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8500000024

第24章 忍让为安,宽容天地大(3)

哲理与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上。只有彼此互相体谅,互相包容,才能把事做好,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生活环境。

能做到以德报怨,才是难能可贵之事

佛陀格言

能做到以德报怨的人,已然成佛。

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为了让儿子们多一些人生历练,他便对三个儿子说:“你们三人出门去,三个月回来,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告诉我。我要看你们哪一个所做的事最让人敬佩。”他的三个儿子听完后,就动身出发了。

三个月到了,三个人都回来了,老人就问他们每人所做的最得意的事。

长子说:“有个人把一袋珠宝存放在我这里,他并不知道有多少颗宝石,假如我拿他几个,他也不知道。等到后来他向我要时,我原封不动地归还他。”

老人听了之后说:“这是你应该做的事,若是你暗中拿他几颗,你想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长子听了,觉得这话有道理,便退了下去。

次子接着说:“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小孩落入水里,我救他起来,他的家人要送我厚礼,我没有接受。”

老人说:“这也是你应该做的事,如果你见死不救,你心里过得去吗?”次子听了,也没话说。

最小的儿子说:“有一天我看见一个病人昏倒在危险的山路上,一个翻身就可能摔死。我走向前一看,竟然是我的仇敌,过去我几次想报复他,都没有机会,这回我要弄死他,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我不愿意暗地里害他,我把他叫醒,并且送他回家。”

老人不等他说完,就十分赞赏地说道:“你的两个哥哥做的也是符合良心的事,不过你所做的是以德报怨,那就更难得了。”

哲理与智慧

专行善事虽然也可称为好人,但还算不上是世间最高尚的事。以德报怨而不以恶制恶,以善心感化仇人,以善行帮助仇人,才是世间最高尚的事。

佛林百科

白马寺

我国洛阳的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宽容和感恩之心,可以平息心中的怨恨

佛陀格言

怨恨别人是不应该的,因为这不但伤害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有位年轻人很郁闷,禅师正在开示他。

年轻人:记得我小时候爸爸总打我,有时候打得我真想一走了之,可又不敢……

禅师:现在还有人打你吗?你的倒霉事多吗?

年轻人:几乎没有,不过我总觉得自己活得挺窝囊的。

禅师:你指的窝囊是什么?

年轻人:不管领导说什么我都不敢发表意见,他们都说我是个没主意的人,连老婆都瞧不起我。

禅师:也就是说,领导不会找你的麻烦,因为你听话?!

年轻人:是的,可能是我爸当年已经把我打服了,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禅师:那么如果当年你爸没有打服你,你今天总和领导对着干,后果会怎样?

年轻人:可能会丢饭碗。

禅师:爸爸无论怎么打你,也不会不养活你,可领导如果“打”你,就真不养活你了,这个推理对吧?

年轻人:没错,爸爸就是再生气也不会不要我。

禅师:所以说,当年爸爸打你,为你今天消了灾,让你今天不丢饭碗,那么你是恨他,还是应该感谢他?

年轻人:这个……

禅师:现在的单位,就像一个大家庭,领导就是这个家庭的父亲,你也是其中一个成员,为什么你能保住饭碗,因为你已经在家培训出来了。而那些没有服的,当然会跟领导对着干,后果可想而知了。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没什么道理可讲,只看后果,所谓“不打不成器”,指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今天要把对父母的抱怨和不理解转化为宽容和感恩,把真正的爱找回来,人才会开心,家庭才会圆满、和睦。

哲理与智慧

一个人能怀着宽容和感恩之心做人做事,那么必定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可以在相互理解的关爱里烟消云散了。每一天我们都应用宽容和感恩的心情,来对待我们的生活——不埋怨,不叫嚣,不烦躁。安康即是福。

阳光可以融化冰雪,宽容可以化解仇恨

佛陀格言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智空禅师是一位武士的儿子。有一年,他到江户游玩的途中,偶然遇到一位高官,于是做了他的随从。

后来,他与官员的太太两相情悦,十分亲密。纸里包不住火,俩人的私情终于被发现了。自卫中他杀了那位大官,带着他的太太逃往别处。

习惯了奢华的生活的人突然失去了生活来源,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两个人堕落成贼,而女人的贪得无厌使智空禅师深恶痛绝,最后终于下决心离开了她。

智空禅师到很远的一个寺庙出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弥补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他知道某处的悬崖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他决心在悬崖下面挖一条隧道,为人们开辟一条安全的通道。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长年累月,日日不辍。转眼间30年过去了,一条长达2000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智空禅师完成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智空禅师以报杀父之仇,后来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智空禅师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交给你。但是,请让我挖成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大官的儿子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智空禅师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智空禅师挖掘。他帮了一年,逐渐对智空禅师的坚强意志生出敬佩之情。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这里安全通过。

智空禅师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此时,大官的儿子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哲理与智慧

不是所有的仇恨都像石头,可以在固执中垒成山,筑成堰。更多的时候,仇恨像是冰,只是彼此间的温度变化和一时之气形成的暂时现象而已。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冰雪,宽容则可以化解仇恨。

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

佛陀格言

心中有佛光,可以照耀众生。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妻子去世了,他就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照实说道:“当然!佛法广大无边,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地说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道:“回向自己的功德以去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发心点燃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也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顽固地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经常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似乎有所领悟了。

哲理与智慧

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我们周围的人,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宽容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仁爱,懂得宽容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

同类推荐
  • 修心

    修心

    本书讲解了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华浮世里静心、清心、养心、修心的重要性。美好和善良的心,是人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智慧的化身,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自己,善待他人,从而心性清透、人生通达,社会和谐。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藏传佛教宁玛新伏藏传承者,敦珠法王新宝藏持有者,国际西藏学会发起人,《西藏仁波切》著者。——杨瑞智巴活佛。由西藏活佛亲自作序,第一本真正的佛商养成手册。东方人管理企业,要运用适合东方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人感悟佛法,要应用适宜现代人的佛门法则。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无往不利;一个有智慧的团队,将战无不胜。这是一个属于佛商们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热门推荐
  • 甜宠蜜爱:一诺不倾心

    甜宠蜜爱:一诺不倾心

    【全文免费,爆笑+半虐半宠】林一诺原本以为自己回国后可以轻轻松松地找到自己的青梅竹马,当她以为眼前这位温润如玉的男孩子就是自己的青梅竹马时,却发现,当年的青梅竹马另有他人,而且背后还另有一番她不知道的事…………某日,林大小姐终于被这个玩世不恭的臭小子激怒了:“安辰你就不能温柔一点吗?!”某人撇撇嘴:“不要,温柔的暖男一般都是男二,我要当男主!”(纯属虚构,请勿模仿)注:本文所有出现的姓名、地点等纯属本人瞎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六脉剑莲

    六脉剑莲

    穿越修神,称霸大陆,天界,真神界,高神界,一块圆境,穿越古今回归华夏,修真界,科技,外星系,仙界,神界,至尊!
  • 这一世我来守护你

    这一世我来守护你

    十世轮回,回到起点。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星黎殿圣子计划,巨大的外围世界,万年的古老预言,不死不灭的灵魂,究竟是谁对谁错,是颠覆还是顺从,都将会在这一世了结。
  • 淡定的追悔

    淡定的追悔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钱够多,权够高,房够大,就是幸福"果真如此吗?他聪明,内向,自卑,自尊……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忍痛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山里人世俗的眼光,无情的嘲笑,讥讽。离开大山的那一刻他发誓一定要赚钱,赚好多好多的钱,用钱赎回失去的一切。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撑起一片蓝天的时侯物质财富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找到幸福了吗?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片面追求物质步入生活误区的人们。(作者QQ1401115668)求点击,求推荐,求票票,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QQ:1401115668〕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猫妖志

    猫妖志

    猫妖妙妙曾在九年前舍了一条命,救下了一位容颜俊逸的美少年。终化人形来到人间,不过是想与美少年再续前缘。可是没想到,她的美少年怀里已经另有娇娘她舍了一条命的九年却只换来喜酒一杯。身边人的百般呵护,千般宠溺,到头来才发现不过是一个骗局。她的全部伤痕,均拜他所赐,却还一直傻到对他感激涕零。大婚当日,血染长殿,两人的性命注定只能活一人,是她舍了他,还是她保了他?『妙妙,若你不想活命,大可嫁我为妻。此生来世,我都愿娶你。』『李钰,我为了你能舍掉九条命去,你能不能为了我,不要轮回?』
  •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是一本充满温情的女性心灵励志书,属于故事性的散文,共十万余字。全书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在这个纷扰的尘世,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而应做个容易满足的女人,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每个女人都拥有幸福的能力。这个世上,很多女人缺少幸福感的原因是,想要的幸福太大了。寻找大幸福是一辈子的事,但是我们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些小幸福,这样我们每天都会很幸福。聪明的女人,知道满足。一段段灵动的文字,挥洒真性情,轻言细语述说生活,表达情感。有伤有痛,有笑有泪。在这喧嚣的尘世,你需要静下心,聆听心灵和文字的声音。让文字走过心灵,温暖你,触动你。
  • 不在场证明

    不在场证明

    凶手,从来没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你要做的就是,从蛛丝马迹中发现!
  •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

    这个一个关于杀手的故事。原本是应该安然成长的少年们,因为年少时加入了杀手组织,命全交给了组织。不允许有爱情,不允许拥有任何情感,因为,杀手是冷血的。
  • 此生谁渡

    此生谁渡

    末世初渡,遍地狼烟!两个大世界的交锋,隐藏了多少秘辛?世间法尽失,民何以聊生?纵然王者逝去,英杰灰飞,逝者已矣,但世上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那末日之战的交锋战场上,曾死去无数风流人物,先辈前贤,但是,这些曾震动九天十地的人物,却并未真正逝去,他们,还存在这片世间!一切,究竟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