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4200000005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主体工农联盟之理论与实践(1)

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和个人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工人阶级和几亿农民所结成的工农联盟,在革命和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曾指出: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也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工农联盟的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是我国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第一节 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力量

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统治的革命斗争中,面临着残暴而又强大的敌人。它必须联合一切革命的阶级和阶层,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足以推翻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统治的强大的革命力量,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在联合革命的阶级和阶层时,首先就要联合农民阶级。

一、无产阶级同农民联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联合农民对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是由农民的阶级地位和阶级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论述无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时,总是把联合农民的问题放在首位。

马克思指出,农民不仅是一个劳动阶级,一个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而且是一个人数众多的阶级,是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不和这个力量结成联盟,就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就孤鸿哀鸣的。”27在总结1848年法国六月工人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时马克思认为:“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28而在1856年4月16日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再次强调,工人阶级只有在农民的支持下,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德国革命中取得胜利。总之,马克思对农民问题的如此重视,充分说明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

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证明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和农民结成联盟的理论的正确性。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其意义是伟大的。然而这个政权只维持了72天便宣告失败了。其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产阶级没有同农民结成革命的联盟。尽管公社代表着农民的利益,但公社却没有及时派人到农村去宣传农民和组织农民,等到反对派断绝了巴黎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之后,一些公社活动家才觉悟到农民问题的重要,于是发表了《告农民书》,但农民已无法获悉公社的真实情况,他们完全处于地主资产阶级的欺骗宣传的包围之中。巴黎公社不得不孤军作战,最后遭到了反对势力的血腥镇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再次证明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革命的联盟的重要性。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很大的比重。根据这一国情特点,从一开始,列宁、斯大林就十分重视工农联盟的问题。列宁指出:“这个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问题,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问题。”29在革命的准备与实现的过程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首先制定了一个符合广大农民利益的土地纲领,还制定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因而在十月革命中得到了绝大多数农民的拥护。斯大林在谈到十月革命中农民的作用时说:“十月革命证明,只要无产阶级能够使中间阶层首先是农民脱离资产阶级,能够使这些阶层由资本的后备力量变为无产阶级的后备力量,它就能够夺取政权并保持政权。”30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农民问题提到无产阶级革命首位的革命,它不仅是革命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十月革命的一大功绩。

在领导受十月革命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亦非常重视解决农民问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实际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革命根据地在农村,军队的主要成分来源于农民,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这是把马列主义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斗争中从革命任务、革命道路、斗争形式诸方面,解决了联合农民同盟军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联合农民同盟军的理论。中国革命胜利的事实,证明了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是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说:“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31

二、农民须同先进的无产阶级联盟才能求得自身的解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是极其深重的。毛泽东在叙述旧中国农民阶级的贫困不堪的生活状况时指出:“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的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半自耕农“其粮食每年大约有一半不够,须租别人田地,或者出卖一部分劳动力,或经营小商,以资弥补。春夏之间,青黄不接,高利向别人借债,重价向别人籴粮”。贫农,有的“每年劳动结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还有的贫农“送租之外,所得无几”,“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此外,农村中的无产阶级——雇农“不仅无土地,无农具,又无丝毫资金,只得营工度日。其劳动时间之长,工资之少,待遇之薄,职业之不安定,超过其他工人。”32因此,农民阶级有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摆脱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的迫切要求。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展开同地土、资产阶级的斗争,然而农民所发起的为实现其要求的斗争最后总是面临了失败的命运。究其原因,如马克思所言,农民阶级“彼此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单家独户,缺乏全国性的联系,缺乏全国性的政治组织,好象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集成的那样,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33这说明,农民阶级要求得自身的解放,必须和先进的阶级联合起来。所以,“他们得救的唯一办法,就是同那个丝毫不希望农民处在目前这种悲惨境地的唯一阶级,即同城市工人阶级结成联盟。”34

无产阶级同农民结成联盟,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除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共同利益之外,还在于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破产的农民不断流入城市沦为雇佣工人,成为补充城市无产阶级的后备军,这必会有利于无产阶级同农民结成联盟。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有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纲领的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民主革命,并在革命胜利之后,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才能大力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不断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

§§§第二节 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

一、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工农联盟,依靠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决的重要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和重要内容。俄国革命的实践说明,革命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就是工人阶级与农民的联盟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更证明:“工农联盟——这是苏维埃政权的力量所在,这是我们取得成就、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35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更是同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分不开的。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落后的农业国家。以贫、雇农为主的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广大农民群众和工业无产阶级一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故而两个阶级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迫切要求和革命积极性,这种一致的革命目标和和共同命运就成为这两大阶级结成亲密的联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毛泽东指出:“贫农和中农都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才能得到解放;而无产阶级也只有和贫农、中农结成坚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到达胜利,否则是不可能的。”36这就决定了工农联盟是革命的统一战线的主体,其他阶级、阶层和各社会集团参加统一战线的程度如何,往往是以工农联盟的力量为转移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形成强大的中坚力量,就能更有效地团结其他劳动人民的力量并争取动摇的中间力量,不断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没有工农联盟,就没有真正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也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同类推荐
  •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在新的发展时期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用自己终生实践来做出回答的课题。
  •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公民联合体理论是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政治思想的内核,经验及其模式是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模式在经验中具有特定的前提和界限,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个人总是追求经验的统一性,只是在不同时刻统一的具体程度不同而已。政治哲学与现实始终保持距离才能丰富思想源泉,规避利益驱使与诱惑。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短暂的条件。如果政治哲学仅限于思考政治问题,就会沦为政治的奴隶。
  • 血腥的民主:美国建国真相大揭秘

    血腥的民主:美国建国真相大揭秘

    本书真实再现了美国民主建国200多年过程中的血与火之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国原生态成长纪实。通过本书,读者将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一眼看透美式民主背后的血泪与抗争。美式民主所谓的“人人生而平等”,最初并不包括印第安人、黑人、妇女。从这个国度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主人和仆人、地主和佃农、自由民和奴隶之分。富人可以掏钱免除兵役,而穷人只能参军入伍,民众的暴动曾多次让这片饱尝血与火洗礼的土地血流漂杵……当我们重新打量二百多年的美国建国史时,我们会发现,权谋、暴力和抗争不过是民主这一血泪代价付出过程中的附加品而已。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政治正当性

    政治正当性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承担的重大研究项目“中西思想史视野中的政治正当性”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作者都是研究中国与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的专家学者。当他们从古今中西各自的专业视角研究了政治正当性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理论形态和话语方式之后,发现即使在不同的文明模式和现代性轴线上,不同形态的政治正当性依然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和时代困境。遂围坐在一起,以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关于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
热门推荐
  • 春妮儿

    春妮儿

    本书是一部小说集,作品均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一个个人物在他们所在环境下如此鲜活生动,同时作品表现了时代的浪潮对人的影响。作品对故事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同样出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 对弈之人

    对弈之人

    他,本是创造者,正义的源泉。却不料,一天罪恶之源竟然到达他的地步,与他论道。久久未果,只有以实证事。所以,二人都以发化人,来到凡间,体会现实。二人化为正、恶两种力量的象征,不断碰撞,不断摩擦。最后的胜利者是谁?请大家关注!欢迎加入对弈之人,群号码:103016354本书纯属虚构,望大大耐心多看几章。
  • 洪恩灵济真君祈谢设醮科

    洪恩灵济真君祈谢设醮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最实用、最权威的员工福利方案手册。你是否在为员工的懒散懈怠而苦恼?或者在员工福利上投入了很大财力却仍听到下属的抱怨?一场以小博大的投资,以有限的投入带来员工无限潜力的挖掘,给企业带来无穷的长期收入。有了合理的员工福利计划方案,企业的腾飞不再是梦想!
  • 童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童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 Takemeaway

    Takemeaway

    弟弟叫雏实HINA啊(≥?≤)~不要客气进来吧
  • 泽木而栖Ⅱ

    泽木而栖Ⅱ

    多年前的绑架真相被揭开,于苏木愧疚不已,远走他乡……再见面,他是人人称赞的陆教授,她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于同学。她说:“陆学长,我不想一直活在你保护下。过去爸爸做了对不起你和白阿姨的事情,我是要替爸爸还回来的,只是我还没想到,该怎样做才能还回来……”“你想还吗?”“想。”“跟我结婚。”“你真的……要跟我结婚吗?”“怎么,你不想?”“没。”“你不是说想替你父亲还债?用你的一生还,不值得吗?”“值得。”有人曾说年少时,不应该遇见太惊艳的人,否则这一生会太孤独,因为念念不忘。令她始料未及的是,那个从一开始就令她惊艳的人从此以后再也没离开过她。有生之年,择木而栖,择你而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4)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前清之旅

    前清之旅

    两姐妹穿越到鼎鼎大名的孝庄皇后和苏茉儿身上,展开了传奇的穿越之旅
  • 培养青少年树立榜样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树立榜样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