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1200000025

第25章 结识与交往(1)

张爱玲、夏志清与柳存仁

我家里有几十本不同的张爱玲传记,大家如果看过其中一些,就会发觉它们不一定事事准确,有时更会互相矛盾。在这里我试图提供一些有关我父母与身边的人跟张爱玲来往的资料,有新亦有旧,以做阐释补充。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在上海成名时,我父母和她并不相识,只不过是她的忠实读者。他们有些文化界的朋友却是见过张爱玲的,据我所知有夏志清与柳存仁。

据夏志清回忆,从1942年沪江大学毕业到赴台湾的三年里,“只参与过两个像样的文艺集会:1943年秋天,我在宋淇兄嫂家里见到了钱锺书、杨绛夫妇和其他上海的文艺名流;1944年夏天,我在沪江英文系低班同学家里见到了张爱玲。”

在《超人才华,绝世凄凉-悼张爱玲》一文中,夏志清说:“在1944年夏天一个沪江同学的聚会上,我见到过张爱玲,她是主讲人。她那时脸色红润,戴了副厚玻璃的眼镜,形象同在照片上看到的不一样。记得她讲起了她那篇少作《牛》。我自己那时专心攻读西洋文学,只看过《西风》上那篇《天才梦》,她的小说一篇也没有看过,不便同她谈话,她对我想来没有印象。”

张、夏二人直到50年代在美国才成为朋友,但一生只见过六次面(上海一次,华府一次,纽约三次,波士顿一次),通信却维持了几十年。2013年3月,夏志清出《张爱玲给我的信件》(简体版2014年7月出版)一书,共收录了张爱玲的信件一百一十八封,为年度“张爱玲学”盛事。

至于柳存仁,他那时叫柳雨生,在上海文化界非常活跃。根据张爱玲的《小团圆》和《易经》,香港沦陷后,她搭船回上海,船上遇到一群文化界名人,包括梅兰芳。同船的其实还有柳雨生。1942年11月及次年8月,柳雨生两度作为“上海代表”出席在日本举行的“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鼓吹“大东亚文学”,因此被目为“汉奸文人”。1943年,张爱玲开始创作。根据《古今》杂志编辑周黎庵回忆,张爱玲是柳雨生介绍的,可见张、柳当时已经相识,但柳雨生办的杂志没刊登过张的作品。在上海时,我父亲认识柳雨生,张爱玲也认识柳雨生,但父亲不认识张爱玲,两人到香港才碰面。

在上世纪40年代,柳雨生数度撰文评价张爱玲。在《说张爱玲》中他写道:“我国有过什么时代出产过这样的一位不庸俗的文士呢?在近年不是久矣没有看到的么?”在《〈倾城之恋〉演出特刊评论选》中他写道:“在此动荡的时代环境里而犹能见到如此精练圆熟的文字,未尝不可说是一种非偶然的奇迹。”

抗战胜利后,柳雨生南下香港任教,改名柳存仁。我家1949年也南迁香港,那时我父母想必跟柳存仁有来往,但不知他有没有跟张爱玲在香港碰头。1957年,柳存仁以《佛道教影响中国小说考》的论文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2年,柳存仁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授。1968年我到澳洲悉尼读书,他到学校探望过我。

1969年4月1日,张爱玲写信给我父亲,说她当时托在波士顿的柳存仁找工作:“柳存仁没有消息,我打电话去,非常冷漠,说几句顺便和太太同来,免得费事(我并没预备费事招待),结果也没来。前天志清到Boston开会,住在他家。我去旁听遇见了,不然我也不提了,但是好像太太同来就不坚邀,所以又请他们有空来,仍旧推托。随后听见志清说他解释是太太吃醋。他一共跟杂志的人到我家来过两次,太太没有来过。有一次有点得罪倒是真的:跟苏青对谈,我说人多,说不出,编辑叫他到阳台去等着,虽然是开玩笑的,他脸上有点窘。但是我以为他现在得意的时候也许愿意看见old acquaintance(老朋友)。”所谓苏青对谈,指的是1945年3月《杂志》刊登《苏青张爱玲对谈记》的事。

1980年8月29日,张爱玲致信父亲重提旧事:“柳存仁我65年在Bloomington,Ind.(印地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开会碰见他,就坐在我前排,我跟他招呼,他鼻子里哼了一声,板着脸正眼都不看我一眼,唯恐我托他找事。当时我信上告诉你们,说也许也是因为从前有一次怠慢了他,让他在我们家洋台上独自站了半天。不是我睚眦必报,似乎不犯着去替他捧场,不登也罢。”

在《柳存仁:做人与做学问,都是中国的味道》(《南方都市报》2007年6月13日)的访问里,访问者李怀宇多次问及抗战期间在上海的事,可惜柳存仁不着一语。谈到张爱玲,他只说:“张爱玲我认识,但不是很熟,有些别的朋友可能跟她很熟。她那时候很年轻,也不出风头。后来的出名是从台湾流行起来的。”“别的朋友”可能是指苏青。黄恽在“苏青《续结婚十年》与人物原型对照表”中,考证这篇自传体小说的原型人物应是柳雨生、胡兰成、陶亢德、朱朴等“汉奸文人”。柳存仁在2009年去世了,享年九十二岁。

结识张爱玲

现在开始谈我父母与张爱玲的关系,我曾在《张爱玲私语录》的出版前言里说过,我父母宋淇、邝文美跟张爱玲于1952年相识,从此成为她的好朋友,鱼雁往返四十年。

1991年6月20日,在写给皇冠编辑方丽婉的信中,我父亲宋淇谈及结识张爱玲的经过:“我入美新处译书部任职,系受特殊礼聘,讲明自1951年起为期一年,当时和文化部主任Richard M.McCarthy(麦卡锡)合作整顿了无生气的译书部(五年一本书没出)。在任内我大事提高稿费五六倍,戋戋之数永远请不动好手。找到合适的书后,我先后请到夏济安、夏志清、徐诚斌主教(那时还没有去意大利攻读神学)、汤新楣等名家助阵。不久接到华盛顿新闻总署来电通知取得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文版权,他和我商量如何处理。我们同意一定要隆重其事,遂登报公开征求翻译人选,应征的人不计其数,最后名单上赫然为张爱玲。我们约她来谈话,印象深刻,英文有英国腔,说得很慢,很得体,遂决定交由她翻译。”

张爱玲在1952年9月从上海来香港,理由是留港完成学业。珍珠港事件时,香港沦陷,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迫于无奈回到上海。和平后,香港大学复学,给张爱玲提供奖学金让她回校继续上课,但她一直旷课。张爱玲在《对照记》中写道:“我在港大的奖学金战后还在。进港大本来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战后校中人事全非,英国惨胜,也在困境中。毕业后送到牛津进修也不过是当初的一句话。结果我放弃了没回去,使我母亲非常失望。”

张爱玲为什么无法完成学业?我猜跟年纪和心态有关。1941年她二十一岁,那时念书很开心;到了1952年重返校园,她已经三十二岁,是上海最出名的女作家了。以这样的一个身份她还会在课堂上听别人教她文学吗?如果重新念别的科目,如数学,对她来说更是不可思议。在这样一种心态下是无法继续念书的。

所以她开始考虑生活的问题。她在报纸上看到美国新闻处的招聘广告便投了简历,结果被选中。当时麦卡锡问张爱玲还在做什么,她回答正在撰写和润饰小说《秧歌》。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秧歌》是美国新闻处给她大纲让她写的,但事实上,在她还没听过“美国新闻处”这个名字时就开始写了。

这里要澄清一下张爱玲与美国新闻处的关系。有些粗心的人会说张爱玲入职美国新闻处,其实张爱玲并不是正式员工。我母亲是美国新闻处的行政助理,属于正式员工。如果张爱玲也是员工的话,就像我母亲一样会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固定的职位、固定的福利等,但张爱玲不是。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属于合同外判,酬劳是根据项目商定。

有关张爱玲和我母亲的相识过程,可参考《张爱玲私语录》,书中引述了张爱玲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在一个她平时不会去的社交场合遇见了Mae。”--Mae即我母亲。最初张爱玲和我父亲仅限于业务关系,她不会见到我的母亲。我母亲出任行政助理,是1955年才开始的。我估计张爱玲说的这个社交场合可能是某个文化活动,她和我父母都出席了,我父亲便把母亲介绍给张爱玲认识。然后她们一见如故,替美新处合译《睡谷故事·李伯大梦》,慢慢变成好朋友。

张爱玲好像一生都给狗仔队追踪。《旧闻新知张爱玲》一书收集了小报报道如《张爱玲到警局--西装男友侍候》《张爱玲嗜吃臭豆腐干》《卡尔登门口张爱玲发嗲》等等。张爱玲到了晚年,一位台湾女记者为了独家报道去美国扒张爱玲的垃圾。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也不例外,这里有我母亲保留的一些香港报纸剪报:

《张爱玲深居简出》(《上海日报》1954年6月8日):“女作家张爱玲自莅港后,深居简出,行止极隐秘。星晚人物篇记其往事,爱玲驰书谢之,大意谓对旧友很关怀,惟以拙于口才,不愿与世多周旋。惟谈得来的朋友,决不拒之千里外。”

《才女异行志》(《上海日报》1954年8月21日):“张爱玲性情孤僻,不喜与人来往。尝于其寓楼窗口,以麻绳系一篾篮,上写字条,附钞票,向小贩购菜蔬杂物,矢口不吐一言,人以为哑巴。昔倪云林为张士诚所辱,噤如寒蝉,其意开口便俗。今张爱玲之迂僻亦然乎?”

《女作家的秘密》(《上海日报》1954年10月31日):“有人说,这十多年中国文坛只出现了一个天才,那就是张爱玲。她曾一度化名‘梁京’,出席过北平的‘文代会’,但今在香港却写出《秧歌》一部反共小说,似乎是奇迹。张爱玲在港住址秘密,行踪也十分秘密。”

移民美国

1955年,张爱玲移民到了美国。理查德·麦卡锡在接受高全之的采访(《张爱玲与香港美新处--专访麦卡锡》)中说得很明白,美国每年都有一定的移民名额,然而香港想到美国的人多,名额有限,需要排期,时间长的可达十几年。按照通常程序,张爱玲要等很久。1953年,美国国会通过难民救济法案,设立了两千个特别名额,原籍内地后来流散到香港的专才都可以申请。1949年后,有些人流散到香港、台湾等地,包括一些作家、艺术家等有专才的人。这个法案要求申请人必须有一位美国公民担保申请人抵美国后的生计,于是麦卡锡帮她写了封推荐信,并帮她在纽约找了一位出版经纪人,名为Marie Rodell(玛莉·勒德尔)。在这样的条件下,张爱玲成功移居美国。

有人说张爱玲为了拿到绿卡,随便嫁给了一个美国人赖雅(Ferdinand Reyher)。我希望借此机会解释清楚移民的程序,这样大家就不会再误信谣言。移民的第一步是去申请,然后审查资格。被批准移民后,你会拿到一张入境许可证,凭此购买飞机票或船票到美国,美国当地移民局会当场给一张绿卡,里面有“落地”的日期与地点。1955年张爱玲以中国专才难民资格去美国,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从香港经日本到美国。她“落地”的日子是1955年10月22日,地点是旧金山。住满五年后,她正式入籍成为公民。

1956年3月,她在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Peterborough,New Hampshire)的麦道伟文艺营(MacDowell Colony)遇见赖雅,在同年8月14日结婚。事实上,张爱玲一到美国就有绿卡了,她可以自由选择配偶。张爱玲在1961年至1962年间经台湾来香港写剧本的时候,就拿着美国护照。其后张爱玲多次搬家,遗失了公民入籍证,致办事(如写授权书、立遗嘱)艰难。张爱玲要求政府补发公民入籍证,得到的回复是“查无此人”。多番困扰后才发觉政府工作人员在查找“爱玲·张”,而她记录上的正式全名应是“爱玲·张·赖雅”。

张爱玲与我父母的通信,从1955年10月25日开始。第一封信用的是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特供的信纸。信是写给我母亲邝文美的:“在上船那天,直到最后一刹那我并没有觉得难过,只觉得忙乱和抱歉。直到你们一转背走了的时候,才突然好像轰然一声天坍了下来一样,脑子里还是很冷静&;detached(和超脱),但是喉咙堵住了,眼泪流个不停。事实是自从认识你以来,你的友情是我的生活的core(核心)。我绝对没有那样的妄想,以为还会结交到像你这样的朋友,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再没有这样的人。”

三十七年后,在1992年3月12日,张爱玲又写道:“前两天大概因为在写过去的事勾起回忆,又在脑子里向Mae解释些事。(隔了这些年,还是只要是脑子里的大段独白,永远是对Mae说的。以前也从来没第二个人可告诉。)”

一般人都说张爱玲跟姑姑、炎樱很要好,却忽略了我母亲邝文美才是她下半生最好的朋友,彼此的书信往来也最频繁。我手上目前有她和我父母三人的六百多封信,正在整理。

同类推荐
  • 光武大帝刘秀(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光武大帝刘秀(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公元25~57年在位。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又大度。他擅长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讲述了中国古代名臣谋略的故事,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名扬天下、感动天下、震撼天下、引导天下、恩赐天下。《名臣的智慧》是由长安出版社出版。
  • 当光绪皇帝遇到明治天皇

    当光绪皇帝遇到明治天皇

    他们,同样于19世纪中后期登上了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他们的国家,同样面临着被西方列强瓜分的严重局面;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他们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维新。然而,他的改革遭到惨败,国家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他的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国家从此踏入了近代化的行列。种种的相同,却产生了最后的不同,他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他们,就是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热门推荐
  • 福尔马林汤

    福尔马林汤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穿越事件簿

    穿越事件簿

    唔……低调如我,对穿越的要求不高:投身富贵乡,嫁个有钱郎,享受享受古代版小资情调,娱乐娱乐架空式别样生活……就好。可是……老天哥哥,你是在考验我这个时空BUG的受害者吗?为何身边总是事件多多?——低调,低调,淡定,淡定。惹不起咱就躲,躲不起……只好舍命陪君子,玩儿个你爽我快活!
  • 恰樱花少年

    恰樱花少年

    被母亲抛弃而由父亲一手抚养成人的女生闵会娴,因为父亲的身体状况而被母亲接回国,母亲给了她最好的居住环境,却不对任何人承认自己是她的母亲,而是以一个她母亲生前好友的身份自居。带着神秘身份进入高中的女孩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人气学长尉东澄,儿时的玩伴伊崇贤,还有以温柔著称的王子型饮品店店长宋一程,这是一场三面夹击的关爱战,真正的爱情在相遇时诞生,在时间中被实验,闵会娴得知尉 东澄是自己生母现任丈夫的孩子之后,内心备受折磨,她早在不知不觉中被他霸道的爱所打动,在矛盾之中,却引来了一场因爱生恨的绑架案……
  • 美容企业法律实务

    美容企业法律实务

    本书以提高美容从业人员与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为目的,以企业常用的法律法规、美容与美容纠纷、化妆品与化妆品纠纷、美容与化妆品纠纷的责任承担与赔偿为中心内容,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与问答方式为从业人员的工作和消费者的美容消费起到警示的作用,帮助读者做知法、懂法、护法的合格从业人员和消费者。
  • 血胆飞剑

    血胆飞剑

    这是一场突然的浩劫,眨眼间,振远镖队便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为了弄清一切,报仇雪恨,面对着荆棘密布、死多生少的前行之路,他无所畏惧,勇猛地仗剑飞马踏上了西去的丝绸古道,千里寻仇来。
  • 销售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销售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销售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个有理想的销售员都渴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可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现实中仍有许多销售人员的业绩不尽如人意,他们与销售高手相差悬殊。有调查发现,通常那些超级销售员的业绩是一般销售员的300倍。在众多的企业里,80%的业绩是由这20%的精英销售员创造出来的,而这20%的销售员也并非天生就是销售冠军,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就在于他们拥有迈向成功的方法。
  • 网王之晨露遇阳落

    网王之晨露遇阳落

    她的清晨的露水,遇到阳光就会挥散消失。当她遇到“光”时,她的心却不由自主的追逐起“光”的脚步。情景一:“那个……老师,能麻烦您带下路吗?”“我不是老师!”情景二:“那个,先生,能麻烦你把我的钱包还给我吗?”“……我不是小偷!”
  • 忘记流年,忘记爱

    忘记流年,忘记爱

    花儿绽放的季节,蜂逐蝶舞的年代,花开不败的青春,爱情飞扬的梦里,那一季缤纷的心情,花朵的睡梦里也满是甜蜜的味道,花瓣飘落的姿势也是优美浪漫的温馨,那些花开的声音也是如此的美妙。那个男孩女孩的青春里,那段纠结不清的罗曼史,后来怎么样?也许花开有时,不能不败,青春有梦,也有伤……
  • 穿越霸小姐

    穿越霸小姐

    司马语嫣十分优秀,却一直没有遇到适合婚嫁的另一半,沦落成为了剩女。司马语嫣的母亲重婚,她悲痛不已。但是理智还是让她选择了回家。路上,一只突如其来的疯狗将司马语嫣吓晕,醒来,便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司马语嫣的性格身材都没有什么变化,唯独脸上的一个红斑让她显得略微有点丑陋,不过乐观的她并不在意。司马语嫣的父亲见司马语嫣年纪已到,便为她安排了相亲。前几个相亲的都在女主父亲的不断考验下败下阵来,最后只剩下司徒戚楠,他通过了重重考验,父亲对他都很满意。婚后,司马语嫣的模样变好看了,一切都平稳发展了下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歧路灯称谓研究

    歧路灯称谓研究

    本书共三部分,对《歧路灯》中的称谓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从语义学角度将称谓分为八类,即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敬谦称谓、排行称谓、身份称谓、职业称谓、俚俗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