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03600000028

第28章 生死无常:人生不过是路过(2)

人们不要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生活中无论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人们对待自然要做到顺应,不要用心智去损害自然,更不可人为去破坏。对待平时的生活也是如此,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好事还是坏事,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不要因为过去而痛苦,应该积极的想办法渡过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人们对待追求的事物不能太执著,佛曰: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感觉很漂亮、很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你就会觉得它不漂亮、不可爱了,这个时候可能要换另外一朵花了。既然知道事实如此,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著。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著。对待生活也是如此。

花开花落是顺其自然,但人们需要把握机缘。当万物复出的那一刹那,人就已注定一生要饱受喜、怒、哀、乐之感,万物轮回之受,只有我们学会欣赏冬日的萧条,才能看到春日的万物复苏,了解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又会有所得,淡看那些繁华与落寞,巅峰与低谷,才能在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得到幸福与快乐。

抛却生死:我们只经过喜悦的旅途

高空有月千门照,大道无人独自行。

——宋·蓟州五祖法演禅师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曾经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在佛家看来也是如此,死并非生命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正所谓“生死一如”,所以我们要看淡生死,进而看破无常。

面对生命,圣贤之辈既不认为活很痛快,也不认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于他们心中。所谓“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不过是寄宿在人世,而死了才是回到我们真正的家。当我们能够明白这番生死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

道家有种观点:“物壮则老”,意思是指一个东西壮成到极点,自然要衰老,“老则不道”,老了,生命要结束,另一个新的生命要开始。所以,真正的生命不在现象上,我们要看透生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才是最高的修养。

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年轻人都身患绝症,住在同一间病房。中年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月,而年轻人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年轻人对自己即将终结的生命感到很沮丧,同时不断抱怨着老天对他不公平。尽管他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倾家荡产,心力交瘁,他还是对父母充满了怨恨、指责。每次探望他的时候,他的父母听到的都是的抱怨。

而中年人对生死表现得很平静,每次对前来探望他的家人、朋友都非常平和,经常还幽默地谈笑风生,根本看不出一个即将死去人的悲凉。

一次,年轻人的父母在受完儿子的责骂走后,中年人终于忍不住地对年轻人说:“你死了,不仅是对你父母的解脱,也是对你自己的解脱。”

年轻人很愤恨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中年人平静地道:“你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丝毫没有怜惜你的父母,他们是在承受着你的折磨;而你自己在折磨他人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生命只剩下最后的时光了,你却还是没有看到美好的东西,难道你这是在珍惜生命吗?”

其实,生命的本质不在于现象,生是规律,死是必然,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这种生死交替的轮回。只不过是大部分人都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不愿面对,怨天尤人。

对人类而言,肉体的死亡是谁也不可逃脱的。我们总是惧怕死亡,对死亡过度恐慌。活着为什么要如此紧张?因为生命如流水一样逝去,无可挽回。尘世生命是短暂的,但在禅的视野里,生命是永恒的,生和死是定义肉体生命的。演员变换了,戏照常进行,浪潮翻腾着,但海洋依旧。既然肉体的死亡和朽灭是我们谁也避免不了的,那么我们自欺欺人又有什么用?难道哄哄自己就能阻止死亡的到来吗?

认识到这永恒的生命,如天地自然中万有造化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就能从绝望虚无的深黑泥淖中脱离出来,就是飞越了生死的悬隔。这始终存在的生命,继续繁衍生发,它是一个延续,如波浪的涌进,生死之间没有一丝空隙,它是连贯畅通的。拥有如此达观心境,一己生命算得了什么呢?生死本无鸿沟,全在于人的设定。需要飞越的不是生死,而是人心中划分的不可逾越的生死鸿沟。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上,只有抛却生死无常,才能最终得到喜悦。

常乐我净:接受它、看透它、忘却它

水清澈地,鱼行似鱼;

空阔透天,鸟飞如鸟。

——日本·道元禅师《开悟偈》

佛教常言“人生苦”,然而这个苦,指的不是生活的艰辛、肉体上的磨难云云,而是指“无常之苦”。“无常之苦”指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也不得永久,当生活发生变化,苦痛就来了。

我们在这里说的苦是指人生有缺陷,快乐不会长久,就像花朵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盛开,饱满晶莹的花瓣与曼妙的香味让人沉醉、留恋,它却注定不能长久留存于世上,你必须经历它的凋敝和枯萎,相对之前花之美态,这个情境无疑是悲凉的。

让我们客观地看一看生活,真的只是单纯的痛苦忧愁吗?虽然每个人都不免要经受生老病死、家境贫困、亲人别离的痛苦,同样也会享受到身体健康、经济富裕、合家团圆的快乐,无论何时,苦与乐都是相辅相生的。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说人生是苦,从而否定了生活中所有快乐的因素,显然是很偏激的做法。

其实,在“无常之苦”以外,人生更多的是一种安宁的境界。这种境界叫“常乐我净”。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永久的安乐,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纯洁。生活从来就不是圆满的,它喜忧掺杂。

佛曾在在菩提树下冥思静想,想要悟出人生的真谛,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终于觉悟并总结出人生的四个真谛:

苦谛:人生是苦,是佛教对人生的基本认识。

集谛:贪欲是人痛苦的根源,是佛教对人生痛苦根源的分析。

灭谛:人要摆脱痛苦,必须放下贪欲,佛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摆脱痛苦。

道谛:告诉人们如何摆脱痛苦以及获得解脱的方法和途径。

“四谛”正是一把解开生命烦忧的钥匙。佛教认为宇宙是虚幻的,暂时的,空性的,没有任何东西能永恒不变。一件价值连城的古玩,一旦失手掉在地上,顷刻之间就分文不值了,若我们执著于它原来的价值,不能认识到它本来的空性,必定会伤心、痛苦。所以,人们应该在拥有的时候珍惜,一旦失去,就不要再苦苦执著与自寻烦恼。

花朵会开放,就必然会凋败。以豁达的心态看待这个事实,在它娇美时欣赏它的美丽,凋零了也不必叹息,这只是一次生命的轮回,仅此而已。而你要做的,不是哀叹它的凋敝,而是欣赏和赞叹它的美丽,为自己能看到这么美丽的生命而欣喜。

生命也如花朵草木般有开有败,有枯有荣,享受生命的过程,接受它,看透它,忘却它,平静地承受生活中的喜乐哀荣,这样的生活,才是平淡而幽静的,才不会被痛苦和忧伤的情绪时时包围。

生死随性:自自然然地活着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

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唐·寒山《欲识生死譬》

你还在羡慕着别人的名车豪宅,抱怨自己没能生于富贵之家吗?还在羡慕着别人的事业蒸蒸日上,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吗?还在羡慕别人家庭美满,妻贤子孝,抱怨自己孤家寡人吗?其实每个人的存在都自有其意义,上天赋予人类生命,自是有它的深意在,如果它只给你一只脚,那么,就请用这一只脚好好地活着。人无法选择生而带来的肉体,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却能决定自己每一天生活的意义。南怀瑾先生多次对众人说,每个人都有天然的生命,每个人的身体形貌都是独立的,各有独自的精神。

人活着就是要顺其自然,让自己的生命尽其所有的价值,而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有时候,过于倚重外物与环境会让你陷入烦恼的泥沼,得不到快乐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倒不如万事随性,不造作,不迎合,生命自会回归真实。

南怀瑾先生在《缺憾的人生》里写道:人生,永远是缺憾的,佛把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许多缺憾的世界。没有缺憾就不是人类的世界,如果世界时时处处都是圆满就完了。月圆时,明亮完美,但终免不了月缺;水果味美甘甜却经历了酸涩的成长,我们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

同类推荐
  • 原野上的草原

    原野上的草原

    这是一部用心来诉说蒙古草原上的感动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我们仿佛能听见牧民们的放歌与交谈,孩子们的追逐与嬉闹,看见门外树桩上拴着的马,以及狗在来来回回跑。在这篇纯净的土地上,牧民们外出时家里不需锁门,对待外来的客人异常热情谦恭。这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写草原上的每一个眼所能见、心所能感的东西,每一种东西、每一缕思绪无不洋溢着他对草原、对蒙古最热烈的、最深厚的爱。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读后能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并归于平静。他的笔很淡,却写活了他所身属的草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地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礼仪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礼仪课

    礼仪小至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声誉,大至决定一个人的前程和命运,礼仪上的一点小小的疏忽,都会为你带来危害和麻烦,使你的形象一落千丈,事业功败垂成。30岁是一个人成长中的标志性阶段,如果你30岁前还没有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和准则,30岁后你在人生的各种场合将会举步维艰。本书总结出了最重要的33堂礼仪课,解说了仪表礼仪、社交礼仪、谈话礼仪、应酬礼仪、用餐礼仪、生活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等生活中必须要接触的所有礼仪规范,让你在趣味而活泼的礼仪课堂中,领略礼仪的魅力,学习礼仪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优雅形象,提高自己的礼仪技能,在30岁后的人生中用礼仪走遍天下,赢得一切!
  • 读《红楼梦》学生活

    读《红楼梦》学生活

    有大本事的人和只会奉承拍马的小人的不同之处是,开玩笑管开玩笑,开玩笑是让大家笑得畅快过瘾,但遇到正经事,遇到大事、繁难事,做事要和讲话一样利索干脆。王熙凤就是这样。凤姐在迎接黛玉到来这件事上,她已圆满地表演了全套的唱功和做工,她从大处着手,却懂得小处圆满,处处细小的地方都浸透了做人的智慧。她对黛玉之事如此用心,就因为黛玉是贾母最心疼的女孩。王熙凤的做人处世之道堪为现代领导者的模范。
  • 女人生活圣经

    女人生活圣经

    你可以看到许多女人的故事,她们如何在情爱中浮沉、如何营造幸福的家庭、如何维系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如何摆脱不堪的回忆拥有快乐的人生、如何在职场中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以及她们对待美、对待金钱、对待性的态度。《女人生活圣经》以诚恳、轻松的笔触记录了女人在生活中的体会和感悟.希望每一个读过《女人生活圣经》的人都能够平和、快乐、幸福、无悔地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智慧的女人最懂生活,懂生活的女人才最有魅力!
热门推荐
  • 纨绔绝顶风流

    纨绔绝顶风流

    明犯我泱泱强汉者!虽远必诛!向雨峰,中国军界第四号人物向山向军神之孙,其外公孙伯洋更是财富名列全球百名首富之中,父亲,母亲都是一代商业巨子,而向雨峰更是师从古武界一代武尊青锋道长,生在这样的豪门世家注定了他那无法平凡的一生,但苍天雄鹰需要磨难,九天巨龙需要翅膀,做为一代天之娇子的向雨峰一样需要时间与危难的蜕变和升华,这样的一个人走进校园又将会掀起怎样的风潮呢?
  • 再见曾经安然现在

    再见曾经安然现在

    曾经以为没了你,就活不来原本以为你就是那个对的人,我倾尽所有,遍体鳞伤谢谢你们的离开,让我遇到了他,一个改变我一生的男人谢谢你们的离开,才有现在的我很感谢你们以过客的身份来过,但不遗憾你们的离开回首曾经,谁无过往。我的挚爱——冯墨轩
  • 寻宝惊魂:鬼蜮逃杀

    寻宝惊魂:鬼蜮逃杀

    一群老兵在参加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事,误闯入凶险的野人山中,与人,兽,匪,盗,国民党残部等搏斗求生存回国返乡的传奇故事。
  • 谋妃当道

    谋妃当道

    新婚之夜,大兵压境。洞房之内,她青涩回应。洞房之外,族人却如蝼蚁任人摧残。十里长街,曾经铺满红妆。只为才子佳人缔结良缘传为佳话。而今,却尸横遍野,恍如人间地狱。一夜梦醒,血亲的指责唾骂不绝于耳,罪魁祸首却是该最疼她的夫君。他,大手将她推入流寇之中,无视她的名节将毁。转瞬即逝的温柔,虚假薄情的面容,叫人恨之入骨。她,双眸垂泪,含恨而亡。却遇磐涅重生,得以寻恨归来!惊鸿一瞥,早已不是彼时的懦弱千金。耀眼光芒无人能挡。满朝侧目,国君折腰,前夫情仇不明。而她,却一笑置之……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一斛明珠

    一斛明珠

    一个阴谋,一个谎言,一个传言中的宝藏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夏明珠,夏家唯一的女儿逃亡在外,她时刻记着父母的仇和恨,只希望有一天能手刃仇人。当幸福来临,她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却无法躲避命运的安排,相爱情人却是命中的仇敌。是上天埋怨她忘记了父仇母恨,还是老天在磨练她的人生。在她冲破情网,决定用自己的鲜血来书写未来时,才知道命运从未将她放弃,她是否还能得到爱情?是否还能有完美的人生?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星航传

    星航传

    一场疾病,两次战争,人类被逼入宇宙寻求生存。茫茫宇宙,何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安居之所?未知未来,又有着那些危机和挑战?他星文明,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人类,该何去何从?
  • 谁知花的语

    谁知花的语

    她只是偷偷地爱着那个人,只想静静的看着他,享受待在他身边的时光。真的只是这样她就满足...
  • 穿越小女钓金郎

    穿越小女钓金郎

    慕容君夜,天下第一庄的庄主,冰冷眼神,俊气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当然高度也八尺有余,池锦剑谱是他想找到的东西却一直没有找到。夕玉容,21世纪在校的学生,暑假的一次跳伞经历让她的生命轨迹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穿越!慕容君夜对从天而降谜一样的夕玉容产生了兴趣,带回天下第一。本文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