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1300000017

第17章 处世之要(5)

曾国藩还不惜花费重金,从广东购置大批洋炮,为使水师船只能更好地提高战斗力,曾国藩悉心研究了各炮位的作用,并配置了用途不同的各式战炮。咸丰四年初,曾国藩将湘军水师船炮准备齐整。曾国藩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剑较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此次募勇成军以出”,“庶与此贼一决死战,断不敢招集乌合,仓促成行,又蹈六月援江之故辙。虽蒙廉饷之饥,获逗留之咎,亦不敢辞。”

面对曾国藩屡次抗旨,推脱不愿参战,许多人不理解,有人说他铁石心肠,眼睁睁看着老师吴文镕被太平军打败,也不伸援手,事做得太绝,还处处以各种理由搪塞。曾国藩为拒绝出征在奏折中处处以四省合防为词,声言“事努所在,关系至重,有不能草草一出者”,咸丰皇帝阅后深感不悦,用讽刺的口吻在奏折上批道:“今览你的奏章,简直以为数省军务一身承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日矜诩自夸,以为天下人才没有超过自己的,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皇上并不理解曾国藩的苦心,在皇帝眼里曾国藩不过是个无知而又自夸的书生。因此,咸丰皇帝再次催促曾国藩赶紧增援,并下旨说:“你能自担重任,当然不能与畏黄者比,言既出诸你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

曾国藩接到圣旨,仍抗旨不行事。他又上奏折,在奏折中诚恳、坦荡地说道:“臣自知才智浅薄,惟有愚诚不敢避死而已,至于成败利钝,一无可恃。皇上如果责臣以成效,则臣惶悚无地,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陈明受畏黄不前之罪。”并进一步诉说:“臣不娴习武事,既不能在籍服丧守孝贻讥于士林,又复以大言债事贻笑于天下,臣亦何颜自立于天地之间乎!每到夜间焦思愁闷,只有痛苦而已。为臣请皇上垂鉴,怜臣之进退两难,诚臣以敬慎,不逮责臣以成效。臣自当惮尽血诚,断不敢妄自矜羽,亦不敢稍涉退缩。”

咸丰看了奏折,方明白其中缘由,他被曾国藩一片忠心所感动,此后再未催促他增援各省并安慰他说:“成败利钝固不可逆睹,然汝之心可质天日,非独朕知。”曾国藩“闻命感激,至于泣下”,从此更忠心于清政府,并为之东征西战几十年。

曾国藩坚持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原则,前后四次抗旨,也没有顾念师友的私人情谊。1853年湖北第一次危急,他的老师吴文镕写信求援后,皇上又下圣旨令他救援,他仍按兵不动,后来王鑫誓报江西谢邦翰等人被歼之仇,积极要求赴援湖北,他才勉强同意。后因接到“武昌解严,暂缓赴鄂”的谕旨,他马上取消赴鄂之行。

过了不久,太平军西征部队回师西上,吴文镕多次发信请求支援均被其拒绝,曾国藩多次写信与老师,在信中反复强调草草发兵的危害,并请求老师一定谅解。吴文镕为人正直,能顾全大局,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对学生大加责难,虽然他知道曾国藩不出兵自己必死无疑,但他仍然相信曾国藩的设想,并支持他切勿草草发兵的理由。

在信中吴文镕说道:“我今为人所逼,以一死报国,无复他望。君所练水师各军,必等稍有把握,然后可以出而应敌,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轻率东下,东南大局,完全依仗大使馆一人,务以持重为意,倘若你有不测之险,恐怕连后来的继承人都找不到了。我虽然是老师,牵涉国家的分量还是不如你重要。希望三思。”

不久,太平军大军攻来,吴文镕不敌,不愿弃城逃命,最后殉城自杀,曾国藩闻讯后悲痛不已,但为顾全大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过了不久太平军发兵庐州,庐州守将江忠源重病在身,守官又不听调度,没有积极设防,致使延误军机,江忠源身陷险境,危在旦夕,派人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不让水师出征,只派刘长佑率一千新勇由陆路赴援,结果为时已晚,城破之后江忠源支撑病体与太平军搏杀,后被部将扶上马背,江忠源不愿弃城而逃,手击马耳使马倒地,然后纵入江中自杀身亡。

吴文镕、江忠源的死对曾国藩是个沉重打击,二人中吴文熔是自己的老师,时任湖广总督,平日给了曾国藩很多的帮助,江忠源是自己门生中办团练最早、任职最高,最得清政府信任的人。江忠源的死,使曾国藩失去一员大将,如同砍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曾国藩“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的论战思想,为自己赢得了充足的时间,为今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曾国藩这种处事从全局考虑,从长远考虑,“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的方法,值得后人借鉴,也值得我们思索。

10

为人当自强自立

曾国藩常说,一个人的自强,应该是在自修处求强。追求的不应是在他人面前有优越感,而是不断超越自我。这样就不会对他人形成威胁或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矛盾。因为,我们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曾国藩幼时家境贫寒,但他不卑不弃,于逆境奋发进取,终于取得成功。

曾国藩常写信给他的弟弟、子女,说曾家后代继承了母亲刚强、自立的气质,所以才取得了一些成绩。他的信中对母亲的尊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曾国藩的母亲江氏,嫁入曾家时,曾家一贫如洗,但江氏谨守曾家家训,操持家务克勤克俭,在她的努力下曾家渐渐兴旺发达起来。江氏为人贤淑、孝顺,对年迈的阿公、阿婆照顾得无微不至。阿公晚年身体不好,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江氏毫无怨言,悉心照料。人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阿公瘫痪三年时间里,江氏与丈夫照样日夜轮流守护在床边,有时阿公连屎尿都拉在她身上,她并无半点嫌弃的意思。阿公死时连说:“曾家有此媳妇,家门大兴啊!”

曾国藩曾高度赞扬母亲:“曾太夫人来到曾门,事舅姑四十余年,造次必躬,在视必格,宾祭之仪,百方检饬。”

江氏嫁入曾门后,共生有五男四女,“尺不寸缕,皆一年拮据。”曾国藩的父亲常常以“人众家贫为虑”,江氏总用“好作自强之言”相劝,或以“谐语以解制苦。”她常常对丈夫说:“吾家子女虽多,但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子劳于外,岂忧贫哉?”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幼时虽然家境不好,但母亲自强自立,不畏劳苦的精神却深深影响着他。一个人要生存在世上,不能没有任何能力,但千万不能逞能;无能会受人欺负,逞能则祸害自己。

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曾国藩一生崇尚自强、自立。他说:“人当自强。但是否如沅弟(曾国荃)所说自强者总能比别人略高一筹呢?我不以为然。至于说到一个人的强大,在我看来,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况。曾子的自反而缩,也就是孟子将仁义和谦虚集于一身的强大,这种强大与孔子告诉弟子仲由的强大,大概可以长久。另一种强大是斗智斗力,这种强大就是逞强或逞能,有因逞强而大兴的,也有因逞能而大败的,如古代的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这些人的智力可以说都是横绝一世的,但是他们的失败祸害也非同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等人都是我们所知道的自封的英雄,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得以保全终身的。所以,我们在自我修养上求强是可以的,但在逞能狠斗上求强就不行了。由此看来,那些喜欢布施于人的人,就像那些喜欢逞强斗能的人一样,他到底强大还是不强大都是一件尚未可知的事情。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也是君子不屑一顾的方式。”

人之所以逞强斗狠,根本原因在于想通过逞强斗狠来满足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虚荣心理,从中获取优越感,从而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绝对的服从或者尊敬。但是这种优越感的获得往往以压制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也许你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范围内确实征服了别人,但转换了上述条件后你又没有办法征服别人,这个时候,因你以前的所作所为,而激起的抗争越来越大,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最后一时的强大,把你逼进死胡同,身陷万难之地,又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从这点可以看出不追求本性中的自强,而把自强扭曲为逞强,带有这种思想,在人世中是难以立足的。曾国藩认为:平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强”、“自立”的奋勉精神,但一定要知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在他看来,“自强”、“自立”的奋勉精神是极其宝贵的,“人苟能自立,则阳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用兵之道,最贵自立”。

曾国藩以毕生的精力实践着以上信条,曾国藩年少时,一心要取得功名,有所成就,为求自强、自立,从此努力攻读。他26岁攻读二十三史时,曾立誓“每日读十页,间断不孝。”31岁后,每天“早起温经,早饭后读二十三史,下半日阅读诗和古文,每日共可看书阳,皆过笔圈点”。34岁后,“无日不看书,虽万事匆忙,亦不废正业”,“每日临帖百字,钞书百字,看书少亦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误而今日补做。”35岁后,不管事务如何繁忙,“然无日不看书”。46岁后更是“性喜读书,每日仍看书数十页”,就算抛开繁忙的军务仍然是坚持看书。60岁后,身体“衰颓日甚”,每日“常思多卧多躺”,甚至公事无法细阅,但是“看书”未曾间断,不看则此心愈觉不安。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为求自强自立,一生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修为。但是他仍然特别反对逞强,他一生为官,且位高权重,从未以此压制,伤害别人,反而鼓励别人自强自立,也特别看重自强自立的人,厌弃逞强好胜的人。

曾国有一好友,叫罗泽南,幼时家境十分贫寒,却能发奋好学。家贫没钱买油点灯,罗泽南就借着月光读书,疲倦时,便在屋外露宿直到天明。他的道德学问,在当地为人所称道。罗泽南年轻时,连遭不幸,丧母、丧兄嫂接着又连丧三子。他的妻子连哭三子之丧,双眼完全失明。罗泽南遭此打击,并未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曾国藩十分敬重他,称他为家乡的颜渊。罗泽南后来以儒生身份带兵征战,名扬天下。

曾国藩常说,一个人的自强,应该是在自修处求强。追求的不应是在他人面前有优越感,而是不断超越自我。这样就不会对他人形成威胁或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矛盾。因为,我们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在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内心会产生许多的抗争,这些抗争就是旧我对新我的反抗。这些抗争,有时会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坚决地征服自我。在新我与旧我的交替过程中,恶行得以消除,善举得以发扬,善举并在此过程不断前行。到了一定的程度,自己就会因为不断的自修而完善和强大起来,这样的强大就是曾子、孟子和孔子告知我们的强大。是每一个有德识的人要尽力珍惜、保持和追求的。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处处可见,以自修求自强,以自强求自立,自强而又不逞强的方方面面。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曾国藩出身寒微,历经千辛万苦,在逆境中奋起,求得自强。此后大半生从未一天放弃自修,加强自己对自强的理解,在他看来自强应是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人自强后不应逞强,因为逞强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伤害上的。他做到了这一点,也用毕生的言行实践着这一人生理想。

人立于世,必当自强、自立!

11

会师结友,待以诚恕

曾国藩曾说:“人有良师益友,虽懦夫亦有立志。”人世间敢于“规箴余之短”的益友即使很难找到,但只要能用“诚恕”二字,努力寻求,这样的朋友还是可以找到的。

曾国藩提倡人际关系中的“去伪而崇拙”,认为惟天下之至诚,可以破天之下至巧。他把人心诚伪作为人的基本品格来认识,认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和他交往。对门生李鸿章,他虽欣赏此人的才识,但对此人为人处事过于圆滑的态度极为不满。

每个人要想得到一个知心朋友,首先,自己要拿出诚心待人,认真分析自己个性中的长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与人交往,尊重朋友,舍弃自己的短处对待朋友,这样才能避免和朋友的冲突,才能得到朋友的肯定和信任。人,最渴望的心灵上的朋友,心灵的对话就是通过言语和行为真诚地交往。但我们的个性常常左右我们的言行。只有深入的分析了解自己,扬长避短,才能使自我的言行表达得有分寸,才能避免言行上的失误。因此要得到益友,先得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而不能每次犯了错误都希望别人能原谅自己,这是不可取的。

曾国藩会师结友的核心内容,即是仁礼可施的敬恕原则。曾国藩根据自己“仁爱有余,威猛不足”的个性特点,认为自己交友应以“躬身处世,不外敬恕”为原则。每个人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的本性,依据这个才能确定如何去对待朋友,也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言行,更能据此判断与朋友间的差距。

同类推荐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英枭双雄:刘邦

    英枭双雄: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他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他是酒肆歌寮里形骸放荡的村痞浪子,他是金戈沙场上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他是捭阖斡旋于天下诸侯的纵横大家,他是知人善任创千秋基业的乱世枭雄,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同时,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从上面这些知识点深入讲述汉高祖刘邦的传奇人生。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与斯大林

    这是一部有丰富内容的好书,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教科书。毛泽东和斯大林,是众所周知的两位伟大人物,是中国和苏联一代革命人民的领袖。我与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见过面,谈过话,有过接触,并在他们指导下做过一些工作。后来,党组织分配我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七年。1948年,斯大林派米高扬秘密访华,和毛泽东会谈,我任翻译。1949年,毛泽东派刘少奇访苏,和斯大林会谈,我仍任翻译。1949年12月至195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斯大林及苏联领导人会谈,我仍然任翻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毛泽东与斯大林》这部书编得基本上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
热门推荐
  • 秦氏凰妃

    秦氏凰妃

    荣北盛世,奕宣年初,世外高人预言仓奕宣将会成为荣北末代君王?多年后皇城内出了一位倾世皇妃,秦嫣然。她妖娆妩媚,站在皇城中最高处睥睨众生,视人命为草芥。皇帝对她宠爱至极,为她搭建广寒宫,摘星殿,许她一世荣宠,诺她成为荣北唯一的至尊皇后。民间都道皇帝昏庸无道,只有那个被困在广寒宫的女子才知道,那个他爱的男人有多聪慧,有多无情。他能困住她一时,困不住一世。等秦嫣然凤凰涅槃之时,她以敦煌皇妃之姿将荣北踏于脚下,将那个风华绝代的君王玩弄于鼓掌之间。事情总不尽如人意,虐至深处方知情浓。唯有真正看破红尘缘灭之人才能掌握江山。
  • 异界一统

    异界一统

    乱世操戈,男儿当称雄。汉末三国,群雄并起。是不是看够了猪脚王八之气一发,名将美女收一大把。是不是觉得猪脚得有猪脚光环?是的我也觉得该有。是不是觉得猪脚该花心?不,我认为不该。是不是看到简介就想看书?是的,我认为你该好好看看。看看不一样的剧情,不一样的三国;看看认为一个人不行,那就要领导一群人在群雄割据的三国打造一个统一的帝国的猪脚。精彩尽在不一样的三国,猪脚期待你的阅读。
  • 可悲的世界

    可悲的世界

    过去人类统治着地球,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直到有一天,有一个种族,带着毁天灭地的力量,穿越重重壁障向人类发起战争。一触即溃,如此卑微的词语既是人类的真是写照。失败、被统治,这是人类的历史。胜利者举起利爪,将失败者的灵魂牢牢握在手心。它们需要的不是忠诚,而是食物。“呐呐,可怜的孩子啊,你想被吃掉吗?”
  • 学会人际沟通

    学会人际沟通

    如何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意识?怎样提高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怎么才能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始终保持自信、阳光、乐观?这《学会人际沟通》将给你满意的答案。《学会人际沟通》精选的一个个关于沟通的小故事,以生动鲜活的语言介绍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以及人际交往中应该掌握的技巧,让小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养成主动与人沟通的好习惯,领悟沟通的魅力,了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学会更好地处理以后的人际关系。
  • 转生灵

    转生灵

    亲爱读者您好,转生灵是我们对另一个异世界的幻想,我们每一个人曾经都心里想过,是否,除了,我们这个星球,还其他更灵异,虚幻的世界,我们把这个世界叫做异世界,异世界又是一个怎么世界,大家有没想过,或者是如众多小说,动漫演绎得那么魔幻,里面有不同种族,像妖兽,魔兽,灵人,魂仙,因为我却实没有亲身经历过,无法写出你们心里那份感觉。
  • 末日中的王者

    末日中的王者

    在这末日中,有一个被世人所知的年轻人,他就是王冥!末日前顶级杀手!末日后的人类精神领袖,他走过的地方必将血染江河!他会杀死所有阻拦他的丧尸!那一种人类被病毒所改造的怪物!他是金钱、荣誉的代言人,上帝的宠儿,人类的救世主!讲述一段传奇!(欢迎加入本小说专属QQ群,成为本群的一员,群号码:281840030彩蛋:本群不只是互动哦!包括交友、互赞、聊天等等!期待你的加入!)
  • 典狱诅咒

    典狱诅咒

    我一直想写关于典狱的这个小说,它就在我们的这个城市,开车十分钟就能到这个地方,我几乎每天都在那儿停留上几分钟,因为我在那儿接一个人上下班。前面试着写了一些,总是觉得不成功,这次勾起了我的冲动来,我要写出来,关于典狱这里面的故事来。
  • 女皇成长计划

    女皇成长计划

    为了古岳白玉凤冠,她莫名穿越到古代,它是皇后的象征,那么,得到它的人都得成为皇后吗?如果要她选择,那么,她要当的是女皇!既然穿越了,那就不要辜负这次百年一遇的穿越游,她的梦想是吃遍天下的美食、赏遍天下的美男、在古岳皇朝真正的溜达一圈……人生若如此愿,一生无憾矣。
  • 巨星成就系统

    巨星成就系统

    你可曾为追风少年曲波留洋梦断而扼腕叹息。你可曾为国王阿德里亚诺的堕落而感到遗憾。你可还记得跟张玉宁一块出车祸的那个曲乐恒。...................仲永少时才华横溢,宛若亮星,然成年泯然众人,令人扼腕叹息。在竞争激烈、群星闪耀的体坛,值得伤感的又有多少?多少给我们带来希望与感动的风云人物,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达到期望的高度。生来自带巨星成就系统的王动,在十八岁那一年,终于开启系统......
  • 都市修仙

    都市修仙

    偶然拜得仙师,刘涛混迹都市,战天使,揍巨人,杀僵尸,闹天庭,捉鬼泡妞,无尽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