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4500000031

第31章 结语

本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认为媒介形象系统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及其再现事物认知信息的总和,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初步分析了媒介形象系统的内涵、认知特征、结构和功能;分析了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构成要素、影响传播者媒介形象塑造的因素,以及目前在传播者媒介形象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分类标准和媒体非平视效应的概念,具体分析了媒体仰视效应、媒体相对平视效应和媒体俯视效应的效果和影响,以及被传播者媒介形象塑造的问题。

本书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把媒介形象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研究,并且沟通了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和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不过,展望未来对于媒介形象的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两个基本矛盾是关键:一是媒介形象系统的无限复杂性与媒介形象研究的相对简单化的矛盾;二是媒介形象的系统性与媒介形象研究的非系统性之间的矛盾。

一、媒介形象系统的复杂性与媒介形象研究的相对简单化之间的矛盾(一)充分认识媒介形象系统的复杂性

复杂性表达了一种不可还原的特征,世界的复杂性就在于系统的复杂性,当然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基本特征。

媒介形象系统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子系统都具有复杂性。

媒介形象系统有两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作为它的子系统,即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和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认知信息的总和,是一种组织形象。

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当然又包括了各种媒介组织形象系统,如各种电视媒介形象系统、广播媒介形象系统等许许多多的子系统;特定的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可以划分为资本形象、功能形象和审美形象三个层次,其中,仅资本形象就包括了人的形象要素、物的形象要素、过程性形象要素、关系性形象要素、精神性形象要素和次级组织形象要素等。应该说,每一项要素也都具有复杂性。

大众传播媒介组织是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加工厂。已经或正在被大众传播媒介再现的人和事物是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并且这种状态还必将会持续下去——每一种特定的大众传播媒介都会用一定的方式来再现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各种不同的媒介分别用不同的技术和手段构建出特定的被传播者媒介形象。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子系统组成的媒介形象系统又具有了两个子系统所没有的新的结构与功能,又使这种系统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强。

其次,影响媒介形象生成的因素具有复杂性。

形象是由认知主体和形象主体在一定环境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媒介形象的认知主体是人。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竞争性的社会系统中,人的理性(如智慧、谋略等)、主动性、能动性又是产生复杂性的重要来源;人又同时具有非理性(如感情、偏好等),就更加剧了复杂性的程度;媒介形象的主体是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及其再现的人或事物,无论其自身还是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显而易见;环境因素不仅指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指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传播场所和个人情景等,当然也是非常复杂的。

总之,如果说媒介形象系统的复杂性有什么秩序的话,那么,“变化莫测”就是它的秩序;如果说其复杂性有什么规则的话,那么,“捉摸不定”就是它的规则。

(二)努力化解媒介形象系统研究的简单化倾向

虽然媒介形象系统是复杂的,不过,也许像许许多多其他的研究一样,目前关于媒介形象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在本书的研究中,面对复杂的媒介形象系统,还是试图用还原论的方法抽象出其中一些简单的规律,经过一定的简化处理并把它表述出来——对于媒介形象系统的认知特征,就把它简单地归结为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整体性、多层次性和相关性、价值性、共享性和独享性、时效性、延续性和继承性、可传播性、可塑造性和脆性等。实际上,媒介形象系统的认知特征远比这些要复杂许多——如果能够简单地归结出一些规律来,也就不能称其为具有复杂性了。

再比如,本书对于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分析,主要建立在媒体非平视效应的基础上,更显得非常简单化,没有再去探讨更为复杂的社会因素,也没有从更深的层次上探讨一些有关再现的理论问题。

实际上,再现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德里达就认为再现是当代一个最重要、最富于生产性的问题,人们很难区分正确的再现与错误的再现,区分现实与虚构——再现总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虚构与错误。

再现也总是与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密切相关,至少包含了以下几种权力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性别权力关系、经济权力关系、文化权力关系等。应该说,关于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的研究与当代再现理论的疏离是一个缺憾,也是今后努力弥补的一个方向。

总之,简单化是目前媒介形象系统研究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媒介形象的系统性与媒介形象研究的非系统性之间的矛盾

(一)充分认识媒介形象的系统性

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媒介形象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基本特点,就不能简单地借用还原论的方式把它分解为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去分别研究,进而认为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弄清楚了,整体问题自然也就得到了解决。相反,而应该在把它分解后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再综合集成到系统整体,从而实现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媒介形象系统的研究需要从总体上和整体上去把握,更需要系统性。

不过,本书对于媒介形象系统的研究又往往采用非系统性的方式——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表述方式,对于现实中的研究者来讲都必然是线性的,这又与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产生了难以克服的矛盾。

比如,把媒介形象系统分解为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和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虽然对于这两个子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还特别分析了传播者媒介形象中的产品形象与被传播者媒介形象之间的关系。但是,这样割裂开来分别研究的方式并不能让人们自动得出总体上的结论——系统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不能简单地从局部的、个别行为的细节去判断整体,每个组成部分不能代替整体,每个层次的局部也不能说明整体——一句话,媒介形象系统也绝不是所有子系统媒介形象的简单相加。不过,总的来讲,把问题分解开来进行研究相对比较容易,再综合集成到系统整体就比较难以把握了。当然,即便是媒介形象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或者子系统也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二)努力平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从理论上讲,研究媒介形象系统应该遵循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不过,目前的研究方式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比较而言,定量分析研究则显得既偏少又偏弱,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减色不少。

人们对于形象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资本形象、功能形象和审美形象,与此相对应的是三个测量指标,即知名度指标、公信度指标和美誉度指标。

1.知名度的测量

知名度至少应该有两个维度,也可以视为知名度的纵向和横向坐标:纵向垂直的是“历史功过”,平行移动的是“功在当代”。相对来说,媒介形象在横向广度方面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媒介可以打破地域范围。当然,媒介形象在多大的范围内有知名度?是略有所闻还是如雷贯耳?知名度的纵向和横向坐标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知名度的测量?这些都需要具体的测量。

2.公信度的测量

公信度的问题也很有意思:为什么达赖喇嘛和西方媒体关于西藏的歪曲报道就有人相信,而我们的媒体根据事实的报道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而在国外影响力很弱?对于媒介形象系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有什么不同?在媒介形象系统进行跨文化、跨国界传播的时候又具有什么新的特点?

3.美誉度的测量

美誉度更是比较特殊:如果是好名声,当然是越大越好,最好是流芳百世;如果是坏名声,当然是越小越好了,谁愿意遗臭万年?

更进一步说,媒介形象系统的知名度、公信度和美誉度的测量适用什么样的工具?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媒介形象系统的三个测量维度中各占有什么比例?其中一个指标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媒介形象系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幅度有多大?很显然,这些问题可以而且也是应该用量化的方式来表现的。

三、媒介形象研究任重而道远

(一)充分认识媒介形象系统的动态性

媒介形象系统具有动态性——影响媒介形象生成的认知主体、形象主体和环境三个因素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演变中——这三种因素共同的动态特征交织在一起,使媒介形象系统的动态特征愈加复杂。

不过,对于媒介形象系统的研究却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比如,在本书中,不仅对于媒介形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是建立在相对静止的基础上,而且对于传播者媒介形象塑造问题的讨论也归纳为“以内为主”的创造传播者媒介形象特色的策略和方法、“以外为主”的传播传播者媒介形象特色的策略和方法和以“超越思维”塑造传播者媒介形象的策略和方法三种类型,虽然每一种策略和方法都包含比较多的形式和内容,也谈到了其中的一些变化问题,但是一旦表述出来就总是一种静止的思路和方法,不可能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也许这也是很多研究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如何化解媒介形象系统的动态性与媒介形象研究的静止性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值得研究者努力关注的问题。

(二)关注媒介形象的社会性和跨文化传播

本书探讨了媒介形象系统的个人认知问题,没有探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大众等对于媒介形象系统的社会认知问题,没有涉及媒介形象系统的传播问题,尤其是跨文化传播问题。

其实,媒介形象系统既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认知,也是一种具有广泛共识的社会性认知。而且,如果媒介形象系统没有形成社会群体认知、社会组织认知和社会大众认知,就只能在一个非常狭隘的范围内发挥功能,其社会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媒介形象具有可传播性,也是用来传播的,没有经过传播就不会有影响力,在多大的范围内传播、在多大的强度上进行传播,往往就意味着其影响力有多大——媒介形象影响力的降低与衰弱,根本原因也就在于传播指数的降低;而媒介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则是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同样是基辛格这一个人,在中国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享有很高的声誉,而在别的国家(即便是在美国),只不过是一个过气的政客而已。

(三)关注市场化、全球化和娱乐化对媒介形象塑造的影响

目前,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一股娱乐化之风也随之劲吹,甚至各种不同形式的“恶搞”也呈蔓延之势。这对于各种媒介形象主体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作为传播者媒介形象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组织来讲,如果一门心思放在追求经济利益上,肯定会被指责为唯利是图;如果经济效益不好,又会被指责为没有实力。那么,既要追求经济利益又不被指责为唯利是图的最佳结合点在哪里?媒体经济实力强,其媒介形象就一定好吗?比如,《壹周刊》登陆台湾的时候打出的口号是“狗仔队来了”,这对于其自身媒介形象和其他媒体有什么影响?

作为被传播者媒介形象主体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来讲,如何面对娱乐化和“恶搞”?比如,韩国总统卢武铉访问朝鲜时用手指挖了一下鼻孔,马上成为许多媒体广泛重点报道的内容——到底是这个小动作重要还是访问朝鲜商谈的许多重大问题更重要?

作为媒介形象认知主体的社会大众来讲,如何认知和传播媒介形象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在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中,谁是最早将这些照片传播出去的人也许是可以查清楚的,但是到底有多少人传播了这些照片恐怕永远是个谜。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受到最大伤害的也许并不只是事件中的明星,应该还有一些并不知名的孩子和年轻人。而应该遭受道德拷问的不光是连篇累牍报道整个事件的媒体,还有许许多多传播这些照片的社会大众。应该说,探讨传播多少张淫秽照片算是违法也许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同类推荐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本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利用图书情报发展状况,包括论现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初创阶段、浅谈电子报纸的发展前景、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热门推荐
  • 幻世斑斓

    幻世斑斓

    在远离三次元世界的尽头是神秘的比亚贝斯大陆。幻术师是特殊的存在。幻术师与普通人相关联的纽带被称为公馆。而与幻术师同期出现的还有一个神秘的组织名曰零殿。零殿对幻术师的世界进行制衡,以维系幻术师与普通人之间的平衡。王室对国家进行治理,却很少干预幻术师。三方之间的力量相互制约着,在大陆上存在了几百年。这个故事开始于郁堇国度,一个名为斑斓公馆的地方
  • 恶魔公主驾到:殿下请小心

    恶魔公主驾到:殿下请小心

    希望大家多看看《恶魔公主驾到:殿下请留步》,简介就不造怎么写,自己悟吧,嘿........嘿.................加羽QQ:2491801405么么哒...................................要票票哦,不强求,爱你们哦O(∩_∩)O~
  • 心随心愿

    心随心愿

    摆脱心底的束缚,顺从心底的快乐好好的生活,明天的一切相信会更好....
  • 众经撰杂譬喻

    众经撰杂譬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色帝宠:爱妃吻上瘾

    绝色帝宠:爱妃吻上瘾

    险些穿越成人妖,她忍了;看见老爹和自己媳妇偷欢,她也忍了;遇上个变态师傅,对她各种非人虐待,她最后也忍了!可是变态师傅摇身一变腹黑帝王,还对她各种性骚扰,请问这是几个意思?小循循: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小凤凤:说人话!小循循:T-T,我宣你!我们谈恋爱吧。小凤凤:姐只约,不谈!陛下,您约吗?小循循:T-T……
  • 后鉴录

    后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华浮梦

    清华浮梦

    她顾凉城是一个孤儿,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一个组织的人带走,她从小就经历了许多同龄人不会经历的痛苦一次任务她爱上了目标,为了救自己心爱的人,独自一人在火海里烧死。她是季南国顾将军的孙女顾凉城,嚣张跋扈,所有人都讨厌她,恨她。她为了那个叫三王爷的人不惜一切。可是却被自己的妹妹陷害在三王府撞到假山失血过多死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穿越到这里,她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棺材。她性情真我、哭笑随心,只因深信人活的真实。她放弃了过去的自己重新开始说:“既然死过一回,这世再为人,何不尝遍酸甜苦辣,”为了生存不惜一切,只为了保护自己在乎的人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老师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老师

    陈梦云、唐依娜、陆雅华、苏米米,四个女孩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好好读书,于是她们结拜姐妹、调戏男生,成为学校的超级无敌坏女孩组合。初三的那年,来了一个年轻英俊的代课老师。当得知这位腼腆的代课老师原来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时,成熟、热辣的唐依娜立刻对老师陷入情网……
  • 智慧减压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减压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减压术》讲述的是教你怎么巧用智慧进行生活中的减压。
  • 逆天邪君:盛宠狂傲医妃

    逆天邪君:盛宠狂傲医妃

    前世,活得逍遥自在一身医术让鬼都发愁。睁眼醒来,被世人唾弃糟蹋。玄离霜冷眼相看,手中一针一剑红衣妖娆,她只求逆天改命,,让今日陷她于不仁不义之人万劫不复!他是冷夜君王战场杀神,冷绝对上霸道,风云变换,星象紊乱,她要的很简单,来去自如的世界,俯首称臣的众生,恩爱无双的男人。“女人,乖乖贴在我身边,包你一世无忧。”“男人,想泡我,先看看你的本事”“我的本事好的很,不信你来床上我给你证明!”某女微微一笑饿狼扑食。狂妄医妃对上逆天邪王,是凤鸣九天还是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