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1100000004

第4章 论恩师在中国戏剧史学科上的建树

余从

我多年来受教于周贻白先生和他的著作,恩师开启了我从事戏曲史及其声腔剧种研究的事业。六十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恩师的谆谆教导,回忆着往日的情景。

周贻白先生(1900—1977)毕生为中国戏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杰出的中国戏剧史家、戏剧电影作家、戏剧理论家。周贻白,一作夷白,原名炳垣(一名炳然),曾名一介、慕颐,笔名六郎、剑庐、云谷,一度化名杨其敏。湖南长沙人。童年丧父,少年辍学,流浪江湖,在文明戏班、京剧班、马戏班搭班学艺演出,同时刻苦攻读文史群籍、勤于笔耕。曾为湖南《自治新报》撰写小说、杂文。1927年参加田汉主办的南国剧社,1929年至1934年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教授国文。1935年与阿英同组新艺话剧团,嗣后又在中国旅行剧团及新华、金星影业公司等处从事话剧、电影剧本创作,并在上海美专、复旦大学等讲授国文。曾经演出并出版过的话剧作品有《北地王》、《李香君》、《绿窗红泪》、《花木兰》、《金丝雀》、《阳关三叠》、《连环计》、《天之骄子》等;摄为电影故事片的作品有《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李师师》(后改为《乱世佳人》)、《卓文君》、《聂隐娘》、《红楼梦》、《李香君》、《家》、《野玫瑰》、《白兰花》、《风流世家》、《逃婚》、《标准夫人》等;发表有京剧剧本《朱仙镇》等,这些作品大都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时代精神与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1947年,应欧阳予倩之约,赴香港永华影片公司任编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先生应田汉、欧阳予倩函召,于1950年1月至北京,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先后为普通科、本科讲授“中国戏剧史”,任教授,并以传、帮、带的方式,亲手培养教育中国戏剧史的助教,使他们成为教学与科研人才。至1977年,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戏剧学习》、《戏剧论丛》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第三届政协委员。又曾为培养人才,为中国戏曲学校、上海戏剧学院讲授“中国戏剧史”。

关于周贻白先生及其历史贡献,著名的湘籍戏剧家、学者张庚先生曾说:“贻白先生当国家多事之秋,一生过着不安定的日子。但是他从小对于戏曲熏染甚深,一直走着一条自学钻研戏曲,特别是戏曲史的道路。也许他学无师法,但有过许多舞台实践的经验:当过演员,写过剧本,和许多戏曲演员始终有来往。他的研究工作不是纯书本知识,所以能自成一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世界上研究中国戏曲史的学者不少,但写成完整史书独树一帜的,王国维、青木正儿之外,就要数到贻白了。”

先生在中国戏剧史学学科上的建树,最早体现在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戏剧史略》和《中国剧场史》。这两种专著,展示了周先生治史的崭新的开端:一是突破编撰或“宋元”或“明清”等断代史的局限,注重了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剧戏曲的源流与发展作出了通史性的探讨与总结;一是实际上开创了对中国戏剧戏曲进行“场上”艺术研究之先河,改变了只重“考据”与“文本”研究的偏颇。

这两部作品虽具有学科开创的意义,但亦诚如周先生对两本册子的不足与缺陷所做的自我批评与认知,之后,先生更以新的成果不断奉献给学界与读者。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戏曲艺术不断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各级戏曲会演接连举办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戏曲工作者和专家们开展了挖掘、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抢救剧种以及访问老艺人,记录舞台表演、剧种音乐、服饰、装扮、脸谱等工作。而周先生深入调查访问、积累资料、拓展研究领域、从事教学实践,不断修正、补充、丰富,编撰了一系列中国戏剧史的专著,包括:《中国戏剧小史》(1946年由永祥印书馆刊)、《中国戏剧史》(上、中、下三册。1948年写成,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国戏剧史讲座》(195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戏剧史长编》(1960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将对戏曲历史与现状研究的成果,辑为论文集的有:《中国戏剧论丛》(195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国戏曲论集》(1960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在戏曲史籍与释义方面编著有:《曲海燃黎》(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明人杂剧选》(选注本,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戏曲演唱论著辑释》(196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977年周贻白老师逝世,其子嗣周华斌承父业,继续进行戏曲史论的研究,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的著名教授。经华斌编辑出版的又有:《中国戏剧史发展纲要》(1961年完成,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贻白戏剧论文集》(1982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于1986年又有周先生的弟子沈燮元先生编选的《周贻白小说戏曲论文集》由齐鲁书社出版。

上述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周先生的戏剧史观,即重视全面研究各个地区的戏曲艺术,拓展了戏曲史的研究领域。这些研究包括对戏曲声腔的类、种、流变,以及声腔内在的联系的辨析;考查与鉴别各种地方戏的渊源、流变及形成、发展的脉络;对戏曲声腔的科学规范;对戏曲发展和衍变的历史规律的追索,具有启迪与参考价值。

周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著作中阐发、体现的戏曲史观及史论研究、戏曲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及重视调查研究的治学精神,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对戏曲艺术的历史与各地方戏的调查研究,起到了引导与推动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庚先生回忆说:“我比贻白要小十岁,在他开始着力从事戏曲史研究之时,我还没有入门。我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受了他的一定影响的。”(《〈周贻白戏剧论文选〉序》)谦逊质朴的表达,体现着两位湘籍戏剧大家不朽的情谊,也反映出二者在戏曲研究理念上的沟通。60年代,在张庚先生的倡导主持下,由文化部系统和京外的戏曲史、戏曲文献文物、戏曲文学、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舞台美术等专业中青年研究者,组成了编撰团队,开办了史、论进修班。周先生曾为之讲授治史的知识。团队的成员们在周先生教导下开始了古代、近代、当代戏曲戏剧史的编写工作,完成了各自的初稿。其中全史的观念、通史的构架、历史的综述、作家作品分析研究、舞台艺术及其各个部类具体阐述并重的写法,可以说是张庚先生为代表的“受了他的一定的影响的”表现。

恩师周贻白先生的戏剧史观与治学理念,永远惠及后人,代代承传与发扬。

2010年11月10日于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同类推荐
  • 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保安腰刀的基本知识。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独具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气派的随身佩刀,是保安族历史上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保安族人民历经数百年岁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锻造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它?铸着保安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见证着保安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反映着保安族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风恪,蕴含着保安族人民特有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堪称保安族的文化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作。
  • 播音主持艺术11

    播音主持艺术11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热门推荐
  • 极道霸主

    极道霸主

    段飞羽身为大理段氏嫡系传人丹田却无法凝聚真气,郁郁而终后竟来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他发现自己竟然可以修炼了,欣喜之余段飞羽努力修炼,想要弥补前一世的缺憾。他一步一步的修炼,暮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 巴尔扎克妙语录

    巴尔扎克妙语录

    本书分品德·情操、爱情·友谊、风雅·生活、婚姻·生理、文学·艺术、政治·宗教等专题,收录了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大量妙语,另外还附有巴尔扎克年谱。
  • 纹祖

    纹祖

    这里是灵气的领域,帝者的逐鹿场,只有繁衍到极致的灵气!百转成圣,千转成帝,帝者之下,皆为蝼蚁。他没有令人羡慕的资源与背景,只有一株草也要斩那日月星辰弹指灭苍穹的不灭信念。最终咬着牙忍着辱倔着骨一步步的踏破轮回,问鼎掌控,不为成帝,只为在红尘中与她相见。一个星空彼岸的远古八族,一个艰难的成帝之路,一段悲欣交集荡气回肠的血泪成长史,一个凄美的复仇之路。种种秘辛,世间百态,将由本书演绎!
  •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
  •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每位父母身上都蕴藏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轨迹,化解孩子成长危机。全书通过对高中生一些心理疾病着手分析,同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全书凝结成36条宝贵的教育智慧,帮助高中生父母更好地认识根源,解决实际问题。 改写高中生的命运轨迹,化解高中生的成长危机。本书从高中生心理疾病的日常表现入手,帮助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们认清这些现象的根源,提供调整和改变的方法。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媒介地理思想、试图建立媒介地理学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运用媒介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的思想,坚守“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方针,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和尺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媒介地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阐述,为科学了解、认识、研究和实践媒介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理论视维。
  • 破魍魉

    破魍魉

    熊四海,这名字够气势!可惜,他本人只是高高瘦瘦、白白净净地,没那么威猛。他老爸是个农民,帮他起了这个名字,可见愿望有多大。从小老爸就没让他干过苦工农活,一味让他读书,读书……他却读书无成,高中毕业后一撒腿就跑了,跟着堂叔到了一个小城镇,卖粥!
  • 犯上冷情王爷

    犯上冷情王爷

    他,当朝冥王,残暴冷情,王妃于他而言摆设罢了。既然皇帝赐婚,他就卖个面子又如何,娶她权当冥王府多养一个废人。可这废柴女人居然大婚之日众目睽睽之下撒开脚丫子落跑?女人,有些胆色,他会陪她好好玩玩!
  • exo之最闪耀的星

    exo之最闪耀的星

    EXO和两个姐妹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敬请期待
  • 混迹在修真界的骷髅兵

    混迹在修真界的骷髅兵

    郝仁觉得自己很可怜,穿越的时候被空间风暴摧毁了肉身,无奈在冥界当了一个骷髅兵。本来幻想着,杀进天界夺得生命之水,重塑肉身,好娶一个漂亮的老婆,摆脱跟骷髅打交道的生活。结果两位冥主大战,自己不巧撞上了空间裂痕再次穿越……修真界生活好,妹子漂亮,宝物多多,最起码不用跟那些骷髅打交道了!等等……我特么怎么还是骷髅?郝仁欲哭无泪。于是乎,郝仁过街,人人喊打!“本人是修真界唯一可以修行的骷髅,没有之一,无法谦虚。”郝仁昂起自己的骷髅头。这是一只不甘“寂寞”的骷髅,为了努力变成一个“人”的奋斗史!同时这也是一只毫无节操的骷髅……(哪怕不上架,这次也不太监。)我写的东西,你们不爱看,总有人会喜欢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