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0000000019

第19章 斯大林庆祝七十大寿,毛泽东赞“导师和朋友”(3)

1917年4月24日至29日,布尔什维克党举行了第七次(4月)全俄代表会议,讨论了关于战争与革命的一切基本问题,并且定出了党对时局、战争、临时政府、苏维埃、土地、民族等等问题的路线、方针。列宁在报告中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作为党的最近任务。会后,斯大林协助列宁在工人和士兵中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6月18日,组织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群众大示威。斯大林以中央的名义,写了《告彼得格勒全体劳动者、全体工人和士兵书》,真实而深刻地表明了工人和士兵的意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有50万人举行大示威,要求苏维埃掌管政权,要求苏维埃同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决裂而实行积极的和平政策。

临时政府调来哥萨克队伍和士官生队伍镇压革命群众,捣毁了《真理报》编辑部,发出了逮捕列宁的命令。斯大林力排众议,千方百计地保护列宁,使列宁安全地离开了彼得堡,并且写了《把队伍团结起来》、《反革命的胜利》等文章,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提出了具体的斗争计划,鼓起了广大劳动者和士兵争取胜利的信心。

1917年7月26日至8月3日,在彼得格勒召开了第六次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大会。列宁因受临时政府通缉而未出席大会。会议由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等人主持。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提出了对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工人监督、土地转归农民、政权从资产阶级手中转归工人阶级和穷苦农民等问题,号召用暴力推翻临时政府而夺取政权。代表大会批准了斯大林提出的决议草案,强调了列宁认定的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联盟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保证的原理。

在代表大会上,有人对俄国能不能开辟社会主义道路表示怀疑,主张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为转移,斯大林对此作了坚决的反击。他说:“很有可能,俄国正是开辟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只有欧洲才能给我们指示道路的陈腐观念。有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我是主张后一种马克思主义的。”

与会代表热烈支持斯大林的发言,支持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学说,确定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17年10月7日,列宁秘密地来到彼得格勒。斯大林向列宁报告了武装起义的准备情况。

在10月10日至16日的俄共党中央委员会上,通过了列宁和斯大林制定的武装起义的计划,批驳了季诺维巴夫和加米涅夫反对武装起义的建议。会议决定斯大林为中央政治局领导武装起义的总指挥。

为了加强对这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列宁、斯大林决定派伏罗希洛夫、基洛夫、卡岗诺维奇、日丹诺夫等作为党中央的代表分赴各地组织起义。10月24日早晨,克伦斯基下令封闭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人之路报》,并派装甲车包围该报编辑部和印刷所,临时政府对革命展开了攻势。斯大林闻讯,毫不畏缩,指示赤卫队员与革命士兵针锋相对,英勇反击,很快地击退了反革命军队,并在编辑部和印刷所周围加岗防卫。到上午11时,《工人之路报》又出版了,上面刊有斯大林写的号召推翻临时政府的社论:《我们需要什么?》。斯大林写道:“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再拖延下去就会使整个革命事业遭到毁灭,必须以新的工农政府来代替目前的地主资本家政府。”

号角吹响了,起义开始了。起义总指挥斯大林和领导成员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在革命军事委员会里指挥起义。他们制订了详细的起义计划,布置部队占领了电报局和电话局,打乱了敌人的指挥系统;接着,分派部队把守桥梁,加强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与各区的联系。10月24日夜,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指挥部队冲向首都中心,包围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

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赤卫队和革命军队占领了各火车站、邮政局、电报局、政府各部和国家银行,预备国会被解散了,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成了布尔什维克党的战斗堡垒。“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其向冬宫轰击的炮声,报道了10月25日是新纪元,是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新纪元的开始。这天夜里,革命工人、士兵攻下了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人员。起义胜利了!当夜10时,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宣布开幕,宣告起义胜利,“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次日,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付任何赎金”。代表大会上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大会发表的《告俄国公民书》庄严宣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大地上诞生了。

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勾结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要用大规模的武装干涉扼死刚诞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2月,斯大林在中央委员会上,拥护列宁关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主张。3月间,俄共中央在面临外国武装干涉的情况下,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1918年5月至1920年8月,斯大林先后指挥南方战线,保卫察里津,指挥东方战线、西方战线、西南战线作战,取得了胜利。

1922年4月斯大林就任党中央总书记。7月间,他派苏俄政府全权代表越飞来华,与孙中山会谈。1923年1月26日,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苏联政府重申放弃在华特权,“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

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同情和援助,对于正在苦难中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鼓舞甚大。正如毛泽东祝词中说的:“中国人民在反抗压迫者的艰苦斗争中,深切地感觉到斯大林同志的友谊的重要性”。

这种友谊不仅鼓舞了中国共产党人,而且也鼓舞了中国国民党人,并且使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到,世界上真有伟大的友谊、无私的援助,真有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入住克里姆林宫。他决心克服千难万险,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当时,俄国并没有多少现代化的生产机器,也没有充裕的财富,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劫,工业品不多,粮食也缺乏。1920年和1921年两个饥荒的年头,百万人死亡,加上7年战争,俄国有上千万人被夺去了生命。到1924年1月列宁逝世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没有摆脱战前沙皇统治时的那种贫困状况。而党内外、国内外还面临着强大的反对势力,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对新生的共和国实行经济封锁,而且随时有武装侵犯的威胁。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没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觉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不敢设想的。大多数布尔什维克理论家都认为那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1924年8月提出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使革命取得了一个继续前进的目标,鼓舞人们把革命的热情发挥在爱国建国的事业上,用在实际行动中。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阻力是很大的,但坚强如钢的斯大林决心去探索、去实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并运用他的谋略在后几年的实践中,在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的关键决策中,一个一个地击败了党内的反对派,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人。每一个反对派都斥责斯大林“专制”,可是每一次斯大林都掌握了政治局中的多数,运用种种手法,得到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取得了胜利。在每一次胜利之后,斯大林都微笑着向被击败的反对者伸出手去,只要他们承认错误就把他们接纳回来,重新分配工作。当托洛茨基表示决不退让时,斯大林就建议把他赶出了俄国。

斯大林关于“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十分强调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他认为党和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国家的主人。他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人民群众的努力、英雄们的业绩去创造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崭新的社会。他的理论和号召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响应,激起了一股苦干和奋发向上的热情。人们为了在俄国尽快地建成社会主义,并为全世界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火热的运动,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斯大林对落后的俄国工农业生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尝试。它为工业确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设想农业的大规模社会主义集体化。这个计划被当时西方世界看作“莫斯科的一个狂妄荒诞的计划”,由于全国人民的苦干巧干,仅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于1932年提前完成了。

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5倍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的新工业以及对整个经济的技术改造,也提前完成了。

关于工业化方法,斯大林排除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老路。在资本主义各国中,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积累资本,然后把积累的资本转到重工业上,这需要数十年或者更长的时期。斯大林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情况,明确指出,布尔什维克党绝不能走这一条路。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假如这件事稍迟一着,那就等于失败。党记住了列宁的指示:没有重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埃制度就会灭亡。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排除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来开始实行国家工业化。”

后来的历史证明,斯大林关于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此期间,斯大林先后发表了《论列宁主义基础》、《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重要著作,继承和捍卫了列宁主义的事业。

1941年5月开始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先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领导苏联人民和苏联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战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于中国革命,斯大林热情地支持,积极地帮助。虽然由于情况了解不够等历史的局限,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斯大林也有过不少缺点、错误,但和他的成绩比较起来,错误毕竟是次要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总而言之,斯大林的成绩是主要的,缺点、错误是次要的。”

第一章斯大林听谗言态度改变,毛泽东顶逆风破浪向前斯大林的祝寿活动结束后,欧洲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团都回去了。毛泽东则按他原订的计划,继续留在莫斯科访问、参观、休息、游览。

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对于考察、了解苏联这样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趣更浓。早在1920年的2、3月间,他就曾和李大钊等商量,要组织一个“游俄队”,到俄国这个“世界第一个文明国”访问、参观,并写信告诉同学说:“我为这件事脑子里装满了愉快和希望”。30年过去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史的发展使毛泽东不是以一个“游俄队”的成员,而是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来到莫斯科,他怎能不抓紧考察参观呢!因此,当他和斯大林初次会晤,斯大林问他有何愿望和要求时,毛泽东就直率地表示这次来,一是为祝贺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二是看一看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想看一看。

现在,祝寿结束了。毛泽东便抓紧考察、访问,了解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况。他参观了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受到了热烈欢迎。为了调剂毛泽东的生活,师哲找了几十部苏联和欧洲的历史人物传记片,给毛泽东放映。其中有《彼得大帝》、《拿破仑》、《库图佐夫》、《涅夫斯基》等等。

斯大林闻讯后十分赞赏。他对师哲说:“毛泽东真聪明,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了解历史的最简捷的办法。”

12月22日,毛泽东电告中共中央:“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并告:“已与斯大林约好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谈一次。”

这时候,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1949年12月24日,陪同毛泽东赴苏的柯瓦廖夫向斯大林作了《关于中共中央若干政策与实际问题》的书面报告。报告中说:在中共党内,在中央委员会中,有些人过去是亲美的、反苏的,中央的领导现在支持他们;刘少奇组织和领导了对高岗无根据的批评;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民主人士占的比例很大,实际上变成了各党派的联合会等等。据说,这个报告是根据高岗提供的材料在东北起草的。这说明高岗从那时候起就在制造党内纠纷,并且“里通外国”,企图依靠苏联的支持篡党夺权。这份报告,对中共中央高层的政治生活作了不真实的反映,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共中央、中苏关系进行挑拨离间,起了很坏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热门推荐
  • 邪少追妻99次

    邪少追妻99次

    从一场假扮未婚夫妻,到三个月贴身保护,那个处在商业帝国顶端的男人,步步筹谋,只为把这个女人拐进婚姻的殿堂。可是他们之间不仅有着那个已经死去却住在她心底的男人,还有身份的对立,立场的不同,如何倾心相守?
  • 重生之盛开

    重生之盛开

    上辈子常欢受尽了磨难、死于非命。重生到十三岁。所有的苦难都还没开始?常欢表示学霸、白富美、创业家、制霸人生……快到碗里来。
  • 傲剑修神

    傲剑修神

    孱弱的少年,为了生存,一步步变强,变得更强……
  • 我曾深深爱过你

    我曾深深爱过你

    如果有一天,你暗恋的人说要娶你,你嫁还是不嫁?苏浅暗恋顾璟琛五年,明知这是一场她卑微到骨子里才得到的婚姻,但是她甘之如饴。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他却被爆出绯闻:顾少新婚夜会嫩模,举止暧昧共处一室。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一场豪门恩怨情仇,一段爱恋刻骨铭心
  • 元始说度酆都经

    元始说度酆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妻驾到:魅世魔尊追妻忙

    冷妻驾到:魅世魔尊追妻忙

    某天醒来,易晓柔发现自己竟然一夜风流了,且对象还是魔尊,于是,当机立断落跑走人。“遇见你之前,本尊是一个单纯的雏儿,遇见你之后,本尊宝贵的第一次被你拿走了,你竟不想负责么?”魔尊很忧郁。易晓柔表示她真心不乐意负责,于是被天天纠缠。她忍无可忍,“你多大了?”“今年十九,”魔尊大人表示他很年轻,也坚决不承认千年前那个和她哥打个不死不休的魔是他。对此回答,易晓柔表示,呵呵哒!“你到底喜欢我什么?”她终于忍不住问,“我都改”“本尊就喜欢看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本尊的样子”“……”对此回答,她只能送与一个字,贱。不不不,魔尊义正言辞地纠正,“这叫爱,因为爱,所以容许你看不惯我”追妻路漫漫,魔尊且行且珍惜
  • 再见情深如故

    再见情深如故

    她在他的世界里挥之来挥之去,轻而易举地打破他的原则,贪婪地占领他整个心房…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吞天界主

    吞天界主

    人族因为肉身脆肉而先天沦为弱者,然而妖兽却受上天恩赐,全身皆为武器,且每个妖兽都拥有强大的天赋技能,所以注定人族沦为妖兽的食物或者奴隶,被圈养着,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然而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类以自身为鼎,祭炼万兽于己身,其中含有一吞天兽魂,被他祭炼自成一界,收纳万物于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环境。为了生存下去他不惜寄生在一个强大的妖兽麾下,苟且的活着,只为一个惊天计划而筹谋着。强抢上万人族少女,不惜背负骂名,将自身万兽魂分种于各个胎儿身上,在最后将吞天兽魂种于一女子身上后,便将这一切都封存在了吞天界,而他本人也因耗完精力而陨......一切是否能如他所愿?人族能否借此崛起?一切尽在......
  •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