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2300000016

第16章 魏晋南北朝篇(3)

先来看看史书的记载: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到了白帝城。于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8月下葬。人们根据史料的记载,认为刘备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因为上述的史料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蜀汉的观阉令史(从事文献档案管理工作),在蜀汉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刘备的葬处。刘备死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在今天的武侯祠内确实还有刘备墓的建筑。过去杂草丛生的墓地被泥土夯筑得更高了,墓上种满了小小的翠柏,墓地周围也被青石条围护了一米多高,显得尊贵,有皇家气派。武侯祠博物馆的人在一次植树时,意外地在刘备墓的封土边缘挖掘的树坑中发现了许多蜀汉时期的砖。这些砖位于刘备墓的封土边缘约30厘米的深处。砖的颜色与泥土近似,但质地很坚硬,砖的一侧长边上镂刻着花纹,与成都平原常见的东汉砖非常近似,是当时专为修建墓室烧制的。这些也都从侧面证明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惠陵与刘备墓在成都的记载的可靠性。

一种说法认为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驳斥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关于刘备尸体运回成都的记载。刘备死于农历的四月,对于四川来说,这是烈日炎炎、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从白帝城(今天奉节)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岖的山路,仅单行也得需要30多天时间。如果花这么长的时间把刘备的尸体运到成都,按当时的尸体保护技术,要使尸体不腐烂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很好的尸体保鲜技术。

刘备墓顶侧,有几个六七米的盗洞,这些可能都是盗墓贼“光顾”后的痕迹。沿着洞口往下观察,全是一层三合土一层黄泥土夯筑起来的,靠近坟的地方还曾发现一块数十吨重的灌县石。这座皇坟总面积达100多亩,全是由石灰、黄泥和这种灌县石等混合物夯筑而成,由于墓建筑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坟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蚂蚁蚊虫之类的东西。尽管他出身贫寒,但自认是皇室后裔,所以,刘备还是不能摆脱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的影响。按制度规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用于修筑帝王的陵墓。刘备在位三年,尽管与魏、吴两国战争不断,但仍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建坟墓。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哪来那么多本地没有的黄泥?那么巨大的石头又是怎样从数百里之外的地方运到莲花村的?这些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因为没有很好的尸体保护技术,刘备的尸体不能运到成都安葬,而彭山牧马乡莲花村离成都骑马也就半天的时间,难道刘备的尸体运到莲花村就不会腐烂吗?这个无法解答的疑问又使人们想到了传说中刘备埋葬奉节的说法。刘备是一个乱世之君,为了防止盗墓,刘备出殡时是四路同时进行,目的是迷惑那些企图盗墓的人。

刘备到底身葬何处至今不明,只有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实,所以这个问题仍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

蜀汉后主刘禅

帝王档案

刘禅:公元223年-公元263年在位,字公嗣,刘备之子。性情懦弱糊涂,在位41年被灭国,一生浑浑噩噩,但却落得个善终,病逝洛阳,终年66岁,葬地不详。

“扶不起的阿斗”之谜

相父身影后的皇子

刘备死后,诸葛亮迅速控制住了政权,刘禅对他也一直言听计从,算是遵守了在刘备临死时许下的诺言。诸葛亮一直对刘禅耳提面命,这在前后《出师表》里都看得出来。刘禅在内心里是否服气,别人不知道,但表面上他还是很听话的,曾经说过“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把朝政基本上都交给了诸葛亮。刘禅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之和谐与美妙,为历代有识之士赞不绝口,被视为封建社会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关系。

诸葛亮北伐前夕,对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说他不分五六,担心他闯祸乱来,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帅宿卫亲兵,监管刘禅。刘备逝世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可是仅几年工夫,诸葛亮又做出另一番天壤之别的相反评价,把刘禅的智商贬得一塌糊涂,说明诸葛亮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私心,并不是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权力。

在《出师表》中也透露出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种种不和谐的信息。例如,诸葛亮一再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居然把“宫中府中”放在同等地位,也是要刘禅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诸葛亮常驻于汉中,醉心于北伐,并不辅佐和教导刘禅怎样治国。将心比心,刘禅怎能对他没有意见和看法?须知,诸葛亮的最终使命是辅佐刘禅执政而不是代替刘禅执政。

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情绪,是在他死后才逐渐地显露出来的。诸葛亮刚死时,刘禅哭得伤心,以至于昏倒在朝堂之上,但有人提出为诸葛亮立庙于成都,刘禅却坚决不答应。后来被逼得没办法,才被迫让步。倘若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真是“如鱼得水”,恐怕刘禅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对给诸葛亮立庙了吧。

不仅如此,刘禅还在两个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跟诸葛亮完全不同的举措:

其一,废除了丞相制。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先是以蒋琬为尚书令和大将军,后又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钳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乃自摄国事”,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

其二,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以往碰到这种有利时机,假若诸葛亮在世,他肯定不会放过,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兴兵大举北伐。刘禅唯恐蒋琬又走诸葛亮老路,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刘禅强调要与孙吴政权互相配合,同时兴兵,合力伐魏。否则,以弱蜀单独伐强魏,其结局只能像诸葛亮生前那样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由此看来,刘禅基本上是不赞成诸葛亮的北伐方针的,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他没有也不可能在诸葛亮生前表示反对。

当然,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存在些许不和谐因素,但双方毕竟没有撕破脸皮,更没有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观其相处始终,基本上还是说得过去,说不上太好,也说不上太糟。至于他们君臣关系的佳话,其实是应该打点折扣的。

中人之才,守成之主

诸葛亮死后,根据他的遗命,蒋琬、费祎共同主持朝政,而长史杨仪不服气,甚至说出还不如当初趁着诸葛亮刚死投降曹魏的话。费祎抓住他的小辫子向刘禅报告,刘禅立即将杨仪废为庶人,后来又将他投入监狱,最后逼得杨仪自杀了。可见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是完全能够控制政局的。

大臣刘琰的妻子胡氏入贺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刘琰的猜疑,导致了恶性事件。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可见他还是有容人之量,善于听取意见的。

蒋琬、费祎相继去世后,费祎的助手姜维掌管军事同刘禅亲信的宦官黄皓发生矛盾,想除掉黄皓。刘禅护着黄皓说:“区区一个太监,不过是一个听吆喝的,你和他计较什么?”后代史家把黄皓写成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坏蛋,其实黄皓与真正祸国殃民的宦官,如赵高、魏忠贤比,只是陪着刘禅玩耍的一个小人而已,倒也没多坏。起码他对刘禅是没有一点外心,刘禅也需要这么个贴心的人。

蜀汉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曹魏右将军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惧怕司马氏诛杀,叛逃到蜀国。他是曹操的连襟,但从妹嫁给张飞为妻,生下一女,就是刘禅的皇后,所以与刘禅也有亲。他的父亲夏侯渊为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这件事,他处理得也算恰当。

魏延叛乱被杀,后主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这说明刘禅的胸怀,还是够宽大的。

从上述这些事例看,刘禅算是个中人之才,守成之主,并不是什么“扶不起来的阿斗”。到底怎样才算能扶得起来呢?统一中国吗?换谁到刘禅那个位置上,凭着蜀汉那一点力量,恐怕都不行。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刘禅能领导蜀国41年,既避免了班子内部互相倾轧,也没有隔几年发动一次大的运动,而政权稳固,其实算基本称职。

突然亡国

姜维见刘禅不肯除掉黄皓,怕自己待在朝中深受其害,就跑到汉中练兵,再也不肯回来。姜维有心继承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几乎每年都出兵攻打魏国,但是蜀汉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弱,姜维不但不能够取得胜利,反而白白消耗了不少兵力。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将军邓艾、诸葛绪各带兵三万,钟会带兵十几万分三路进攻蜀汉。姜维看到魏军声势浩大,知道抵挡不了,就把蜀兵集中到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守住关口要道。钟会带兵到了剑阁,一时没法攻进去。

邓艾看到蜀军主力守在剑阁,就带了精兵偷偷绕道到剑阁西面的一条羊肠小道上向南进军。这一带本来是人迹不到的地方。邓艾带领这支精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走了七百里路也没有被蜀军发现。最后,他们来到一条绝路上,山高谷深,没法前进。邓艾当机立断,用毡毯裹着身子,从悬崖峭壁上滚了下去。将士们见邓艾一带头,也跟着滚了下去。有的攀着树木,一个接一个慢慢地爬下了山,终于越过了这条绝路,一直赶到江油(今四川江油县)。

驻守江油的蜀军没想到邓艾会从背后杀出来,突然见到魏兵出现在城下,来不及组织抵抗,只好投降了。邓艾继续向绵竹(今四川绵阳西南)进攻。守绵竹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邓艾派人送信劝说他投降,说:“如果你肯投降,就推荐你为琅琊王。”诸葛瞻听说要他投降,气得火冒三丈,把邓艾派来劝降的使者杀了。他摆开阵势,决心和邓艾拼个死活。但是毕竟敌不过邓艾,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战死了。邓艾拿下绵竹,直奔蜀汉都城成都。

之前,曾有战报到成都告知刘禅,刘禅没当回事。后代史家说是黄皓欺瞒他,这又令人费解,黄皓又不是魏军的奸细,为何要欺瞒刘禅,难道蜀汉亡了国对他有好处?其实还是刘禅自己不在乎,古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魏军不是那么好进来的,若不是邓艾会钻孔子,估计也打不进来。

魏军一到,蜀汉朝廷乱作一团,后主赶快召集大臣商量。有人主张往南逃,有的主张投靠东吴,有人认为现在魏国大军压境,不如趁早投降。刘禅见大势已去,接受了投降的建议。

他的儿子刘谌不肯投降,劝刘禅与魏军死拼到底。刘禅不听他的,刘谌就跑到祖庙去痛哭,又把老婆孩子都杀了,最后自杀。其实他死也是白死,当时姜维已经投降了邓艾,蜀汉已经完全没有了抵抗的本钱,最后拼命送死,只会搭上守城将士和老百姓的命。

刘禅的投降是对是错,千年历史争论不休,深知回天无力,是拼死一搏,致百姓于水火于不顾,还是以降保得一方免受战乱,蜀汉帝业虽则倾倒,而百姓尚好,也留点颜面去见征战一生的父皇。他拼命到底,又有什么意义?

蜀汉存在只有43年,刘禅在位41年,皇帝做到了尽头,而且落得善终之局。

阿斗乐不思蜀之谜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后来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人把刘禅接到洛阳,随同他一起到洛阳去的只有合正和刘通两个人。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都封了侯。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着嘴看得挺带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属下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又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合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合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

刘禅点头答应,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刘禅就把合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司马昭看到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合正说的啊!”

刘禅说:“对,对,正是合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从此对刘禅放了心。

同类推荐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 李世民的智慧

    李世民的智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秦王的千古名句。诗中的秦王是一个史诗般的英雄:他气宇轩昂、壮志凌云;他文治武功、丰功伟绩;他英明神武,统一中华……众所周知: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的赢政,在称始皇帝前就称秦王。大约1000年后,中国历史上又出了一个秦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大唐帝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秦王李世民从小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再一次使中华大地海晏河清,昭陵六骏可作见证;玄武门兵变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又以封建盛世“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
  • 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本书选取了七个伟大朝代最后一个亡国君王的故事,品读这些君王在面临着国家衰败的局面时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让当今的人们从中得到历史的教训。胡亥、王莽、刘禅、杨广、李煜、妥欢贴睦尔、朱由检,他们都曾经亲手将一个伟大的帝国葬送,品读这些灭国之君的传奇,聆听那些帝国崩溃前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还原犯罪真相:侦查逻辑和方法

    还原犯罪真相:侦查逻辑和方法

    本书不是进行学术讨论,对学术界存在争议的“回溯推理”未作介绍。在作者看来,强调侦查假设没有必要再强调“回溯推理”,回溯推理只是对假设形成路径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在作者看来,侦查假设与侦查回溯的共同存在难免给读者带来疑惑。这是一本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讲述死人会说话的刑事侦察案例奇书。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侦查、侦查逻辑学、侦查的历史、侦查逻辑的现状、侦查逻辑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三章介绍了当代最新的鉴识技术以及依靠鉴识成功破案的典型案例,还向读者介绍了现场搜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学术界对观察有影响的理论;
  • 天使丶守护

    天使丶守护

    当拥有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时,是去毁灭曾经被伤害过的地方,还是愿意去守护现在身边拥有的一切。有时,力量可以毁灭一切,相反的,它也能守护一切
  • 热河惊变:大清王朝的历史拐点

    热河惊变:大清王朝的历史拐点

    三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蛮荒四散荒草疯长的燕山丛地,康熙大帝御鞭指处,一座神奇的皇家山水宫苑傲然出世。本书自避署山庄营建前的大背景起笔,踏寻康熙大帝当年的心路历程,粗心勾勒出大清帝国一幅幅尘封百年的历史画面……
  • 穿衣戴帽妙招1668

    穿衣戴帽妙招1668

    本书第一章讲提不同人群的穿衣技巧,如销售职业、教育性职业、办公室人员、自由职业等人群;第二章讲的是穿衣遮丑小窍门,如小个子、白皮肤、下身胖等;第三章讲了服装的选购和搭配。
  • 当时明月在

    当时明月在

    如风的少年如花的女子情愫暗生,正当青年的爷爷爱上了名份是自己继母的少女花萝。少男少女心绪千转百回,可是乡村伦理正如悬头之剑,如何担起那“乱伦”的骂名……
  • 大陆神起

    大陆神起

    一个少年的崛起,一场腥风血雨的争斗,看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另一个神起的大神
  • 有效动起来:绩效考核的5大运动

    有效动起来:绩效考核的5大运动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致力于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提供一套考核员工的整体解决方案,分别从认知考核、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实施考核、考核反馈、考核结果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五步绩效考核运动,使企业的绩效考核真正有效动起来。
  • 每天一个冷笑话

    每天一个冷笑话

    本书完全免费,发上来给大家图一乐。然后我要说的是,看我真挚的眼神→_→你好意思不点收藏么╰_╯(吹牛b专用群291884364,入群暗号——我从不吹牛b,欢迎阅读新书《源计划之武当崛起》)
  • 天下第一宠之绝宠公主

    天下第一宠之绝宠公主

    身为皇女,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皇上的宠爱,有了这份宠爱,便是闹翻了天也没什么要紧的,皇上通通会帮你搞定。一朝穿越,身处大好年华的女青年却变身成了一个婴儿。身陷皇宫之中,母亲又是个地位低下且不得宠的,想要生存,唯有抓住唯一的主宰者——皇上。身处高位,皇上必定缺少亲情,那她就给他想要的。一声爹爹,让那高高在上的人瞬间变成慈爱的父亲。几番努力,终究让她成为那人心尖尖上的人儿。从此,成就了天下第一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