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4900000014

第14章 先秦诸子与当代学者对成才规律的探讨(2)

5.深根固柢,大器晚成律

《老子》第59章提出过一个著名命题:“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在第41章中,老子还说:“大器晚成。”《韩非子.解老》篇对此有过一段精辟的解释:

树木有曼根,有直根。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故日:深其根。”体其道者,其生日长,固日:“固其柢。”柢固则生长,根深则久视,故日:“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韩非子首先用树木的曼根与直根,即细根与主根比喻树木的根与柢。树木生长在直根,即主根之上,故而称为“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但同时又要靠曼根,即细根吸收水分与营养,故而又说:“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一棵树木根深柢固,自然也就枝叶茂盛,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对于人才来说也是如此,韩非子将德比喻为人的主根,是人才成长的根本与关键;而将禄比喻为人才成长的细根,认为人才要靠禄来吸取必要的营养。但禄的取得要符合理,这种禄才有可能长久,故而叫做“深其根”。一个人将道德作为做人的根本,这样才有可能为自己成才打好基础,因此称为“固其柢”。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才来说,在物质上能够得到禄的滋养,在精神上又能得到道德的教育,自然就能收到深根固柢的效果。好比一棵树木一样,根扎得深,柢长得牢,自然也就能够长生久视,延长生命了。

所谓深根固柢,也可以看作是在知识上、素质上基础要宽厚,要舍得下工夫,花力气,而不要急于求成。在古代,所谓“大器”,本意是指贵族朝觐、祭祀或丧葬所用的贵重玉器。雕琢成最大的玉器,成器的时间自然较晚。后来,人们往往用大器比喻大才,大器晚成,即指有大才能的人成功的时间往往比一般人要晚。东汉的王充在《论衡·状留》篇中也曾说过:“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物中的大器是这样,人中的大器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想成为杰出的人才,就应肯于下一番深根固柢的工夫,无论在知识上、素质上、道德修养上,都要不断吸取营养,日积月累,不断前进。

6.孔子关于人才成功的几个命题

作为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不仅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而且对青年人的成才方略也十分关注。在《论语》一书中就有不少有关人才成功问题的记载。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记载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到鲁国的莒父(今山东莒县)去做官,回来向孔子求教如何为政。子夏平时有只看眼前小利和急于求成的毛病,于是孔子针对他的毛病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光图快,不要只顾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不考虑条件,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只顾眼前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

这里提出了两对矛盾,即“快”与“慢”、“小利”与“大事”的矛盾。无论是从政还是做其他事情,人们一般都希望快点取得成功,至少要早点看到一些成果。因此往往会出现贪多求快、急于求成,甚至因追求眼前小利而影响最终目标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掌握规律,踏踏实实地去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从政是这样,日常工作是这样,人才成长也是这样。每个人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发明创造也并非一日之功,在人才成长问题上也要防止急于求成。

(2)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孔子在《卫灵公》中讲到的一种统治者的权术,也可以看作为人处世的一个原则,它对人才的成长也有一定启发。“小”与“大”是辩证的统一,在小处、小事情上不肯忍让、控制自己,就容易坏了大事,影响大局。作为一个政治家,要识大体,顾大局;作为一名希望成才的青年,也应分清小事与大事、小局与大局的关系。日常学习与工作,不要因小失大;在成才目标的选择,在影响事业的成败等关键问题上,更要学会权衡利弊得失,弄清什么是小局,什么是大局,要舍得忍痛割爱,乐于忍小就大。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杰出的人才。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篇记载了子贡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子贡问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回答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种工匠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修好他的工具。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人们成才也是这样。古人说:“学好文武艺,售予帝王家。”在古代,文韬武略是一些人成功的工具;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首先就要学好文武艺。前些年,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它说明,在当时,数理化被人们当做成才的主要工具。

在21世纪到来的今天,仅仅学好数理化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外语、计算机和各种专业知识等已成为人们成才的主要工具。这一事实说明,不同时代对人才规格有不同的要求。

青年人要想成才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练好一身过硬本领,这样才有可能进入人才的行列。

(4)不要功亏一篑

在《论语·子罕》篇中,孔子讲到一个人才成败的规律: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便可以成山了,你如果懒得干下去,那也就半途而废了。又好比在一块空地上准备堆土为山,纵使刚刚倒下了一筐土,如果你决心努力前进,那也是你前进的第一步。孟子所讲的“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的故事,也是强调这一道理。在学习上、在事业上,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成功在即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松口气的时候。能否坚持填好最后一筐土,将决定一个人或一项工作的成功与失败。

二、诸子百家对逆境成才问题的探讨

1.逆境是如何出现的

人才的成长和才能的发挥,有的一帆风顺,有的比较顺利,有的会遇到一些挫折,有的则会困难重重,经过九灾八十一难。

于是,就出现了顺境与逆境的差别。人们一般都希望万事顺利,包括向人祝贺或写信时都说:祝君发财,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一路顺风,等等。没有人说祝你倒霉,祝你坐监狱、被流放,祝你去讨饭,等等,也就是希望事如人愿,随心应手,甚至希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即希望顺境成才。古今中外的确也有不少顺境成才者,他们是社会的幸运儿。但对不少人来说,生活和成长的道路往往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如孟子曾说: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司马迁列举的那些先秦圣贤也是如此,如“西伯拘”、“仲尼厄”、“左丘失明”、“屈原放逐”、“孙子膑脚”、“不韦迁蜀”、“韩非囚秦”等,这就是逆境。

这种逆境是如何出现的呢?一种是由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如舜出身于一般氏族成员,傅说出身于奴隶,胶鬲、孙叔敖从事鱼盐贩卖或打鱼为生,这是他们一生下来就遇到的客观环境,是他们父辈的社会地位造成的。当然,归根结底是剥削制度造成的,他们是无法自由选择的。生活的贫困潦倒,体力劳动的艰苦繁重,对他们学文化来说是个逆境。家庭生活困难,学习条件不好,即使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会经常遇到的。另一种是由身体条件造成的,如“左丘失明”。生病、受伤或有某种先天的疾病,对现代人来说也难以避免,如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及数以千万计的残疾人,就属于这种情况。再一种则是由于政治斗争和当权者的政策造成的,如百里奚是因为他做官的那个国家被晋献公灭亡,他成为亡国之臣,才被掠卖为奴的;管仲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才成为囚徒(士)的,这属于生当乱世,国难当头;屈原、孙膑、韩非等是属于才高被妒、忠而见忌,受到了不应有的处分;西伯姬昌是由于威胁了商纣王的统治,被对方怀疑;孔子则是由于幼年贫困,后来又不被当权者重用;吕不韦迁蜀则是秦国政治斗争的结果。为什么一些有才者反而被埋没,不受重用,甚至被冤屈、受迫害,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孔子、荀子等就曾对此进行过探讨。

据《荀子·宥坐》篇记载,当孔子四处奔波,在陈、蔡被围,处处碰壁之时,他的弟子子路曾问孔子:为什么累德、积义、有才、有识的人反而不被重用?孔子回答说:你以为智者就都会被重用吗?“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你以为忠者都会被重用吗?“关龙逢不见刑乎!”你以为谏者都会被重用吗?“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

夫遇不遏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

孔子结合历代忠臣贤者的遭遇,说明自古以来“不遇世者众矣”,怀才不遇是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但尚未揭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荀子则对这一社会现象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他说: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荀遇其时,何难之有?

这里主要提出了两个概念,即才能与机遇的问题。一个人的才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是“为不为”的结果,不是由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社会地位高的,不一定贤;社会地位低的,不一定不贤。人才在未被发现以前,就好比兰草生于森林,但他仍然会发出芳香,仍不失为一个人才,可以称作未被社会承认的潜人才。这种潜人才能否被发现,被重用,则是个机遇问题。在古代,其所以有不少人才不遇,这是由剥削制度和当权者的错误造成的,因此也是屡见不鲜的。

2.“安贫乐道”才能善处逆境

困难和逆境是对人生的考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善处逆境。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里的“君子”可以理解为意志坚强的人,有知识有见解的人;“小人”可以理解为意志薄弱者,有各种毛病和弱点的人。君子虽然穷困,也能坚持自己的品格,并努力克服困难;而小人则经受不住穷困的考验,会意志衰退,胡作非为。这里首先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贫富,即生活条件的问题。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乐在其中的。有一次他打算搬到九夷那里去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还在弟子面前表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主张用乐观主义的态度对待生活困难,这就是安贫。安贫需要什么思想作基础呢?有一次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别人,富有却不骄傲自大,这样做行不行?孔子说:可以,“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他主张人的精神境界应该更高些,要贫而乐,富而好礼。他还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发财做官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办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逃避。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孔子认为,“道”、“义”、“礼”是比富贵更重要的东西,是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标准,不符合这种标准宁可过贫贱的生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安贫乐道。只有乐道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不乐道的人、不仁的人不可长久地居于穷困的环境中,也不可长久地居于安乐的环境中,既不能正确对待贫困,也不能正确对待富贵。

对于政治上的穷途困境也是这样,应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帮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帮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帮有道则知,帮无道则愚。

一切都应以是否符合“道”为标准,应该坚持自己的志向,保持自己的气节。天下有道,出来做官,发挥聪明才智,生活富裕是光荣的;天下无道,则应主动隐退,甚至可以装糊涂、装傻。如果这时也享受富贵,那就是可耻的,就等于屈服于政治压力,或因贪图富贵丧失了君子的气节。

孟子继承了孔子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士人在穷困时不丧失义,显达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丧失义,所以士人就能保持节操。显达时不背离道,所以老百姓就不会失望。古人得志时,恩泽普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身以闻名于世。这里所说的“独善其身”,并不是消极的洁身自好,而是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修身见于世”,还是以道、义为准绳,无论富贵贫贱都不能丢掉道,即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孟子的著名格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 无中生有:中国人的诬陷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人的诬陷往事

    本书之对历史做一番研究,以求找到破解诬陷的秘籍,让天下所有的诬陷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藏身,无所施展其技。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本文从民间传说与现代生化的角度,对部分字、词、成语进行个性化的解释,对汉字的来源与本义提出了现代人的一些看法。
  •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本书作者提出的“全人”的观念,帮助我们反思生命的质素。除了IQ(智商)、EQ(情商)、KQ(学识商数),他提出人还需要GQ(灵性商数),也就是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从而发展一个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圆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思考。
热门推荐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一八六四:力挽狂澜》——一个平凡“北漂”白领的不平凡“穿越”经历。张继,一个如同你我一样平凡的“北漂”白领,因为机缘巧合,回到了一八六四年的清朝。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张继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对着的是一个怎样沧桑巨变的中国和世界,肩负着的是一项怎样艰巨而荣耀的使命。于是,他开始演绎那一幕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历史大剧;“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整军经武,仿行宪政”,喊出时代最强音。千里奔袭俄国,暂时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海上突击英国,打破皇家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扶植日本以牵制俄国,他有着更深远的用意;抗击法国以经营印支,他有着更广阔的布局。……这里有纵横捭阖的穿梭外交,有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有奇计百出的庙堂之争,有妙语连珠的政见辩论;有百转千回的儿女情长,更有荡气回肠的铮铮史诗。
  • 电视台实习生

    电视台实习生

    《电视台实习生》讲述了面临毕业的大学新闻系学生何晴在电视台《心灵有约》栏目组实习的经历以及她的人生选择。何晴心里有个电视梦,读新闻系的她同时辅修了电影学院的课程,并在毕业前夕凭借父亲的关系来到某电视台收视率最好的栏目《心灵有约》栏目组实习。实习期间,她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很快成长为独立编导,并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单纯、正直的何晴也受到了“唯收视率”的困扰,继而被卷进了栏目组复杂的人事纷争。最终,她选择了坚守做人的底线,主动放弃了进入电视台的机会,选择到贵州偏远山区支教,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职场正能量。
  • 末世之我是救世主

    末世之我是救世主

    2050年,一颗奇怪的陨石突然向地球冲来,奇怪的是,这颗陨石没有对地球造成撞击,而是发出了一种奇怪的能量,地球上30岁的人都全部死亡,只有几亿幼儿和青年存活了下来,但是危机没有解除,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发生了变异,许多人都被杀死,但是在俩年之后一个少年的身体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将拯救世界!
  • 轩语昔

    轩语昔

    尚语昔无意中拾到一块石头,得知是天界的灵石,奉天帝之命来完成任务,需要找到四方神兽之主,集齐十大神器,制止阿修罗出世,自己就是南方神兽之主,而恰巧选定的出逃之日就是尚语昔的新婚之日。而新郎官邵轩语竟是东方神兽之主。因为性格不合,尚语昔与邵轩语斗嘴便是家常便饭。就这样,两位欢喜冤家与一块石头,还有一位心理年龄只有六岁的尚羽阳上路了……
  • 天空的铠:云之S

    天空的铠:云之S

    这是讲述三个女生之间发生的友情、爱情、亲情故事。她们之间为之宝贵的友情是世上不可摧毁的宝石。拥有着天空的凯“S烙印”的家人,除了云,什么都可以抛弃。云,当时的我们从没想过这首天空之歌,正带我们走向灭亡的道路,你还会像以前一样来拯救我们吗..."我曾经想过逃离世界直到遇见你你拯救着我冷酷的外壳下拥有不让自己他人受伤的心你是唯一不许的离开无声的消失我绝不允许就算残忍的抢埋没良心的骗我也在所不惜不、不只有我还有着她们你是天空可以包容一切的天空让我们为你唱首歌我、我们比这个世界更爱你..."
  • 爱的陷阱:灵儿,别跑

    爱的陷阱:灵儿,别跑

    神秘身份的许灵儿,住在同班同学聂小峰的家里,却招来了多年前的未婚夫赵锦岳,而同事柳卓燕徘徊于两个男人间,却有着难以启齿的过去。许灵儿一心想躲开赵锦岳,却被一步步设计爱上他,暗恋许灵儿的聂小峰为了不让许灵儿被抢走,付出真心打动许灵儿。最终,许灵儿才明白,决定与谁牵手,都关系着柳卓燕的未来,许灵儿为了不伤害别人,谨慎的做出了决定。
  • 战苍穹

    战苍穹

    作为天命之人的他,被天道所束缚,曾活几世,都是默默无闻,庸庸碌碌,早年便死去;然而当他这一世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他的路开始越走越远,且看主角如何一步一步踏上苍穹之颠,如何把束缚他的天道给踩在脚下!
  • 若梦:妖物语

    若梦:妖物语

    点燃叫做若梦的香,你告诉我一切的一切不过都是浮萍罢了,妖也好,仙也罢,不过都是称号。一世宛如一梦,醒来又一世,一世又一梦。
  • 实用文书写作

    实用文书写作

    实用文书是从属于文章学中的一个写作分支,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写作文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实用文书写作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以其独特的实用功能,对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公允评价和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这不仅影响到它自身的发展,也妨碍了它文章功能和社会意义的充分发挥。
  • 哎哎

    哎哎

    此时正是六月时分,但在止息谷红枫林内却是一点也看不出季节的气象,那不断飘落下的枫叶像舞于空中的彩蝶一般,随风轻摆带出一套绚丽的舞蹈,再加上枫林中那时有时无的淡香味让这一片枫林胜似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