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9700000009

第9章 决策是怎样形成的(1)

一、决策的过程

任何决策都包含了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环境、决策后果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连接起来也就构成了决策的基本程序,即确定分析问题、确定目标权重、拟定备选方案、方案评估选择和决策执行评估。

(一)理想化的决策程序

1.问题的确定与分析

任何决策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对问题本身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筛选问题,排除非决策问题,对决策问题的主次进行辨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就可以找到最关键、最迫切、最紧要的问题。而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问题涉及的广度、深度、走势等进行分析,既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方法,如何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是提高决策质量的关键。

2.确定决策目标及权重

决策除了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决策结果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考虑如何实现公平和公正。目标确定后,决策者必须根据目标的要求,进一步确定标准,哪些因素与实现目标相关,在这些因素中哪些更重要,哪些具有优先权。

3.拟定备选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就是以决策目标为导向,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设计各种可行性方案。一般来讲,备选方案应该有多套。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选择称之为“霍布森选择”,不属于决策范畴。决策方案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不同方案之间一定要有互斥性,这样才便于进行方案选择。任何一个方案的设计,基本上都遵循两个基本步骤:一是勾画轮廓,抛开细节的束缚,从全局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敞开思路。二是轮廓加工,使之具体化,把所有细节因素都考虑进去使之具备可行性,如果感觉轮廓设计本身不合理,可以推翻轮廓重新开始。

4.方案评估与选择

选择最佳方案的前提必须对所有拟定方案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可以从决策与目标的相符程度、成本效益、风险性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这一阶段的评估可以称为“预评估”,方案必须基于预评估结果的综合,而不是单纯从某一角度出发进行选择。完美无缺的方案是没有的,往往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之后所得出的结果既非预先所料,又非事后评估的“最佳”方案。

5.决策执行和评估

决策执行作为一项具体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统一指挥、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实施标准、严格的检查监督程序。即便如此,决策在最终执行过程中还是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主要由于决策制定与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或者引发了新的问题,而这些都将对决策能否顺利实施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枢协调机构及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化解冲突与矛盾,对原有决策进行修正和完善,把新出现的且事先没有预料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保证决策实施的顺利进行。

决策执行并非决策过程的终了,决策评估既是上一轮决策程序的重要组成,又是下一轮决策程序的开始,这个时候的评估又称为“回馈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是决策执行的效果,即决策执行的实际效果与决策目标之间所发生的偏差。作为单一决策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估所得出的结论将成为新一轮决策的参考资料。

以上表述的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实际上,真正在决策过程中,很难分清某一个环节与下一个环节的界线。

(二)决策的实际过程是这样的

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分为启动、运行和终结三个步骤。赫伯特·西蒙用象棋棋手对弈的过程形象地概括了决策的三个步骤:(1)走法生成器,对所要考虑的连续走法进行选择;(2)评价器,决定每一连续走法的优劣程度;(3)终止法则,决定何时终止搜索、选定走法。为了使这三个部分形成一个联动机制,首先必须对棋盘上所有的棋子进行评价、计分,给每个棋子设一个约定值(例如:卒=1分,马、象=3分……),只有这样才能计算并判明各种走法的得失权重。其次,必须有一个触发机制,与终止法则相配套,当一个行为达到接近最佳状态的边界时,立刻反弹回来,转向进入下一轮决策方案选择。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最佳状态的边界”?实际上这跟决策者因为什么原因作出决策密切相关。

决策的过程可以分为问题导向型和答案导向型两种。同时,决策的过程又是一个权力博弈的过程,组织中各种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相互冲突,最终达成妥协。从决策链上一决策到下一决策前后继起的关系看,决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评价、解释的过程。

1.问题导向型决策

决策多数时候是由“问题”引发的:当社会失业率增加时,就业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方案会成为决策注意力的焦点;当治安问题突出,黑恶势力成为焦点时,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犯罪又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这种问题导向型决策又被称为消防队“救火”式决策,通常表现为非连续、跳跃式的过程——决策行为的启动、调整完全取决于“满意度”的设置点。当“不满意”状态出现或达到一定临界点时,组织便会启动搜索机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当达到“满意度”的基本要求之后,决策行为便会暂告中止。有的情况下,“满意度”的设置是量变到质变积累的结果;而另一些情况下,“满意度”设置是以某一个时间点为原则—一年或两年,或者行政首长任期内即告行为终结。

“二战”中,美国正式宣布参战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此前,日本对美原油供应制裁已经表现出了极度不满。各种迹象表明,日本已经在积极备战并预期与德、意两国达成战略协约。而当时美国政府及情报部门始终没有对日“不满意”的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积极应对。“911”事件爆发,表面看来是一个突发性事件,然而,美国中央情报局事后披露大量事实表明,早在基地组织发动自杀式攻击之前,各种隐患已经全面显现,只是由于决策者注意力偏向等原因,忽视了各种信息,未能采取必要防范措施。

目标注意力偏好是影响决策的深层原因。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马奇(James March)指出,“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组织的目标和注意力分配往往左右决策的方向。一段时间,组织对某一类问题的关注度较高,会加大发现问题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在该领域作出决策的概率和效率,而对另一领域关注程度的减少则会降低在该领域作出决策的概率。

时间压力是影响问题导向决策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时间充裕,决策酝酿的程序通常更加复杂。而如果只允许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决策行为来不及充分酝酿,依赖决策者主观判断和直觉的程度会更大。如果决策涉及宏观问题,酝酿的过程一般会很长;而如果仅发生短期、局部效应的话,决策时间往往会缩短。

2.答案导向决策

所谓“答案导向”是指组织有意识地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或者转变认识角度、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导向决策”带有理性设计的色彩,但并非所有答案导向都是理性或者科学的。答案导向决策往往受体制机制影响较为明显。首先,它与制度环境有着密切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制度学派”提出“模仿机制”概念,认为组织会“盲目地”采取很多措施制造“答案”,“带着问题”启动决策行为。其次,它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同一制度环境下的组织,基本结构设置往往趋同,进而使得决策行为模式也基本近似。此外,组织以往的决策经验也会影响答案导向型决策的科学程度。

问题导向的决策与答案导向的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说前者是“救火式”,后者则是“未雨绸缪”式。前者可能由某一过程当中的具体问题引发,后者则可能是与该过程毫无关联的制度、环境因素的产物。前者与组织目标、注意力偏好、时间压力关系密切,后者则与组织制度、结构、环境等因素关系紧密。

3.权力博弈决策

组织决策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各种利益集团之间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过程。也就是说,组织决策的过程是一个权力博弈过程,是一个对利益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

从“利益”存在的形式来看,其包括个体利益、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三种。单纯的个人利益主张如果不借助公权力,常常容易被其它利益形式所掩盖,或者在与其它利益的竞争中被忽视。群体利益如果没有经过外在整合,也会处于松散状态,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和执行力。公共利益是集体内全部(或绝大多数)成员的一致利益,也是绝大多数决策的目标指向。从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到公共利益的整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由于利益的复杂性以及地域、人口等方面原因的限制,极少出现利益沿着个体、群体,再到公共或者国家利益流水线式的整合过程,而往往是一个由相互冲突,相互妥协,一方或多方折衷占据主流的过程。

权力博弈过程表现为决策信息的获取和占有。信息对于决策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影响,特定的信息占有可能意味着特定的利益获得。在政治领域,政策信息占有上的差异常常意味着权力的大小;在经济领域,信息的独享可能带来财产上的获利;而在社会领域,知晓别人所不知的信息也常常是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标志。

权力博弈的过程又表现为成本计算。组织的成员通过分析自身在利益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结合各种外部制约条件,逐步确定在决策博弈中的行为取向。美国经济学家罗伊·拉德纳(Roy Radner)曾指出:“如果博弈者的目标不是追求最优的报偿,而仅仅是满意水平的报偿,那么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就是合理的。”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组织在权力博弈的过程中,总是在追求理想的最佳结果,而决策结果的达成,往往是博弈一方或几方最终妥协的结果。也就是说,权力博弈最终往往是以牺牲一方或几方利益达成的方案。实力强大的利益集团有着突出的自我利益的整合、表达和追求能力,通过政治参与,掌控话语权,强调本群体利益在公共利益中的地位,影响公共利益构成的表面形态。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或约束,组织其他成员很有可能会在强势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屈从。有效的约束主要来自于明确的政治制度,如成文的宪法和法律,同时民主、自由的政治文化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作用。

通常意义上讲,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之间不会完全一致或者绝对冲突,而是部分一致、部分矛盾。因此,组织成员之间的决策博弈行为很少会出现单纯的正和、零和或负和局面,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变和博弈形态。总体上看,决策博弈是发生在相同博弈主体间的重复博弈过程,随着博弈标的的变化,利益集团之间时而合作,时而竞争,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一个长期的平衡博弈关系状态,才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公共组织结构。

4.决策评价解释过程

理论上讲,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应该是中立的、明确无误的。但实际上,决策信息的选择不仅是策略性的,受政治利益支配的,而且在决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混沌理论指出,决策过程不仅信息的意义是模糊不清的,而且,由于组织目标常常是政治妥协的结果,因而目标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组织的注意力分配不同,参与决策的模式也是不确定的和变化的。因此,决策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清晰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通过评价、解释,不断调整、改进的过程。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理解,由于组织内部利益多元化、决策面临环境复杂化,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更倾向于一种不断游说、说服、协调、平衡的过程。

这里,我们不妨把决策的评价与解释作为两个彼此分开,而又前后相继的行为来理解:“决策的评价过程”主要是针对决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既包括对决策执行实际效果与决策目标之间偏差的评价,又包括对决策成本/效益的综合评价。“决策的解释过程”主要指组织在形成决策目标及择案规则的过程中,为保证内部基本利益指向一致,使组织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于决策结果的执行,而对决策问题内容及相关因素进行说明、修正的过程。

就单一决策行为来讲,评价往往意味着一个决策行为的终结,而决策解释则往往意味着一个决策行为的开始。当然,并非所有的决策行为都必须经过决策评价、解释过程,很多常规性、经验型的决策往往跃过或忽略评价、解释过程,而直接进入择案、实施环节,但对于一个复杂、完整的决策行为而言,评价与解释的过程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的保障,形式取代内容的趋势日益明显。实际上,决策的评价与解释是真正体现各种利益集团根本诉求的过程,也是协调各种利益集团达成基本一致的决策目标的过程,更是一个组织为发展赢得空间和环境的过程。

同类推荐
  •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从政箴言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从政箴言

    本书整理收录了古往今来从名家先哲到平凡大众的至理名言、从政体会和人生感悟,在这里奉献给大家自勉。相信这些独具特色、富于启迪的从政名言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清白为官、坦荡做人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的有关要求等也能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古今中外名人贤士的人生格言,以榜样的格言激励人,则犹如春光沐浴,细雨润物,它会随时提醒党员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读了这些名言能够使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终生享用不尽。只要将它们时刻牢记在心,就一定能够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提高自身的从政能力。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

    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

    思想是历史变化的构成性力量,思想库作为以政策研究为己任,以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为目的的研究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源头。它通过专家知识与舆论权力的高度结合,构成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全人类未来的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智库中,美国思想库起源最早、数量最多、影响力也最大。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是美国思想库的核心价值,也是奠定其全球声誉的基石。《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由王莉丽所著,围绕美国思想库为什么具有强大影响力这一核心问题,对其影响力形成机制、传播战略、影响力产生基础以及影响力评估进行系统研究,并且对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思想库提出了政策建议。
  • 政治正当性

    政治正当性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承担的重大研究项目“中西思想史视野中的政治正当性”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作者都是研究中国与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的专家学者。当他们从古今中西各自的专业视角研究了政治正当性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理论形态和话语方式之后,发现即使在不同的文明模式和现代性轴线上,不同形态的政治正当性依然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和时代困境。遂围坐在一起,以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关于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热门推荐
  • 毒媚邪宠:废材六小姐

    毒媚邪宠:废材六小姐

    她本是人人都不敢惹的撒旦杀手,震惊全球的神偷和毒医。曾经对敌人的绝情、毒都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亲人和爱人给予了她最好的一面。可万万没想到,情会害了她。骗了她二十多年的恋情,亲手将她推下悬崖的姐姐、一旁冷眼的爱人,还没问为什么,就已经被推落了万丈深渊。再次睁眼,仇恨复活,她变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人,全身上下除了名字一样,相同的地方真是少的可怜。她白痴?懦弱?好色?草包?统统给老娘滚到一边去!本是天之骄子,岂容尔等放肆!既然你们得到了我免费让你们痛苦的票,那老娘就好好陪你们玩!退婚?!总有一天老娘会让你跪着来娶我!没有依靠?没关系,老娘习惯了做独行侠,看老娘如何风华绝代,徒手掀起狂澜,创造出我的天下!
  • 盛宠太子妃

    盛宠太子妃

    她继承郡主之位,赐有封号,更有五池封地,却在大婚前夕被退婚,价值连城嫁妆被抢,她也命丧黄泉。再睁眼眸,她华丽重生,抢回万两嫁妆。她一改容忍懦弱姿态,冠绝天下,却招惹上贪财太子无法抽身。他是一国太子,却是人人口中所说的病太子。红尘纷乱,剑峰轰鸣只为她坚守一块乐土。十里红绸铺地,长剑染血争天下。他说:成我太子妃,许你一世宠。
  • 圣狱

    圣狱

    世人皆有罪,罪行天地定,入我圣狱,生死由我不由天!同是普通人的楚峰,偶然之间得到了一个可以升级的监狱,历经无数年的努力,他的监狱成了关押圣人的囚牢!“你是圣人?不好意思,这里便是掌控圣人生死的地方!”
  • 地狱凤凰

    地狱凤凰

    得千年寒冰之体,却先天经脉不全。无止尽的嘲笑、蔑视并未因他天剑之孙的身份而变少。但正是因先天经脉不全,始令他能借由‘思天四图’及‘鬼武异论’上窥天道。黑暗暴虐的地狱是他腾飞的起点。凤凰涅磐,终将自地狱返世,傲临天下!修士等级分别为:祭月境、夕月境、坛月境、玄月境、夜月境、紫月境、神月境、生死九重天,以及传说中的存在。
  • 废材逆天:拉风太子妃

    废材逆天:拉风太子妃

    一个未来世界的人载着霸气的时光穿梭机,来到一个陌生的,充满玄气灵力的时空,是如何潇洒快意人生?一个从记忆开始,就忽略自己性别的人,又是如何演绎这番似水柔情的爱情?当高科技与仙幻的“激情碰撞”;当没有一丝玄气灵力的未来人与高手修仙者的巅峰对决;当“他”与他相遇,会是那一花一叶一天堂,一生一代一双人吗?
  • 奇迹之重生

    奇迹之重生

    意外一切都是意外。主角杨承在遭遇战友的背叛导致他所在的孤狼小组全军覆没。却因为一个菱形水晶让他回到了十九岁。突然重新开始的人生让他开始了不平凡的一生,看他是怎么玩转黑道,勇斗贪官恶霸,游离于众美之间。也让他最终手刃仇人。
  • 保越录

    保越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奥兰塔

    奥兰塔

    整部小说用的是独特的阐述方式,用类剧本的形式展开故事发展,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画面感。小说的架空除了生存环境做了全新设定外连里面的职业和技能也做了全新的设定。全新的故事设定和跌宕起伏的剧情模式给读者带来全新的玄幻小说观感。
  • 亿万婚约:老婆娶一送一

    亿万婚约:老婆娶一送一

    他宠她上天,却也摔她入地狱。八月即将临盆,一纸离婚协议不管是爱是恨,都被画上句号。从此她消失在他视线,任凭他滴血后悔,掘地三尺,却毫无踪迹……两年后,她强势归来,而他追妻路漫漫。他冷声警告:“离帝卿远一些。”她笑颜如花:“不好意思,我们现在是同居关系!”急的他和人大打出手,结果揍了自己的大舅子,从此追妻路更漫长!他强势将她留在身边,怒问:“我记得那会你已经八个月了,孩子呢?”冷声回应:“没了。”紧接是她无法抗拒的行动:“既然没了,那就再生一个。”
  • 寒冷的冬天

    寒冷的冬天

    即使你已经不爱我了,即使你已经忘记我了,即使我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我依然会爱着你,我会去找一个天使让它替我来爱你。如果有一天,我爱的人们不在了,我会怎样?他们都是天使,那我也要是天使,会努力活得很快乐,不让自己的眼睛看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