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5400000043

第43章 治学(3)

第三,基本常识。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由概念而产生的知识结构。举例来说,唐代分期为初、盛、中、晚唐,我们要知道每个时期的起迄点在哪一年。如果了解得更深刻一些,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划分。比如说,大历年间的诗歌失去了盛唐时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由雄浑转向淡远,因此成为中唐的起始点,诸如此类的常识,都要熟悉掌握。还有一些基本常识,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就要把这些不同的观点、有争议的问题研究清楚。这些看上去不是基本概念,但它恰恰是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很多研究都是从这些有争议的地方开始的。例如,李白的出生地、去世原因、丧葬地点以及他的一些作品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对这些观点有所了解,然后要知道哪些常识是大家普遍采用的,其根据何在。从远古到明清,甚至到近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都有大量的问题存在争议。不论我们选择什么研究对象,都很有可能遇到这种困惑。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基本的常识弄明白。即使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学史的所有知识全部掌握,但至少我们要明白自己研究对象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一个作家的时候,还要有一些基本的思路:第一,从作者的生平入手进行研究。从作者的生平入手,就像阅读他的简历一样,他在哪里出生,在哪里读书,何时参加科举,认识哪些朋友等,这要求我们对作者一生的经历了解得清清楚楚。第二,从研究对象的思想倾向入手。中国古代的文人,有的始终充满儒家的入世色彩,有的一直怀抱道家的超脱情怀,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在得意时充满儒家思想,失意时便在道家的思想中寻找解脱。所以说,从思想倾向入手,也是了解作家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从作品入手,分析作者每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例如,大家都熟悉的《赠汪伦》,要了解李白的这首诗,首先就要知道汪伦是何许人,他为什么会让李白如此看重。据《随园诗话》记载,汪伦非常倾慕李白的才华,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便十分兴奋地受邀而去。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所谓“十里桃花”,是说当地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则是一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虽然被愚弄,但李白还是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两人游玩数日,临别时李白留下这首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趣谈。也许前人已经写过这样的文章,再写不出什么新意。但经过这样一种训练,我们就能体会到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另外,《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文章也都可以这样去做。要从事学术研究,就要具备还原故事的能力,比如说,读《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就要想到这首诗李白在何时何地赠给孟浩然的?为什么他要给孟浩然写这样一首诗?他对孟浩然是什么态度?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多少?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在读书时想到,久而久之,通过这种途径加深自己的学术底蕴,每读一本书都可以提出无穷的问题。列出一个好题目,就意味着文章成功了一半,因为组织材料来证明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一个好的研究者,不在于他能解决多少问题,而在于他能提出多少问题。

总的来说,大家一定要有一些基本的常识。要知道,中国古代文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本身,大到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体系,小到某一篇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都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只有具备了这些常识,在读书的时候才能够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从中寻找出有益的论文选题。

二、文化素养

广义上的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文化史研究。为什么呢?因为单就文学作品本身进行赏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只能算是一种感悟。面对同样一首诗,不同心境、不同经历的人对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以《阿Q正传》为例,一位文学爱好者读这本书,可能只会发现其中的某个部分。有人就认为孔乙己是中国的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有几句话很著名:一个是“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另一个是“‘回’字有四种写法”;还有更著名的一句话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的区别是什么?“窃”是私下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偷”是偷人,在孔乙己看来,拿别人的书,只能叫“窃”,如果说是“偷”,那就是侮辱他的人格。从这三句话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首先,孔乙己的训诂学不错,能区分开“窃”和“偷”的含义;其次,他的文献功底也还可以,像“多乎哉,不多也”这样的古文能随口引用;最后,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说明他的文字学功底也挺深厚。这是文学爱好者读《孔乙己》得出来的结论,但实际上,这样的结论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表层,距离深入研究还差得很远。

当然,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像孔乙己的那些常识,我们也应该掌握。比如说,简化字“云”在繁体字中分别写作“云”和“雲”。“发”在繁体字中,解释为“发财”时写作“發”,解释为“发髻”时写作“髮”。“皇后”的“后”和“以後”的“後”在简化字中都通用为“后”,而在古代,它们的用法完全不同。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定要能够分清这些字的基本差别。这就是所谓的基本的文化素养。

古代文学研究者的文化素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历史和地理知识。就历史知识而言,我们要知道研究对象大致生活在哪个皇帝的时期。以司马迁为例,他的生卒年大致和汉武帝相当,也就是说,汉武帝驾崩的时候,司马迁的寿数已经到尽头了。所以,《史记》中有一些武帝之后的记录,这就是后人补加的。只有了解大量的基本常识,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够使用精确的语言。比如说,春秋时期,往往使用周王纪年,有时候也用鲁国十二公纪年,那么,我们就要对周王和鲁国十二公非常熟悉。再比如,研究《论语》,就要知道《论语》版本的流传情况,知道“张侯论”是怎么一回事。“张侯论”是《论语》的一个版本,是汉成帝的老师张禹根据《鲁论语》和《齐论语》整理出来的,在经过东汉郑玄作注后,成为我们现在通用的版本。

作为研究者,还要对研究对象的官职有所了解。以唐代诗人为例,李白曾供奉翰林,“翰林”是什么职务?贺知章曾经担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是何官职?杜甫、白居易、陈子昂都当过拾遗,“拾遗”又是几品官职?汉代辞赋中有大量的述行赋,杜甫也有《北征》和《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等类似的作品。根据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推知作者的出发地、目的地在哪里。诸如此类都是历史、地理和文献学的基本常识。

当我们静下心来研究某个作家的时候,如果把和他相关的作品读得滚瓜烂熟,将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琢磨透彻,学问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即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作品,其中仍不乏知识点。以《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我们平时睡觉用的床吗?不是。那么,“床”在中国古代有几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指我们睡觉用的床,但古人一般称之为“榻”;第二个义项,指的是胡床,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马扎。胡床是在东汉时期传进来的,魏晋时期就已经非常普及。所以,《孔雀东南飞》中说阿母“捶床便大怒”,捶的是胡床;第三个义项,便是井上围栏,古乐府中有“后园凿,井银作床”的说法。再比如,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到“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小山”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是屏风,也有人说是屏风上画着一座小山。“懒起画蛾眉”,什么叫蛾眉?这都涉及名物考证,都是历史知识的一部分。

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还要懂得基本的地理常识。举例来说,《孔雀东南飞》中提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过去有外国学者问陆倪如:“孔雀为什么往东南飞呢?”陆先生回答说是因为“西北有高楼”。当然,作为戏谈的回答是可以的。但作为一名学者,就要思考孔雀为什么要往东南飞。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句诗用的是起兴的手法,但所有的起兴都是有根据的,为什么要以东南为方向?有学者就根据这句话展开研究,先翻阅《庐江县志》,明确了汉朝时代庐江的位置,然后根据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当地的县令向她求亲这个线索,推测出刘兰芝娘家的位置。最后他发现,刘兰芝从焦仲卿家回娘家是朝着东南方向走的。所以说“孔雀东南飞”,是用来比喻刘兰芝万般无奈地回娘家,“五里一徘徊”说的则是她不忍心离开。总之,具备了地理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

第二,天文和民俗知识。我们在读《尚书》等古书的时候,会发现其中记载了很多奇怪的天文现象,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发达,一般老百姓都懂得不少天文知识。《诗经·七月》中写到“七月流火”,这是说大火星往西走,天就开始转凉。但现在的人多不知道这个含义,误以为就是指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如同火烤一般。《诗经》里还有一些说法,如“三星在户”,“三星”指的是参星,而不是三颗星;“户”是门前的意思。杜甫有句诗形容相见之难:“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因为参星和商星此出彼落,永远没有相见的机会。《太平御览》中记载“天再旦”,意思是太阳出来以后又下去了,过不久又出来了,这其实指的是日食。根据农历历法,日食基本上发生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月食则基本上发生在农历的正月十五,这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中记载有日食或者月食,就应该知道那天不是正月初一,就是正月十五。这些都是基本的天文学常识,如果不了解,就很难理解古人的意思。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民俗知识。在研究古代文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有关民俗的描写。比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很多诗作中都会涉及。元宵节在唐朝初年才普及到全国,那个时候往往称其为上元灯节,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都要放假,大家晚上一同放烟花、吃元宵,所谓“上元开宵禁”。从那以后,晚上开宵禁就变成一种习俗。除了一些传统节日外,还有一些日子也非常重要,比如古诗中经常会出现“人日”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中国古代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有一个小占卜,顺序依次为“鸡、狗、猪、羊、牛、马、人”,正月初一称为鸡日,如果这一天阳光万里,天气晴好,说明今年适合养鸡;如果初二天气好,就适合养狗,以此类推。而如果正月初七天气很好,就说明今年不会有瘟疫。所以,正月初七这一天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农村一般都比较重视正月初五,叫“破五”,这实际上在是唐朝以后,佛教对中国节日的改造。

三、学术素养

所谓学术素养,就是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那么,研究古代文学,必备的学术素养有哪些呢?

第一,文献阅读能力。良好的文献阅读能力,能使我们把一篇文章读明白。具体来说,只要我们读到某篇文章,就要把其中的字义和典故研究清楚。比如,骆宾王的《咏鹅》中有一句“曲项向天歌”,什么叫“项”?为什么不说“曲颈向天歌”?因为,“项”指代的是脖子后边,“颈”指代的是脖子前面。东汉的董宣被光武帝称为“强项令”,说的是脖子后边很硬,不肯低头,而不叫“强脖令”。再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妇孺皆知的诗歌,实际上,这首诗的意境来自屈原的《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陈子昂对其重新进行了解构。作为研究生,要对这些知识做到胸中有数。

除了文章中的字义和典故外,现在接触的很多成语,如视死如归、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也都应该知道它们的出处。比如说,在先秦的很多寓言故事中,做傻事的都是宋人和郑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商人众多。周朝的文化不及商朝,虽然灭掉了商朝,但周人面对商人的文化优势,却有一种抵触心理,因此他们要在舆论上打击商人,这是舆论战。由此可见,周朝遗留下来的典籍中,对商朝的责骂和诽谤并不一定都是真的。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一旦遇到问题,即便不是大问题,也要详加考虑,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逻辑思维能力。写文章的时候要有基本的逻辑概念,知道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这就好比我们给人指路,从东北师范大学到火车站该怎么走。我们应该先说东北师大位于什么地方,火车站位于什么地方,具体应该怎么走,这是基本的方法。但很多同学却不这样去写,却总是喜欢从头说起,不管研究谁都从生平开始。实际上,如果有些生平已经成为大家所公认的常识,就没必要去研究了,做论文非常忌讳这样的面面俱到,我们要做的就是直接把问题说清楚。

同类推荐
  •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穿越古今时空经纬,和岁月珍藏回溯久远年代,收藏的旅程并不寂寞,有你我一起品味珍藏的妩媚。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收藏的旅程》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
  •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热门推荐
  • 绝世魂圣

    绝世魂圣

    玄圣孙羽被手足兄弟所害而重生,谁知事情背后却另有隐情……这一世,孙羽定要斩杀不顾兄弟情谊的小人。这一世,孙羽定要笑傲苍穹,称霸寰宇。这一世,孙羽定要洒脱自然,无拘无束。这一世,孙羽定要左拥右抱,享受齐人之福。
  • 道德真经解

    道德真经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影之真伪天才

    火影之真伪天才

    信藤维,平时总摆出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心中却异常渴望变强!当别人在玩乐的时候,她躲在房间里学习;当别人睡觉的时候,她在外面拼了命地练习;当别人努力奋斗的时候;她却在睡着懒觉......她是旁人眼里的大懒虫,亦是旁人眼中的天才。然而,她不仅不是懒虫,而且还是一位勤奋的努力家,就更加不是所谓的天才,她只是付出比别人多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代价去换取应得的回报罢了......这样的她如何在火影世界里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一切尽在不言中......
  • “斯文”总裁不好惹

    “斯文”总裁不好惹

    静雪一个美丽灵秀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在复杂的社会沉沉浮浮,一心只想拥有单纯生活的她,却情非所愿的遇到几个优秀男人的痴缠霸爱,最终情归何处?第一天上班,误打误撞的吸引了冷情总裁的注意,总裁对静雪一见倾心,千方百计的要她做自己的女人,面对步步紧逼的索爱,静雪只能落荒而逃!偶然相识的邪魅男子年轻有为!还是腹黑总裁的表哥,从小俩人就八字不合视对方为对手,为了静雪兄弟俩明争暗斗互不相让!静雪看着这些为她争风吃醋的质优男人,不禁仰天长叹:她苏静雪何德何能既有如此魅力让桃花为她满天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斗明

    斗明

    莫惜哥,生于盗贼世家。性情机警,富有机变。一生致力于做一个有贼行、有贼心、有贼品,而又重盗德、重盗义的盗贼。看这个警觉的盗贼,上演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让自己成为嘉靖钦封的五蚌闲王、上杉谦信所封的越后战神、以及葡萄牙驻巴西副总督,竟受四国人民仰望……这本书是想写嘉靖朝的铁血史,战争比较多。在战斗中变得更强、更硬朗。大明的热血儿女、少林僧兵、葡萄牙人的铁炮和柔情、蒙古庚戌之变、日本武士道、诡异的伊贺忍者、第四次川中岛合战……铁骑、抗倭、海盗、叶隐、寒刀、樱花、薰衣草、红薯、辣椒……
  • 妖孽王爷的天才宠妃

    妖孽王爷的天才宠妃

    当第一女杀手穿到第一废材上,废材?你见过10天升8级的废材;没家世?你见过皇家都不敢管,大陆的第一强者的姐姐没家世;没美男?你看过一大群妖孽要娶的人没美男。本文绝对一对一,多美男,看雨落如何玩转江湖。
  • 游戏

    游戏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恋人不满

    恋人不满

    他脱下墨黑色西装,骨节分明的手解开衬衫的第一颗扣子,逼近云裳裳”既然闯进了我的世界,就做我世界里的明星。“裳裳把玩着影后奖杯:我就笑笑不说话。他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淡粉色的T恤被汗浸湿,敲开冷夏夏的房门”因为你,我回来了。“冷夏夏面无表情”先还钱。“他灵活地转动手中的筷子,看着满桌子的青菜菠菜黄花菜,满意地说”你想抓住我的胃,做的不错。“甜笮笮不解,一脸呆萌”胃在肚子里,怎么抓?“心莜莜拿着相机,对着对面沙发上的帅哥一阵猛拍,他扯扯领带,不耐烦地问”够了吗?“莜莜一脸花痴,用力地点头。他一把拉过莜莜”来,一起拍。“
  •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包括《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说课稿、《生态系统》说课稿、《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观察动物细胞》说课稿、《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课稿、《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说课稿、《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种子的萌发》说课稿、《开花和结果》说课稿、《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说课稿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 红色警戒之绝命双雄

    红色警戒之绝命双雄

    日本有“熊出没注意”,泱泱华夏则有“老太太出没注意”!摔倒的老太太,其势如蹲踞之猛虎!令观者无不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屁民李湛却不信这个邪,于是……便有了本书中的故事。****李湛:“科技改造?这个功能倒是蛮令人期待的。如果,我把机枪碉堡里的重机枪换成超时空军团使用的时空断层枪,效果会怎样?……拷,居然要这么多研发积分!算了,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好了。”********本书蓝本架构于:红色警戒2,红色警戒2尤里复仇,红色警戒3,红色警戒3起义时刻。看多了带着红警作弊器满世界穿越的故事,回过头来,让我们体验一次真正发生在红警世界中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