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400000021

第21章 南京国际形象的媒体建构(1)

巴拿马市市长、城市地区经济学家帕斯卡尔·马拉加尔断言:“未来对世界上多数人来说,区别他们的主要标志是城市而不是国家。”全球化的进程、传媒环境的日新月异,这一切都凸显了今天城市的重要性,媒体建构与城市形象的课题日益成为“显学”。本章就尝试对六朝古都南京塑造国际形象的媒体建构进行初步调研和理论探索。

第一节 新境界: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描述,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构想;媒介通过选择新闻事实形成媒介议题,使某些事实从无数客观事实中凸现出来,从而参与“社会现实的建构”过程,影响着人们对现实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美国传播学者恩特曼(Entman)认为,如果受众对某议题或事件缺乏丰富的直接经验,那么他们对议题或事件的理解就极大地依赖于新闻媒体,依赖于新闻叙述的性质。毫无疑问,中国城市的对外传播,需要大力借助大众传媒议题设置的功能。大量的传播学研究表明,西方对于中国某城市的印象和看法,主要来源于书籍、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中关于这个城市的描述与报道。

一、城市形象的概念

国外最先提出城市形象的是凯文·林奇,他在1960年就出版了专著《城市形态》,认为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路、边、区、节点和标示等方面,并强调城市形象是通过人的综合“感受”而获得。凯文·莱恩·凯勒提出“一座城市可以被品牌化”的思想,他认为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国内学者张卫国指出,城市形象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观感,即城市这一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张宏认为,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看法和评估,是城市与人们之间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具体指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对该城市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

他指出,城市形象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硬件部分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城市色彩等;软件部分包括城市经济、政府行为、市民素质、干群关系、社会治安等等。张学荣认为,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公众对由这些因素形成的城市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印象、看法和评价。汤正刚则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来界定城市形象。其中,广义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是反映一座城市富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明数值和特色风貌,也是给予社会公众或来访者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狭义城市形象是指由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环卫和生态保护等城建部门的工作状态和质量塑造的有形的、物化的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自然环境风貌和人工建设风貌的复合展示,也是它的历史发展状态和现实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

刘玉成认为,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的总体特征和风格。优美的城市形象,不仅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繁荣城市经济,而且对增强城市实力、优化城市功能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黄景清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人们对城市价值评判标准中各类要素(如自然、人文、经济等)的综合性的特定共识。他把城市形象分为狭义城市形象和广义城市形象,其中,狭义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形象识别设计;广义城市形象是指对现有城市环境、城市活动、城市构成、城市规模等要素的总体概括。

二、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议题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导、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咏华开展的城市对外传播的项目调研结果,为我们有关南京对外传播的议题探索提供了方法的借鉴。

项目组对英国主流大报之一的《卫报》2005年关于中国的报道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其“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的框架分析,截取了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报道样本取自EBSCO数据库。结果发现国外报道主要集中在国外版(46篇)、城市版(46篇)和国际版(30篇)。纵观《卫报》2005年全年关于中国的报道,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体、科教和社会等5大类型的内容,但各类型在数量分布上差距十分明显,最多的政治类达82篇,占全部报道量的35%,而最少的科教类只有为数不多的7篇,占全部报道量的3%。各类内容的报道按数量依次排序为政治、经济、社会、文体、科教。

另外根据刘华宾、陈颖、袁凌灵在《借助互联网,看海外媒体眼中的上海国际形象》一文的调研结果,从媒体的“议题设定”功能出发,根据标题和内容进行分类和量化分析,从报道量、报道内容和报道性质三方面分析2005年海外媒体报道中的上海国际形象。

结果显示借助Google、Baidu、Yahoo等搜索引擎,2005年海外英文媒体对上海的报道共计431篇,涉及的报道来源有美联社、合众国际社、彭博新闻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新闻周刊》、CNN、ABC、CBC等美国主要通讯社、报纸、周刊和电视媒体,以及路透社、《泰晤士报》等英国主要媒体和亚洲、大洋洲的一些影响较大的媒体的英文内容。国际媒体关于上海的报道共有14项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与对外贸易领域(经贸、房产、航运),共198篇,约占总量的46%;3项涉及政治领域(政府形象、政治制度、人权),共44篇,约占总量的10%;3项涉及社会领域(城市形象、社会、市民),共67篇,约占总量的16%;4项涉及文化领域(教育、文化、科技、传媒),共65篇,约占总量的15%。上海与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体育等方面的交往也受到关注,共有57篇,约占总量的13%。

通过两个调研项目提供的调研数据,我们初步判断国外媒体近期对国内城市包括南京的关注点,应当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结合南京在中日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南京在海峡两岸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提出南京国际形象的媒体传播议题锁定政治敏感话题———南京大屠杀、两岸统一以及南京经济发展的特色新闻的构想。

笔者在EBSCO数据库中对南京进行报道搜索,结果发现国外对南京有两种英文表达方式,一种是nanjing,另一种是nanking。

首先通过nanjing搜索到1036条信息,来源媒体有报纸、传记和原始档案、杂志、图书和百科全书、广播和电视、电影和视频以及照片七大类。

外媒对南京比较感兴趣的议题是:南京大屠杀、中日关系、孙中山、古城历史名人、经济和科教等内容,而这其中提及最多的议题就是南京大屠杀,这也佐证了前面笔者的理论设想。

笔者还根据世界主流媒体之一英国的《金融时报》(Finance Times)中文网对南京的报道议题进行了检索,结果发现在2008年9月3日至2009年7月22日的时间段里,《金融时报》有关南京的报道总共有217篇文章,题材涉及新闻、评论与专栏、分析、读者、特稿和视频六种形式,其中经济类报道共91篇,台湾或者民国话题共27篇,南京大屠杀共19篇,其他共80篇。考虑到该报纸偏重经济报道的特点,有关南京经济方面的报道主要涉及南京汽车集团近一年的最新动态,如国外收购以及一汽集团对其的收购。相比之下,政治话题相对稳定,即南京大屠杀、两岸统一以及民国的话题,而且报道量比较大,占到报道量的五分之一强。

笔者在EBSCO数据库中对上海、青岛和大连也进行了相应的搜索,结果发现外媒非常重视上海,报道数量达到14117条,青岛是361条,大连是375条。相比南京1036条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南京相比上海在对外媒的吸引力方面的差距,同时相比民众对青岛和大连不断攀升的关注热情,外媒似乎更关注南京。

如果南京能够顺势借用政治资源,将其转化为媒体关注度,转化为南京深厚内涵的城市品牌,则城市发展战略将如虎添翼,千年古城也将重放异彩。

三、国内城市对外传播案例分析

以青岛为例。青岛建市很晚,按1891年清政府派兵设衙作为建制开始,至今119年(截止到2010年)。如按国民政府1929年设青岛特别市,则它的历史有80余年。

青岛借助“青岛啤酒”、“海尔”等企业品牌,通过每年青岛啤酒节的节庆活动,以名扬名,使青岛这座美丽的海边城市家喻户晓,名扬海外。由中央电视台主办、青岛啤酒独家冠名的“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启动仪式于2007年4月1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活动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内外有关机构合作,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设立“中国城市展播周”,介绍中国名城。本次活动借助2008年CCTV经济频道作为奥运国际频道的平台,以电视节目形式集中展示中国城市品牌形象,是奥运背景下的城市总动员和城市联欢,包括城市文明、城市环境和城市活力等方面。毫无疑问,作为赞助方所在地的青岛,在这个大型媒体推介活动中获得了最高的曝光率。

在咨询公司Interbrand和美国《商业周刊》2007年联合进行的中国品牌调查中,青岛啤酒位列全球企业中国品牌第二位,44%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岛啤酒是中国全球品牌之一,是中国的形象使者。当然青岛啤酒也是青岛市一个亮丽的名片,这是非常高明的城市宣传方式。

大连也是一个城市形象塑造的绝佳范例。大连用经营的眼光看待整个城市资源,把经营城市作为突破口,将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来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首先,大连在央视黄金时段着力打造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和最宜人的居住环境,大连市政府在我国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就提出“奥运在北京,观光在大连”的口号,在央视传媒加大宣传的力度。为了切实提高大连的国际知名度,借力北京奥运的东风,大连市旅游局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如在国际奥委会对北京考察期间,把大连的介绍资料放到考察人员的房间内,在北京奥运接待八方宾客之时,大连已经成为他们旅游的首选地之一。

义乌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

义乌以其繁荣发达的商贸市场闻名于世,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目前已经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生产和输出的“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产品已经随着中外商人的脚步遍布了五大洲,而密切的物流、人流和信息往来也让义乌在世界各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义乌在海外媒体中的曝光率是相当高的,甚至不逊于国内的一些省会城市。这种情况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尤为明显。如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对义乌的报道量达到了23.67篇/年,香港《大公报》也达到12.25篇/年,平均每月都有1—2篇报道。我国台湾《联合报》和《澳门新闻网》,对义乌的报道率也在5篇/年左右(分别为4.89篇和5篇)。朝鲜《中央日报》和《朝鲜日报》、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每年都有1篇以上的义乌报道。即使在与中国交流有限的印度,当地主流大报《觉悟日报》和《印度时报》也均对义乌有所报道。

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对义乌报道相对比较多的海外媒体主要集中在与中国经贸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如在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区,在可以检索的年限范围中,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泰晤士时报》分别对义乌有6篇和4篇的相关报道。其他一些重要报纸如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德国《世界报》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等,也都有涉及对义乌的报道。

义乌在海外华人圈中知名度很高。海外华文媒体不仅是华人华侨之间沟通的平台,也是华人向世界传播自己声音的重要平台,而网络的互动、多媒体、大容量、实时等特性更使海外中文网站成为海外华人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力量。相对当地主流媒体,义乌在海外华文媒体中的见报率更高。如美国的主流华文媒体《星岛日报》和《侨报》,2007年对义乌的报道量分别达到了127篇和33篇。欧洲的重要华文媒体《欧联时报》,2007年对义乌的报道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0篇。大力度、高密度的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对宣传义乌的形象做出了有力的推进。

海外华文媒体的大量报道集中在了义乌市场和义乌产品身上,对义乌商人、义乌城市发展和义乌政府的各种海外交流活动也有所关注。其中,经济报道比重最大,义乌成了“中国制造”的样本。海外媒体对义乌的报道,多数以义乌发达的商贸活动做题材,对义乌市场和产品的报道占了国际媒体对义乌报道的绝大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外国语言研究五部分。
热门推荐
  • 我的麻烦爱妻

    我的麻烦爱妻

    五年前,她的姐姐死在爱人枪下,自己则遭受恶男羞辱,从此她的生活天翻地覆,只剩坠落与放纵。五年后,诚实认真的班长一次次靠近她的生活,努力想把她引回正途。真挚可贵的关怀是否能让她迷途知返,而“情足”深陷的正太班长能否成为她今生良缘?
  • 和珅成败论

    和珅成败论

    纵观和珅的足迹,本书以五个阶段阐述他平步青云的经过,围绕怎样博得乾隆帝的宠爱,而步步升迁,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用一个阶段叙述一步失足沦为千古恨。在写作过程中,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由于历史时期的原因,书中也出现文言文与白话文并用,主要体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条块结合,前后照应。
  • 我去天上白云飘

    我去天上白云飘

    《我去天上白云飘》作者曾宪涛以自己丰富的人 生阅历和真切的人生感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博大深 沉的世界。《我去天上白云飘》作品文风朴实多变, 情感真诚细腻,故事传奇跌宕,情节真实感人。本书 由高长梅、王培静主编。
  • 第十八层天堂

    第十八层天堂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它的名字叫做“永恒星”。永恒星上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人们称它为“圣灵塔”。传说圣灵塔的第十八层就是天堂的入口。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诸仙争榜传

    诸仙争榜传

    二岁时,被人抱养回来;十六年时光,成长于勾栏妓院,嬉戏生活;此后六年,不受宗门待见,困苦挣扎;又两年,一战成名,初显绝世妖孽;再十年磨砺,终悟修行之路;订百年婚约,无外乎爱恨情仇;浩瀚沧海,修真繁世,愿以身搏苍穹,立不世威名,证长生之道;封仙榜上留青名……
  • 绝代风云

    绝代风云

    古代、未来的二位美女来到现在会与我们的主人公干着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呢?这里是最好的时代,这里是最热的热土。没有对与错,只有成与败,没有生与死,只有爱与恨。当世界被魔鬼占领,只有杀杀杀……………
  • 降妖除魔

    降妖除魔

    这是一片妖魔与人的世界。强者为尊,弱者为食。只有变强,才能在这片残忍的世界更好活着。夏羽,一名普通少年修者,肩负着师傅临死前交托的意愿。活着!成为一名降魔师,降妖除魔,匡扶正义。夏羽为将师傅的遗骸埋葬回玄天教,步步变强,一路走来,斩妖除魔,以传奇的人生,谱写一段降魔师的神话。降妖除魔,只为生存而存在的世界,一本与众不同的小说。
  • 爱情没有答案

    爱情没有答案

    读大学前是生长,大学毕业后是生存,而正处大学时代的郑筱笙、秦苗等人,才是真正在体味生活。当然,生活不是童话故事般美好,当他们敏感的触角开始伸向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彷徨,他们迷茫。郑筱笙不能接受他的领导所干的勾当,更不能接受昔日的同学许刚平会陷入假新闻门。为了找回书上说的那些公理正义,他与领导闹僵,与同学反目,也因此错过了与秦苗的婚期。他想不到的是,周围的目光容不下的不是他的领导和同学,而是反将他当另类。他达到了目的,又似乎与现实偏离太远。他在寻找,他在争扎。爱情在哪里?理想在哪里?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点食成金菜品

    点食成金菜品

    饮食不当,可以让你吃出疾病,被送进医院;饮食合理,可以令你吃出好气色,延年益寿。吃,是个大学问!吃,是个大问题!编者倾心打造放心饮食第一书!教你练就点食成金的本领,助你成就健康人生。多吃肉与多吃素,到底哪种生活方式更健康?菜场上价廉物美却被人忽略的好东西究竟是什么?吃好喝好为何依然疾病缠身?苦心搭配为何孩子发育不良?答案尽在此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