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64000000011

第11章 流水篇(3)

张兆和说得没错,乱世之中,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从北平到昆明,几乎跨了整个中国版图,路上很不太平,还不如暂时留在北平。毕竟,张兆和与沈从文心中的三三不一样,不是个灵魂体,能炮火中日行千里都不胆战心惊。

沈从文说的理由也很充分,他需要张兆和,离不开张兆和。

几个回合下来,沈从文起了疑心,他说张兆和“对共同过日子似乎并无多大兴趣,因此正当兵荒马乱年头,他人求在一处生活还不可得,你却在能够聚首的机会中,轻轻地放过许多机会。说老实话,你爱我,与其说爱我为人,还不如说爱我写信”。

沈从文何尝不是如此呢?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似乎对与张兆和互动的兴趣不大,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需要的是,张兆和在那儿,作为一个支撑他生命的背景板,活动在他的周围。而两人一旦分离,他就对张兆和有写不完的信,说不完的话。

他们的感情只维系在信里,在生活中,沈从文的缺席,不会给张兆和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沈从文的出现也不会魔法一样,让她的生活熠熠生辉,更多的时候,她只是擦亮了他的生活。

杨步伟那股傲劲儿,在赵元任那里就是一种御姐气质,赵元任一生迁就、敬佩她。但是对沈从文来说,婚前张兆和的冷美人形象,是一种迷人的特质。而到了婚后,沈从文“一看到妻子的目光,总是显得慌张而满心戒备,同样的目光,在他们的儿子看来,却是充满爱意和温暖的”。张兆和迟迟不肯南下,沈从文不免有可能失去她的担心,又疑心张兆和在北平有了另外一个人。其实张兆和就算是冷淡,就算对沈从文毫无崇拜之意又怎么样,他可以追求他的女神,女神就不能向上看,必须向下俯就?

再比如沈从文的远亲熊希龄吧,尽管熊希龄对沈从文十分和蔼,沈从文对熊希龄十分尊敬,可是他的内心仍然有着太过敏感的卑微。在熊希龄的生日宴会上,沈从文觉得“不重要的自己跑来凑趣的客,寿面、寿酒是搭到别人得一份——就是特为我预备一份,要我用五点钟以上的难堪去换取”。

这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沈从文一度喜欢高青子。这个有着“西班牙风情”的美丽女子,善于打扮,又通文墨,最重要的是,她总是用崇敬的目光看着沈从文,与张兆和的铿锵之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简直是某类男性艺术家心中最理想的果儿。

最后,张兆和的顽固还是抵不过沈从文的顽固。她说:“留在这里也硬着头皮捏一把汗。因为责任太大,一家人的担子全在我身上,我为什么不落得把这担子卸到你身上?你到这时自可以明白,你当时来信责备得我好凶,你完全凭着一时的冲动,殊不知我的不合作到后来反而是同你合作了。”

到底是夫妻团聚了。

在张家姐妹的眼里,张兆和是个倔强的人,但是她的倔强,遇到了沈从文,总是变成妥协。

当时,沈从文还在追求张兆和的时候,胡适劝张兆和答应沈从文的理由是:“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应该帮助他,使他有发展的机会。”

自恋方面,男女文艺青年方面都一样——自己因为有点儿文化,而比世俗男女更值得爱。他是个天才,你不爱他不应该。

胡适这个口气,颇像那些给女护士、女文工团员提亲的红娘:“老首长冒着枪林弹雨搞革命,你不和老首长结合,政治态度不积极啊。你嫁给老首长,也是为了革命做贡献嘛。”

本来,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并不负有必须爱他的义务。可是张兆和不安起来:“不管他的热情是真挚的,还是用文字装点的,总像是我自己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难过。”

虽然她一眼就看清楚了他的文艺青年式的爱情的真相,但她总觉得自己好像不应该不爱他。

包括胡适和读者在内都觉得,她该爱他,因为他是天才。不了解一个天才敏感孤独的心,是不应该的。

说着说着,张兆和似乎也把这当成理所当然了,她必须爱他,必须作为菟丝的形象,与他在一起。直到晚年,她还为此抱歉,她还是觉得自己理亏,心虚:“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那么平等地来说,沈从文了解张兆和吗?

按说,读者不可能比张兆和的丈夫更了解她。可是当我们读张兆和的文字和书信,看到的那个脱离了才子佳人传说的真实的张兆和,和沈从文心中的三三、翠翠,是那么不同。

我甚至觉得,张兆和有点儿像张幼仪,务实、条理、责任感强,理智大于情感,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而翠翠,像小鹿一样,安静、羞涩、内敛,除了外表,哪儿也不像张兆和,看来看去,更像是沈从文自己的化身,也就是说,翠翠是以沈从文自己为原型的。

与其说张兆和不理解沈从文,不如说,在沈从文自足的内心世界,从来没让张兆和进去过。作为一个小说家、一个诗人,沈从文早期的书信里,张兆和只是一个倾诉对象,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和诉说欲望。他是一个自我世界完备坚固的人,他只需要引擎、助燃剂,不需要人进来打扰。

按照沈从文的看法,“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要追漂亮的女人”,沈从文还曾说过,“心目中的女人,一定同书上所提那么聪明与完美。我最理想的是女子必聪明得你说一样她知道十样,你说的她明白,不说的她也明白。她一定又美丽、又尊贵、又骄傲,才能使我发疯发痴”。他看上了张兆和的美貌和冷傲,完全看不到和张兆和想法的差距,承受这样的“孤独”,也不能怪张兆和啊。

1948年的时候,因为遭到批判,沈从文的精神陷入糟糕的地步。

汪曾祺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时说,沈从文老是觉得别人在批评他。他住的中老胡同后面有一条小路,他疑心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监视他。

沈从文给张兆和写道:“我似乎完全回复到了许久遗忘了的过去情形中,和一切幸福隔绝,而又不熟悉悲哀为何事,只茫然和面前世界相对,世界在动,一切在动,我却静止而悲悯地望见一切,自己却无份,凡事无份。我没有疯!可是,为什么家庭还照旧?我却如此孤立无援无助地存在?为什么?究竟为什么?你回答我。很奇怪,为什么夜那么静?我想喊一声,想哭一哭,想不出我是谁,原来那个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就是我手中的笔,为什么会一下子光彩全失,每个字都若冻结到纸上,完全失去相互间的关系,失去意义?”

这种感觉已不只是一种平常意义上的孤单,也不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孤独,而是一种具有病理特征的抑郁状态,抑郁似一个巨大的幕篱,将他与周边隔开。这个时候的沈从文,像独自一个人陷在一片沼泽里,无法自救。

身边的张兆和,对沈从文的精神状态不太在意。他们夫妻交流的时候,她说她对新世界的好奇,他说自己的疯狂。

当人们用文字诉说书中的人物多孤独时,意思是书写者自己有多孤独。因为在生活中,当一个真实的人倾诉他异质的痛苦时,书写者未必有这个耐心去听。不是智慧不够,就是善心不够。正如生门和死地,是互不相知的两极一样,在同情方面,人必须有代入感。沈从文不明白张兆和的辛苦、为难和操劳,仿佛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样,精神劲健的张兆和也不明白,敏感的沈从文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反而觉得他怎么这么想不开。晚年的张兆和为不了解沈从文后悔不已。至少,她是有这个心的。

到了50年代,沈从文的精神渐渐地恢复,他被新政权的表面气象感染了。他由衷地赞美着看到的新事物、新思想,屡次表达学习和融合的愿望和决心,他对妻子说话,出现了少有的激动:快来,跟上这时代!

渐渐地沈从文发现不妙了,他和这新世界不能相融,那种隔阂再次袭来,他的精神状态再次濒临崩溃,甚至到了看到小孩子说话都怕的地步。这个时候的张兆和,则是赞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政治运动并没有放过谁,沈从文老两口都被下放了。两个人的通信,就像平凡的夫妻那样,谈生活琐事、柴米油盐。隔着那么远的路,担心的是对方的身体,对老人来说,生死才是大事,至于谈心,哪还顾得上呢。

她在他去世之后,再次发现了他的好,自己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其实,有共同语言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双方原来有相似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性格兴趣,等等,心有灵犀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其他的白搭,就是给两人全身插满电极通电也白搭,磨破嘴皮说一百年也白搭。但就是有人把它当天启似的,宿命论似的,飞箭射中似的,不肯找寻来时路,结果就使沟通变成盲目而无果的事情。

沈从文和张兆和,也算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典型了。路上的小磕磕碰碰谁没有呢?两口子不一定要做到心有灵犀,不一定非要灵魂合体。

可是,沈从文想啊,遇到张兆和之前,他一直在等待一个姑娘,不用说话就能明白他的姑娘。遇到张兆和之后,他一辈子都在向对方倾诉,用那么多的书信,向对方说,对自己说,他说啊,说啊,可是经常不在一个频率上。直到生命的尽头,才仿佛向对方靠近了一大步。

陈染那首诗是怎么说的了:

仿佛一生,你和我

都在夜的两岸交谈。

绕过了那段

属于黑暗的温柔,和

荒漠对雨水的等待。

当炊烟在黎明时分升起后,

目光便重新相遇。

在岸的这边

我呼唤:啊,旅人!

在岸的那边

你回应:啊,旅人!

杨荫榆与许广平

早岁哪知世如此

北师大风潮的起因很简单,1924年秋季开学之际,部分学生由于受江浙战争的影响未能按时返校。这件事情是不可抗力的,从情理上原是可以通融的。不过杨荫榆本着从严治校的风格,把几名学生开除出校,引起广大师生的公愤,学生于是“啸聚学校”,运动搞起来。从1924年秋季到1925年夏,北师大一些学生天天不上课,专搞运动,矛头直指校长和教育部。

对于这个事件,当事人和旁观者分别写下了不同的观感。鲁迅的《女校长男女的梦》一文中,有一句这样写道:“杨荫榆对付反抗她的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听说是以率警殴打,断绝饮食……”

许广平在《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说:“杨荫榆不学无术,到美国‘镀金’回来,拉拢了一些臭味相投的人,活动了几个拥护女人长校不问贤愚的狭隘的唯女权论者;再投靠了当时的权贵段、章,利用歪曲事实、无耻造谣的陈西滢,就以为炙手可热,人莫敢违了。于是与教师、学生、群众为敌。”

李四光却在《北京女师大剧院的经验》中说:“那时杨先生仿佛拿出全副的精神,一面吩咐巡警,无论如何不准动手,一面硬跑出门外,前后左右用巡警包围,向西院走去。一时汹涌唾骂的音乐大作。”

5月7日国耻演讲会,杨荫榆召集专职教员于西安饭店,吃饭兼开会。陈西滢说这是“校长不能在校开会,不得不借邻近饭店招集教员会议的奇闻”,并没有列席的鲁迅却写道:“看见教育家在杯酒间谋害学生。”

有的人说,鲁迅因为许广平的关系,夸大了这次风潮中校方的行为,而且将一些没有亲见的事实当作真事。李四光怕是看到的是真相。

但是通过更多人的回忆录,可以看出,暴力事件是确实存在的,这一点杨荫榆怕是赖不掉的。李四光只是经历风潮的一个片段而已。

北师大风潮中,有数位女学生被打倒在地,成了血人一般。不过北师大风潮闹了一年,这次高潮事件持续了几天,一直保持亢奋是不可能的,怎么也得有个中场休息。李四光写道:“只看见那些‘保护’的巡警站在门前,你一声,我一声,在那儿张开大口换班打呵欠。看守巡警的女学生,三五成群,你一句,我一句,唱出许多不甚雅听的口号。这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过去了。”

笔者政治不正确,不知道为什么读出了学校开运动会到最后一天的感觉。真的怕这群学生喊出“再不杀人,就开学了”来。她们很急,也不急。没到高潮的时候,她们零零散散的行为,连巡警也觉得疲乏了。

研究群众运动的行家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中说:“‘荣耀’基本上是一个舞台观念。如果不是清清楚楚晓得有观众在看,演员就不会卖力追求荣耀。我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知道我们的英烈事迹会为同时代人和后来世代所记取。”“只有当我们自视为舞台上的演员,死亡才会失去其恐怖性和终极性,而成为一种模拟行为和戏剧姿态。”

许广平说:“公举你出来做事时,个个都说做后盾,个个都在你面前塞火药,等你灌足了,火线点起了!他们就远远地赶快逃跑,结果你不过做一个炸弹壳,五花粉碎。”

这一段,多么像王佳芝的表白。王佳芝看清革命的荒谬、革命战友的无情之后,转而寻求瞬间的温暖,哪怕是个鸽子蛋。可革命青年许广平毕竟不是王佳芝,她继续寻找她的同类。钱稻孙回忆说:“鲁迅身体并不很健康,常生病,瘦瘦的,我看他顶起劲是在女师大风潮中。当时他精神很兴奋。我吃一惊,觉得他精神上有些异常。”鲁迅先生high起来了。在这次风潮中,鲁迅和许广平接上了头,两个人由开始的激动和愤慨,渐渐地发生了变调。许广平对学生风潮的崇高性产生了疑惑,鲁迅一贯并不支持学生做无谓的牺牲,经历了几次学生运动后,他以惯有的悲观主义论调,看到这次风暴同样不能划破夜空,撕裂黑夜。

同类推荐
  • 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这是一本温情的暖心读本,以清新恬淡的文字,通过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记叙了关于青春、关于生活、关于苦难的往事与感悟。让你学会善待回忆,学会转换角度品读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能于回忆中多一分从容,在生活中多一分诗意,面对困难时多一分乐观。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本书汇集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卷主要收录有《俄罗斯问题》、《花园》、《列宁在十月》等9部作品。
  •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作出了他独特的文学选择。认真阅读和理解鲁迅文学世界中的“为人生”的实质意义,将有利于我们对鲁迅文学基本思维的细致勘探。
热门推荐
  • 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

    结束了八年为祖国献身牺牲的事业之后,林东终于要回到久违的故乡了,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自己刚一脚回到省城,还没有回到家,就被无缘无故的牵扯进了一脏涉嫌绑架谋杀的案件。进,会惹得一身麻烦。退,会丢掉小命。两者一比,林东只能奋起反抗了。枪林弹雨,刀光剑影荡,这依旧是一个属于英雄的年代!PS:本书属于内.签,质量有保证,请放心观看。
  • 仙路

    仙路

    一个流落深山的天潢贵胄,一个来历神秘的懵懂小姑娘,一个刁蛮可爱的冰雪精灵,一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魔王,一个情思悠悠的鬼方之主,一个暖透人心的白衣俊彦,一副波澜壮阔的画面,一个流传千古的史诗,这一切的一切,尽在本书之中,期待着您来发掘……
  • 弃妃无用

    弃妃无用

    她是一位弃妃,受人冷眼,受人唾弃,即便再努力也是无用。她用尽全力,只求有朝一日能够崭露头角,没想这世上不公,所有人势利刻薄,她境遇坎坷,诉求无门,但那又如何,被伤透了心之后,更应该奋起图强,滴水之仇当涌泉相报,此刻所受的冷眼一定要变本加厉奉还!那些拒绝她的人们,就等着看她一路傲视逆天,气不过气死。
  • 华人大亨

    华人大亨

    这是1982年的香港,他来,他见,他征服是他传奇一生最好的概括!亚洲股灾,十亿美金救市;进军好莱坞,令无数华尔街财团高呼“狼来了”;他说,财富于我,只是帮更多人实现价值的数字而已。没事写几本小说,被誉为最受欢迎的华语作家;玩音乐,成为全球音乐风格趋势的风向标;拍电影,屡获全球重要奖项,他只想告诉全世界,有一种电影叫香港;他缔造的商业帝国日进亿金,全球社交网络因他而生,他是全球财经传媒一致盛赞称赞的商界领袖。且看“叶黎组合”如何醉枕香江,玩转财富,成就传奇!
  • 医见钟秦

    医见钟秦

    找个医生当老公的最大不同,或许就是在做某种羞羞的事时不采取任何措施也不会“中枪”。还有,谁说医生都是性冷淡,秦苒不禁吐槽,明明钟致丞就如狼似虎。秦苒:你这样如饥似渴,怎么去男科,不去妇产科?钟致丞:我去妇产科你不吃醋?秦苒傲娇脸:不吃。钟致丞不信,呵笑一声:只想做你一个人的妇科大夫,这个理由行吗。然后某女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某男扑到了。情燃之时,忠且至诚。
  • 特工皇妃系列之任群芳妒

    特工皇妃系列之任群芳妒

    火凤涅槃,雪莲圣洁。一个遗世独立,睥睨天下,背负灭门之仇,从此踏上不归路;一个落魄皇子,飘摇异国,却一副风轻云淡,仿若天下尽在他股掌之间。当倾城倾国颜遇到邪魅冷情王,一场盛世之恋拉开帷幕。一树繁花,两个痴儿,结三世情缘。沙场笑面三军,把酒红袖添香,并肩看一场盛世繁华。洒脱,狂傲,拥有不败战绩特工上官攸宁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场“烟花”送到不知名的异世。温馨,宠爱,书香之家,原来竟是来享福的。不料,风雨来袭。不得不再次风雨飘摇。“你欺骗了我,就拿你一生来偿还。”某男冷傲的道。“我是身不由己。”某女做可怜状。“从此在我的天下,我不会让你再身不由己。”……“谁若敢娶你,我便敢夺了他的天下给你。”某男霸道邪魅道。“你若娶我呢?”某女疑问。“我的就是你的!”某男宠溺的笑道。上官攸宁娇笑地转头看着南蜀皇帝道:“这样,你还敢娶我吗?”
  • 游牧部族

    游牧部族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Dead Souls

    Dead Sou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屠仙

    屠仙

    银河联邦的宅男李青,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圣斗士和仙侠,当他正在写关于对圣斗士战技的理解时候穿越了,携带着他所写的全部圣斗士战技,穿越到了一个修炼者为尊的仙侠世界。从此以后,这个已经习惯了仙法的世界里多出了一个练习拳法的拳修。你有飞剑纵横,我有闪电光速拳可以撕裂天空。你有法宝无情,我有圣剑可以劈开大地。你有道法玄妙,我有绝对零度可以冻结一切生机。你没有了吧!我还有、、有了仙家法力为基础,我还有许多的无限可能,但是这一切,还是要从流星拳开始。本人已有百万字完本VIP作品《背叛人间的神通者》品质保证,请大家放心收藏。(18927322)读者群。
  • 鬼眼灵女之四兽连环

    鬼眼灵女之四兽连环

    一句话简介:四只上古流传蕴含奇异之力的手环,五个性格迥异的人,一段跌宕起伏爱恨交织的奇幻旅程。《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而传说的最后呢?相传,四凶或死,或被镇压,或依旧活在人间不为人知的角落。而在现代的背景下,在不为人知的灵异世界里又在上演着谁的传奇,谁的悲喜?--------------------------------------蓝沐觉得自己或是不幸的,又或是幸运的。如果幸运的话,怎么会被卓家在一夜之间灭门,只因为身上流着控灵的青龙之血,是镇压四凶的血脉之一。如果不幸的话,怎么会在流浪了几年之后冒出一块石头硬是胡搅蛮缠的进入了她的人生。她想这些的时候,墨岩在身后摆弄着自家的电脑,突然间打了个喷嚏,狐疑的往四周望了望,没有发现躲在沙发上窃笑的女生。“石头,”蓝沐的声音小小的,笑得没心没肺。却让低头忙活的男生马上抬起了头。“你都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说吧。”墨岩一脸的无可奈何,似乎已经习惯了,看了下钟。唔。半夜十二点。“想吃什么啊,媳妇儿。”蓝沐觉得很圆满。-----------------------------------本文一对一,不恐怖,男女主身心干净。希望大家慢慢看,喜欢的话就收藏评论吧,小生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