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98100000004

第4章

发财,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发财,但是假如钱财多了,是不是真的就很幸福、快乐呢?不尽然也!有很多人钱财越多,烦恼越多,是非越多。其实财富不要完全从金钱上去看,人生应该追求的,除了金钱以外,还有更多的财富,更究竟的财富。什么是究竟的财富呢?

一、 身体的健康;

二、 生活的如意;

三、 前程的美好;

四、 眷属的平安;

五、 合法的钱财;

六、 内心的能源。

——星云大师

人类总是不停地追逐,却不懂得对已经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我们能拥有明亮的眼睛就是财富,因为对于那些盲人来说,绚丽多姿的彩色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能拥有清晰的听觉也是财富,因为对于那些聋人来说,悦耳动听的声音世界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健全的色身,仅仅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多么富有和幸运呵!

——济群法师

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环境了,我们的心就懈怠了,就这样过日子吧,今天明天得过且过,那不可以。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外在的福报要把它变成我们生命的财富,因为外在的财富是带不走的,是五家所有的。所以好的外在的物质我们要珍惜它,把它变成心灵的财富,变成生命永恒的财富。

——传喜法师

你需要的不多,可是你想要的很多,追求不到就满心的遗憾,追求到了以后呢?却觉得很空虚,成功得很失败。换句话说,得到以后,你觉得不过尔尔,因为没有想得那么有味道,但是你害怕这种生命的无力感、空虚、无奈,或者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所以你不断地继续设定目标,继续建筑你的梦想。

——庄圆法师

真正的贫穷是心无安处——浮躁去,富足来

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

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

——清·普能嵩

世间的好与坏原本就是一体,如果我们能够不汲汲追求好,也不厌恶逃避坏,就不会被外境左右而忽喜忽悲,就能在患得患失的浮躁中让心沉静下来。世界喧嚣,人生寂寞,我们应保持一颗淡定之心,摒弃喧嚣,享受寂寞,如此方能从容观望每一道路过的风景。

明浮躁源,戒浮躁心

无论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浮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才是处世之道。

浮躁,是轻浮急躁的意思,是造成人们做事的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常见原因。心浮气躁的人做起事来一味追求速度,既无准备,也无计划,恨不能一日千里、一蹴而就,结果往往遭遇挫折和失败,由此给自己制造心理上的痛苦和烦恼。要从浮躁中解脱身心,首先必须找出浮躁的根源。

浮躁源自急于求成的心态和希望立刻拥有一切的贪婪。一个人若是贪求太多,心中的念头就会一个接着一个,不得平息。念头一多,情绪波动就大,情绪越起伏不定,做事就越急躁,越不得要领,因此也就难以达到目标。

现代高僧弘一法师在念佛一事上很强调戒“躁”,他十分痛恨浮躁,认为有些人之所以念不好佛,完全是浮躁导致的。人人都能念佛,不认识字的人可以先听大家念,一边听一边学;而口舌不灵便的人则可以跟着大家慢慢地念;懒惰的人也可以被大家一起念佛的积极性所感染,从而也和大家一起念。

不认识字的人、口舌不灵便的人、懒惰的人之所以念不好佛,是因为他们只盯着结果,而不愿花费心思做好眼前的事。正如弘一法师所说,只要肯用心,人人都能念好佛。做事情也是如此,只要静下心来努力去做,没有做不到的。

一位学僧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多久可以开悟?”

禅师说:“十年。”

学僧又问:“要十年吗?师父,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

禅师说:“得要二十年。”

学僧很是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

禅师说:“那样你永无开悟之日。”

学僧惊讶道:“为什么?”

禅师说:“因为你只在意禅修的结果,又如何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呢?”

禅师意在劝诫学僧,凡事切不可急躁冒进。的确,想要成就一番伟业,关键在于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将事情做好。一个人越是急躁,就会在错误的思路中陷得越深,也就越难以摆脱痛苦。

宋朝的朱夫子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于是,他以“欲速则不达”这句话警醒自己,之后下苦功,方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有一句十六字箴言:“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然而,对于“只争朝夕”的现代人来说,追求形式上的成功和表面的风光,远比踏踏实实追求理想容易。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拥有美好的东西,于是心浮气躁、汲汲营营地追求。但往往求得了这个,丢失了那个,心中满是愤懑。求不得、舍不得,懊恼不堪,生命就这样在拥有和失去之间流走。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戒除急躁。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梳理情绪,掌控情绪。不要被急躁的心情牵着鼻子走,要了解每一种情绪的来龙去脉,然后将它们分门别类,这样才能让内心纷杂的念头安定下来。

二、收敛自己的心,不要四处贪求,为了得不到的东西烦恼。

三、专注眼前。别想太多,试着用心留意此时此刻的呼吸,顺着它的节奏,让杂念在一呼一吸间逐渐沉淀。

四、明确最根本的目标,制订计划,细分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

无论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浮躁,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生活,才能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为每一个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耐心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最终获得成功。

心常在静处

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的原味。

“非宁静而无以致远。”诸葛武侯如是说。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

《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这就是说,如果我们能保持心灵平淡清静,佛性就会自显。

静,是一种大知大觉的灵机,是高山野云般的空灵智慧,是修佛之人必持的禅定智慧。“宁静即释迦”,我们的心若能常常清静,没有贪、嗔、痴,遇到什么境界都不受影响——不论外在的利诱,还是险恶的威胁,内心都不受其影响,就叫做宁静。

对生活紧张而焦灼的人来说,很难品味到静的清芬与恬愉。因为身外的嘈杂和喧哗太多,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小和尚问老和尚:“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的是虚静。那么,我们来世上一遭,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为了自己的心啊。”老和尚开导小和尚说,“属于我们的太多太多了,自由的身心、超脱的意念,以及蓝天白云、这山那水。”老和尚看着小和尚一脸困惑的样子,又补充说:“当一个人四大皆空时,这世间的一切就都是他的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梦游四海、思渡五岳,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企及的呢?”

小和尚说:“那尘世间的人们不也拥有这些东西吗?”

老和尚说:“不!有钱的人,心中只拥有钱;有宅第的人,心中只惦记着宅第;有权势的人,心中只关注权势……他们拥有某项事物的同时,也失去了除此之外的所有事物。”

这时,太阳落山,月亮从东方升起,山中炊烟拂拂袅袅。小和尚望着山水云月,终于舒心地笑了。

人们常常为名誉、钱财等身外之物奔波劳碌,殊不知,身外的堆积越多,离生活最本真的清静就越远。心浮气躁、患得患失之间,人很难得到沉静的安宁。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的原味。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浮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想获得宁静,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不轻易起心动念。这或许是达到“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境界的最佳途径。有些时候,人真的不必太急功近利,不如将心跳放缓,安然领略人生的每一处风景。

二、观想。所谓观想,就是找一个目标物,这个目标物可以是任何有形的物体,将它放在眼前观看,然后将脑中的想法集中在眼前的物体上,控制自己不去想其他的事。经常训练观想,让心灵入定,能有效去除杂念。

三、平衡负面情绪。一个人快乐时,内心往往很平静,狂风暴雨的声音,也可以当成美妙的音乐来享受;但若是在痛苦烦恼时面对暴风雨,就很可能心生焦躁和恐惧。因此,去除烦恼,才能让心沉淀下来。

此心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平静看待世间的得失,才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如果能够让心沉下来,不因外界的干扰而动念,我们就有可能更接近成功,生活的本真快乐也能在沉静的瞬间自然显现。

细沙含一方世界,野花藏一座天堂

一旦我们懂得放慢脚步,为自己寻找一方安静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难时仍拥有幸福的感觉,也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生活的旅途中,人们常常忽略美好而执著于痛苦,在不停歇地拼搏和追逐中,疲惫万分。

步履匆匆,以至于忽视了路边美景;身在花丛,却嗅不到满园芬芳。古人说“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禅门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细沙中包含的那一方世界,野花中蕴藏的那一座天堂,你是否看到了呢?

有好多天,慧海和尚独坐寺内,郁闷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并不言语,微笑着和慧海走出寺门。

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流动的小溪,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慧海和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于半山坡上。慧海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上午,师父才起身,还是不说一句话,打个手势,把慧海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向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慧海关在寺外。慧海不明白师父的意思,独自坐于门前,纳闷不语。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变得不明朗起来。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慧海的名字,进去后师父问:“外边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边的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慧海顿悟,明白了师父的苦心。

慧海和尚沉浸在心里的烦闷之中,看不见身旁大好的春光。漆黑的天色正如慧海被烦恼遮蔽的双眼,掩盖了白天的美景。其实,清风绿野一直都在,只是人们对此视而不见罢了。

心中装满各种纷杂的思想,自然无法闻到近在鼻端的花香,只有身处安静的境界中,一切才可寻。安静是心灵的平静,能够让人在嘈杂浮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安静并不是一种懒散、没有生气的状态,而是一种清澈空灵的心灵之境。一旦我们懂得放慢脚步,为自己寻找一方安静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难时仍拥有幸福的感觉,也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勤奋、努力地工作,但是脾气暴躁,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混乱不堪。他们只顾匆匆赶路,却忘了欣赏路边的风景,从而葬送了自己安静的生活,失去了自己本该拥有的幸福。

真正能享受平和宁静的人,才是离自我、离幸福最近的人。在当今这个忙碌的社会里,人们会因各种各样的事情而狂躁不安,会因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而情绪大幅波动,会因焦虑和多疑而饱受煎熬。只有那些明智的人,才会掌控并引领自己朝着他们原本需求的方向走去。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要做什么,要往哪里去,都应记住:在生活的沙漠中,总会有一片绿洲等待我们去发现,总会有一些花朵为我们绽放。不妨偶尔放慢脚步,好好欣赏周围的风景,很多时候,幸福只是躲在安静背后的一道风景,等待着我们将一切纷乱沉淀下来,在去除心灵的阴霾之后,用心去寻找,去发现。

越亲近自然,焦虑越易消失

大自然具有无穷无尽的美,能给人们疲惫的心灵带来抚慰。

王维诗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人皆以为王维只是在写自然界景物的美丽,其实这首诗不只体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体现了诗人心中禅心与禅境的完美结合。这首诗的境界之所以如此静谧、寂远,原因在于诗人心无挂碍,眼中只有山间花落、月出、鸟鸣融为一体的美丽,不见人生的烦恼。

很多禅修之人,修行了几十年,仍无法达到自悟的程度,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俗世的羁绊,心生浮躁之气,缺少清净、纯洁的安详。

同类推荐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神奇公寓

    神奇公寓

    21世纪初南方的一幢普通公寓,一幢看似普通的公寓,却住着几个神秘的青年男女。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看似离奇却又乐趣十足的奇异故事。有鬼怪,有温馨,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别的暧昧……喜欢搞笑的朋友请进,喜欢被虐与虐人的,总之有点虐待癖的人请进,喜欢暧昧的请进,喜欢抽风的也请进
  • 青梅竹马:陪到最后是心安

    青梅竹马:陪到最后是心安

    内容简介:我一定要娶她当我老婆!只因一个人的介入而分手?他(她)生活得怎么样了?不要离开我!我以为我的温暖能给你整个宇宙没想到给你带去痛苦……
  • 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

    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退休后,被贺家湾丰寸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村民心中,让村民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纠纷。可在自己小姨妹因家暴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却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然后,他又遇到了一桩涉及自己的建房纠纷。贺世国在建房时,将二层楼房建成三层,并且还要在上面盖人字形的屋顶。这样严重影响了贺世普房屋的采光。贺世普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将贺世国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打赢了,贺世普却被村人普遍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村庄……
  • 天女仙嫁:妖孽仙君求放过

    天女仙嫁:妖孽仙君求放过

    梓菱,上古世家的六小姐,梓家的废材,翎羽国的笑柄。相貌丑陋,修炼废柴。惜绝殇,皇族最年轻的王爷,平日闲散纨绔,浪荡不羁,绝美如斯却让京城女子避如蛇蝎。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当风云突变,换了灵魂的两人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新人开坑,时间更新不定,愿意等的欢迎入坑,用人品保证不弃坑。
  • 毕斯综合症候群

    毕斯综合症候群

    公元2048年2月13日,世界第三次战争爆发,同年3月,不顾世界各方反对的由北美势力领导的第9联合特殊作战部队率先发起了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核武器的战争,一时间,地球成为了一片由哀嚎和哭泣笼罩的火海……
  • 美人如玉:绝佳大小姐

    美人如玉:绝佳大小姐

    一次旅行,宿命的安排让她跨越千年重回到那刻骨铭心的过去。漫天梨花树下,俊美如谪仙的他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丝祈求。“如嫣,这辈子,下辈子,生生世世,你都不要离开我好不好?”他睨着她,俊美无暇的容颜上荡漾出一抹宠溺的笑容。“嫣儿,从来没有哪个女人能够让我如此痴狂,你做到了,还那样彻底,我爱你,所以,我必须把你牢牢的禁锢在我的身边。”她的眼底透着彻骨的寒意,如果没有你,思辰哥哥就是属于我的,为什么,你要出现,来破坏属于我的幸福,我恨你。当一次一次纠缠,最终牵出彼此的身世之谜以后,他们又该何去何从?他们的关系就像盘旋在大树上的蔓藤,越牵越紧,再也逃不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增长双赢的创新。如果说应对气候变化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话,那么,低碳经济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分国籍的,也是全方位的、长远的,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共同应对。
  • 梦幻之魅

    梦幻之魅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梦境,那是一个充满诱惑又十分恐惧的梦,一个奇异的少年,带领我们走进他梦幻的时空,奇异而又美丽的远古时代,一群不屈的时空斗士,在演绎他们的传奇,那个奇异少年和他的三个小伙伴进入了他梦幻的时空,这是一个让人无法苏醒的梦境,他们只有永远的和梦境战斗!
  • 我问佛

    我问佛

    我欲问佛,世上可有情魔。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八苦不消,情魔难灭,众生皆可成魔。我问佛,我若为她成情魔,佛会弑我耶。佛说:成佛之前,我是魔;化魔之后,我成佛。
  • 女人如何掌控自己

    女人如何掌控自己

    本书是由马银春编写的《女人如何掌控自己》。《女人如何掌控自己》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种修炼,是寻找幸福的过程。而当你懂得了人生的哲理,你会发现,幸福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困难。正如哲学家萨特所说:“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必须靠自己。而要想让自己走一条幸福的捷径,女人必须要掌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