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2000000026

第26章 衣、食、住、行辟邪(7)

③根据临时的预兆决定行动的方向。如果在出门时出现了不好的兆头,如碰见死人,吃饭时噎住了,打碎了碗等,往往就是不吉利的征兆,应调整出门的方向或中止出门。

6.行应避血光之冲

人们对“血光之灾”可以说是谈虎色变,特别是出门在外的人,很忌讳碰见“血”,因为在旅途中碰见流血事件,如果轻易去凑热闹,往往要遭大祸。所以避血光之冲,成为出门者辟邪的一个重要原则。出门在外不能谈血、近血,更不能食血和玩血。

避血光之冲的辟邪信仰,大概源于古人对血液魔力的迷信。古人以为血是活物之灵,一切活动的生命就在血中,血就是生命,谁要是贬渎了血,谁就会遭到报复。《中华全国风俗志》说,相传有九头鸟,为二郎神杨戬断去一头,每年至除夕,即出而飞鸣,其血滴于谁家院内,其家必遭祸事。既然血是如此可怕的招灾降祸物,出门在外的人自然应该尽量避免血光。

7.行持棒、杖能避鬼

江西余干一带民俗以为行路,特别是夜行,持棒、杖等物能避免鬼祟的侵扰。

鬼之惧怕桃棒源于后羿的传说。《淮南子·淫言篇》载,后羿是被学生用桃木打死的,所以鬼都害怕桃木棒。此说流传之后,民间就深信桃木能避鬼。《夷坚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女子死后停尸于床,夜间变成一夜叉鬼想出来作祟,但家属已命几个仆人持桃棒坐于门口,夜叉很害怕,又还原成尸身躲到床上。在很多民族和地方,能避鬼的不仅有桃棒,还有竹杖、桐杖甚至可以是一切棒杖。大概人们以为棒、杖作为一种武器可以用来攻击、惩罚鬼神。行路时带着棒杖,顿觉力量倍增,足可使鬼祟害怕。

8.行旅警句须记起

古时人们出行,往往会被告之或自觉地谨记一些行旅警句,并以这些警句作为旅途辟邪的指针。以为只要照着这些警句的要求去做,人在旅途便可避免灾祸。除前面已谈到的一些外,古代的行旅警句主要还有以下一些。

①“在家不敬月,出月招风雪”。这句警语要求出行的人们,要做好出行前的准备工作,要礼敬日神、月神、天神、路神等,以求得神灵的保佑。否则出门必定招致灾祸。

②“爱走夜路,总要撞鬼”。这句警句告诫人们,出门者应尽量在白天赶路,这样才是安全的。如果总是夜上行路,总有一天要走上邪路,不是被鬼祟侵扰,就是被强人掠夺。

③“一人不上路”。要求人们出门办事,应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如果孤身一人出远门,遇上困难就无法摆脱。

④“穷家富路”。说的是出门在外要舍得花钱。因为外面不比家里,环境不适应,且又劳累奔波,相当辛苦,如舍不得花钱,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只有吃饱穿暖,才能抵御疾病。

⑤“出门不露白,露白会失财”。告诫人们旅途之中,不要过于轻信于人,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所带的钱财,否则遇上坏人,就可能会有谋财害命的危险。

……

行旅警句,是中国辟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来源于人们的行旅实践,是长期以来人们行旅辟邪的经验总结,对行旅辟邪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9.莫乱指点免灾祸

社会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触犯众怒,生活压抑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都会逐渐衰弱,从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俗语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千夫所指,无病而亡”,并附会上了迷信的解释,说人的指点具有巫术魔力,是一种诅咒、陷害的方式,杀伤力很强。谁要是受到了众人的指点,那就不得安宁。所以人们特别忌讳被人背后指点,犯忌者往往会招引祸患。由此,人们便联想到不能对一切具有灵性之物指点,否则也会受到神灵的惩罚。

《诗经·螮虫东》说:“螮虫东在东,莫之敢指。”说明当时民间就有以手指虹会烂掉手指,甚至祸及其家的信仰。《礼记》说上城和乘车时不许乱指风景、太阳、月亮和星辰,否则会受到神灵的惩罚。民间认为虹是有生命,能祸害于人的神物。中国许多民族都相信虹吃了人便要下来喝水,所以每当雨后看见了虹便喊“虹下来饮水啦,大家小心被吃了”。这时在屋外游玩的人,就会立即躲避。要是有人胆敢在外面对虹指指点点,其灵魂就会被虹吃了。虹出现后的一、二天内,如果有人暴病而死,那就是最好的验证,对虹的招灾降祸本领人们就会更加深信不疑。所以,出门者都不敢对人、对物指指点点,相信这样是可以辟邪的。

10.严遵“打标”避祸殃

出门在外有时会碰到一些不祥的人或事,一般都可事后禳解一番。比如走夜路时,听见有人叫喊,却又找不见人,就可连唾三下。再如遇上殡葬,可将衣帽脱下,扑打几次,这样就破解了。而有些民俗约定,就不能等到事后来禳解了。必须事先进行了解,并严格地遵守,这样才可避免祸事的发生。

许多民族在古时都有“打标”的习惯,即以某物为标,悬挂在一定的地方。作为某种民俗约定的记号,见了它就可知道在某地可干某事或不可做某事。常见的标主要有:水标、山标、田标、寨标、鱼标、门标及各种特殊的标。如果见到了水标,你就可以在那里喝水,因为标说明这里的水是无毒的,喝了不会有事。见了山标,则不能在附近砍柴、采果,因为标已说明这山已有人捷足先登了。见了田标,则不能再下田播种子、种庄稼,因为标的含义是此田已经有主。见了门标,则不能随便闯入,标说明门里有人正在做不愿为外人所见的事。任何人都必须遵从“打标”的风俗。否则就会触犯众怒,招致祸患。

11.作客有礼避灾邪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各种各样的礼,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禁束着人们的行为,遵从者受人敬重,违礼者则处处惹是非。

到别人家去作客,来到门口应先敲门,若主人家门户大开,则要在门口呼唤几声,得到主人同意后,方可进屋。如果不打招呼,直闯进去,一方面会惊吓主人的家神,使主人遭灾受祸;另一方面,自己会被人误以为是贼,从而招致祸患。进主人的家要衣着整齐,不能披衣敞胸。也不能随带马鞭、绳子、刀枪之类的东西,因为只有寻衅者才如此,这样会引起主人的无名之火,招致灾祸。古代的宴客是很讲究坐次的,河南《确山县志》载:“若主者不分别,至使贵贱混淆,察知或发觉,以违制论。奸顽紊乱正席者,全家移化境外。”在主人家里睡觉不要横卧炕上,这样会给主人招来灾殃,暗示着主人要横死床上。

在别人家里作客,不要吹口哨,特别是在夜间,连琴、笛、锣、鼓等也不能吹奏,否则会引鬼入室。客人也不应在主人家里数钱,因为“有钱可使鬼推磨”,铜钱声一响,那些恶贼贪鬼就会闻风而来,主人家就会有祸事了。中国提倡“礼尚往来”,互相馈赠礼物是作客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送礼也有讲究,一般来说送礼总要讨个吉利。婚寿等喜事应送双数礼,以兆主家喜事不断。而丧事只能送单数礼,否则就会被认为希望主人祸不单行。送礼一般不要送伞、钟、剪刀、手绢等物。因为伞谐音“散”,有愿新婚夫妇离散之嫌;“送钟”与“送终”谐音,兆示主人早死;剪刀则象征主人家要磨擦不休、争吵不已;手绢象征眼泪,意味着主人悲痛无期,这样就会引起主人的猜疑、指责、惩罚等。只要遵守礼节,处处有礼貌,是非、灾祸自然就不会沾上身来。

12.不行恶事天地宽

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道德的国家,其风俗对善恶爱憎分明。古代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道教主张“修行、积阴德”;佛教也主张“与人为善、普度众生”。这种文化因素的长期积淀,使“惩恶扬善”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大原则。民间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事做尽者必自毙”的俗语,深信行恶事者终究是要遭到神灵惩罚的。

民间认为的恶事一般包括:淫乱、谋害、偷盗、欺骗、不孝、贪婪、抢劫、凌弱等。且认为做恶事者都会得到断子绝孙、天打雷劈、横祸暴死等下场。民间还相信,人在生前做了恶事死后必将遭到报应。生前淫乱者,死后要抱火柱子;生前多妻或多夫者,死后要被锯开分配;生前不孝者,死后要遭受极刑,要用钩子吊眼睛,用钉子钉手掌;生前多做好事,可以成神成仙或很快转世;生前多做恶事就永远不得超生或变作牛马。汉族民间有十八层地狱之说,究竟下哪一层地狱,则完全以生前做过何种恶事来定。其主要内容为:生前犯有教唆、挑拨之罪者,死后要进刮舌地狱,要被刮断舌头;生前盗偷、欺善、拐骗、诬告、奸党、谋占、掠夺者,死后要下油锅地狱,投入油锅内炸;生前杀人者,死后要进石压地狱,放入大石间压死;生前拐诱他人子弟妇女、买卖不公者,死后要进刀锯地狱,用刀锯毙……很显然,上述十八层地狱之说实乃人戒的折射反映而已,所以民俗认为要避免各种各样的灾祸,就应多行善事,不行恶事。

13.慎交朋友少灾祸

古代中国民俗十分重视交友。俗语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同时又十分注意交友对象的选择。荀子曰:“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民俗以为“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认为选择交往的朋友的好坏是造成人生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人对朋友给人生造成的影响早就认识得非常透彻。“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所以一定要与好人交往,而不要交坏朋友。

交朋辟邪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如果知道了某人是有危险的,就要主动与之隔离,与之割断一切联系,免得引祸上身。民间有所谓“宁跟红脸人打一架,不跟黄脸人说句话”的信条,还有“黄眼绿睛莫谈交情”的谚语,就是因为“黄脸”往往是人患疾病的表症,“黄脸人”就是“病邪”的代名词,而“黄眼绿睛”往往是人的居心险恶的反映,是灾祸的化身,与这类人交朋友就会染上病邪,灾祸无穷。民间有“前门不进尼姑,后门不进和尚”的说法。意思是说绝不要同尼姑、和尚交朋友,否则就会引邪上身,一则会有男女偷盗之嫌,二则尼姑、和尚整天同鬼神打交道,与他们交朋友,会给家里带来鬼怪和灾祸。

慎交朋友的另一方面是必须遵守朋友间的盟誓。古代中国很流行结拜盟誓。盟誓的最后往往有“神人共鉴,如有违盟,天打雷劈”等盟词,立盟者必须遵守,否则就会招致灾祸。从具体的形式来看,盟誓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饮血起誓”,立盟者先焚香于神灵座前,请神灵监督誓约的实行,然后宰鸡、宰猪等,取其血滴入酒中,饮酒发誓。这样一来,立盟者的血液和灵魂就融为一体了,且有超自然力的神灵作监督官,谁要是违背盟誓,必定会像被宰的牲畜那样,死于刀下。第二种是“对天发誓”,以天为见证人,许诺为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食言,就会天打雷劈。第三种是“折物为誓”,意为如不守约,日后自己必有如此物,身首分家。所以,对于朋友的盟誓是时刻不能违背的,只有这样,才可避免灾祸。

14.游艺活动禳灾厄

每当过年过节或庙会喜事,民间便会举行诸如舞龙灯、划龙船、扭秧歌等游艺活动。其俗遍及全国各地,自古至今,久盛不衰。

我国很多地方在元宵节前后都有舞龙灯的习惯。据传说古时龙灯分黄、青、白、赤、黑五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遇旱灾舞水龙,遇水灾则舞火龙,以求相克禳解,求福祈年。湖南一带端午节划龙船,俗传“花船赢了得时年”。湖北一带民间有“不划龙船人多疫病”的说法。有的山村无水,就用纸做龙船、龙灯,名曰“干龙船”,过后烧掉,俗以为这样便可把所有的灾祸烧掉。青海乐都县上元期间要举行九曲黄河灯会,俗说:“转了黄河灯,能够交好运”。把黄河灯会看作是能消灾祛病、祈求福禄的圣事。放风筝最初的意义是为了“放晦气”。风筝放跑了,人的晦气就全没有了。所以民间忌拾别人放过的风筝,忌讳风筝断线落入自己的房顶上或院内。浙江一带风俗以为五、六月是凶月,所以农村往往在此期间演“平安戏”以避驱鬼祟。夜间演戏之后,演员要扮成恶鬼在台上乱跑,至天明被赶下台,说是这样就把村里的恶鬼全赶跑了。此类游艺活动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舞龙祈年游艺活动辟邪功能,大多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联系。例如舞龙灯、划龙船辟邪,就是直接从“祭龙”仪式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一个农耕古国,农业的命脉完全由主宰旱涝的“龙”掌握,俗以为“龙”是管理雷电风雨的神龙,每当出现旱涝灾害时,就会举行“祭龙”仪式,以求娱神祈年,禳解灾厄。上古时期,中原气候温和,农事活动很早,有所谓“正月要在雨中插秧;五月要在龙口夺粮”的说法。一月怕旱,五月怕水,因此“祭龙”仪式大多在一月和五月举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宵和端午节的游艺活动。但其原来的目的却是娱神辟邪。其他的游艺活动很多也都能找到类似的祭祀辟邪渊源。

同类推荐
  •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一生的创作或隐或现、或强或弱的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在早期作品中,表现的是丁玲本真的一面,展示了女性内心的灵魂。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该书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老人的标准、敬老和养老的礼仪、历代王朝对老人的优待、封建王朝敬老的特殊庆典、老年官员的致仕等。
  •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语林趣话”这一系列中的对联、谜语、幽默诗赋、奇趣妙语,既像笔记,又像小说,但又是可以触摸的历史,其中集纳了大量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过去的种种情境,或引人发笑,或让人辛酸,或悲伤,或动人。其中有些发人一噱的笑语,内中却包含着深刻的诘究。在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描绘丑恶社会现象的同时,肯定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独特优美的人格,带给读者别样的惊奇!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热门推荐
  • 刘子遗书

    刘子遗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丽死神恋

    华丽死神恋

    她来到不同的国家邂逅了他两人不断擦出火花、产生误会他们能否在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中把握住这段恋情....
  • 707之玫瑰十字的秘密

    707之玫瑰十字的秘密

    我们终将有一天会离去,留下盛大的孤独。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大众招牌菜

    大众招牌菜

    本书内容包括营养招牌菜、美味招牌菜、金字招牌菜、厨房小常识等。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凤雨有路

    凤雨有路

    凤雨,这个曾经美丽的小山村,因为人们肆无忌惮地放牧、开荒,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随之而来的连年旱灾严峻考验着人们生存的意志。作者在深情书写逆境中少年奋发、母爱伟大、友情无价等真善美的同时,又以忧虑的目光关注着西部逐渐恶化的生态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
  • 笙,非子不语

    笙,非子不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惜鹿笙不是子,而她最喜欢说的便是鬼怪神力。下半卷停更,续更时重开新篇。
  • 最伟大的激励:影响20世纪人类的励志文献

    最伟大的激励:影响20世纪人类的励志文献

    在21世纪,中国面对着经济发展与文明崛起的两大命题。相应地,中国人也面对双重的挑战,一方面是创造财富,力争上游,出人头地,另一方面是内心充实,喜乐幸福,能够体会并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由于这种双重性,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中国人需要借鉴的激励资源就不应该只局限于“心态”和“技巧”,还应该包括“品德”这一根本。 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谁都不能替他们开门。不过,假如有一些伟大的、深刻的、直抵灵魂深处的敲门声传来,他也许会早一点、快一点给自己开门。
  • 我的第一本健康书:四季养生

    我的第一本健康书:四季养生

    是以“一年365天,健康每一天”的观点为出发点,着眼于四季寒暑变化及24节气的气候特征对生命健康的影响,告诉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节气里,从饮食、起居、防病、精神、运动等方面对自己的健康进行全方位的呵护。
  • 奇思淼想

    奇思淼想

    “筱淼,我喜欢你,从见你第一面我就记住了你,我喜欢你的性格,喜欢你的任性,喜欢的你脾气,喜欢你保护身边人的举动,喜欢你为了朋友不顾一切,喜欢你的所有!”“可是我们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你总是这样说,你是有什么原因吗,你告诉我啊!”“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真的对不起!”“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尹筱淼,我恨你,我恨我当时喜欢上了你!”“那你就恨吧!希望你的心里会好受一些!”“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是这样的态度?你难道就没有喜欢过我吗?”“喜欢过,但是就已经是过去式了,我们之间就这样吧,当一对好朋友,我会祝福你!”“好,这是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