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9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三、研究现状

虽然网络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对网络新闻的研究却是在网络蓬勃发展之后才开始的,而专门针对网络媒介中的国际新闻报道所做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比较鲜见。

网络最开始时所传递的还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直到1987年,位于美国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首先将自己报纸的内容放到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才开始了真正的网络新闻传播。在中国,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拉开了中国报纸电子化的序幕。此后,中国第一份电子报刊《神州学人》于1995年1月12日诞生,而同年12月20日,《中国贸易报》又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子日报。

与网络新闻的发展同步,国内外对网络新闻的研究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展开的。笔者搜集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搜集国外数据时使用了SAGE Journals Online(http://online.sagepub.com/),它收录了国外630多种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其中46%的期刊被2005年的Thomson Scientific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以及SCI)收录,另有51种在其所在学科类别排名前十位;而中国的数据则来源于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它收录了中国9000多种期刊的文章,笔者搜索时还对其中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了跨库检索。

在中国知网上对“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时,笔者检索的是主题中含有“网络新闻”的文章,而在对SAGE Journals Online进行检索时,由于英语中对网络新闻的说法不一,所以笔者使用了多个词组并列的方式,包括“online news”、“online journalism”、“web news”、“web journalism”、“internet news”以及“internet journalism”,它们之间是“或者”(or)的关系,检索结果(如下表)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网络新闻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中文仅检索到一篇文章,是刊登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83年第2期的《欧洲网络新闻》,用短短几十个字介绍了欧洲计算机当时的联网状况,“网内有300个文档,其中60%是文献型数据库,40%是商业、贸易、管理和新闻等方面的数据库”,可以看出当时网络新闻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而外文虽然检索到了8篇文章,但7篇都来自于同一个杂志:《商业信息评论》(Business Information Review),主要讲述“网上新闻:一种被低估的信息资源”。对网络新闻的研究直到90年代才略有发展,各自有70多篇相关文章;而2000年之后才开始大发展。

在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即“克林顿绯闻”案,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对该事件所做的调查报告一在网上公布(1998年9月11日)就导致了网络新闻的爆炸式增长。其后印尼的排华暴乱、马来西亚的安瓦尔事件以及美国的“9·11”恐怖事件更是将人们对新闻关注的目光引向了网络。与此相关的研究构成了网络新闻研究的一个高潮。

国内学者对网络新闻所做的研究,或者较多地注重业务,如关于网络新闻采、编、评的研究,关于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网络新闻的编排等;或者是借用大众传播的理论,如《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陈力丹,《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5、6期合刊),讨论了大众传播理论面对网络特有的综合传播和对话形式而呈现的理论窘境,提出调整研究框架和研究重点的设想;《网络多媒体传播——媒介进化史上新的里程碑》(屠忠俊,《新闻大学》1999年春季号),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J.P)的维量模型阐述麦克卢汉的理论,认为“从报刊到广播到电视,传播工具与受众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既不是单纯的越来越热的过程,更不是单纯的越来越凉的过程,而是一种热性与凉性都越来越强的过程”;《互联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卜卫,《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3、4期)认为互联网改变了职业传播者的工作方式、大众传播的特征和传受关系之后,原本“特别缺乏理论系统”的大众传播学面临空前的挑战,传播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命题或模式以及若干学说需要重新阐述,还必须考虑建立新的概念、命题等来解释网络媒介的传播性质,并且需要更多地考虑传播以外的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互联网络成为大众传媒的社会环境》(吴廷俊,《现代传播》1998年第2期)认为政府对网络传播的管理应由控制本位转换为自由本位,网络新闻传播应由传者本位转换到受众本位;《第四媒体的兴起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影响》[周渡,《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讨论了作为“第四媒介”的因特网的兴起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揭示网上新闻传媒在组织形态和传播方式上与传统传媒区别的基础上,从地位取代、重新界定基本定义、把关人理论、对新闻教育的影响这四个角度研究大众传播理论研究所受到的影响,等等。

但若对“网络国际新闻”进行检索,在中国知网的所有时间段内仅获得一篇文章,即《我们的注意力流向地球的何方?——我国网络国际新闻地域分布实证研究》,刊登在《新闻界》2005年第5期上,主要探讨了注意力的国际分布,通过国际新闻分布状况所描述的网络现实,既反映了媒体注意力的分布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和社会注意力分布情况,所以实际上是对注意力资源的一种研究。相比之下,国外对网络上国际新闻的研究就更多一些,笔者在SAGE Journals Online上同样对所有时段的期刊进行了搜索,同样使用了多个词组组合,包括“online+international news”,“online+global news”,“web+international news”,“web+global news”,“internet+international news”,“internet+global news”,而这些组合之间是“或者”(or)关系,同样截止到2010年12月,共得到711个结果,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的结果就有612个,占总数的86%。但有些文章明显是只针对国际新闻的研究,而与网络关系不大。与“网络”和“国际新闻”高度相关的文章主要有《编织网络:互联网对国际新闻报道与国际关系的影响》(Weaving the Web:The Internet’s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News Coverag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出由于网络的凝聚力量,公众、新闻媒介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得到加强,在美国,网络对长期被忽视的国际新闻报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政府由于使用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也受到了影响,而公众开始可以自己搜集信息,不必再等待新闻机构的渗透。《国际新闻一个新的勇敢的世界?美国网站外国新闻报道决定因素初探》(A Brave New World for International News?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overage of Foreign News on US Websites),以cnn.com和nytimes.com为例检验了贸易、新闻机构的存在、国籍以及文化和地理上的接近性对其国际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影响。《网络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即时新闻构造》(War on the Web:The Immediate News Framing of Gulf War II),检验了246个国际新闻站点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它们的首页所做的即时报道,发现美国网站强调的是军事冲突、人类利益以及媒体的自我报道,而国际上其他网站则更注重责任在谁。《躺椅上冲浪:网络对香港回归的报道》(An Armchair Surfing of a New Global News Medium:The Web’s Coverage of Hong Kong’s Handover),分析了58个国家和地区的663个英语新闻站点,发现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事件在网络上得到广泛关注;传统新闻媒体到目前为止是网络全球新闻节目的主角;新闻网站多集中在媒介发达国家;并且传统新闻媒介在试用新的新闻表现手段时将许多“传统”搬上了网站。《绘制博客空间:全球新闻舞台上的专业与市民媒介》(Mapping the Blogosphere:Professional and Citizen-based Media in the Global News Arena),发现博客是对传统新闻的有效补充,博客界强烈依赖专业的新闻报道,它们所链接的站点中有一半是没有党派倾向的。

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国内外还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网络传播和网络新闻的专著,它们将成为笔者进行该选题研究的直接理论依据。

90年代中国国内出版的有关网络研究的著作主要有: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由8位年轻学者执笔,共7本著作组成,力图用中国人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网络;严耕主编的《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共四本(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以及姜奇平主编的《数字论坛丛书》(海洋出版社,1999年6月)。这一时期网络刚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所以这些书籍主要是对网络所做的研究,而没有专门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网络新闻。

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传播与网络新闻学的专著竞相问世,勃发之势日盛。研究“网络传播”的专著主要有:张海鹰、滕谦的《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匡文波的《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杜骏飞的《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谢新洲的《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屠忠俊的《网络传播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等,这些书一般都谈到了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传播的类型、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络传播的实践、网络传播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以及网络媒介的经营等,其中杜骏飞的《网络传播概论》中有一章(第十二章)专门讲到了网络新闻业的发展;而匡文波在其《网络传播学概论》一书中的第六章专门研究了网络国际传播,分为网络传播中的国际政治斗争、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以及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为笔者进行网络国际新闻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而2001年7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推出的国内第一套网络传播研究论文集《新世纪网络传播发展论丛》,共4本,收录论文170余篇,总字数160多万,从不同角度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类推荐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弓萧缘;石榴记

    弓萧缘;石榴记

    弓箫缘:从长安出发,筹建北庭都护符的四十万石粮草意外遭劫,“镜铁山五义”之一李波也卷入此案中。陈澌,一个神秘的武林人士,奉唐皇之命调查粮草遭劫案,不料行程伊始就收到戍边将军张武威麾下秘密高手“威武十卫”的追杀。李波的小妹李雍容被箫声吸引,意外目睹了陈澌与“威武十卫”的对决,少女情怀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这一段恋情终究不能弓箫齐鸣,就像当初那一箭,终究不能射中那个人…
热门推荐
  • 涉外交际礼仪

    涉外交际礼仪

    《涉外礼交际礼仪》介绍相关涉外交际礼仪知识,不仅让您在当今日益频繁的涉外交往中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位、举止得体的人,还会促进您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一个成功者。
  • 神医萌妻

    神医萌妻

    她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存在,他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他们是羡煞旁人的爱人,她偶然机遇穿越另一个世界,当她们在闭眼的一刹那重新睁开双眸,这个世界已变得不一样,她和他失去彼此的记忆,曾经的爱人如今相见却陌生的擦肩而过,而她几乎失去所有,他却成为了神选定的人…她挑眉“好一个道貌岸然的男人。”他勾唇“好一个阴险毒辣的女人。”
  • 健康最简单

    健康最简单

    本书以清晰的、动人的风格,以系统的方法解析健康,让读者了解每个主要组织系统的基础结构与功能——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肌肉与骨骼、心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并且提供了一套简单的方法去提高它们的功能。一天只需几分钟,读者就能够彻底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本书是以作者多年实际医疗经验,重点是在简单的对饮食和生活的调节剂,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以及脊柱和骨架的调整。案例研究成功地说明了从慢性头痛、焦虑和呼吸系统紊乱到疲惫、自发的免疫系统紊乱、以及敏感症。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千年引之海角天涯

    千年引之海角天涯

    一千年前:散修之人秦雨,游于天地,于天极湖旁遇玉石仙子玉引。二人心生情愫。直至魔僧墓志铭于天极湖,碎天涯之玉石,取魔尸。玉石仙子殒命。魔王复生。后秦雨取太古巨剑斩杀魔王……秦雨谱曲《千年引》追忆玉引,抽尽一生思念掷于天极湖。天极湖内海角游鱼寄秦雨三千思念,追寻玉石之魂,一世未果……
  • 屠龙城勇士

    屠龙城勇士

    上古五龙,海龙王与其它四龙王展开搏斗,最终败下。逃到人间化为人形,成为屠龙城屠龙士,与不同伙伴联合,进入屠龙。不同的圣物,使伙伴们转职,力量,技能一触即发。坎坷的身世与龙将??追杀下,揭开了这神秘的面莎……
  • 彪悍老婆太难追

    彪悍老婆太难追

    小警察秦玖,意外遭遇霸道的军人大少爷,一场轰轰烈烈,相虐相杀(太恐怖了,哈哈……)的爱恋展开了。什么,你是身份高贵的大少爷,霸道、邪魅、以一敌百。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男欢女爱的故事,还包含了侦破、打击罪犯!什么,情敌太多、仇家太狠?这都不是问题,你老娘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啊打!
  • 吃好三顿饭

    吃好三顿饭

    “民以食为天”,人这一辈子每天都在吃饭,吃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丰富的美味佳肴出现在餐桌上,人们在遍尝美味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健康问题,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许多“富贵病”越来越普遍,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最大杀手。每天如何吃好三顿饭,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
  • 101个帮助孩子成长的故事

    101个帮助孩子成长的故事

    呈现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本书,它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人生处世的哲理,它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成功做人、改变命运的智慧之门:它有利于拓畏孩子的视野,帮助孩子定位自我,陶冶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的生活勾画蓝图,塑造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孩子们挖掘自身的潜力,让他们更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把握自己的命运。适于广大青少年、家长和中小学教师阅读。
  • 家里蹲剑姬饲养手记

    家里蹲剑姬饲养手记

    没交学费休学回家的大二生欧阳误入剑姬栖息的揽翠山古剑冢生态保护大结界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城市发展管理局临时工,局长还是一个从来不出门的家里蹲剑姬!之后等待着他的,又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 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

    林小唐沈夏幼年时在幼儿园相遇,后因林家家庭变故导致两人失去联络,多年后在C市因林小唐替朋友相亲而与沈夏重逢,并不知道对方身份,两人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产生情愫和熟悉感,并得知对方身份,之后发生了很多故事,如与幼儿园玩伴重逢,闺蜜吃错,彼此的误会等,是一再的错过,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都让人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