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4900000026

第26章 自我管理——让孩子自己成长(1)

7.1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管理

父母们也许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自然老师做了个试验,让两个学生把蝶蛹带回家,观察蝶蛹破茧化蝶的过程。一天,两天,三天……在稚嫩的蝴蝶努力破茧的时候,两个学生都急得满头大汗,其中一个不忍心看幼蝶受苦,就用针把茧扎破了,在他欢呼声中,这只蝴蝶很快就出来了,身体胖胖的,翅膀也很大,很惹人喜爱。

第二天,两个学生都把自己的小蝴蝶带到了老师面前。这时,不同的情况出现了:自己破茧而出的蝴蝶在找开盒子的一刹那便展翅飞走了,而那只在小针帮助下破茧而出的蝴蝶却是不管怎么努力也飞不起来。

在生活中,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大多是出于父母的娇宠心理,另外,一些大人期望心态过高,一心想让孩子早日成才,多拿几个第一名,所有事情一律由大人代劳,孩子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然而就像“破茧化蝶”一样,用针为蝶“代劳”,让孩子少了一些“破茧”式的磨难经历,看似对孩子有利,实则干扰了孩子的正常成长,对孩子今后的生活贻害无穷。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就能增强孩子行为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

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其实就是孩子成长能力的养成。事实上,这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培养孩子懂得自控,懂得忍耐,做事有条不紊、毫无疏漏;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能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喜怒哀乐……最终,孩子将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也会使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与自豪。

根据专家的统计分析,可以把人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有10%的人是懂得自我管理的;第二类,有80%的人是需要被管理的;第三类,剩下10%的人是属于管理无效的——既不懂得自我管理,又不接受别人的管理。要想孩子成为第一类人,父母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呢?这里给父母介绍一种方法——五常法。

五常法是日本人推崇的一种品质管理技术,当中包括:常组织(Structurise)、常整顿(Systematise)、常清洁(Sanitise)、常规范(Standardise)及常自律(Self-discipline)五项。当运用到孩子身上时,则可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再发展到行为自律,使在实际的生活中了解到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再加上父母的鼓励,会令孩子更有信心独立自理。

1.常组织

扔掉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年没有用过的物品),并将保存的物品分层管理,其要点在于集中存放及尽量减少存量。

好处: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常常检查家居物品是否卫生及完整,并限制物品数量,够用即可。

实行方法:让孩子自己筛选哪些玩具需要,哪些不需要。父母要和孩子商量拥有物品的数量,让孩子从小学会取舍。

2.常整顿

即先决定物品的“名”及“家”,以便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或放好物品,提高效率。

好处:做个富有责任感的小朋友,知道把物品分类,使物品有“名”及“家”,用完放回原处。

实行方法:让孩子学习一个分类的概念,每件物品都有一个家,并贴上标签,让孩子自己把物品放回原处。

3.常清洁

保持个人清洁,也有责任去负责保持清洁,使孩子树立“我不会把东西弄脏”,而且“我会马上清理东西”的观念。

好处:每天清洁身体及衣服,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实行方法: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面部、手部是否干净,衣服、鞋袜是否整洁,父母可以特别把镜子挂在适合孩子的高度上,以帮助他进行自我检查。此外,父母还可鼓励孩子分担家务,吃完东西要收拾餐具及桌椅,并定时收拾书桌。

4.常规范

经过父母与孩子沟通后,为孩子提供规范化的环境,减少错误并提高办事效率。

好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乐意与人沟通,能与父母合作制定生活标准,遇到事情知道如何解决、怎样寻求帮助。

实行方法:父母可利用透明胶盒贮存对象,增强物品处理的透明度。在家中放置小盆栽,让孩子尝试学习照顾,营造一个和谐环境。为了避免孩子出错,父母可在家中危险的地方挂上“不准进入”的标志,让孩子识别以免发生危险。

5.常自律

持续地、自律地执行上述“四常”,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当父母了解到孩子的长处与短处,再按情况做出适当的奖赏,让孩子从他律(以成人的赞赏作为标准)、纪律,发展成为自律。

好处:做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懂得自我管理生活。

实行方法:当孩子在卫生或清洁方面做得好,就会得到一个标记,取得若干数量后,孩子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父母亦可教会孩子使用闹钟,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

在实施“五常法”的过程中,父母必须首先了解五常法,并以身作则。父母必须在教导上有共识,如果孩子做错事,父母必须要有共同处事的原则。其实孩子不知道自己正在运用“五常法”,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弄干净桌面或把椅子移好后会获得大人赞赏时,他们自然就会继续做,在不知不觉地学习。当孩子不断得到赞赏时,他的自信心就不断增强。当然,如果孩子做错事就需要惩罚。但父母必须按照孩子的能力去制定标准,而不能按成人的要求,标准过高或过低都不宜。

7.2 让孩子学会做事要有计划

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

——培根

要学会强迫自己天天读书,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今天丢弃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

——苏霍姆林斯基

许多孩子都有早晨起床找不到袜子、学习用品或者生活用品的现象,于是父母就要跟在孩子后面提醒这提醒那,说多了怕孩子不爱听,不说又放心不下。

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就算孩子不愿听父母也要说,并把孩子需要的都想好,事无巨细,于是就使孩子养成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坏习惯。有一位爸爸面对孩子这样的坏习惯时,他并没有一味地唠叨、提醒,而是采取训练孩子做事要有计划的方法。事情是这样的:

这位爸爸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发现自己的女儿做事非常没有条理,常常是乱放东西,用的时候又拼命地找。为了使女儿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位爸爸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爸爸对女儿说:“一个人如果爱好收藏,他就会感到很快乐。”

女儿有些怀疑地看着爸爸,说:“是吗?那应该收藏一些什么呢?”

爸爸说:“什么都可以,比如你喜欢画画,那就可以收藏各种美术作品。”

女儿说:“那很容易,我会收集好多好多画片的。”

谁知,爸爸却说:“‘收’容易,‘藏’就不容易了。”

女儿有些纳闷了:“怎么不容易?”

爸爸说:“‘藏’就是会分门别类,就是要学会条理化。”

然后,爸爸就给女儿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藏书条理化的“资料十进分类法”。这个分类法就是把所有的资料由粗到细分成类、纲、项、目四个层次,每一层次以0到9为记号分成10等份。于是,全部资料便可分为10类、100纲、1000项、10000目。

爸爸告诉女儿,“类”代表知识体系,“纲”代表专门知识,“项”代表专业,“目”代表形式。如,知识可分成10类:A.哲学;B.历史;C.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E.工程、技术;F.产业;G.艺术;H.语言学;I.文学;J.总类(即不包含在以上九类之内者)。

在爸爸的指导下,女儿把自己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一下,而且把经常要使用的书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把暂时不看的书放在其他地方。这样,她就做到心中有数,在寻找图书的时候非常方便。

更重要的是,女儿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做事有条理,她开始注重合理安排事情,比如:书包整理得非常有条理,语文课本、数学课本都是按顺序摆放的,只要把手伸进书包摸到第几本书就知道是什么,再也不用拼命翻书包了。

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而不会手忙脚乱。做事没有条理的人,他将无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很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做事没有条理、没有计划的孩子将会比其他人走得更辛苦。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呢?

1.和孩子一起作计划

要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父母可以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制定的计划示范给孩子,让他们领会。把自己的家庭计划告诉孩子,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作计划。比如,“十一”来临了,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们来制订一下这几天的计划吧。第一天去姥姥家,第二、第三天去郊游,第四天我们在家休息一下,第五天去书店购书,你注意把这一小长假的见闻记下来,你觉得这样安排好不好?”

如果孩子对父母的计划提出了疑问或者孩子有了计划的意识后,那么,父母可以让孩子来安排、计划一下了。比如,郊游时,孩子喜欢到有动物、有果园的地方去,父母可优先安排到这样的地方去;去公园游玩时,孩子往往会喜欢玩一些新奇刺激的项目,像碰碰车什么的。所以,你可以让孩子将一些活动,如划船、拍照、玩碰碰车、钓鱼,按次序和时间来安排,既要照顾大家,也要考虑个人的喜好。如果孩子安排得合理,就按照孩子的安排去做;如果安排得不合理,就要告诉孩子不合理的原因。

这种实践性的锻炼最能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而且也能够让孩子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2.让孩子按计划办事

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制订了某项计划后,必须让孩子按计划办事,不能随意更改,也不能半途而废。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讲,父母应该要求他们在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玩完以后自己收好;对小学生来说,就要要求他们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要认真,写完以后才能去玩;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要求他们做事有责任心,自己把握做事的进度。

3.教会孩子做事之前先作计划

如果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周末想去打球。”妈妈最好不要直接说“好”或者“不好”,而应该问孩子:“你的计划呢?你跟谁一起去?到哪个地方去?怎么去?要带什么东西去?”如果孩子说:“我还没想好。”妈妈就要告诉孩子:“没想好的事情就不要说。如果你要去,就要先作计划。”这样,孩子就会养成做事严谨的态度,在做事之前会拟出一个比较周密的计划。

还有,当孩子提出某项请求时,父母可以问孩子:“你的计划呢?”不仅如此,父母还要耐心地与孩子讨论他的计划,并使计划切实可行。久而久之,孩子会在不自觉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4.让孩子学会做事有条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经常指导、督促孩子要有条理地做事。告诉孩子,房间摆设要井井有序,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以免需要的时候找不到;晚上睡觉之前,要整理好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并督促他们做到做好。这些对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很重要。

除了上述4点外,父母还要引导孩子向做事有条理的人学习。因为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往往无法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时,父母就要用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孩子。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做事要有周密计划,要有条理、有理智地生活,这些离不开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说,要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冲动蛮干,不能制定不切合实际的计划。

7.3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能否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印度雷缪尔集团总经理,哈佛商学院的MBA,伦敦商学院、欧洲INSEAD商学院、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中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多所商学院的访问教授帕瑞克博士曾经说过:“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帕瑞克是这样理解管理的发展历程的:管理最初关注的是“通过机器增加工作成功,提高工作质量”,接着是“通过人力增加工作成果,提高工作质量”,现在的重点则应是“如何通过工作发展自我”。

在哈佛商学院接受两年MBA教育成为标准的“哈佛产品”之后,帕瑞克回到了印度。最初的几年,他始终希望做得更多,干得更好,不断获得“进步与成功”,但同时,他变得越来越焦虑。他发现周围那些能干的、成功的商界人士,也包括他自己,都处在极大的压力之下,他们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领域内,既不健康又不快乐。

帕瑞克认为,学校教育经常教我们怎样去管理他人和事物,却缺少教育我们怎样去管理自我。因此,这位博士把一半时间用于在全世界讲授自创的“自我管理”课程,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

在帕瑞克的生活中,他经常采用集中训练来管理自己。尽管他全年都在全球到处飞行,却仍可以精力充沛、平和平静。这也许就是自我管理的好处吧。

同类推荐
  • 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要想让孩子成为富有的人,并不需要给他留下一大笔财产,而是应把他培养成一个可以创造财富的人!本书汇聚了多位成功父母的经验,讲述了如何让孩子拥有比金钱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如何与命运抗争。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世界,以诚实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对孩子的财商进行开发。有了这些,让孩子成为“富一代”将不再是梦想!
  • 孩子,老爸陪你玩故事书

    孩子,老爸陪你玩故事书

    爸爸是朋友、是玩伴、是师长,是孩子成长的力量。读故事书是爸爸陪伴孩子成长最方便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可以建立父亲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好爸爸杨晓江分享陪儿子丁丁读书的生活点滴,真情奉献给天下爸爸最细腻、实用的教子读书经验,展示最让宝贝开心受益的成长方式,呈现最细腻的父爱和父教。为何要给孩子读故事书?怎样为0-6岁的宝贝选书?如何读书?暖爸萌娃4年酷读时光,快乐阅读5大科学分期,父子共读10大Q&A,聪明宝贝100种私房书单,杨爸爸为你温馨道来。
  • 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位教育家曾说:“性格所具有的一切特质是人的成功与幸福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帮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往往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性格培养,那么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是,任何父母只要用心就能找到一些培养孩子好性格的方法,让孩子从小就自信、阳光、活泼、乐观、坚强……
  • 当妈千万别唠叨

    当妈千万别唠叨

    唠叨是中国妈妈们教育上的最大通病。当妈的都知道唠叨不好,但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唠叨……当妈妈的关怀和爱护变成事无巨细的反复叮咛时,就成了儿女耳畔的“噪音”。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非惩罚性教育倡导人成墨初的最新力作,书中告诉妈妈们“爱是好的,但不需要重复;管是对的,但不需要啰嗦”的“零噪音”教育理论,同时提供了具体的“不啰嗦而又效果好”的教育法。作者使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自己教育女儿的实践活动和身边的教育案例来阐述,不仅趣味十足,通俗易懂,还把方法讲解得深入透彻、简单实效。
  • 紫色的房子

    紫色的房子

    本书里每一个小故事都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一颦一笑都来自于真实的写照,我只是流着泪把她记录下来,献给大家。小女虽天真纯洁不谙世事,可句句话语里又透着不尽的心酸和渴望。
热门推荐
  • 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生活

    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生活

    生活中,多数人总是嚷着“没时间”,却从来未曾想过“我们的时间去哪儿了?”。《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生活》,带给你最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也是开启你美好生活的金钥匙。想过怎样的生活、怎样的人生,你,想好了吗?
  • 亲子游戏:1~2岁怎么玩

    亲子游戏:1~2岁怎么玩

    游戏对于孩子来讲,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育,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而亲子游戏恰恰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庭中家长与幼儿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游戏中培养能力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启智方法,也是爸爸妈妈掌握科学育儿和快乐育儿的有效途径。本系列丛书根据幼儿成长的阶段,共分三册,涉及运动、认知、语言及情感培养等多方面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各种能力,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仙妃休王记

    仙妃休王记

    她貌似天仙,却不幸被选入宫中。大王不爱,王后加害,可怜早死。又有谁知,一个被贬的千年仙鼠,为了返回人间,不得不借她一半灵气和她母亲的肚子出生人间。十二年后再来寻她,却发现她已死。于是,仙鼠附与她身,还她一半灵气,让她起死回生。那加害于她的王后呢?那不爱她的大王呢?还有一直帮她报仇的他又是谁?且看仙鼠附身的她如何在这枯燥的复仇路上,过得多姿多彩,有情有爱,春风得意。
  • 行走职场不缺氧:高压环境下的职场生存之道

    行走职场不缺氧:高压环境下的职场生存之道

    人类一旦缺氧,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现象,重则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其实,人不止在空气稀薄的地方会缺氧,行走职场也会缺氧。你是否经常也感到厌倦松懈,甚至没有工作的冲动;是否对自己的前景开始担忧;是否为工作焦虑烦闷,夜夜失眠;是否感到才思枯竭、江郎才尽……直到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开始讨厌这份工作了,办公室里压抑的空气使你感到窒息,这就说明你的职场“缺氧”了!
  • 煌渊

    煌渊

    随着一声响彻天际的钟声响起,虚空传来所有专注于《煌渊》的玩家们都听得见的一道声音:“是于深渊造就神位,还是于地狱挣扎苟存?为神者,必将冲破煌渊囚笼!苟存者,必永世不得回归现实!”随后玩家们被拉入真正的煌渊。《煌渊》没有复活系统的游戏,如果在游戏中死亡那么在现实中的自己是否会死亡?惊恐,不安,愤怒充斥人们心头,当他们叫骂着这破游戏之时,害怕战斗的死亡恐惧之际。角落里身着魔法师袍的洛芸只是静静的提上一杆新手长矛,随后独自一人朝着远方前行,只余夕阳下被拉长的斜影。站在高峰之巅的林枫看着眼前的雄伟景观在心中呐喊:“吾必成神!”
  • 成渣

    成渣

    做不成彼此的天使就做你的渣,总要用一种方法让你记得我
  • 好吃易做家常菜

    好吃易做家常菜

    用家常食材做营养美味菜肴。选用最家常的食材,学习最常用的烹调方法,即使是新手下厨,也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家常菜。
  • The Uncommercial Traveller

    The Uncommercial Travel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起深深

    云起深深

    人活一世,各自逍遥,追梦煮酒,轻叹缘浅,何必相逢....灵玉似妖,有血无泪,薄凉天成……是谁轻易许下:有我又是谁轻易的将随口说的话信了一世是谁立在光影里,轻声说:世上只我懂你的薄凉若是缘深,就不该彼此折磨.....
  • 异能指数

    异能指数

    一代人杰闯宇宙,步步怪诞走向巅峰!无上的经、不灭的瞳、不朽的身,逆乱时空!一个你想不到结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