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2000000049

第49章 佛教道教中的辟邪(2)

第二,出世间禅,又可分为四种禅:一为观禅,“观”即观照之意,静观世间一切不净的事物、邪恶的东西,产生“不净想”,生厌恶离开之心。二为练禅,“练”即锻炼之意,习者由浅至深,念念在练,达到心中澄明、不杂异念。三为薰禅,又称“狮子奋迅三昧”。“薰”即薰熟自然脱落之意,修此可达到心意顺逆来回自如,尤如狮子进退伸缩敏捷;又可除杂念驱邪恶,尤如狮子动作勇猛奋迅。四为修禅,修此禅,能超越“三昧”,达到自由出入的境界,亦即超越全神贯注于某一对象的初级禅定的层次,自我的意念出神入化,不滞于物,亦不滞于思,好似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第三,出世间上上禅,此为大乘菩萨所修,分为九种:一为自性禅,由自心的妙用,能生万种法,依心而修,不向外求。二为一切禅,修习者自会体验到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体用皆由心所生,由此能化万物、万念。三为难禅,修习者依禅心而运其悲智,研习异常困难。四为一切门禅,修习者心入于禅,一切禅定皆由此出。五为善人禅,此禅为具备慈悲为怀喜施舍有大善根的人修习的禅法。六为一切行禅,包括大乘佛教的一切行法。七为除烦恼禅,修习者可免除一切苦恼。八为此世他世乐禅,修习者能与众生既获得此世的安乐、又可获得他世的安乐。九为清净禅,人研习此禅,可断尽烦恼,得清净果。

当然,佛教中“定学”的作用决不仅仅局限于辟邪,而是通过身心的养炼,使邪念不生、邪行不起,摄心定神,从而一心向佛,超脱世俗的苦海,最终实现成佛的目的。

4.佛教功法之辟邪

佛教为了使人们避开世间一切邪恶的引诱,一心向佛,最后修得正果,发展出一套十分复杂的功法,它们完全不同于民间的辟邪方法和过程,两者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佛教功法把辟邪作为手段,成佛才是目的,而民间世俗的辟邪本身即是目的。下面分别述叙之。

(1)禅宗之禅法

“禅”又称“禅观”,通过静虑观心来避外在之邪恶,成就佛果,本质上也是一种定学。但中国禅宗所讲的禅法又有其独特性,已成为中国佛教中主要的功法,故单独阐述。

“四念处”与“五停心”。所谓“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世人难以脱离“苦海”,难以抵挡声色犬马享受荣华富贵这些邪恶事物的引诱,就是过于重视自己的肉身。禅法要求人们反观自身,体察自己的肉身内蓄粪便尿液,外则臭汗污垢遍布,于是顿生厌恶感,从而进一步抑制住由肉身的欲望引起的对邪恶事物的接纳,这就叫“观身不净”。人们总认为世间生活有苦有乐,有喜有悲,所以在痛苦之时、悲哀之时梦想着那欢乐时光、喜悦的时刻尽早地降临,但实际上人的苦乐感受全为外境的移易造成,苦感固然是苦,而乐感实则也是苦,人永远摆脱不了生、老、病、死之苦,这就叫“观受是苦”。不惟外在的世界生生灭灭、毫无自性,即便自我的意识、精神、欲望、看法等亦是生灭相续、永无定性的,前者叫“观心无常”,后者称“观法无我”。

“五停心”分别是“多贪不净观”、“多瞋慈悲观”、“多散数息观”、“愚痴因缘观”、“多障念佛观”。“五停心”颇有点像医生的对症下药,世人在贪瞋痴的方面表现各不相同,故要使用不同的停心观法。如贪恋淫欲者,应多做“不净观”的功夫,反观自身和贪淫的对象,便会发现男男女女,无不都是污秽的、不干净的,如此持之以恒,淫欲之心自然而然地会减少。那些易发怒脾气暴躁者,则应多习“慈悲观”,叫他仔细地省察,自己与世界上的芸芸众生皆为平等,既然如此又为何与他人争执、受气烦恼呢?这样便会使人心平气和,渐生向佛之心了。而对想学佛者来说,刚开始时总是会心猿意马、收拾不住的,此时便要习“多散数息观”,即觅一静室打坐,反复数自己的呼吸次数,逐渐地便可收敛精神,集中意志了。在大多数世俗人眼中,世上的东西都为实有,可吃可穿可用可乐,等等,这就须用“愚痴因缘观”了。也即是说对这些“愚痴”者而言,要仔细地领会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成,无实性、无实在,乃是虚无和空,所以,根本就不应该去追求,实则也无法执着。还有一种人,业障深重,做了很多坏事,一当其想改过向善,修习佛法,便会产生很多的障碍,靠他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于是便需仰仗佛力来帮助。此称“多障念佛观”。“四念处”和“五停心”的功夫在佛学史上皆属“小乘禅法”,主要源于汉末安世高所翻译的禅经。

(2)念佛

念佛是佛教各门派皆用的功法,其主要作用当然在于时刻心想着佛、向往着西天极乐世界,从而远避凡间诸邪恶的引诱。佛教中的净土宗把念佛作为主要的修习功法,又分为两种:一为“定心念佛”法门,所谓“定心”,即是在心中时时默想佛的相貌、佛的威德,以此抵御邪恶的侵袭,修得正果。二为“别时念佛”法门,也即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在白天的三时和夜间的三时)心中想像着佛就在眼前,口中不断地唱颂佛名,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必将往生西方佛国。

“定心念佛”法门和“别时念佛”法门均为东晋慧远立净土宗时传下的佛教功法。到了唐代,善导大师为使佛教功法更加接近世俗的民众,开始倡导单用持名的功法,即仅仅口唱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这种简便易行的功法迅速地普及到广大的城镇与乡村,人们无论是否是佛教徒,只要到寺庙中烧一炷香,口念数遍“南无阿弥陀佛”,就可借助佛力远避世间邪恶,获得世俗的幸福。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遍及全国,实际上也成了民间辟邪的一种方法。当然,这主要的功用是一种心理的安慰,人们害怕遇见邪恶之事,于是口唱“南无阿弥陀佛”,在心理上似乎增添了一种力量,从而敢于做应该做的事。如果真的邪恶不侵,自然就会说佛法灵验;若邪恶降临了,便会说这是佛心不诚,所以就不灵,等等。这种解释模式几乎可以应付世间的各种事态发展,成为广大民众长期持之不辍的处世方式。

(3)观想

净土宗的禅观把“观想”的功夫分得相当细,要人们从精神世界玄想佛界,从而避免邪思邪念和邪恶的事物侵扰。《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经》提出了十六种观法,主要内容是:第一,日想观;第二,水想观;第三,地想观;第四,树想观;第五,八功德水想观;第六,总想观;第七,华座想观;第八,想像观;第九,佛真身想观;第十,观世音想观;第十一,大势至菩萨想观;第十二,普想观;第十三,杂想观;第十四,上品生观;第十五,中品生观;第十六,下品生观。

这十六种观心方法略可分成四个部分:一是从第一观到第六观,主要是在心理上极力观想佛所在的极乐世界。因为这世界是在西方,所以应该从落日观起;佛国遍布净水,所以从落日而观想到海水,由水而冰,渐渐化成瑠璃地,极乐世界渐现轮廓。然后再观树、观水、观佛所居之楼阁,西方极乐世界遂完全显现了。二是从第七观到第十一观,主要是观想极乐世界中的佛菩萨。在佛经中记载,佛菩萨都端坐在莲华座上,所以,须首先观想莲华座,再观想平常习见的佛菩萨的塑像,最后移观到无量寿佛、观世音、大势至明真身。三是从第十二到第十三观,主要是想像自己往生至极乐世界,趺坐在莲华中间,刚开始时莲华完全闭合,尤如在母胎,然后莲华一开,佛光普照,眼目光明,佛菩萨顿然显现,这样便是往生成功。这时,人们仍须重复观想佛菩萨,或出现在池水之上,或出现在十方,变化万千,普救众生。四是从第十四观到第十六观。修佛之人,根器有利钝,功夫有深浅,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自然分出了上中下三品,每品中间,又别为上生中生下生三品,共有九品,所以每个希望通过观想而辟邪而成佛之人,都需格外的努力和修习。

(4)持名

所谓“持名”,即是口唱阿弥陀佛的名号。在佛教看来,念佛号的作用非常大,一则可收神敛性,万邪不侵,远避一切邪恶的东西;二则使自己心向佛国,最后修得正果。只要人心中以佛为对象,专念不歇,久而久之就能见到真佛。

“持名”可分为三种,一是觉性念,即一人念佛,得见一佛;多人念佛得见多佛,显现出的佛的数目与众生心中的数目相等。二是观相念,即观想佛身净妙,佛国庄严,心中不停地观想,口中不停地念佛。初习佛学之人,可面对佛的塑像、画像来进行观想,专精念佛。三是持名念,即止息观想,只唱佛号,可区分为“高声持”、“金刚持”和“默持”三种。人们念佛时高声朗诵,可推撕精神;而默持正好相反,只是心中默诵,口中无言;金刚持处于高声和默诵中间,单动口唇而不发声。至于应该动用哪一种“持”,则需根据各人的根性及方便,适宜哪一种便用哪一种。

从念佛的声调来看,有缓顶念和追顶念两种。所谓缓顶念,声音要长而且徐缓,先屏除心中的一切妄念邪想,自然生出念佛的心意,鼻子一呼一吸的时间,念一个“南”字;再呼吸,念个“无”字,如此逐字去念,声音自然和缓。若能旋绕着佛像,一面缓行,一面念佛,一步念出一个字,声音和缓,但绵绵不断。所谓“追顶念”,即念完“南无阿弥陀佛”后,立即接上再念,中间不允许任何间断,以使邪念无从生发。一般那些一心向佛之人,可先在一天中从早到晚念个不停,功夫纯熟,可延长到二天、七天、十四天,甚至四十九天,一直念到任何邪念妄想消失得无影无踪,外在的百邪无法迫身,才算大功告成。所以此法须由那些有耐心有定力的人才能实施,且运用时要小心,不可声音太高以伤气,不可默思过头以伤血脉。

在禅净双修的方面,又可分禅定念和参究念两种。所谓“禅定念”是既坐禅又兼念佛号。当人们坐禅至澄心静虑、寂然不动时,静极而觉,以这种大觉大悟之心去默念佛号。所谓“参究念”,即是在参禅兼念佛的过程中,努力追溯(参究)念佛的究竟是谁,自己念佛之心究竟缘何生,缘何灭,怎样去又怎样来,如此穷究到最尽头,妄念邪意尽逼榨干,心境便豁然开悟,离佛不远了。

(5)咒语

念咒语是佛教中密宗所使用的修行方法。在佛未进中国以前,民间就广为流行所谓禁咒法,据说极灵验,可辟邪消灾、除患祛病。密宗的僧侣念咒语时,也被认为能发神功,辟邪压魔。佛门中的执咒,其作用亦有两个方面,一为驱邪避恶,二为修习善果。当然辟邪是手段,成善是目的。

在密宗那里,持咒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在咒语上,持诵不缀,最后生出佛门智慧,增加正念和正慧,在精神上保持无量佛法,百邪不能侵,终则成佛。

密宗的持咒,对人的身、口、意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每念一咒,都有相应的用手指结印的方式,此称“手印”,是为“身密”。人口中诵咒文,句句分明,毫无差错,此称“口密”。再则,每一特定的咒都有相应的佛菩萨的对象,心中须观此佛菩萨的像,此称“意密”。修行之人,身意口皆入神秘的境界,从而邪意尽去,避气不侵,久而久之,最后即身成佛。

5.慧学:佛法之辟邪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一般的宗教多诉诸人们的盲目信仰,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佛教则不然,它对许多现象的分析都是相当缜密而极有逻辑的。佛法被人们所相信,往往不主要是信仰起作用,而是人理智上感到其有道理,被其一步一步引入佛教领域内。

从辟邪的角度来观察,佛教又与其他的民间辟邪有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民间把那些不吉利的物件、事情视为邪,把那些可怕之物视为邪,并运用各种方法来避;而佛教则把世俗的一切均视为邪恶的东西,不仅可怕的东西为邪,那些人们竞相求取的福、禄、寿等均是邪,都应该用威力无穷的佛法来加以避除。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那些可给人们带来幸福、带来愉悦、带来享受的东西,怎么可能使人相信是邪恶的呢?佛教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出一套说服力极强的佛法,它教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外及里,由浅入深,循循诱导,确让人从内心里信服。佛教传播之广泛,信徒之众多,与此当然不无关系。

(1)人生是苦

对人而言,生命是宝贵的,生活是幸福的,时光给予了人享受和快乐。但佛法却认为这全是假象,人生就是苦海,生活充满痛苦,人只有洞悉人生活中的一切本质上是邪恶的,才能一心向佛,终则脱离苦海,摆脱轮回,成就佛果。

同类推荐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 体育知多少

    体育知多少

    古代体育非常发达,种类繁多,竞赛激烈,很多情况下,不逊色于现在。但体育最初的来源,又是怎样的呢?体育是与人类的出现而一同出现的,古人采摘果实,捕捞鱼虾,都需要跳高,跳远等活动,由此产生了体育。并逐渐杨枝散叶,丰富化。如现在的足球,它最早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欧洲产物,事实上,它在中国民间流传很久,名为蹴鞠;唐朝时也出现了马球。该书在展现各种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同时,也展现出这种古老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
  •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

    对原始民族部落中的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是长久以来争议的中心。本书是作者对这些难上解答的谜题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作者考察了澳洲土著人的图腾崇拜,认为:触犯图腾禁忌在原始民族里被视为最大的罪恶;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而转变。在分析群体婚和外婚的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和有趣的现象——它们都具有严厉防止乱伦的作用。通过对禁忌及其所隐藏的矛盾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禁忌具有下列性质:1、由玛那依自然或直接的方式附有人或物身上因而产生的结果。2、由玛那以间接的或传递的方式而产生的结果。3、前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热门推荐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二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二

    本文主要内容为朱少连的故事、钟竹筠的故事、吴光浩的故事、詹谷堂的故事、袁文才和王佐的故事等。
  • 宝贝来袭,抱得总裁归

    宝贝来袭,抱得总裁归

    18岁,她走错房间,他喊着别人的名字将她压在身下,春风一度,事后她却连他的长相都没看清楚。墨衔之,墨氏总裁,江城最炙手可热的钻石王老五,为了初恋,禁欲五年。可是有谁告诉他面前这个喊他爸爸的小鬼头为何跟他长得一个样?“你,解释一下。”他沉着脸质问孩儿他妈。“你儿子当然长得像你。”某女爆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不记得和你做过。”他的身体只对一个女人有反应,但绝不是她。某女隐去苦涩,牵强一笑:“那可能是我搞错了,没准你们俩是兄弟呢。”之后,某女便带着儿子登堂入室,她儿子不但成了他弟,他还得叫她一声“婶婶”。
  • 我欲逆苍穹

    我欲逆苍穹

    穷苦人家冷墨萧竟然是被抛弃的二少,看冷墨萧如何闯冥界,逆苍穹,灭天道
  • 转魄

    转魄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一个剑客,辅佐三代帝王,殚精竭虑,只为一个梦想。两大帝国的对抗,是他的舞台,却也是他的失意场。屡屡拼尽全力,又往往功败于垂成;连连失落,依然毫不气馁;愈挫愈奋,只有再接再厉。一位不成功的将军,却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剑名“转魄”,书名《转魄》。《转魄》,献给每一位强者!
  • 至尊魔皇

    至尊魔皇

    刘波是山村里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和做赤脚医生的父亲以及姐姐生活在一起。和姐姐赶集时候买到一个狼形挂饰。回家的时候被恶少发现,恶少垂涎姐姐的秀美,意图不轨,幸好被村里人救下。恶少并没罢休,设计逼迫刘波的家人。家人坚决拒绝,恶少怒杀村民,并且诬陷他们通敌。
  • 宋季三朝政要

    宋季三朝政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生提醒:生活篇

    人生提醒:生活篇

    生活就是让我们在饱受打击之后仍满怀期待和热情过活陌生的下一秒,谁也无法预料得到,只有目标去实现,虽然经常令我们感到沮丧与无奈但我们必须去面对。生活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它不是随风漂移的雨影,也不是一触即破的泡沫。
  • 《魔灵心晶》

    《魔灵心晶》

    精灵雪冥在寻找自己的身世的旅途中的故事,在途中找到了自己的意志,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同,渐渐的成长……
  • 地狱的火焰

    地狱的火焰

    神秘诡异的黑洞,梦幻般的星际飞行,令人叹服的未来科技,拥有人类基因的狼人,异常刺激的星级拳王争霸赛,激烈的星际战争……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兴奋和惊叹!茫茫宇宙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未来科技又将把人类带向何方?是福还是祸?一切都将慢慢浮现于静静流淌的时光中……
  • 青春不设防

    青春不设防

    对于人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番体验。萌动的青春时期,其“炽热气氛”、“炽热情怀”可说是人生四个阶段中最叫人难以忘怀的。本书记录了作者在青春之年的成长经历,给读者一股“炽热”的思维震动。每个“青春人”都或多或少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缩影。人生在世,很多人会是你生命中一个匆匆的过客,终有一天会从你生命里悄悄地逃离。经不起诱惑的人会眷恋这些过客,甚至愚蠢得愿意赔上自己的青春和前途。年轻的时候我没有放纵自己,当时我告诉自己,等事业有成以后才放纵得起,但是当我事业有成、青春已逝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年轻时的那种心境了。这些“青春宣言”你可曾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