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1200000024

第24章 吴兴华(3)

诗人生涯的尽头

吴兴华年轻时,对自己的诗歌十分自信,从一封1943年的信中,你已看得出他如何富有雄心壮志:“我在达到二十三岁生日那天,总算一下自己据有的文学财富,比那位《失乐园》的诗人还强点。真的我一时还想不起任何人能在同样的立足点上与我对峙的,便是Keats(济慈)我也不觉得有对他大让其步的必要。”《失乐园》的诗人,自然是指英国大诗人约翰·弥尔顿了。

抗战胜利前,吴兴华还有意把自己的诗分为两部分,暂名“甲乙稿”,甲部收录那些根植于中国旧诗传统的仿古诗,乙部是他从英、法、德、意诗中得到启发而写的十四行诗、无韵诗等。他又计划等到生活安定下来时,便编一部巨型的中国诗文选集,他说:“以实在立得起的作家为主,每人好好替他们写一篇批评。这番工作我‘不敢多让’的缘故就是大多数成名的作家全集我都从首页翻到末页过,而且人人都殚精钻研,直到我像面对他们为止。悌芬,每当我想到这桩事时,就想你能来陪我,供给我感兴和意见。”

但吴兴华也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诗前景黯淡,缺乏知音。他曾告诉父亲:“张芝联从前曾取笑我道,我的诗将来除非自己注,自己批,才会流行。像芝联那样几乎omniscient(无所不知)的脑子要都觉得如此,那真是‘吹’了。”

1945年,张芝联夫妇赴上海,吴兴华在北平的好友又少两个,心境更加寂寞。这时他跟父亲通信,思想已没有以往那么天真乐观了。例如他说:“我往往觉得我们最大的毛病就在于自恃聪明太过,侈言凌人,结果成就常常反不如人。又事事觉得古人愚直可笑,不求快捷方式而故采迂途,因此好为无根之论以震骇凡俗,心醉于片时的喝彩,便无暇计及真正的不朽之业。”

1946年,他谈近况,说自己回到燕大任教,生活还可以,“但是人终日惶惶,安不下心来,恐怕还是没有像你和芝联一样的好朋友在身边的缘故”。即使这样,他依然不忘像几年前般勉励父亲:“我想你现在大约也离不开上海那种hectic(忙乱的)生活,但平时总要静一静心,现在社会一团糟,谁都厌恶,有些人因之就纵意自恣起来……我只有希望你还能竭力保持你纯真而美的性格。”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不再怎么写诗了。

1947年,吴兴华本打算在夏天赴美,先到康奈尔找谢迪克念硕士,然后去哈佛。课余他还安排了工作,可保衣食无忧。可惜照X光结果不好,不能航行,要请三个月病假,在校医处静养,他唯有拍电报到美国说不能去了。这件事应该令他很沮丧。这一年,他跟我父亲说:“我平日人也不大高兴,总觉得自己是out of place(格格不入),和人合不来,想你也定是similarly afflicted(有差不多的痛苦)。”

他又说:“近来我慢慢觉得诗文作为一种专业甚为无聊,把神智和精力耗费在钻研字句上实在太可惜……假如一个人能读书思考,而成为一个类似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代那样的well-rounded(多才多艺的)上等人,学问渊博,志气大,下笔作诗自然就好,而胸襟气象也自然与那些整天在笔砚间讨生活的人不同。”

1948年,吴兴华已开始有一些中年危机的迷惘:“我近几年心境屡有改变,对许多事看法都已与从前不同。学问方面虽是照旧的热心,写作则久已抛在一边,偶尔执笔也觉思路梗塞,看来慢慢要与此道绝缘了。不知将来做什么好-这是大家共具的困惑心理,我有时想从前抱的大志向,很可笑也很可悲。”

《诗的教育》与“林以亮”之谜

1949年,我们一家南下。临走的那个夏天,父亲跟吴兴华最后一次见面,之后一直到1952年就只有书信往来。1951年,燕京大学被当局接收,改为国立。吴兴华顺利过渡,但他肺病发作,要休假,家中还有弟妹各一人要养,周转不灵,只好向父亲借钱。当时他还劝父亲北上相聚,说:“我自己有时静下来想从爱情、金钱、声名上得来的快乐,比起你和芝联的友谊都显得空虚黯淡。”但父亲没有回去。

那年吴兴华为生活,翻译了萧乾的一篇小说,共五万字,刊于《人民中国》,分七期登完。他还打趣地向父亲说:“假使我生在18世纪的英国,恐怕也会编出几大册的宇宙历史及字典。”同年又参加土改,忙于政治学习。之后他也翻译了《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以解决冬煤问题。至于做学问的事,他也没有放弃,还花了一年时间搜集材料,写成一篇考证文字,是关于清初文人陈维崧的。最后他跟父亲说:“自己想起来,也甚好笑,以后这种傻事不打算干了。”

我父亲曾经在《林以亮诗话》中提及一件事,说是吴兴华抄录了王安石的一段诗给他看后,两人便断绝音讯。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我父亲提到的那封吴兴华“绝笔信”写于1951年2月20日,之后他还写了十二封信来,最后一封信是1952年7月19日,讲自己结婚的事。但从1952年起,我父亲便没有再回信给吴兴华,连吴兴华结婚也没去信恭贺,他不想朋友因为有“海外关系”而惹祸。

《林以亮诗话》中提及的吴兴华那封信是这样写的:“你知道不知道王荆公的这一段诗?我觉得整个旧诗领域内很难找到如此悲哀的句子,比Housman(豪斯曼)引Milton(弥尔顿)的那句有过之无不及。诗是这样的(记忆可能有错):‘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当开元天宝时,斗鸡走狗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6你是解人,一定明白我喜爱这段诗的心理。”

“Housman引Milton的那句”是什么呢?父亲在《论读诗之难》一文中提过,那句就是“Nymphs and shepherds dance no more”(仙女与牧人不再跳舞),你觉得悲哀吗?

既然这封信之后还有音讯,为什么我父亲在《林以亮诗话》中却不实话实说呢?我觉得他只是在编剧。你看一部电影,总希望最后一场戏会有些弦外之音,这样才可以不断回味。实际上,吴兴华写给我父亲的最后一封信是写自己新婚,但你这样照实说,读者不会觉得有意思,所以我猜父亲便故意借王安石的诗来营造意境气氛,让吴兴华的所谓最后一封信可以融入时代的大背景,使读者“荡气回肠”一下。

1952年后,我父亲没有再跟吴兴华通信,却在港台不同的文艺刊物上以不同的笔名发表吴兴华诗作,一时署名梁文星,一时署名邝文德(不要忘记我母亲叫邝文美),得到不少人关注。7连张爱玲也说过:“五十六期《今日世界》所刊鸣珰的《暮雨》一诗,学梁文星-有如猴子穿了人的衣服,又像又不像。”吴兴华在抗战期间已看过张爱玲的小说了,我发现他在1944年的信中这样写:“他们几人听说有在此客串一场之讯,但尚未证实。如果石奔也能快来就好了,我们正在热切地盼望着(这收尾有点像张爱玲的小说)。”括号中那句话是吴兴华的自评,很有趣。“他们几人”是指孙道临、姚克等,都是父亲和吴兴华的好友。当时父亲还不认识张爱玲,更是做梦也没想过她将来会成为自己的毕生好友。

1966年,吴兴华在“文革”中遇难,听说他死前几年正在翻译《神曲》和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小说,可惜都完成不了。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父亲有些旧文被辑录成《林以亮诗话》一书,当中有五首十四行诗叫《诗的教育》,原发表于1955年,夏志清在《林以亮诗话》序中称之为“传世之作”。这几首诗的作者一直挂名为“林以亮”,甚至父亲在《诗的创作与道路》一文中也说是自己-即“林以亮”-写的。这也不是事实。这组诗原题作《自我教育》,其实是吴兴华在1943年写的,他当时告诉父亲:“我相信诗中非常准确地呈现出来的东西是散文里没法说的,它们是代表着我诗歌进展中最可纪念的一个阶段。我有一个预感,这回我真走上正路了,以后即使改变,也只是修改,而绝不可能是舍弃现在的途径。”

吴兴华特别重视那五首《自我教育》,因为它们都是针对他自己和我父亲的性格弱点而写的。诗旨就是说,要借意志约制自己的天才,不可贪图片刻喝彩,如此才能有大成。

我认为,这几首诗不单是吴兴华写给自己和我父亲看的,也是用来告诫孙道临的。为什么跟孙道临有关呢?他的学名本来就叫“以亮”,一般人只知道他是著名演员,但吴兴华认为他更是诗人。早在抗战时吴兴华就跟我父亲说:“以亮是一个天生来的诗人,至于天生来诗人是很少的。以亮对一切想象文学天生来的适应性,是连我自己也不见得能胜过的。他可以很灵活地运用他的才能,使之行即行,止即止。他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不管束,指导自己的美才,宁可让它四面泛滥,也不肯让它夹起在两道堤间,取一个一定的方向,而把全份的力量倾注在那边。这本是极难的事,对你和以亮这种人尤其难,因为你们是聪明人,你们不肯工作只为一些辽远的将来或许会获得的结果,因为你们现在像‘水银四面溢流’已经足够把别人吓死了。”

“水银四面溢流”是《自我教育》中用过的意象,可见诗根本是写给我父亲和孙道临看的。

我看了这些信后,便明白我父亲不是想把吴兴华的诗据为己有,而是他心底根本没将“林以亮”当成自己一个人。我父亲有数十个笔名,“林以亮”只是一个角色,但这角色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它既代表了作为“天生诗人”的孙道临,也象征了吴兴华和他自己,即是说,“林以亮”是三位一体的位格,是他和他的朋友的共同暗号。另外,也许他在1955年写《诗的创作与道路》时,觉得应该以第一人称去描述才能加强那五首诗的重要性,所以便没有提及原作者的身份。反正都是“编剧”技巧而已,就像吴兴华那封引用王安石诗的所谓最后一封信。

我父亲跟吴兴华这种不分你我的友谊,在今天恐怕很难再有。我觉得我父亲一直在守护着他,无论生前还是死后。这种情义,吴兴华其实早在40年代初就已经知道了。一切像是宿命,他当时是这样跟我父亲说的:“亲爱的朋友,我常想在我一生不多的幸运事件中,我之认识你可以算是最大的。你所有意无意给我的帮助,已不是我一辈子所能还得清。而我现在还正年青,将来事不敢想,只有希望能永远保持着你纯洁伟大的人格,将来说不定还有别的强似我的人需要你的指导与援引。”

1.Oracle为神谕、哲人之意,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有“I am Sir Oracle,And when I open my lips let no dog bark!”大意是,我的话就是神谕,我说话的时候狗都不许叫。

2.Jean Moréas (1856-1910),象征主义诗人、散文家和艺术批评家,生于希腊,大部分作品用法语写成。

3.Cyril Connolly (1903-1974),英国作家,曾任文学杂志《地平线》(Horizon)编辑。年轻时立志成为小说家,《前程之敌》(Enemies of Promise),是他写的一部自传式文艺批评作品,书中反思了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杰出的小说家。

4.出自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边万树”应作“江头千树”,“逐客归”应作“逐客来”。下面三句分别出自明代高启《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清代张问陶《梅花八章》(其八)和唐代崔道融《梅花》。

5.Murray可能是指英国作家John Middleton Murry,原信拼写有误。

6.原诗为:“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王安石《凤凰山》其二)

7.关于吴兴华诗歌在港台的发表和影响,可参见伦敦大学Michel Hocks(贺麦晓)的论文《吴兴华、新诗诗学与50年代台湾诗坛》。

钱锺书赠宋淇的《围城》,扉页上写着“悌芬畏友惠存”,钱曾写过一首名为《答悌芬》的七绝,其中有“年来渐似欧阳九,不畏先生怯后生”。

1980年1月28日,钱锺书寄给宋淇的手书信。

我外祖父母的结婚照,左起二、三为外祖父母,1908年1月6日摄于广州Mary Fulton的摄影馆。

钱锺书致宋淇的最后一函,时间为1989年1月15日。

“超级张迷”水晶(右)与钱锺书的合影,摄于1979年钱锺书访美时,水晶把这张照片寄给张爱玲,张又寄给了我父亲;下图为水晶在照片背面的题字。

1953年,傅雷赠给我父亲的照片,下图是照片背面的签名。

傅雷书赠我父母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写给我叔父宋希的信(部分),谈及宋家的家事。

宋家、傅家故居,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284弄安定坊5号。

1982年12月4日张爱玲写给宋淇的信(部分),信上说到《殷宝滟送花楼会》是以傅雷为原型的。

年轻时的吴兴华。

吴兴华与妻子谢蔚英的合影。1952年7月,吴兴华将这张照片寄给宋淇(奇),下图是照片背面的题字。

1942年7月17日,吴兴华寄给宋淇的信(部分),信中大谈诗文。

1947年,吴兴华重读莎士比亚《暴风雨》,图为当时的随感手迹,第一句内容为:“外面海洋上的狂风暴雨就是他内心的无边宁静,永远是劫夺,却从来不给与,他因此更了解和爱惜生命。”

1954年,谢蔚英、吴同和吴兴华的合影。(吴同提供照片)

宋家藏有的几本吴兴华的笔记,里面有他抄录的大量诗歌。

同类推荐
  •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写史,最难的是写人。历史是人折腾出来的,说史,即使是单纯的大事记,也免不了有人在里面,不能把人和事剥离开。但是,现在做历史的,往往见事不见人,写来写去,干巴巴的,就那么点事儿,里面当然有人,但是人都“事儿”化了,没血没肉没性情。说实在的,不是写史的人不想写人,一边是多年的积习难改,一边是写人也的确有难度。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长征英雄谱2

    长征英雄谱2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李鸿章全传》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
热门推荐
  • 梦衍破苍穹

    梦衍破苍穹

    一名平凡至极的爱做梦少年。得到一块上古第一神石梦衍石,从此他的梦境不再只是虚幻。在梦里他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他可以让让河水倒流,让时间静止。并且他还能在梦中得到他想要的上古第一神法,等等无数无法想象的东西。这是神仙的世界,有热血有欢笑有爽快。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8384

    8384

    冉瞳,生活在差不多社会最底层的女孩,没有钱,没有貌,遇到了命中的初恋骆冬晨,但却因为自卑又失去了他。多年后再遇,他成为了高高在上的总裁,而她只是一个普通小职员。她依然自卑,逃避他的爱,可他的深情最终感动了她,两人终于携手,共赴美好婚姻生活。
  • 穿越之从声优做起

    穿越之从声优做起

    国家级配音演员,穿越到日本.从声优做起,一步步成为国际巨星的故事.
  • 聚宝盆:咱玩江洋大盗

    聚宝盆:咱玩江洋大盗

    柴扉扉觉得人生最光荣的事是:咱要做一个劫富济贫的好人!穿越古代,现代神偷励志改变,专门做一个“好人”。从此江湖苦不堪言:金银珠宝被掳走,连城宝物渣都没。丢脸有木有!最最重要的是:人家还把自家牌匾都偷走了!上面光荣写着“飞偷大盗到此一游”又把牌匾扔了回去!从此,柴扉扉江湖人称“飞偷大盗”。如果你要问咱家扉扉的钱到哪了?西北贫困地区领着一家老小走上致富道路。这是她的功劳;东部水荒问题OK,全民步入小康生活,这是她的策划。这就是劫富济贫有木有!某年某月某日,听某人说某位腹黑男主身带奇异宝物聚宝盆,某女心动不已,结果......展开了一系列你追我赶的过程。具体请戳正文。
  • 未央花谷

    未央花谷

    她本是现代杀手组织的幕后操控人,却一次意外被下属杀害;她心思缜密,重生成一个婴儿被丢弃在雪地里;唯一的亲人师傅突然失踪,花谷一夜之间被烧毁,四岁的她到人间女扮男装加入仙宗,却因不愿再拜师被派去做了打杂的弟子。同门弟子的嘲笑与打压,师辈们的刻意忽视。她在比试上一举夺魁,被掌门看中收为“弟弟”。频繁出现的神秘人,是帮助自己还是另有所图?魔族?妖族?为何处处要致她于死地。一切的一切,都显示着不同寻常,像是安排好的,有一个惊天阴谋.....
  • 冥王的极品帝妃

    冥王的极品帝妃

    她被亲妹妹谋害,不慎跌落悬崖,再次睁开眼已身在异世。靠着前身留下的记忆,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乃是凤诀国的长公主。因为体内的火龙元神苏醒,招来了那个让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子!他一次又一次的帮她,从逃离皇宫至斩杀妖王到魔域寻宝,他始终不离不弃!可是当他遇到危险,她却帮不上忙,眼看着他的灵元被魔神一点一点吞并,她只能伏地痛哭!魔神借着他的身体百般折磨她,最后她生下了他的孩子,可是他却被永久封印在冰棺内!许多年后,孩子问她,他的父亲是谁,她却只能沉默!(她叫青鸢,他叫陌无极)
  • 双面王爷残颜妃

    双面王爷残颜妃

    她,是京都第一丑女,丑名扬天下,出身低微,却是一身才华隐于丑颜下!他,是折仙国的君王爷,当今皇上的胞弟,却在四王之乱中从此与轮椅为伴,闭门不出。一眼缘起,只因眸光潋人。当他将她放在心中时,却发现丑颜非天生,他可愿为她重入朝堂?有人要她命,他必万万不允,即使是抛弃生命,他也要将她纳入怀中!当她将他放在心中时,可愿为放下深仇大恨?看着他痛苦,她心痛万分,即使是抛弃生命,她也要让他活下去!
  • 金夏

    金夏

    她,是一名小说作者。但是却让她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奇迹——穿越可是,到清朝或汉朝不好,偏偏到了明朝。天啊!!谁能告诉仲夏明朝的历史啊!!
  • 馋嘴丫鬟斗龙颜

    馋嘴丫鬟斗龙颜

    风暴中魂回古代,馋嘴的她碰到了他,邪魅难知的晨雨,几番相遇,误会迭生,她被逼成为他的侍婢,一次又一次的杀戮在眼前上演,却无力制止她身藏不为人知的秘密,可却无故穿越成了这个不幸的棋子,有人要杀她,掩盖红尘;有人要救她,怜悯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