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2700000024

第24章 水涨村高

文猛

美丽的乌江,江水日夜奔流,在一个地名土得掉渣的叫母猪梁的地方,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坝在一天天加高,乌江水在一天天上涨。

大坝的后面,万足村在东,小河村在西,这两个古老的村庄祖祖辈辈守望着母猪梁,渔歌唱晚,白帆悠悠,守望着朴素的农历,守望着岁月的宁静。

2003年1月15日,隆隆的开工礼炮在母猪梁上鸣响,隔江相望的万足和小河两个村庄一夜之间成为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的“先头兵”。故土即将淹没,新家走向何处?村民牵肠挂肚,离情依依。作为村庄移民工作领航人的村官罗刚和周坤武更是忧心忡忡,乌江电站梦圆的喜悦怎么也冲不淡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为了母猪梁上那巍峨的大坝,为了乌江两岸人民那渴盼了三十年的梦想,为了水涨村高的美好明天,他们告别故土,再造家园,开始了艰辛的移民之路……

上篇:“万足村僚”罗刚

在中国的官阶梯次中,一个村庄的村支书或者叫村会计的应该算不上哪个级次的官。罗刚是彭水县万足乡万足村的支书,如果说村支书、村主任还算一级官的话,那罗刚只能算是这两个官的僚啦,而且就是这个说起来排起来论起来有些让人窃笑的僚名,还是2007年6月才被乡里封赐的。这之前罗刚的身份就是万足村的一个村民,如果非要给个头衔的话,那就是万足村“移民代表”。罗刚在村里奔波移民工作,辈分大的喊他“罗刚”,同辈分的就先是一阵笑,然后再叫他“罗代表”……

凭着对罗刚特殊身份的好奇和他为移民特别奉献的崇敬,在彭水县移民办同志的陪同下,我走进万足,走近罗刚,走进他和乡亲们那潸然泪下的移民之路……

站在电站大坝上,我极力在寻找,寻找那美丽繁华的乌江边有名的古老码头万足古镇,县移民办同志指着不远处一片空阔的废墟说,别找了,那就是最后的万足古镇,再过几天,江水涨起来,那最后的模样你也会看不到啦。

古镇上静静地站着一个人,他就是罗刚,他每天都要到这里来,守望上涨的江水,守望亲切的青石板路,回味那童年的欢笑,追寻那远去的市声,告别心灵的故土。一见到他的身影,他家的那条大狼狗就会从古场高处茶岭坪移民点上奔跑下来,静静地伏在他身边。罗刚说,明天,我还能站在这里吗?让我们的泪来吧。

金万足,银汉口,千里乌江两岸,只有万足人才有这般的大气和豪气,能够把一个小小的乡场同一个繁华的城市以金和银的层次比起来述说。在万足,能够把镶金裹银的每一块青石、每一汪古井、每一棵草木、每一寸房屋用手摸个遍、用脚走个遍的,只有罗刚。只是那些抚摩和奔走的经历,是罗刚刻骨铭心的永远的痛……

我曾经多次到过乌江边这有名的万足百年古镇,一条青石板路从江边蜿蜒上伸,石板路两边茂盛地长着一棵棵高大的黄葛树。罗刚说,乡亲们舍不得古镇,除了深情的家园,除了红火的日子,他们也舍不得那些古老的黄葛树。在古镇上,在山林中,在乌江畔,那些成片或单独栖息的郁郁葱葱的黄葛树,总是伸张着健美的肢体和茂盛的叶瓣,向着行人致意,等待着归子与风帆。这些古老的树就像他们乌江人一样,不畏风霜雨雪,不畏断壁绝崖,不在乎别人的高歌赞美和精心呵护,只要给一点土壤,它们就能生根发芽,用长出的根死死抓住每个缝隙,迎风昂首,不断演绎着茁壮的生命。

黄葛树下是一家家古老的店铺,打鱼人,生意客,观光者,络绎不绝,市声兴旺。上至贵州,下至彭水、武隆,周围方圆几百里的桐油、青麻、生漆、五倍子中药都集中到这水码头,再转船到涪陵,最后运到武汉汉口。没有万足集中到的这些金,哪有汉口分享到的银。万足人没有吹牛,像黄葛树一样的万足人有这般的底气。

2003年1月15日傍晚,是万足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广播和电视中传出了彭水水电站上马的消息,乌江两岸人民盼望了三十年的电站梦实现了,大家从家中涌到街上,鞭炮声此起彼伏,欢笑声响彻夜空。当鞭炮声消逝,当万足人听到电站的大坝就在家门口的母猪梁上时,他们沉静了,望着美丽的古场,望着生意兴隆的店铺,望着江边的渔船,望着航标灯次第亮起的乌江,330户家庭、2 200个万足人瞬间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乌江移民。明天走向何方?他们默默无语。

万足人说:我们祖祖辈辈住在乌江边,哪一天听不到船的汽笛声,我们就心慌!

万足人说:我们万足场是百年老场,老场上我们开着饭馆、理发店,搬到新家去了,我们靠什么生活啊!

只要是移民,第一个面临的就是必须告别故土,告别原有的家园,而这恰恰是中国老百姓最为看重的,他们甚至可以不惜生命为保卫和固守家园故土战斗到底。

抱怨归抱怨,故土难移也要搬,勒紧裤腰也要搬,江水上涨催人急啊!听说家乡要移民,罗刚放弃在广东打工的丰厚收入,回到家乡,没想到刚一回家,乡亲们就把他这个既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又在外见多识广的年轻人推选为移民代表,参加了乡村组织的万足移民工作队,乡亲们说罗刚做移民工作,我们信赖。那一天是2003年4月10日,是罗刚永远铭记的日子,谁知为了乡亲们的这份信赖,从那一天开始,漫长的4年,罗刚踏上了一条满是艰辛的移民征程,作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牺牲和奉献,而且这条路还远远没有尽头!

俗语说:人挪活,树挪死。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更舒心的生活状态,人们热爱搬家,但那必定是自愿的选择,更要去的地方也绝对比现实优越。现在是国家要搬,而且是几百户一起搬,更是别离故土的搬,就是村民有再高的觉悟,他们也得犹豫,也得彷徨。

从文字表达的角度,移民工作的程序也不难,就是四部曲:先是实物指标调查,确定补偿标准。再是选定移民新家,组织移民搬迁。然后是在新家建房。最后是迎接崭新生活。罗刚是移民代表和移民工作队员,老实说,作为移民代表,罗刚的职责就是监督或者做一些移民宣传工作,但谁会想到罗刚却全程参与了万足移民的四部曲,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最尴尬最辛酸的四年,感受了人生中从没有经历过的压力和无尽的辛酸。真是小曲好唱口难开,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一个不该回来的时候接受了一项不该承担的工作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道路。

说不清是信任还是考验,也说不清是否是工作队里那些都有一官半职的领导们心灵底层中并不阳光的圆滑,在全村实物指标调查中,罗刚承担的是现场丈量和表册汇总上报的工作。别看整个工作队中就他没有名正言顺的官衔和帽子,可手中的这把尺和笔管用得很,值钱得很。丈量房屋院落时悄悄收几圈皮尺,报数时多喊几尺数字,清理土地林木等实物时多报几根树或其他什么东西,填表时再做一些加法,那都会多得到补偿。正如乡亲们说反正是国家的钱,又不是哪个个人的,不要死心眼儿。罗刚没有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他说乡亲们信任我,我得公平、公正、公开,让良心说话。国家信任我,我得让手中的尺子发言。哪怕得罪乡亲,挨乡亲们再多的责骂,但我对得起手中和心中的这把尺子。

为了等待政策的明朗和期望越到后面越能得到些小便宜,全村人都不愿最早量自己的房屋,罗刚把皮尺交给工作队长,说先量我家的……

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继续下去,他每到一家,总有乡亲们把他喊到一边,给他烟,附在耳朵边说罗刚把尺子松几尺,晚上到你家送你几盒。结果在实物指标调查的40多个日子里,他不敢再抽烟,在街上别人叫他也不敢应答,免得别人说闲话,在场上人缘特别好的他一下成了孤家寡人。

当量到中场他表舅家斜角的异型房子时,在没有多少田亩丈量知识的乡亲们面前,罗刚只要稍微做些手脚,就能给表舅家多记上几十上百平方米的面积,小时候他在乌江边游泳落水,还是表舅救活了他。见罗刚一行来了,表舅把他喊到屋里,给他一个用红纸包着的小纸包,说罗刚看着点,别亏了你表舅。罗刚知道那里面是钱,罗刚没接,跑出来开始量。一遍量完,算出来告诉表舅,表舅说你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我不服,重新量!再量还是那串数字。他表舅骂起来,你给我滚,怪我当年瞎了眼救你这个白眼狼。

在清点田地林木时,有天晚上,罗刚的二哥二嫂跑到他家中来,满身的泥土。他二哥说,我从没有求过你什么,你看我家的林木少,得不到多少补偿,吃亏得很,明天你数我家林木时,别那么死心眼,就这一次。

第二天,他和工作队来到二哥家的包产林地里,他一看,二哥家林地里怎么一下多出这么些柑橘苗,想起二哥二嫂昨晚的样子,他明白了。工作队的其他同志说,算了,就默认吧,你二哥家的确很吃亏。他犹豫了,他在二哥面前翻着手中的账册,对二哥说,我不能因为你这些刚栽下的新苗毁了这本账啊!他扯出地里的新苗,说天理答应,这块地它不认啊!他二哥抢过账册扔在地上,你就六亲不认吧,多大一匹村官啊!

乌江的夏天,格外的闷热,成天走家串户,钻阳沟,爬木楼,探粪坑,进山林,走地角,用手和脚把村庄摸了个遍。晚上回家一身土一身臭,再加上钻山林,荆棘丛刺得他满脸满手的伤,40天下来,他瘦了10多公斤,脸晒得像包公……

这些苦他都能扛过来,心里最痛的是乡亲们的白眼和谩骂。他在街上走,乡亲们一见到他就躲得远远的或绕到一旁,没人答理他。自家的门口时不时还有人丢些死猫死狗,一到晚上家屋房顶上就会有人扔石头,吓得妻子和孩子都不敢在家里住了。2003年5月20日,全村的实物指标调查结束,想到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这得罪人的工作,罗刚感觉到从没有过的高兴和轻松,他接回妻子和孩子,专门买了一瓶酒,刚端上酒碗要喝,“咔嚓”——屋顶上传来瓦片的碎裂声,那声音掠过房顶,掠过静寂的古镇,清脆而尖锐地夹裹着房顶上抖落的尘土,落进酒碗。罗刚冲出院子,对着街道大喊:“是哪个砸我家的房子?”古镇无声。回来继续喝酒,“咔嚓”的碎裂瓦片声又落进了酒碗……

第二天,他捧着账册和皮尺到乡里,县移民办的干部和乡长说,罗刚,我们知道你忍受了太多的委屈,可万足的移民工作还没有结束,咱们离不了你啊!

罗刚说,干上了我不该干的工作,哪一天才是个头啊!

仅仅从时空距离上看,万足古镇同移民新场茶岭坪隔着一道陡岩,从故土到新家也费不了多少时间。然而,罗刚说,咱们这可是几百户的大搬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江水上涨的时候,我们将再没有回家的路,这么悲壮的大搬家是时空距离所能量化的吗?

关于万足古镇的移民搬迁,罗刚说他经常做这样一个梦,开来一辆很大很大的板车,把古镇抱到板车上,想往哪里搬就往哪里开。罗刚不是神仙,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万足搬向何方?全村人开了一个又一个的会,有了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按照县里的规划,古场上的乡政府要搬往乌江对岸的罗堂坡,几十年升起在古场上的乡政府“中军帐”要移向它方,乡亲们失去了心中的主心骨像丢了魂似的,可乡亲们又不愿过江去——罗刚把乡亲们的想法告诉了乡里和县移民办,那就再选吧,罗刚带着乡亲们把乌江东岸稍微平坦的地方都踏了个遍,最后看准了古场高处的茶岭坪。又是一个一个的会,又是一个一个的不眠之夜,想着能看到乌江,能看到魂牵梦萦的古场,大家一咬牙,就是它啦!

修通搬迁路,平整移民点,核对家家各种实物指标,签订让每一家都承认的移民明白卡……罗刚这才深深理解一心跨几场,脚踏几只船的心累和身累。从2003年7月开始建设茶岭坪到2006年9月建成搬迁,漫长的3年,罗刚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古场、茶岭坪、乡政府、县里四点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波中度过,更多的日子是耗费在了茶岭坪移民点工地上和走家串户耐心宣传移民政策、动员建新家、落实移民补偿中。繁忙的建设工地,到处是泥泞,到处是蚊蝇。罗刚每天早上天一亮就穿着水靴、背着水壶出门,夜深了才能回家。不断地做群众工作,不断地天天奔波,三年中他穿坏了十双水靴,吃了上百盒金嗓子喉宝。成天水靴套在脚上,他的脚趾全捂坏了,回家一脱鞋,臭得妻子孩子直骂。特别是对那喉宝,如今没有过去那么繁重的思想工作任务,他一闻到那药味就只想呕吐。家里的副食店他再没有精力去经管,生意一天天惨淡,看着妻子那单薄的身体从江边扛货回家,望着蒙灰的货架,想着经历的乡亲们的谩骂和白眼,他只想哭……

在罗刚和乡亲们日夜艰苦的建设中,曾经杂草丛生的茶岭坪移民点路通了,水通了,场地平了,具备了安置移民建房搬迁的条件。然而,各家搬上来怎么摆布,总不能谁想选哪段就哪段。还是开会,还是讨论,没有结果。罗刚说那只能采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办法——抓阄,把难办的抉择交给不说话的机遇,让阄来说话,这几乎是中国人处理难办的事情最好和最后的办法。罗刚在会上宣布,我的父母兄弟亲戚排在最后抓阄,我最后一个抓。听到这番话,他的父母兄弟亲戚心中那个恨啊,真恨不得上前给他几耳光,可没有办法,谁叫这个不肖子孙是去干这遭人恨的移民工作,已经吃了那么多亏,还在乎多这一次?乡亲们都接受了这个办法,大家按照抓阄抓出的顺序在新家选好地基纷纷开始建房。

时间不等人,移民工作是有时间表的,该走不走,乌江水到时会毫不留情地淹上来的……

面对母猪梁上一天一天加高的大坝,县里乡里下达了一道道搬迁令,可看着自家的商店自家的渔船,大家都不动,都还想再做几个生意。罗刚心里急啊,为了给乡亲们提醒和警示,他和移民工作队的同志提着油漆桶在每家的墙上写上鲜红的“拆”字,又在每家门上用油漆画上鲜红的“○”号,营造浓烈的搬迁气氛,提醒最后的期限,但乡亲们还是不动。

2006年9月15日,罗刚决定第一个带头搬。他妻子想不通,说你一个老百姓带什么头,你图什么,就不能多住几天,这么好这么宽的古房子,今后上哪里去住啊!再说,我们住在这里,房子租给工程队,每年还有上万元收入,而且家里还有生意,尽管不好,但总能收入几个,这么几年你去做得罪人的移民工作,没有给家里挣一分钱,搬家走了,我们以后喝西北风啊!

罗刚何尝不知道这些,可自己作为移民代表,不能不带头搬迁,大家可以一块儿等,但江水上涨不等人啊!家什收拾好了,行装捆绑上了,可家中那大狼狗怎么唤也不上车,默默地蹲在家门口,他的泪又来了。

2007年3月,大规模搬迁开始,成熟一户,搬迁一户。在陆续的搬家队伍中,罗刚说他就是搬家工,哪家他都得去帮忙,那烦琐的过程,那悲壮的场面,我实在不想去作过多的辛苦的流水账般的述说,我想述说那些在搬迁尾声中的故事,或许这能勾起罗刚的乡亲们和那些对移民工作陌生的人们一种崇敬的心情。

对于万足新场茶岭坪移民安置点,江水上涨后,三面环水,碧波之上的茶岭坪就像一艘崭新的航船。刘舟的家就住在船头,是茶岭坪的第一家,但在万足古镇移民搬迁中,他却是最后一家。不是刘舟故意刁难移民工作队,是他家太穷啦。妻子脑中得了一种怪怪的病,欠了银行大笔贷款,刘舟指望将新家的房子卖了还银行的贷款,不敢搬去住。罗刚自然知道他家的情况,他跑到县里乡里为刘舟申请救济款,到银行出面作担保推迟刘舟家的还款期限,又动员刘舟参与农村合作医疗救助,消除了他家的后顾之忧。刘舟全家十分的感动,说再不搬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他罗刚,于是不到两天就搬完了家,让万足村提前三个月搬迁销号。

望着刘舟家远去的背影,罗刚站在静寂无声的街上,遥想炊烟袅袅叫卖声声客来客往的热闹的昨天,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伤。

大家搬走了,空旷的古镇开始一家家拆房,想赶在夏天到来时,让太阳的高温翻晒清库后的粪坑、坟茔、医院,给未来的库区留下碧水蓝天。

2007年4月29日,场上只剩下古镇下场的挨着变电所姓肖的五户人家。为了安全,县电力公司和县乡拆迁队要给变电所断电,没想到那姓肖的五户人不知从哪里同时冒出来,说还要在老场住一段时日,还有几个生意没做完,不准拉闸断电。二十多个人还捞衣扎袖,把变电所团团围住。其实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在这关键的时候最后要挟政府多补偿些钱。

连日来为乡亲们搬家协调,加上每天毫无规律的吃饭睡觉,罗刚病倒了,在县医院躺着。拆迁队怎么做工作,那些人都不听,没办法,乡里只好打通罗刚的手机……罗刚从病床上挣扎着起来,叫上一辆出租车就往村里赶。闹事的群众见罗刚来了,都讥笑说乡里的狗来了。罗刚不管人家怎么说,径直走到他们中间,劝他们不要生事,顾全大局。大家根本不听,闹着骂着的同时还动手把他推来推去。罗刚没有退缩,坚持要去拉闸断电。罗刚77岁的母亲听说他在挨骂,拄着拐棍来喊罗刚,说你干这个移民工作,把村里的人都得罪完了,今后怎么在村里为人。罗刚对母亲说,我既然干了这份工作,我怎么能中途退缩不管哩?说完又去拉闸。闹事的见罗刚要一条路走到黑,更加破口大骂,骂着骂着,当中就有人顺手从地上捡起一根竹竿朝罗刚打来,罗刚的额头上立刻被打出了血。大家见事情闹大了,只得悄悄散去……电断了,推土机推掉了场上最后的房屋。罗刚母亲把儿子抱在怀里,哭着问痛不。罗刚没有说话,他感觉头痛,心里的委屈更痛……

万足场上的房屋都搬走了,可古镇周围的那些祖坟还没有搬迁。乡亲们笑罗刚说,你能把我们活人哄走没什么了不起,你能把老辈子这些死人说立起来搬走,那才算本事。更多的是骂罗刚,说你们让我们搬家挪窝就够狠的啦,还要掘墓掘祖坟,真是天地不容……

罗刚找到本族长辈,说还得我们罗家带头。说实话,罗刚能顺利推进全村的移民工作,全靠他这些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大家说行,那就选个好日子,开坟起棺材拣尸骨搬家吧。罗刚说,没那么复杂,我走了很多地方,又专门请了风水先生问询过,人埋地里,早已同土地融为一体,只需在祖坟的坟头和东西南北各取些土装进小棺材里搬到水淹不到的地方就行了,其他如推平消毒之类让清库队来办就行,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不让祖先们露天见尸。大家一听有道理,就照他说的办法搬完了27座祖坟。乡亲们见罗家这个场上的大家族都迁完了祖坟,家家很快都迁走了祖坟,让全村的清库工作提前了5个月完成,留出了较长的消毒清理时间。

只是有件事罗刚谁也不敢说,那就是那番迁祖坟的办法,其实是他的一种策略,既节约钱,又节约国家的土地,他相信就是祖先们泉下有知,也会理解他这个不肖子孙的。

繁华的万足古镇成为了一块平整的废墟,那些古老的黄葛树,那些清汪汪的水井,那些袅袅的炊烟都消逝了。再过几个月,江水上涨,连万足这个名扬乌江两岸的地名都将沉入江波……罗刚说对万足古镇我们还能回忆,还有昔日的照片,还能朝着江波下这方水域指点我们曾经的故乡,只是,明年春天,燕子飞回来,它们还能找见曾经的屋檐曾经的家吗?

从茶岭坪往前走100多米远,是正在复建中的万足古镇风貌区,原貌搬迁复建中的万天宫、万寿宫、肖家祠堂、老铺子……让每一个万足人都格外的怀念和珍视,这可是曾经的故土永远的魂啊!老铺子是罗刚一年之前的老屋,过去他是这老屋的主人,从老屋贴上文物搬迁标志的那一天起,他就成了这老屋的游客,抚摩着那亲切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道梁,罗刚止不住热泪盈眶……

罗刚说,他每天都会来到老铺子,在高高的门槛上坐坐,在青铜的门环上叩叩,在堂屋的牌匾前注目,指导工人铺设地砖,安放雕楼画舫。其实早在老铺子搬迁前,文物队已经从老屋的每一个角度照了照片,已经为每一块砖、每一片木都编了序号,但他就想来看看,就想来说说——心里怎么能够割舍对老屋那无尽的依恋啊!在万足古镇还没有纳入移民范围的时候,到这来的游客特别的多,几乎每一个来古镇的游客都会来到他家院子,感受渝东南古民居的风情,他家的房子就像巫山大昌古镇那闻名中外的温家大院样,成为一幅古画,成为一段影像,记录着几百年的风情历史。

在考古专家和游客的眼里,罗刚家的老铺子本来应该是无价之宝,但从移民补偿政策的角度,他家的老屋只是瓦木结构的房子,在移民补偿标准上连砖木结构房子都不如,而且拆房子时,其他的家庭还能让木料让砖头让钢筋变卖些钱,他家的老屋却连水缸连石磨连一片瓦都不能带走,罗刚笑着说自己真是亏大了,如果自己没有干这个费力不讨好的移民工作,他本可以在拆房子时坐在大门口向政府讨价还价的,但现在他能吗?还别说这房子,就是他当年不回来,他在外做生意在外打工,也早成了有钱人。就是回来不干这移民工作,政府你搬你的古镇,我经营我的运输生意,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除了受够一身的气外其他什么都没有。自己在外挣的钱买了辆大车搞运输,可由于自己没有时间去经管,交给亲戚管,经营得十分的惨淡……唉,我是何苦呢?

我们安慰罗刚,罗刚说别当回事,我只是说说心里舒坦些。等到门前的大坝下闸蓄水发电,水涨村高,这么宽阔的一汪碧波环绕村庄,我们的茶岭坪将是乌江上最美的地方,到那时,我们买上些小船,开上些渔家乐,那日子美着呢!再说等到我老了,等到人们开始怀念远去的古镇,作为老铺子曾经的主人,我戴上老花镜,拄上拐棍,坐在老铺子门前给人当导游,我可宝贝着呢!

在老铺子门前同罗刚合影告别,我突然想起问这古镇的“万足”名字有什么意思。罗刚说,万足就是什么都充足,什么都有。还有个意思是当年到万足的人很多,街上人流络绎不绝,四方宾朋的足迹都印在古镇上。其实,对万足我心中还有一解,当水漫古镇,碧波环绕茶岭坪时,四方万足踏上万足,当他们迈着步子在崭新美丽的新场上漫步时,别忘了罗刚和他的乡亲们为国家为移民那伟大悲壮奉献的历史的足迹啊!

下篇:老支书周坤武的移民奉献录

走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淹没区,每一个移民村干部每一个移民都有罗刚一样的关于辛酸和奉献的述说。

在万足乡小河村移民安置点罗堂坡,我们见到了小河村61岁的老支书周坤武,他正在新街上帮助移民建房子。我们想请老支书给我们讲些移民工作中的故事,周支书说有什么可说的,我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能做些什么呢,我的确没干什么。他说如果罗刚是被赶上架的鸭子,我这个支书不干谁干。每个移民村干部做的每一步工作我们都得做,而且要做好,不能影响电站建设进程。反正得把乡亲们从淹没线下迁出来,让他们建好新家,开始新的更好的生活,把因为移民工作耽误的致富进程赶上来。乡亲们为国家为电站作出的牺牲够大的啦,我们这些移民村干部可不能让乡亲们再蒙受更大的损失啊!

周支书没有再多的话,小河村的乡亲们围上来,他们说你们得好好宣传我们的老支书,他为我们小河吃的亏太多了,太大了。在他们的心中,大坝西岸的那些山林,江波下淹没的那方村庄,流过村庄的那条小河,都永远记着老支书无私的奉献和他为小河为乡亲们的那一次次伟大的付出——

大坝之上的山林永载着一个老党员为民奉献的无私

2003年春节刚过,喜庆的春联还没有褪去鲜艳的红色,大人小孩还没有脱去过年的新装,庞大的彭水水电站建设施工大军开进了母猪梁,周坤武支书所在的小河村1组的山林和水田成为大坝的施工区域,隆隆的开山炮震响了静静的乌江。

周支书家12口人,当年分责任山林时分到的山林多,仅林地这一项移民实物指标就达80亩。

多年来,尽管周支书在外搞建筑当包工头,可他始终关注着他这片心爱的山林,那可是无价的宝山啊!每年都要家属带人上山种树种竹,自己一有空回家,他什么都不问,就会径直到他家的山林中,看松树、青杠树和那大片大片的青青的竹林,看奔跑的野兔、撒娇的松鼠,听飘满林间的清脆的鸟鸣。

十多年下来,当年村里分给自家的光头山癞子山变成了绿绿的青山,每年他家都要从这个绿色银行里砍些青杠树烧炭、砍些竹子编筐,年年都要挣很大的一笔。在村里,乡亲们找他要烟要酒他大方得很,但谁要去动他家山林的树砍他的竹,他比挖自家祖坟还要恨。

电站施工大军开进小河村,他家的山林成为大坝的施工区域和工程大军的营地。

看着那些高大的树木一棵棵倒下,那些青葱的翠竹一片片被伐倒,他的心像刀割般难受。好在国家对这些山林给予了较好的补偿,家人流泪的心总算得到一丝安慰。看到国家有补偿,周支书心里又不好受了,因为电站涉及的山林中他家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同村的很多人家都涉及不到,得不到国家的补偿。说实话当初分配村里山林的时候,他作为村干部是最后一个选的,谁也没预计到这片山林有朝一日会用来修国家的大型电站,而且还会得到补偿。

2003年4月26日,他第一次专门为自家的事情专门召开一个群众大会,中心议题就是把本该属于自家的电站补偿的山林划出26亩来,分给村里没有享受国家补偿的或者得到补偿较少的乡亲们,这一划就把16万元补偿款分给了乡亲们。他说这笔钱并不多,但总算能给失去土地山林就要告别故土的乡亲们一些安慰吧。

掌声经久不息,不是为得到那些变成钱的山林,而是为他们这个日夜操劳的老支书那崇高的人格和无私的胸怀。

群众说,其实,在小河滚滚的移民进程中,为了让乡亲早搬出来,早安置好,早些致富,周支书的这种奉献还有很多。

在罗堂坡移民新场镇,他家通过抓阄落实的建房位置,地基较平坦,而且因为在硬石头上,在地基建设投入上花费要少一些,位置相对较好。可他想到自己暂时住在县城儿子家,还不急于建房,就把本该划归自家的100多平方米地基让给了村里罗应江、罗应平两家,他说这两家家里人多经济又不宽裕,在他家地基上建房,总能在地基建设上省几个钱,也让他们早些搬到新场上来,建好房后早些找门路挣钱,把因为移民搬迁耽误的挣钱时间夺些回来……

看着罗堂坡移民安置点上一幢幢崭新的新房,看着江边的小河村全部搬迁完成并清库完毕,移民心中感慨万千,说实话,有这样的好支书,群众再困难,再舍不得故园,还能说些什么?他们得对得起他们的移民引路人啊!

小河村移民的历程诉说着一个移民领航人的艰辛

守望着美丽乌江的小河村,同万足等其他乌江两岸移民区的村庄一样,被上涨的乌江水淹没的都是富庶的宝肋地。

在母猪梁后面的小河村,在村庄那古老的守望者——那些成片或单独栖息的黄葛树庇护下的,是一片乌江边少有的平坦的开阔地,拥有大片大片的良田,是闻名乌江两岸的“米仓”。

周支书从乡里领回了移民任务,他站在村口那棵大黄葛树下,望着宁静的村庄。乌江彭水水电站上马的消息没有给他太多的喜悦,倒是如何面对乡亲们如何动员指挥他们搬迁赋予了他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移民工作是前无古人的新鲜事情,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大事,可如今面对日新月异的工程建设,全村的移民工作还是一片空白,可摸不着石头也要过河啊!

周支书说,在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搬迁的读秒声中,小河人没有安乐椅,没有茶话桌,没有教科书,他和乡亲们只能含着热泪去闯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移民之路……

大家都知道建设电站是国家的大事,是群众的幸事,然而政府振臂一呼,移民却并没应者云集。对于移民工作的艰难,我们如果仅仅说群众觉悟不高思想落后,那绝对是缺乏调查的武断。我们得为移民们想想,在中国,自古就有沿江河栖息繁衍和以水促富饶的传统。小河村自古就生活在乌江边,是这道江给了他们富足和丰收。而且在盛世的今天,我们的移民,移的不单单是一个活脱脱的人,今天的移民,移的其实是堆积成的物质的大山,移的是望不到底的欲望的海,还有思想、愿望和扯不断的顾虑与怀旧。

因为电站的工程建设,田地是不能再种了,那些曾经在农人手中伴随农历生长庄稼的田地如今交给了推土机交给了脚手架。干了一辈子农活的乡亲们不得不无奈地放下那些亲切的木犁和铁锄,等待从故土走向新家。农民不是工人,不去侍弄土地就会失去收获的季节,与土地休戚相关的村庄永远没有歇息的农历。看到乡亲们望着大片大片被征用的田地时眼里透出迷茫,看到乡亲们从村里走向村外从村外走向村里时脸上空荡荡的表情,周支书心里急啊!这可是乡亲们不是春荒的春荒啊!

望着成千上万的建设队伍,望着繁忙的建设工地,多年来在外走南闯北的他心中突然有了主意,何不带领乡亲们去耕耘一片新的田地呢?他把村里的男女老少组织起来,带着他们来到县城,要他们学习县城的小饭馆小面馆小吃店的种种做法,回来后让劳力弱的利用自家房屋或者搭建些临时屋棚做各种小吃,为施工队服务,挣上过去从没有挣过经历过的收益。把劳力好些的介绍给施工队打工,挖沙,碎石子,干搬运。在他的引领下,小桥边,黄葛树下,家屋前后,小面馆,理发店,洗衣店,小卖部……纷纷摆起来,村庄开始了历史上最陌生而又最有希望的崭新的耕耘,大家在从故土搬向新家的过渡日子里居然获得了比过去种田地还要幸福的丰收,每家每年因此增收好几千元。

只是在家家丰收户户喜悦的这几年,他这个支书却因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建设新移民点和帮助群众创收上,自家却在本该收获的时候一无所有……

在等待和顾虑中一天天过去了,时间到了2006年4月,小河村大规模移民搬迁正式开始,他和县乡移民工作队的同志们把乡亲们的移民实物指标调查核实完,并且让每一户群众都在移民实物指标的明白卡和搬迁合同签上字后,为了让群众早日拆房搬新家,他带头把自家的房子拆完,想以此表露村里的决心,消除大家的观望。但群众还是不动,总担心到新家去了没收入,日子不好过。他只好利用晚上家家人都在家的时候,挨家挨户地做工作。4月27日,村里还有18户人家没搬走,他冒着绵绵的春雨,握着手电筒,一户一户地劝说。

从江边渡口的谢吉发家出来,已是晚上10点钟啦,想到还有大黄葛树下的3家就要做完动员工作,周支书心里格外的轻松,没想到刚走出门不远,忘了谢吉发家院坝前的石坎,一脚下去就摔在三米多高的石坎下乱石中……群众闻讯赶来,望着满身伤痕的老支书,心痛极了,说支书你何苦要每家都走遍,我们搬就是了。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肋子骨断了三根。

流过村庄的小河牢记着一个老支书庄严承诺背后令人感动的代价

在小河村,周坤武从1960年开始就做村会计,一直干到1975年。在村里做村干部15年,村里的支书、主任换了一个又一个,因为那时讲究出身成分论,做支书的做主任的必须是最穷苦的出身,这些干部连自身的穷困都解决不了,如何带领全村奔上富裕路。他看到村里越来越穷,而自己很多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又得不到村里采纳,那时他就说,当支书当主任,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再根红苗正再思想健康也不是好干部,反而是耽误群众的干部。村里的头头见这个年轻人有野心,开始防他。周坤武见在村里干不出什么名堂,1975年就出去跟别人承包修公路,跟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同志在乌江搞地质勘测……

1978年,乡里叫他回来做村主任,长江委员会的同志们不放他。

1985年,乡里又叫他回来指导大家搞科学种田,那时他家开了煤厂,家里人不准。

1992年,乡里又找到他,说你现在富裕了,乡亲们穷着啊,你当年的那番话呢?你当年的承诺呢?他回来了,做村主任,1995年开始做村支书。

在他漫长的25年村干部生涯中,乡亲们心中有两笔账:

一笔账是为群众的,25年中,他带领乡亲们给每家每户牵电、通自来水、修村公路、改造良田、搬迁移民……把乌江边有名的穷村建设成为两岸有名的富裕村。

一笔账是为他自己的,这25年,如果他不回村,继续在外包工程办煤厂,他早就是村里的大老板。哪怕他什么也不干,就在自家的煤厂溜达,他也没有今天这么累这么苦。

我们不去算过去的情况,就算村干部补助最好的2007年,周支书一年各种村干部补助加完算尽是3 000元。为了照顾年岁已大的父母,家里不准他在村里建房,他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子,儿子还想给他买辆车好让他方便到村里处理工作,可他舍不得那一大笔钱,他只好每天坐出租车到小河,一天就是20多元,村里的那点补助还不够车费钱。成天地奔波,成天地处理村里各种纠纷和突发事情,周支书累得皮包骨头,看着就让人揪心。老伴和孩子们劝他别干了,他说我何尝不想啊,可乡里不同意,乡亲们也不干,说哪怕他到村里什么都不干,只到村里走走坐坐,我们能见到这个好支书,我们有什么话能给他说说,我们心里就踏实……

说实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再伟大的工作,再艰巨的任务总有谢幕总有画句号的那天。在我们的乌江移民区,房屋搬完了,地名淹没了,可生活还得继续,还得面对这座大坝这湖清波开始更为美好的生活,不管是罗刚还是周坤武还是乌江两岸千千万万的村官们,他们的工作没有句号,他们的路没有终点,他们得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小河群众的话让我们无比感动,也让我们对周支书和乌江两岸所有的村干部生出无尽的敬佩,他们的工作并不轰轰烈烈,他们的付出也不会为人所关注,但他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想奔流不息的乌江会记着,永垂千秋的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坝也会永远记着,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的移民更不会忘记他们,是他们托起了大坝的巍峨……

舍小家,为大家,搞好移民为国家。这幅标语在小河村在乌江移民淹没区随处可见。为了这句庄严的承诺,周支书说他们小河人问心无愧,他说,乌江彭水水电站工程完成后,要是建个乌江移民博物馆,千万别忘了我们那些青石上的纤痕和湿漉漉的青苔,千万别忘了我们那些默默的船桨和汗津津的犬吠……

在重庆,百万三峡大移民震惊世界,因为要破解这道伟大的世界级难题,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三峡,以致忽视了乌江彭水水电站的移民。走进乌江,走进彭水,我们才深深被这片土地这方移民感动,他们同样有着破解移民难题的辉煌和艰辛。

巍峨的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坝即将封顶,江水上涨,水涨村高,伴随着首批机组的发电,未来的乌江亮点在彭水,未来的乌江最美好的家园一定是在这离大坝最近的万足和小河啦!

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天时地利的潮流,如同那美丽的乌江,滚滚东流……

让我们一起以中华民族的名义以美丽的乌江的名义,向乌江彭水水电站的移民,向罗刚向周坤武这些普通的移民村官致敬,祝福他们像那些村庄高大的黄葛树那样永远根深叶茂在这片热土上,祝福他们再建美好的家园再创更大的辉煌!

同类推荐
  • 《山海经》与仰韶文化

    《山海经》与仰韶文化

    本书书的出版很有首创性和开拓性,在写作方法上,将考古与历史紧密结合,为目前我们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或拓展了新的领域。以《山海经》所记炎黄时代的史事,与仰韶文化整合,有“史”有“物”,“物”、“史”相印证,正反映了炎黄时代的文化。它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同类著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比较可信的素有原始史料丰富之称的《山海经》作铺垫,从而使我们对炎黄文化的看法并不感到那么空泛,不像在雾里看花。
  •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本套书收录秭归县8位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公开发表过。
  •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深处

    深处

    本书主要内容为:爱情蓝调,八月的某个下午,长沙,城市在雕塑脚下蠕动等。
  • 换一种方式去开始

    换一种方式去开始

    秋风送爽,是人们喜获丰收之时。近日,由陕西省发改委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张焕军创作出的散文随笔集《换一种方式去开始》,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8月26日下午,著名军旅作家、书序作者王宗仁、责编贾云与作者等人在一起,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茶韵书香座谈会,大家一边品尝陕南绿茶,一边再次阅读此书,交流读后之感,肯定了书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北城南

    北城南

    无关风花雪月,只是万千故事当中的其中一个。或许就有这么一个人,这个故事真实的发生在他的身上。这个人或许是你,这个人或许是他。而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 不折腾:淡定的人生最幸福

    不折腾:淡定的人生最幸福

    胡锦涛主席曾经提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其实,不仅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折腾也是很必要的,因为折腾的生活充满了曲折和苦痛,越是折腾的人生,离幸福越远。折腾是虚耗资源的行为。做事贵在专注,空折腾、乱折腾、瞎折腾都不会达到成功的效果。苦短的人生,经不起折腾,也不能折腾。不折腾,以淡定的心态面对现实世界,不随别人而动,不为暂时的苦乐改变,坚守自己的信念、岗位、生活,这样才能收获幸福的人生。而一个人不折腾,也最容易获得成功。
  • 相濡以沫:爱恋春暧

    相濡以沫:爱恋春暧

    我的爱没有多爱少爱一样爱,只有只爱一个只要一个,季念,我想我终情于你。——薄爱一段一见“终”情的爱、一段始于相亲之旅的情!
  • 种田悠闲生活

    种田悠闲生活

    许子澜意外得到一个随身空间,和老公开始了种田养孩子的悠闲生活
  • 玄龙变

    玄龙变

    不寻常的修真之路!有绚丽多彩的法宝…有五花八门的阵法…有稀奇古怪的神兽…有如临其境的上古遗迹…法器!灵器!神器!炼制出来如探囊取物。冥界!魔界!仙界!横行起来如行走自家。
  • 小女孩受益一生的公主故事

    小女孩受益一生的公主故事

    每个女孩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公主梦,梦想自己成为一位人见人爱、魅力非凡的小公主。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可爱的小公主呢?本书精选了数十个经典的公主故事,让女孩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感悟公主们的独特魅力,从感悟中发现美、认识美、拥有美。每个故事后的“小公主手记”栏目总结了女孩从故事中要学习的优秀品质,使女孩在阅读中感受到品德和美的熏陶。故事还加注了汉语拼音,穿插了精美的插图,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亲爱的女孩,这是一本专属于你的公主故事书,在这里你可以与公主们谈心、交朋友,像她们一样成长为一个可爱的小公主!现在就打开这本书,开始一段奇妙的故事旅行吧!
  • 腹黑帝王妖孽妃

    腹黑帝王妖孽妃

    “风妃落不小心穿了……带着四大婢女,创立无量宫。成为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情报组织。一场意外奉旨进宫,一不小心还成为帝后,偏偏不识相的女人还很多,不让那些女人知道啥叫上下五千年创造出来的妖孽说得过去吗?不忍老父受军旅之苦提出帝后挂帅,刚好,正中下怀。出征时,回头看见千仞城墙上的身影,衣袂飘飞,你给我等着。回来时,已成为人人敬仰的帝后。大战来临,置之死地而后生,于皇宫灭掉所有偷袭者,冷艳的女子坐在皇位上,震慑大殿上跪地的文武百官。而她,遇见了几个怎样的人……”
  • 小巫在异界

    小巫在异界

    怕死却又性格大条,但是他的运气一向很不错。卖相一般,身材一般,却是一向受到女人的青睐。除了练功之外的业余生活,美女、美食、美景都是主人公的最爱。不过,他为人仗义、重情重义、更是敢爱敢恨。刘小男的异界生活,从大巫后羿开始,精彩不断,笑料不断······书友群:169233268
  • 吞噬异界

    吞噬异界

    莫名其妙来到异界的江晓文,一出生就是最低级的魔婴!他发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不断进化,才有资格寻求答案!
  • 武道真源

    武道真源

    当一个猎人因为一场意外卷入一个又一个阴谋的时候,他发现,不但他在被江湖改变,他也改变着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