良,没有像陆小曼、宋美龄等名媛学习工笔国画,潘玉良胸中有垒块,性情又刚烈豪迈,所以潘玉良学习的是西洋画。她特别迷恋人体写生,对自己的身体有难得的觉醒和尊重。甚至,在浴室洗澡的时候,就对着澡堂子的女性身体画起来,直到被人发现,才不得不狼狈脱身。

在一次画展上,一个记者问潘玉良:“潘女士,这些画据说都是别人画的,你每个月还会给那个人钱。”潘玉良也不搭话,微微一笑,立刻去借了画板和颜料,当场画了一幅自画像,观者方无话可说。

我国文化人有危急时刻七步成诗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以备兄弟相煎之时,以备对手挑衅之时,以备刑场上策反明志青史留名之时,以备遭逢离乱抢入府中忽逢旧人题诗一首感动新夫破镜重圆之时。时刻准备着,当个文艺人士不容易。

潘玉良的画作每次展览时,都惹来不断的流言蜚语。在上海美专,同事当面嘲讽她“凤凰死光光,野鸡称霸王”,在南京举办画展,画上被人故意写上“妓女对嫖客的颂歌”。潘玉良这衣服还没脱下呢,就穿不回来了,一双双手把她的衣服往下扒。

她遇到的羞辱是一环扣一环的,四面潮水的。上海转到南京,容不下她的画,坊间传说还有大婆相逼等桥段,不是筋疲力尽,也不会远走欧洲。但是后来形势逆转,潘玉良的画作,在中国画坛得到的都是赞誉,连她的出身都不是问题,反而为她抹了些悲壮色彩。

只要一个女人有了名气,她就有可能和流言蜚语绑定在了一起。和潘玉良同时代的阮玲玉,就是个例子。她的遗书有两个版本,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也不能言之凿凿地确定。我们可以分析“人言可畏”这个版本,因为一直以来,当时的流言被今人诟病也是因为这个版本。很多人都说是无良媒体和愚昧大众逼死了她,隔了几十年的时光,阮玲玉成了红颜命薄的代称。但是阮玲玉若生在现在,很多人的评价说不定都是这样的:女明星贪慕虚荣被包养。你还别不信,持这两种观点的有时是同一个人。

上世纪30年代的小报文人攻击阮玲玉抛弃旧爱,贪慕虚荣嫁给富豪;现在的一些人叹阮玲玉红颜薄命,饱受恶人戕害……这种不变的循环模式,十分安全地迁就和满足了这些智商指数20的人。

每年一到春暖花开,很多人怀念海子、张国荣怀念得跟什么似的。但是奇怪了,海子成名之前诗坛对他的诗歌可并不怎么待见,诸多批判嘲讽,甚至人们猜测这也是海子的精神开始混乱的促因之一。海子死后,全中国的文艺中青年都变成海子的知音,每年跟伯牙似的来摔琴扫墓,据说有的哭出血来,如丧考妣,惋惜他的怀才不遇。但是你确定,这前后两拨人里没有重叠部分?真人在身边的时候,往他们精神崩溃的世界踩几脚也是说不定的事情。凡·高的粉丝假如能穿越时空和大师本人一起待几天,估计也会像高更那样和他崩了,说不定还会爬回论坛咆哮:凡·高你这个极品男!

一些人常这样感慨那些逝去的人:“想不到某某清白一生,竟遭时人如此误解,呜呼痛哉!”“想不到某某天纵英才,在世之时却不能遇到伯乐,为之一哭。”这类人还真不是替本人操心,只是投射自己的凄惨处境而已。合着历史已经盖棺定论了,他说得这么牛气,就好像穿越回去,亮光闪闪降临到那个不幸的人面前,就能做他的伯乐皋陶似的。但是一个热衷陈词滥调的人,他们往往是“时人”的主力军。他们没那眼光,跟核磁共振似的,透过蚌类禁闭的壳,看到里面的珍珠。他们会一边喊着“这个无耻下流的高富帅,泡尽了武林的白富美,这个社会怎么了”,一边念叨着“人间不见楚留香,小李飞刀成绝响”,寂寥孤独地离去。

很多人都是旁观的道德家、当局的刽子手。很多人以为自己是电视剧中的正面角色,英明神武,上帝视角,其实说不定是咬向袁崇焕的那一口,是投向“人言可畏”的那一笔。

有人回忆起“文革”来就是“十年浩劫”,这一个主语缺省,就有了置身世外的味道,全当是那些遥远的喵星人干的。浩劫,万般皆是命,半点儿不由人,人性暗黑大爆发,人性沉沦大悲剧,也不是我们做得了主的。

丁玲就说:“当年把我打成右派的,就是现在批我是左派的。”不爱身边人,不爱现世人,不爱个体的人,只敢爱那些模糊的远镜头,只有空泛的悲悯大爱抽象词汇,这样的善是不可信的,这样的人是怯懦盲目的。

面对诽谤,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比较像自欺欺人。很多人听风就是雨,缺少思辨,不善实证。三人成虎,谎言重复一千遍成真理。如果有人往你身上泼粪,泼着泼着你就变成粪人了。

对抗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永远没有办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永远无法说服一个故意心怀叵测的人。恶意是这个世界上和蟑螂一样阴暗的、杀不死的、历史悠久的东西,你永远无法打败一个充满恶意的人,因为他们的心是一个黑洞。

人们为什么害怕非难和攻击?是那种无力感,遇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走不到一个有归属感的团体。留下来和周围的环境对抗,只会让自己的心灵慢慢积累负能量。只有快刀斩乱麻,离开烂泥塘。到了欧洲的潘玉良,除了画画,就是和留学生们在一起,聚会、游玩,冲淡了曾经的阴霾,这也是潘玉良不愿回国的原因之一吧。

还有两个爱人,潘赞化和王守义,就像两个火炬手,站在了潘玉良的身后,他们完全没有“虽然你风尘出身,但我不歧视你”的猥琐优越感,相关记载里只有他们对她人格和志气的赞扬和鼓励,她的出身和命运本就不是可耻的,所以宽恕、同情、怜悯都是一种歧视,那些流言在潘、王这里就像进入了黑洞,悄无声息。

在欧洲的时候,王守义给她送来面包,买来材料修补她的画室,在她参加艺术沙龙的时候,在她参观艺术宫殿的时候,当她在各国举办画展的时候,他都是默默地陪在她身旁,募集资金,布置现场,亲力亲为。

他不太懂艺术,懂也未必有好处,不是没有罗丹和卡米尔、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这样后者才华被前者吞噬的例子。王守义对绘画一窍不通,只是对艺术有着懵懂的崇拜、质朴的尊重。他只知道潘玉良画的画是好的,潘玉良是个有志气的女子,他应该支持她。

不像出演《画魂》的巩俐和李嘉欣,潘玉良本人不是个美人。苏雪林把潘玉良比作螳螂,她说:“此虫是昆虫中的厉害角色,玉良性情豪迈,言谈痛快,有点儿‘黑旋风’的脾味,我所以把有两柄板斧的螳螂来象征她。”旅欧华侨钱直向说潘玉良“唱黑头不用假嗓,扮相也不用特意化妆,只要往台上一站,活脱脱就是一个窦尔敦”。李翰祥说:“其实潘玉良本人很丑很苦涩,有些像罗丹的《老娼妇》。”周小燕说:“真实的潘玉良是一个又矮又胖、长着一个狮子鼻并且嘴唇很厚的丑女人。”夏威夷的女画家林霭说:“潘玉良不仅面目奇丑,说话的声音也像虎啸猿啼。穿了一件赭色的长毛皮大衣,站在窗口,简直就是一个大猩猩。”

就社会评价机制来讲,貌美风雅似乎很重要,谁肯热爱她松弛的膝盖,谁喜欢她容颜阴影的褶皱。林徽因、李清照、柳如是如果长得碜,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佳话传闻了,才女的“才”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雅趣而已,才女的“女”才是主要的。如果蓝洁瑛不是曾经靓绝五台山,那么她现在的暮颜白发还有多少人唏嘘?对很多人来说,爱护女性=爱护美丽的女性。假如一个女人长得土肥圆,他们就会哧哧一笑,把她放在自己的自然保护区之外。

潘赞化、王守义、潘玉良,不像那些红粉绯绯的传奇套路,他不是才子,她不是佳人。潘赞化和王守义的价值取向是信仰和道德。所以并不美丽的潘玉良,并没有像当时许多的女作家和画家一样落得秋扇见弃的下场。

潘玉良不但长相不符合通常所谓的女性美,做事说话也直来直去,嗓音也像男人,擅长唱京剧老生。没有秦淮河畔的绝艳神姿,她的美是地母一样粗犷的、热情的、有生命力的,像大溪地的女人,巡视西山的王母。大的块状的生命体,就像她的画一样。

庞大的兽更孤单。

在巴黎郊外简陋的阁楼上,潘玉良日复一日地在房间里辛勤工作,缺食物缺绘画工具,画作卖不出去,还有战争和逃难,什么也不能停下她的画笔。40年,她用40年的劳绩,穿上了被人们的流言扒下的衣服。她死后,被称为“画魂”。

面对攻击和非难,就该爱惜羽毛,离开泥塘,到爱那里去,到属于你的团体中去,到理想那里去!

同类推荐
  • 鲁迅说丑陋的中国人

    鲁迅说丑陋的中国人

    鲁迅PK柏杨,谁更深刻?鲁迅PK韩寒,谁更一针见血?读懂中国、读懂你自己!一语道破中国千年潜规则13亿中国人都要读!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 代言与立言

    代言与立言

    本书对新时期文学与启蒙言说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分为:新时期文学启蒙精神脉络的发展、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主题研究、新时期启蒙文学的形象研究、新时期启蒙文学的审美形态、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作家作品分析五部分。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海虹

    海虹

    戚天法老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海虹》,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天一洲举行首发仪式。据悉,这部小说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背景,从主流视角,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当代工人的理想、信念和爱情的精神风貌,为完成这部50万字的巨作,戚天法老先生呕心沥血花费了5年时间。 戚天法坦言,《海虹》是一部为当代最可爱的人群而写的读本,戚天法曾著有长篇小说《四明传奇》、《梁祝正传》、《徐福东渡》等,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浙东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热门推荐
  • 莫家阿宝

    莫家阿宝

    数年前,她乃莫家娇女,而他是朝廷捉拿的逃犯。她于破败的土地庙中救下他的性命。他说他叫十二郎。数年之后,他名动天下,成为功成名就的护国将军;而她沦为罪人之女,阖家被抄。可十二郎久久未至。渐渐地,她也就忘记了十二郎其人其事。只是,她不知道,她与十二郎早已痴缠了许久,久于她所知道的那些时光。
  • 乖乖向前冲

    乖乖向前冲

    杨朝佟:“咳!小乖,你相信世界上有龙吗?”云小乖:“……外公,你老糊涂啦?你房间里不是放了很多吗?”杨朝佟:“……”那是模型……白兰:“其实,白宵还是很可爱的。”云小乖:“恩,确实是可怜没人爱!”白兰:“……”不用这么直接吧……骆律川:“我觉得我们以前见过,在前世!”云小乖:“我虽然不认识做医生的朋友,但我知道哪有医院。”骆律川:“……”没这么诡异吧……风落黎:“……。”云小乖:“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没事,我以前在学校是长跑冠军,你不用等我我会一直追着你的!”风落黎:“………"其余众人呐喊:“小乖乖!”谭西凡VS楚凰蓝:“向前冲!”嗯,应该是轻松温馨文……
  • 读故事练口才

    读故事练口才

    本书分为社交口才、职场口才、领导口才、推销口才、辩论口才、谈判口才、演讲口才七大部分,共收录了近千则国内外经典口才故事。
  • 1840大国之殇

    1840大国之殇

    在《1840大国之殇(告诉你一个双重性格的大清帝国)》里,端木赐香以女人的笔调写出了非同寻常的大清王朝史和没落时代的帝国往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复兴中华,整个民族的精神必须脱胎换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导致的最终结局只可能是在断头台上依然画不完心中的圆。当我们捧读《1840大国之殇(告诉你一个双重性格的大清帝国)》时,会从字里行间读出:教训远比经验宝贵。鸦片战争使我们看到了天朝的“小”;看到了精神不得复兴的民族,永远与强国无缘。中华民族须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态度反思历史,痛定思痛,谋求真正意义上的强盛。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日久知他心

    日久知他心

    你有没有喜欢过一个人?从青涩年少到璀璨之年,生活里,满满都是他的气息。她喜欢他喜欢了十一年,96360个小时中每一刻都有他的身影。她以为的结果,就是不可能。可有一天,那个人忽然告诉你,他念了你十四年,有生之年大半的时光都在爱你。到底是怎样的用情至深,才能隐瞒这么久岁月?再次相遇时,不是缘分超脱常理。而是,预谋已久。这世间,我只惟愿与你,相守到终老。
  • 茶,慢慢的品

    茶,慢慢的品

    从生活中发现一点点感动瞬间的事,记录,给你,也给我。
  • 豪门蜜宠:冷面老公小萌妻

    豪门蜜宠:冷面老公小萌妻

    苍小豆顶着私生女身份,内要照顾装疯卖傻的母亲,外要斗心如蛇蝎的生父后母,又逢闺蜜出卖……一大波糟心货组团来袭,势不可挡。自遇到风禹尊以后,她的人生就跟开了挂一样,什么成群结队的情敌,什么五花八门的陷阱,统统秒杀。“风少,那女人说她才是风少奶奶!”苍小豆摸着隆起的肚子说道。“哦?”风禹尊挑了挑眉,不经意道,“她是疯少奶奶,应该送精神病院。”
  • 帝后谋

    帝后谋

    三年前,南泱下嫁给草包美人四皇子,助他登基,其后却垂帘执政,毒害亲夫,天下唏嘘——真狠!三年后,南后被废,第一权贵之门南家举家流放,皇帝亲手弑妻,她却死而复生,天下又唏嘘——你妹!我们的宗旨是:像开挂一样虐小三,顺带和皇帝来场说谈就谈的婚后恋爱。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