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1100000015

第15章 周贻白的《桃花扇》分析及其治史特色(2)

“处处为舞台扮演着想,抑且为伶工预留地步”——这都是“他种传奇所不曾注意的事”。周贻白先生分析《桃花扇》剧目这种舞台演出艺术上的种种“排场”,也说明他对剧目在舞台演出中这类信息的关注。这对传统剧目创作与舞台搬演中的脱节状况,也是一种告诫。事实上,中国传统剧目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这种浸润于士大夫文人传统中的文学性很强的作者,与广大戏剧的普通观众和演出者之间的错位。这种错位,往往导致传统剧目的剧本创作缺失舞台性,一些有趣好玩的片段,反倒成为舞台演出的宠儿——“折子戏”。换个角度,从戏剧形态的角度看,颇为畸形。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而有的折子戏,比如《春香闹学》,拿欧阳予倩的话说,都是跟本剧主干脱节的情节,是主干剧情的累赘,结果反倒成了重头戏。

周贻白先生也早就看到这一点,他在分析《桃花扇》剧目的上述四条“凡例”时说:这四条,在传奇的旧套里,都可说是新例,而在舞台上,却最合于搬演。因为伶工偷减词句,增加说白,已为戏场通例。

这种“偷减词句,增加说白”的“戏场通例”,一方面因着舞台演出者的“俗态恶谑”,一方面也更是因为具有士大夫文人传统的剧作者“只知自己发挥,不会顾及上演时情形”。两方面的短处合一,造成了这一弊端。周贻白先生就此论说道:其增白减曲的原因,便是表示剧作者命笔时,只知自己发挥,不会顾及上演时情形。一经粉墨登场,不免大感枘凿,乃不能不就事实加以增删。伶工们虽有充分的舞台经验,其去取是否恰当,便很难说,也许弄得失枝脱节,与原本所欲表达的意义完全不符,并非没有的事。

周贻白先生真的是读懂了孔尚任,对其内行的剧本形态予以较高的评价。他特别说明其“上演于舞台的通盘筹算”对于戏剧编剧的重要性,这是具有一定导演意识的编剧才能做到的。因为“上演于舞台”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学性的思维,更是戏剧性的思维。孔尚任的时代已经是昆曲开始衰落的时代,周贻白先生对这个时代的昆曲剧目《桃花扇》作者的苦心也有所洞察,真的可谓孔尚任的知音:孔氏能看到这一点,足见其篝灯制曲时,已作上演于舞台的通盘筹算,虽非有心振兴“昆腔”,实欲弥补其已往的缺憾,而间接予以提携。

四、《桃花扇》剧目的文辞和音律

《桃花扇》是作为昆曲剧目出现的。周贻白先生分析《桃花扇》时,兼及到对昆曲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应该说这方面的分析更是入木三分。他的一些认识,到今天看来,依然很到位,而且他所提及的那些弊端,似乎依然还在。戏剧不够大众化或平民化,依然是当下剧目的弊端所在——没有“在民间具有深厚的基础的缘故”:换言之,“昆腔”的失败,首先是“腔”。词句的艰深,虽然也是重要原因,这使得看剧本的编制若何。如以《活捉》一剧为例,其所以能够流行,便只在关目的熟识和本事的流行,在民间具有深厚的基础的缘故。

可以说,20世纪以来的大众化、平民化潮流对戏曲的影响看起来似乎很大,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戏曲还是在传统中坚守下来。在20世纪初中期,中国戏曲曾经有过很多“改良”,其戏剧形态也有过多种多样的试验和变化。但是,戏曲剧作基本还是没有脱离文人腔文人调,正如周贻白先生多年前就指出的那样:除少数对词曲下过功夫的人能够知其佳处所在外,一般伶工们便未必完全懂得,普通观众则更不必说。

周贻白先生进一步分析道:

如今日向在风行的《春香闹学》(第七出《闺塾》),在舞台上带唱带做,何尝不有声有色?可是,百分之九十的观众,对于词句未必完全听清。除非他熟读《牡丹亭》,或带了曲本来参看。

连最通俗的《春香闹学》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文绉绉腔调的剧目了。但是,这个问题也已然成为戏曲剧目创作中的悖论:失却了这些文人腔调,那还是戏曲吗?周贻白先生看来也没有解决之道,虽然他依然看到了这样的事实:戏剧非专为唱曲而设,不管粗唱细唱,总须以剧本内容为转移。戏剧的声腔,无非为表明意绪,或诉述情由,不比茶酒之余,背墙面几地曼声低度。“水磨腔”、“冷板曲”,固由此而传,但经施之戏剧,舞台空气统因久唱而散漫,观众情绪亦因久唱而缓弛,“昆腔”之失败,实因其太耐唱了。《桃花扇》之能延续“昆腔”将终的命运,这一点实具有极大关系。排场之紧凑在此,关目之明白亦在此.至于文章之畅适与否,殊不在篇幅之长短及曲调之繁复,善编剧者,当明其理。

这番话,今天读来依然很到位很生动,且入木三分,看到了中国传统戏曲形态的关键所在。但从骨子里看,周贻白先生也是个传统文人,不能不欣赏《桃花扇》剧目中那些文气十足的文辞:且全本《桃花扇》,文笔极为酣饱,“气足神完”,原非自诩。其“试”、“闰”,“加”、“续”各出,看来虽似闲笔,其间实寓深意。以后张道所作《梅花梦》衍小青事,即全仿此种排场。

他还进一步举例说明《桃花扇》剧目文本中这种文辞及音律上的高妙之处:论文辞和音律,《桃花扇》一剧,似乎没人挑剔。虽不必即为尽善尽美纷表征,而论曲者不敢轻于置喙,亦可见其造诣不凡。恤就畅适而霄,其中亦有不少佳曲。如第十一出《投辕》,柳敬亭唱:

【北沽美酒带太平令】俺读些稗官词,寄牢骚,稗官词,寄牢骚,对江山喫一斗苦松醪。小鼓儿颤杖轻敲,寸板儿软手频摇;一字字臣忠子孝,一声声龙吟虎啸;快舌尖钢刀出鞘,响喉咙轰雷烈炮。呀!似这般冷嘲、热挑,用不着笔抄、墨描,劝英豪,一盘错账速勾了。

事实上,中国戏曲的生死之悖论,或拿捏之难度,都在这里:文人腔调没有了,它或许也就没有了;文人腔调太多了,它或许也就死定了。周贻白总结道:戏剧亦不外表现人生,传达情绪。……专管拍几案唱曲子的人,自然做不出排场上的好梦,“昆腔”之终于没落,自非偶然的事实了。

当然,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中国戏曲的这些风貌,那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五、浅析中国戏曲史论及创作的立论基础

细细读进去,周贻白先生的《桃花扇》剧目分析似乎还有些缺失——比如对剧目主旨,人物及人物关系,剧情、剧情结构及中心动作等方面的分析。显然在当时的状况下,这些戏剧剧目分析所必需的要素,还没有被戏曲史史家所充分关注。特别是有关剧目主旨的分析,这里涉及有关中国戏曲史论及创作的立论基础的重大问题,值得一提。

解析剧目的创制和演出,是戏剧史的治史基础。剧目是治史中最主要的分析评判对象。其中尤以立论基础最为关键。现代中国戏曲史的治史和创作立论,颇受传统士大夫“以国为本”的意识形态所左右。中国传统戏曲剧目多以“精忠报国”为旨趣,以道德评判和政治至上为目标来创作、改编或评判剧目。《桃花扇》更是其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一剧目以爱国忠君为要旨,推政治道德到极致,直接无视人性本来,蔑视人间情爱,其结尾处的一段戏甚可说明这一特色。而现代史论之所以现代,恰恰是要跳出这样的局限,深掘剧目中的各种要素,讨论其观念意识形态,尤其是在其立论的基础方面,予以深入的分析。

从这个角度看,周贻白先生在“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的戏曲史治史立论上有所游移。一方面他已经有相当的现代意识,对传统的“正统”观念有所警觉,并已经开始关注人的因素,尤其是下层人物及角色在戏剧创作中的境况。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特定时代和政局的左右,身陷其中,难以自拔,使其对《桃花扇》的剧目分析未能彻底跳出传统窠臼。这种游移,让他未能展开对《桃花扇》的深入剖析,似乎只触及到一些表层现象,而不能深入一探中国传统戏曲的深根。

一部剧目的结尾处往往是剧目中心动作或主题的最高体现。《桃花扇》的结尾就特别能说明其结症的所在。孔尚任《桃花扇》比较啰唆,为了不失其原来的风貌,也为使该剧目的中心动作能大致衔接,笔者尽量多摘录了一些,以便规避“断章取义”之嫌。下面就是该剧目结尾中一段重要的高潮戏:

[生遮扇看旦,惊介]那边站的是俺香君,如何来到此处?(急上前拉介)

[旦惊见介]你是侯郎,想杀奴也!……

[生指扇介]看这扇上桃花,叫小生如何报你!……

[生、旦同取扇看介]

[副净拉生,老旦拉旦介]]法师在坛,不可只顾诉情了。

[生、旦不理介]

[外怒拍案介]呔!何物儿女,敢到此处调情!(忙下坛,向生、旦手中裂扇掷地介)我这边清净道场,那容得狡童游女,戏谑混杂!

……

[副净]侯相公住在弟子采真观中。

[老旦]李香君住在弟子葆真庵中。

……

[生]待咱夫妻还乡,都要报答的。

[外]你们絮絮叨叨,说的俱是那里话!当此地覆天翻,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

[生]此言差矣!从来男女室家,人之大伦,离合悲欢,情有所钟,先生如何管得?

[外怒介]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生揖介]几句话,说的小生冷汗淋漓,如梦忽醒。

……

[生]是,大道才知是,浓情悔认真。

……

[旦]是,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

……

[外下座,大笑三声介](唱)【北尾声】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白吐柔丝缚万遭。

(念)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可以看到《桃花扇》结尾高潮处,将小小的桃花扇承载了何其重大的主题宏旨——政治、社会和伦理观覆盖了人性人情和常识常理。这位“大笑三声介”的“外”,不是作者又是谁?他把“桃花扇扯碎一条条”的快活,恐怕就是前述士大夫传统“以国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巨手,扯碎“人”的个体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快活。他大义凛然的“呵呸!”一声,怒斥那两个割不断“花月情根”的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在这一连串如雷贯耳的排比句轰炸下,不正是中国人个人的灵魂和肉体、欲望和精神的战栗么?“以国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恐怕就是这一正统思想意识形态的基础立论。

那个年轻而充满欲望和活力的“生”,虽然也挣扎着说:“此言差矣!从来男女室家,人之大伦,离合悲欢,情有所钟,先生如何管得?”可先生就是管得:“再不许痴虫儿白吐柔丝缚万遭”,“桃花扇底送南朝”。一把小小的桃花扇,却是断送南朝的祸根——政治、社会和伦理观覆盖了人性人情和常识常理,将流作源,将外部事物作为人的生命和生活的全部意义和价值所在。最后,孔尚任《桃花扇》在国不将国的前提下,把侯生与香君安排出家了事。正所谓:“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中国戏曲的基本立论就在这里扭曲,中国艺术的主体精神就在这里失落。这就是中国戏剧从古至今的“正统”思想及戏剧观。在这个“正统”的统摄下,一切具有个体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都将被改造,都将被其“正统化”。

这种正统化的意识形态,在现代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趣中,恰恰是对人性的个体性、独立性、主体性的反动,是对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扭曲。中国戏曲史史家及戏曲作者们,包括现代戏曲史先驱周贻白先生在内,尚对此没有深切的认识,这不能不是一大遗憾。这也应该是阻碍中国戏曲史治史立论和深入分析剧目的魔障。在20世纪早中期,一些现代戏剧家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重大问题,比如欧阳予倩就曾经在1918年明确提出:“中国旧剧,非不可存,惟恶习惯太多,非汰洗净尽不可。”他推崇以“人情事理”来立论的戏剧观,特别强调要根据“人情事理”来作为创作和剧论的基础。他对于“真戏剧”的憧憬是:“真戏剧”剧本“贵能以浅显之文字,发挥优美之思想。无论其为歌曲,为科白,均以用白话,省去骈俪之句为宜。盖求人之易于领解,为效速也。”

欧阳予倩所说的“发挥优美之思想”当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国为本”的思想。在这一点上,现代中国戏剧史史家们和创作者都还当共勉之。

(中央戏剧学院艺术管理系,100710)

同类推荐
  • 无设计不奢侈

    无设计不奢侈

    珠宝,是奢饰品世界里的象牙塔尖,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们比红颜更长久,比权利更永恒。
  •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内篇、外篇。内篇从激发创作想象力角度探讨剧本创作;外篇通过具体的剧本范例完成实战操作,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现场。本书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剧和专题片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本书从名画的宏伟殿堂中,精选出50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力求将复杂的绘画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想融于叙事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血脉进化

    网游之血脉进化

    二十二世纪初期,一艘外星海盗船,意外的闯入了银河星系;紧随其后,一艘星际巡逻舰,同样是闯入了银河星系;一场战斗过后,整个地球,包括地球上的种种一切,都是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受此影响,星际战警主动的提出,愿意帮助地球人类重建家园,以及付出一定的赔偿;谈判之后,一款名叫《星空游戏场》的虚拟真实游戏,融入了地球人类的生活之中,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 木石天心

    木石天心

    修炼就是以人力探天道,天道茫茫,人力渺渺,逆天取道,至死方休!看木石圣魔同修,转阴阳,聚天心,踏天道,成就一代至尊!
  • 英雄召唤守则

    英雄召唤守则

    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崛起史!ps:借用了某些游戏的设定,伪西幻!
  • 半吊子道士

    半吊子道士

    这是一个拥有“扯”和“吹”元素的小说,认真者请自行绕道。
  • 诛神谋天之七决剑

    诛神谋天之七决剑

    (友情提示:此书非套路文,全本公开免费,喜欢看套路文的读者慎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欲为己,诛神谋天”本文非传统型玄幻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蚂蚁吃大象”的弑神夺天的奇幻权谋故事。以神主导的世界里,怎样解脱精神枷锁,还民自主,重定乾坤。
  • 梦姻缘之绝宠太子妃

    梦姻缘之绝宠太子妃

    一个普通大学生,一次意外穿越到空架王朝......一次次的逃跑,一次次的被追杀,她是否能逃脱追杀她的魔爪?一次意外的逃跑遇见了雪国太子,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炮灰的腹黑重生

    炮灰的腹黑重生

    皇甫芊芊,漂亮多金学霸,是皇甫家唯一的继承人,她本是天之骄女,可以说把女生该有的光环全部都占全了。但是自从那个私生女出现以后,先是母亲早亡父亲背叛,再接下来是自己倍受欺凌,直到末世降临,她惨死在那个私生女的手里,她还知道了一个秘密,那就是那个女人根本不是……重生回来的她决定要改变一切,她不会再让那个女人得逞了,同样也不会让父母受骗上当,而且她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过这一切必须建立在除掉那个私生女的基础上……但是剧本为什么变了,这个洛少是谁?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就霸道地宣言自己是他的女人?还强行介入自己的生活,这是闹哪般?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 火门

    火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做事,把握好投机的尺度与务实的分寸

    做事,把握好投机的尺度与务实的分寸

    最佳的做事方法:在务实之中巧妙适当地投一点儿机,在投机之中坚持务实的原则,把两者完美有效地结合。才是正确聪明的做事之道。傻做事不如巧做事——把握好做事投机的尺度; 有思路才有出路一把握好成大事投机的尺度; 烧香拜佛巧磕头——把握好求人投机的尺度;关系就是最大的投机——把握好人情投机的尺度; 做事做局做圈套——把握好设局与破局的投机尺度; 实干而不傻干——把握好实干的分寸;拼搏而不拼命——把握好苦干的分寸; 顽强而不顽固——把握好坚持的分寸; 谨慎而不寡断——把握好做事谨慎的分寸;注重细节又能把握全局——把握好注重细节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