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2500000002

第2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观察他们的服装和家庭用具。比如,无论是贴身的粗麻布衬衣、脚上的鞋子、睡觉的床铺、床铺上的各种物品和装置、烹制食物的炉子、采掘自地下并需要由水路或陆路运输才能送达的煤炭、桌子上的全部用具、盛放和分取食物的器皿、面包和麦酒、厨房中其他的器具,还是能透过热气和光线却遮挡风雨的玻璃窗、制造这些便利品所需要的各种器具,以及一切使世界北部成为舒适的居住地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总之,任意一样你观察到的东西,都投入了各种劳动。由此可以知道,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人的协作,一个文明社会中的、微不足道的人,要想按照他现在所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取得其所需的日用品,是不可能的。

分工的起源

分工虽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这诸多好处并不是源于人类的智慧,而是一种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的倾向逐渐发展起来的结果。尽管人类凭着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通过分工来实现普遍富裕,但人类最初的目标并不是这一广大效用。

现在,我们不把这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性能,或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列入研究范围。但是,这种倾向是人类所共有且特有的,其余各个种类的动物似乎都不知道这种倾向或其他任何一种协约。

两只猎犬共同追逐一只兔子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一只猎犬将兔子逐向另一只猎犬,或在另一只猎犬把兔子逐到它那一边时加以拦截。这一举动,看上去好像也是一种协同动作,但这种协同只是它们的欲望对象相同时偶然产生的一致,只发生在某一特定时刻,并不是契约的结果。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的情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除了人类之外的其他任何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其他动物示意说“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愿意拿我的东西跟你交换”的情形,我们也从未见过。

某一动物要想从人或其他动物那里取得某物,唯一的说服手段就是博取授予者的欢心。比如,想要取得食物的小犬向母犬百般献媚、想要唤起主人注意以投食过来的家狗做出种种娇态等。这种手段,有时也被我们人类用来对待同胞。一个想让同胞满足自己意愿的人,当他没有其他适当的方法时,就会以种种卑劣阿谀的手段来博得对方的欢心。不过,这种办法受时间所限,只能偶尔为之,不可能每次都搬过来用。在文明社会中,一个人不容易博得其他人的好感,就算尽其毕生之力亦收效甚微,却随时有可能遇上获得多数人援助的情况。除人类之外,别的动物几乎一到壮年就全都能够在自然界独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

而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不可能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够刺激别人的利己心而自愿替自己做事,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目的了。任何一个想与别人做买卖的人,都可以先这样提议:请把我所要的东西给我吧,这样你就能从我这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交易的通义。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可以取得所需要的大部分帮助。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供给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恩惠,而是因为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别人利他心的话,而改说唤起别人利己心的话。就算我们自己有需要,也要说这样做对他们有利。

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哪一个人愿意像乞丐一样过着全然靠别人施舍的生活。就算是乞丐,也不能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恩惠。诚然,乞丐的生活资料归根到底都来自具有慈悲心的善人。但是,这种善举只是出于一种道义,它没有、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地提供给乞丐。乞丐的大部分临时需要,也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而得到的,就像其他人一样。他拿出别人给他的金钱购买食物;他把别人给他的旧衣换成更合身的旧衣、食物或寄宿的地方,或是把旧衣服换成货币后再购买自己需要的衣服、食物或住所。这些都不是别人恩惠的结果。

正因为契约、交换和买卖实现了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帮助,所以当初才产生了分工这一倾向。比如,在狩猎和游牧民族中有一个擅长制造弓矢的人,他曾用自己制成的弓矢交换别人的家畜或兽肉,却发现与猎人交换所得,比他亲自到野外捕猎得到的还要多。他为了自身利益打算,就把制造弓矢当成自己的主要业务,因此成了武器制造者。另一个擅长建造小茅屋或移动房屋的框架和屋顶的人,则经常被人请去建造房屋,得到的酬劳是家畜、兽肉。后来,他终于发现一心一意地从事这一工作对自己有利,然后他就成了房屋建筑者。同理,第三个人做了铁匠或铜匠,第四个人成了鞣皮者或制革者———未开化时期,皮革是人类的主要衣料。这样一来,人们就拿出自己生产而又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产物,以换得自己所需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人们从这一现象上得到了鼓励,开始从事一种特定的业务,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各自的业务上得到了磨炼,因而能够发挥各自的天赋资质或才能。

实际上,人类天赋才能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成年人在其所从事的不同职位上所表现出的非常不同的才能,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这种说法在多数情况下都适用。比如说哲学家和挑夫,这两个人性格差异非常明显,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应该说是习惯、风俗与教育,而不是天性。他们在七八岁以前,天性极其相似,恐怕就连他们的双亲和朋友也不能看出他们有任何显著的差别。大约从七八岁或年龄更大一些之后,他们就开始从事极不相同的职业,渐渐地,他们才能的差异才开始看得出来并逐渐增大,最后,受虚荣心驱使的哲学家,简直不肯承认自己与挑夫有任何相似的地方。

然而,如果没有这种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倾向的产生,那么每一个人要想取得生活上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都必须亲自生产,这么一来,所有人的任务和工作都没有任何分别,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工作差异所产生的巨大的才能差异了。

交换倾向的出现,使得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产生了极其显著的才能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有用的差异。人类在没有受过教育和习俗的熏陶以前来自自然资质上的差别,跟许多同种但不同属的动物来自天性的差异相比,要大得多。

在天赋资质方面,猛犬与猎狗的差异、猎狗与长耳狗的差异、长耳狗与牧畜家犬的差异,都比哲学家与挑夫的差异要大得多。但是,这些同种不同属的动物并不能相互利用。对强力的猛犬来说,敏捷而迅速的猎狗、智巧的长耳狗、柔顺的牧畜家犬,都不能给它以辅助。这种种不同的资质和才能,之所以不能结合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就因为动物们一直都各自独立、各自保卫,没有能力和倾向把自然赋予它们的才能进行交易,因而也就不能增进同种之间的幸福和便利。可是对人类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人与人之间,哪怕是差异相当明显的才能也可以互相交换着使用。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的一般倾向,使得人们把各种才能所生产的不同产物聚集成一个共同的资源。任何人都可以根据需要,用自己的资源从这个共同的资源里换取别人生产的物品。

市场大小会限制分工

由于分工起源于交换,所以限制分工程度的是交换能力的大小。换句话说,就是市场的广狭限制了分工的程度。如果市场过小,人们就不能用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随意换得自己所需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这样他们也就不会终生从事某一职业。

有些业务只能在大都市里经营,哪怕是一些最普通的业务,比如说搬运。因为,小村落里根本就不需要专门的搬运工,而普通的城市又不能保证有不断的工作机会。在荒凉而人烟稀少的苏格兰高地一带,不管是哪一个乡村农夫,都必须为自己的家属兼任许多职务,像屠户、烙面师、酿酒人。在那种地方,就算在二十英里内,你也很难找到两个铁匠、木匠或泥水匠。那些零星散居的人家,距离工匠至少有八九英里之遥,所以只好自己动手做许多小事情。而在人口众多而繁忙的大城市,人们一定会雇请专业工人来帮忙做那些小事情。

一个人兼营几种性质类似因而使用同一材料的行业,在农村到处可见。一切木制的物品,农村木匠都可以制造;所有铁制的物品,农村铁匠都会制作。农村木匠除了是木匠之外,还是雕刻师、家具师之类的细工木匠,乃至制车轮者、制耕犁者、制二轮或四轮运货车者……铁匠的工作比木匠的工作更为繁杂。在苏格兰高地那样僻远的内地,一个人要想靠专门造铁钉来维持生计,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那里,即使他一年劳动三百天,每天制钉一千枚,每年制钉三十万枚,一年的销售量也不会超过一天的制造额,也就是说,他一年也销售不出一千枚钉子。

水运开拓的市场,比陆运开拓的市场要广大得多。所以,一直以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都自然而然地从沿海、沿河一带开始。这种改良要想在内地得以普及,往往需要许久。

现在,用两个人、八匹马,来驾驭一辆装载了约四吨货物的广辐四轮运货车,在伦敦和爱丁堡之间往返,一共需要六个星期。可是,如果走水路的话,六个人或八个人就可以驾驶一艘载重二百吨货物的船只,同样的时间里也可以往返伦敦和利兹。所以,走陆路需要一百人、四百匹马和五十辆四轮运货车搬运的货物,如果借由水运的话,可以方便地由六个人或八个人搬运。此外,从伦敦运二百吨货物到爱丁堡,按最低运费来计算,也至少要负担一百个人三个星期的生活费、四百匹马和五十辆四轮运货车的维持费,再加上和维持费几乎相等的消耗,全部费用加起来,必然是一笔高昂的运费。然而,水运所要负担的,不过是六到八个人的生活费、货船的消耗费,再就是与陆运保险费有较大差额的高额水运保险费。所以,如果除了陆运之外,两个都市之间没有其他的交通方法,那么就只有那些重量不大而价格很高的物品,才能在这两个都市之间流通了。这样,两地之间就只有现今的这一小部分商业,两地的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相互刺激,也就只有依靠这一小部分商业来提供了。假如世界上只有陆运,那么商业活动就无法在那些偏远的地区之间进行。由伦敦至加尔各答的陆上运费,高昂得没有货物可以负担得起。就算有货物可以担负起这一运费,也没有什么输送方法可以让它们安全地通过,因为在介于两地之间的领土上,住着许多野蛮的民族。水运却没有这些限制,现今,这两个都市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它们相互提供市场,并大力鼓励彼此的产业发展。

水运的这种大便利,使得工艺和产业改良都自然地发起于水运便利之地,而且许久之后才能在内地普及。内地由于与河海隔离,其大部分产物都只能在邻近的地方销售,所以在长时间内,货品的销量必定和邻近地方的财富与人口成比例,结果是它的改良步伐总是落在邻近地方后面。比如我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上,都沿着海岸和河岸开发大种植园,很少把殖民区域扩展到离水运很远的地区。

根据最可靠的史料记载,地中海沿岸各国开化最早。地中海是现今最大的内海,没有潮汐和可怕的波涛,只有风浪。在罗盘及指南针尚未发明、造船术尚不完全时期,人们视狂澜怒涛为畏途,都不愿意远离海岸,所以选择了地中海,它不仅海面平滑、岛屿星罗棋布,而且距离海岸很近,适宜于初期航海。在古代,直布罗陀海峡被认为是世界的尽头,驶过它向西航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航海史上最危险、最可怕的旅途。许久之后,以造船和航海事业著称的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才敢于尝试。在这之后又过了很久,才有别国人敢来问津。

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中,首推埃及的农业和制造业发展最早、改良最大。在上埃及,尼罗河两岸数英里内的地域比较繁盛。在下埃及,尼罗河分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支流,这些支流遍布全国,只要略加施工,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无论是在各大都市、各个重要的村落间,还是在村野的各个农家间都可以进行便利的水运。荷兰境内的莱茵河和麦斯河今日所提供的便利,大致也就是这样的吧。埃及的内陆航行如此广泛而便宜,也难怪它会进步得那么早了。

农业和制造业上的改良,东印度孟加拉各省、中国东部的几个省,似乎也在极早的时期就开始进行了,虽然这一往古事迹尚未得到欧洲有权威的历史学家的确证。就像埃及的尼罗河一样,印度境内的恒河及其他大河,也分出了许多可以通航的支流。而在中国东部各省,也有若干条分成了许多支流和水道的大江大河,这些河流相互交通,使得内地航行的范围得以扩大,这一航行范围的广阔程度,就算是尼罗河、恒河这两大河合在一起,也无法比拟。但是,有一点很奇怪:对于对外贸易,古代的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都不鼓励。内陆的航行,似乎是他们财富的全部来源。

同类推荐
  • 住宅市场与政府管制

    住宅市场与政府管制

    本书内容包括:住宅经济理论述评、住宅需求、住宅的供给、住宅的价格、住宅市场与投机、土地财政与管制失灵、普通住宅的政府管制、其他住宅的政府管制等。
  •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金融危机”还没结束,“气候危机”开始上演,企业如何“转危机为商机”?“十二五”规划中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企业如何紧抓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中拔得头筹?低碳经济中企业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各领域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本书作为第一本从低碳商业模式角度阐述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新商机的专著,聚焦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解读低碳商机与国家政策,并通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育、乐六大领域的典型案例,剖析低碳商业模式的特征、意义,给出可操作的建议与对策,帮助企业完善自身商业模式,实现低碳化,发现新商机、创造新价值!
  • 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布局研究

    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布局研究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是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下,结合重庆当前实际,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提出的新时期发展纲略,是在充分总结、吸取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对原区域发展指导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完成胡锦涛总书记“314”重托、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平台。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全书共分为七篇,从日常生括、生产经营、生存竞争、投资理财、国计民生、宏观政策、对外交往等不同侧面全面系统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全貌,轻轻松松地获得经济学的知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从而更快地走向成功。
  • 一番求索志难移

    一番求索志难移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在这三年中,厉以宁先生仍著述不断,成果迭出。本书为厉以宁先生自选2008~2010年期间研究成果,共计32篇,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公开演讲。内容涉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和发展方式转变等专题,均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文集字字见真,实实在在关注经济民生,洞察世事变化,回顾发展历史看新经济转变,深刻剖析中国经济发展之问题所在,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本质及解决方案呈于众前。
热门推荐
  • 数学教学的趣味名人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名人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一世倾心:慕先生,求放过

    一世倾心:慕先生,求放过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私有物品了。”“为什么?怎么不说你是我的私有物品?”“我那么贵你买的起吗?小傻瓜。”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 真动九天

    真动九天

    真元之气,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之“性命双修”所得之气,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在黑狐的这本小说世界里,没有霸道无比的斗气,也没有华丽徇烂的魔法,有的,仅仅是不断突破的真气之路!想知道修炼到巅峰境界的真气具有何种威能嘛?那还等什么,快快来到我的真气世界吧。
  • 天堂之门(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6)

    天堂之门(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6)

    我是索命的魔鬼,我将你们召集到这里来,就是要取你们的性命!这里就是你们的炼狱!炼狱正式向你们启动,谁走出这幢别墅,我就杀死谁。”突然,客厅里的所有灯光熄灭了,原本亮如白昼的客厅,眨眼间一片漆黑。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孩子的言行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心中的偶像。英杰的故事能让孩子在感受英杰精神、培养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的同时,激励他们树立顽强面对困难的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听听英杰的故事,从小了解英杰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善良、勇敢、真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领会做人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学英杰精神.走英杰道路,创英杰业绩。
  • 梦引千秋

    梦引千秋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居然可以控制人的记忆和思想,穿越到此的秦纾尹因为不受控制而遭到各方人士的注意。“我只是想在这平平淡淡的生活,能拜托你们不要来找我麻烦吗?想控制我?看看你们几斤几两再来吧!”表情解读师秦纾尹如何在异世混出一片天地,找寻她自己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她这名小女子,五年后,带着儿子来寻仇!“妈!你这是做什么?”一一不解望着他妈咪手上动作。“妈见你父皇,夜夜流连女人怀抱,怕他早晚会挂掉!所以他好生休息些时日!”夜晚降临,某妃子房中,传来一男子怒吼:“该死的女人!你给本王等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锁沉渊:锦衣记

    锁沉渊:锦衣记

    悄悄地挖个坑——古老的漆盒中,华丽的锦衣,每逢出现必有血案惨剧发生。沉寂数年后再度出现,重重叠叠的锦衣下包裹的是卫道之心,还是摄取肮脏魂灵的嗜血恶魔?
  • 天国的情歌:我爱你很多

    天国的情歌:我爱你很多

    在最北之北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见到北极光的人是上天钦定的最幸福的人。同在一个孤儿院长大,命运却截然不同,他离开,她留下。他们曾约定要一起去寻找北极光,十二年的错过让彼此心生间隙。他成为全亚洲红得发紫的偶像明星,她一心只想在平凡的岗位度过一生,却因为一封神秘的信笺阴差阳错踏进了娱乐圈,那些年少的约定,等待,错过,是否爱过了保质期,回忆就成了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