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5900000007

第7章 海子神话(1)

在当今诗坛上,海子作为一个巨大的神话存在,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有人将这称之为“现代造神运动”,然而实际上,“神”是无法被造出来的,它总是基于人们共同分享的某种悟性。如果一种东西被看作“神话”,除了其中所带有的神秘、神圣的色彩,必然是由于它提供了某些“原型”,这些“原型”成了不同地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所享有的共同话语。因此,揭示海子诗歌中所建立的那些原型,是揭开这个神话的客观态度,也是本文的兴趣所在。

一、拒绝渗透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与现实相分离的意志,是对现实的弃绝。追溯起来,这种分离是自“朦胧诗”开始的对现实不信任、怀疑主义态度的进一步延伸。它甚至不再对现实产生任何兴趣,不再表示愤怒,而宁愿采取一种完全脱离的姿态,拒绝来自现实的一切消息,拒绝对现实作出任何反应:“把眼睛闭成两根绳索。”(《但愿长醉不愿醒》)

这样一种执意的、不计后果的生存情绪,在海子的诗歌中,体现为反复出现的“睡”、“埋”、“沉”等这样一类动词意象。

而在九泉之下,黄色泉水之下/那个人睡得像南风/睡得像南风中的银子(《太阳·断头篇》)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孤独》)

让诗人受伤/睡在四方(《青年医生梦中的处方:木桶》)

两座村庄隔河而睡/海子的村庄睡得更沉(《两座村庄》)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麦地》)

这种“睡”法,的确是少见的,它是一种意志,彻底封存的意志。这种封存的冲动还通过“尸体”这个意象来表现——“那是我睡在大地上的感觉/用雪封住我的尸体”。(《土地》)

与“睡”相媲美的,还有“埋”。比较起来,“埋”更进一步,它是一种“遁入”,遁入地下,并一去不复返。

埋着猎人的山岗/是猎人生前唯一的粮食(《粮食》)

我把包袱埋在果树下/我是在马厩里歌唱(《歌与哭》)

这地上/有人埋过羊骨/有人运过箱子、陶瓶和宝石(《歌:阳光打在地上》)

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你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

背靠酒馆白墙的那个人/问起家乡的豆子地里埋葬的人

(《泪水》)

“埋”这个字还可以引起其他多样化的联想:失踪、密谋、冥界。海子的“埋”的意象,对后来其他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较起“睡”、“埋”来,“沉”这个动词显得有一种速度,一种自甘如此的决断——自沉。它更能表明某种自身灌注和自身同一。在很大程度上,“沉”的反复使用也是他最后结局的多次预演。

那是我最后一次想起中午/那是我沉下海水的尸体(《我的窗户里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

于是他/一直穿过断岩之片、断鹿之血/笔直堕入地狱/……/拖火的身体倒栽而下,轰轰填塞地狱(《太阳·断头篇》)

王啊/他们昏昏沉沉地走着/(《肉体和诗下沉洞窟》)

我/如蜂巢/全身已下沉

我在太阳中。不断沉沦不断沉溺/我在酒精中下沉……(《太阳·土地》)

这的确是很奇特的,“睡”在地里,“埋”到地下,“沉”到地底下,仿佛地心深处总有一股力量拉着他下沉,使他复归到它们中间去,应该说,在这种弃绝现实的强烈冲动中,同时有一种自“渎”的成分,一种不惜以毁掉自己来毁掉地面、以对自身的诅咒来诅咒现实的要求,包括他为自己选择的死亡。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彻底否决、断绝的形象。

他经常提到“王”,所谓“王”的第一个含义便是这种坚固的、自我决断的意志:

“多少年之后我梦见自己在地狱作王”(《太阳·诗剧·司仪》)

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内,海子的诗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与现实断绝联系的原型。

二、自我的分裂、断裂

任何意义上与现实的分离、分裂,最终都必然导致自我内部的分离和分裂,因为现实正是自我本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个人游离于环境时,他内心不和谐的声音也变得清晰可闻。并且随着现实的身影在视线中逐渐消失,越来越置于前景的便是这种自我的分离、分裂乃至断裂。

海子是从1984年“寻根”开始踏上他的创作道路的(此前1983年他在北大毕业时油印了一本叫《小站》的小册子,署名“查海生”,那主要是些处于“朦胧诗”影响下的习作)。虽然那是一场民族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文学潮流,但它对海子的意义却是特殊的。在他那里“根”意味着对日常事物的剥离、剥落,是日常的亮光消失,另一种黑暗升起:

根是一盏最黑最明的灯(《传说——献给中国大地上为史诗而努力的人们》)

夜里我把古老的根/背到地里去(《新漫游》)

这里伴随着“根”的出现升起的“黑暗”,是海子内心分裂的第一个信号。“黑暗”是分裂的标志。客观地说,在诗中出现的“黑暗”、“黑色”并不单单属于海子,而是属于与海子一道出现的那一批人,可以将他们称作“分裂的一代”;但像海子这样迷恋于分裂、于分裂中生长起来的却十分少有。

分裂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所谓“实体”、“元素”。它们看上去像是“物的自体”,来自对象的意志。在这一点上,海子得到了许多热烈的评价,说他能够跳出自身、克服抒情的主观性。其实,这基于一种对“实体”的夸大的和不正确的理解。

“实体是什么?是分裂出去的主体。所谓‘自在之物’,说到底乃是一个关于‘自在主体’的设想”3,也就是说,是另一个“他者”的想象性主体。海子本人对这一点便有过清醒的认识:“实体就是主体”,是主体沉默的核心,“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把这黑乎乎的实体照亮”。(《寻找对实体的接触》)

因此,被人误解为存在于对象世界的“实体”,其实乃是主体放进其中的一个“核”。

勃兰戴斯说:“浪漫主义者一味关心那个核,关注那个神秘的内在,他们刚一把它塞进去,就设法把它掏了出来。”4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实体”,一种客观的制约和尺度,海子原本是可以通过它避免个人内心的无限分裂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实体”恰恰是他自我分离和分裂的产物和标志。将它视作一种“可能性”。无非是将不断的自我分裂视作一种“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海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正源于这种自我的不断分裂,由分裂产生出新的自我、新的面貌。

3 [德]尼采:《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59页。

4 [丹麦]盖奥尔格·勃兰戴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第二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9页。

从一开始就存在内在的异己力量,它导致了海子诗歌中特殊的视角和独异的面貌。

1.“他者”的立场和视点。他的许多诗篇,我们只有将它们放在一起联系起来读,才能发现其中贯穿一致、更为深入的东西。如《北方门前》中“……她突然发现我。/她眯起眼睛/她看得我浑身美丽”,更为著名的《答复》中“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以及《太阳·诗剧》中“仿佛一根骷髅在我内心发出的微笑”,都有一个“他者”——“她”、“麦地”、“他”——的存在,并且“我”明显地感到从“他者”处反射来的目光,接受这个“他者”的质询。“麦地”则可以读作“他者”的一个象征,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是站在自己背后的另一个(或无数个)自我,是接受这个“他者”的自我质询并感到芒刺在背。包括那篇经常被人提起的关于荷尔德林的文章,其中谈到“河流是元素,像火一样,他在流逝,他有生死,有他的诞生和死亡。……要尊重元素和他的秘密”,都是这种“他者——异在”立场的进一步体现。

2.无限生长的可能。这就是所谓浪漫主义的冲动。在某种意义上,浪漫主义的冲动,即自我和自我分裂的冲动。由分裂产生出无数个“自我”,显示了“自我”的无穷生长的可能性,“我在地上,像四个方向一样/在相互交换中延长人类的痛苦。”(《太阳·断头篇》)在海子的诗歌中,“我”是最最不确定的,它有无限多个化身、无数多个形象,并且它们从一个角色到另外一个角色的转变是通过最简捷最迅速的方式达到的。在1986年写的《太阳·断头篇》的开头,他宣称“我是○”、“我是一颗原始火球、炸开”、“宇宙诞生在我肉上、我以爆炸的方式赞美我自己”,这令人想起郭沫若在世纪之初的激情,“一切的一/一的一切”。但在短短的三年内,海子就释放了几乎是一个世纪的能量,走到了世纪末:“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其中“十个海子”和“这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有什么关系?站在“你”对面的那个说话者又是谁?他们都只能看作是裂解出去的众多个海子。

3.触目可见的断肢残臂和支离破碎。以分裂作为源泉产生出来的“自我”不可能是完整的,而且仿佛受一种虚无主义的力量的催动,从那些尚未来得及站稳脚跟、取得自己身份位置的“自我”身上又要裂解出“新的‘我自己’”(《太阳·诗剧》),如此不停地推演,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自我”实验室,这个实验常年所呈现的面貌是“血肉横飞、尸陈遍野”。它的主要工作是解剖学的:“头”、“头颅”、“断头”、“头骨”、“头盖”、“鸟骨”、“腿骨”、“骨髓”、“爪子”、“人皮”、“内脏”、“肝脏”、“胃”、“尸体”,等等。如果说海子的诗中挟带着一种暴力(他反复使用“斧子”、“刀”、“砍杀”、“刽子手”、“凶手”这样一类意象),那么,这种暴力不是针对他人的,而是针对他自身的:自我分裂也是一种自我撕裂,他在这种给予自身的暴力中——自我撕裂——成长着。“我越长越繁荣。”(《太阳·诗剧》)

只有在这种自我分裂的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海子的矛盾:天空和大地、天堂和地狱、黑暗与光明,彼此对立的两极在他身上同时存在,并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无限延伸开去。这种生长是断裂:

在黎明/在蜂鸟时光/在众神的沉默中/我像草原断裂(《太阳·土地篇》)

那时候我已被时间错开/两端流着血/锯成了碎片(《太阳·诗剧》)

荒凉大地承受着荒凉天空的雷霆/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无比明亮/有时像一个阴沉沉的今天/圣书下卷肮脏而欢乐/当然也是我受伤的翅膀……我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体/的圣书,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黎明(之一)》)

在脱离了现实的约束和羁绊之后,个人如何在一个主观想象的情境中发展,如何自我分离、分裂直到断裂,这就是海子所提供给人们的另一原型。从某个角度来说,他诗歌中支离破碎的人和世界的图景,乃至支离破碎的文法、句法,的确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现代神话。

三、狂欢的庆典——《太阳·土地篇》

长诗《太阳·土地篇》的出现,对海子和中国现代诗歌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尤其是对于海子,找到土地作为自己想象力和痛苦的承载,实在是幸运的。对于中国现代诗歌,《土地》所提供的狂欢文体,的确是空无前人的。

同类推荐
  • 走向生态人文主义

    走向生态人文主义

    本书从动物研究的视角出发,阐释了生态人文主义的概念,以此为理论依据,详尽探讨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深刻挖掘了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动物意象的内涵、作用、价值和意义,对《五号屠场》、《冠军的早餐》、《泰坦的女妖》、《戏法》、《格拉帕格斯群岛》、《玩笑》等小说中所表现的食肉行为、动物伴侣、动物饲养场等人与动物关系的表现方式进行深刻解读,展示冯内古特通过这些意象所呈现的人性的凶残、后工业社会……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麓山惠风

    麓山惠风

    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300余篇诗词作品,大多刊发在有关诗刊、杂志和中国金融文化网上。全书诗文并茂,富有特色。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生活,注重掠影,发现变化,敏于感悟,有所体会,马上记于笔端。因此,他的诗非常注重时代气息,相关文章社会背景清晰,紧贴经济金融和有关“热点”,深受广大文朋诗友的喜爱。
  • 点亮心灵的灯:李天岑作品评论集

    点亮心灵的灯:李天岑作品评论集

    本书是李天岑的小说评论,著名作家李佩甫说:“李天岑是一个扎扎实实写作的业余作家,多年来他始终保持创作的激情,用心描绘着他在生活中捕捉到的新故事新人物。”写人心折射世道变化,写世道彰显人心,两者互相折射,互相彰显,互相深化,形成天岑创作的基本内涵,也是他社会角色的基本内涵……举重若轻的叙述能力,老到的文字,骨子里冷峻的幽默感,是天岑小说的特点。
  •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是藏族作家格绒追美最新的短篇小说、随笔集,选取了作者最新创作的七十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藏地藏民的热爱与深情。作者笔下的人物各有不同,僧侣、牧民、说唱者,在作者幽微的笔触下,每个平凡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这本书极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浓郁的藏地风情。
热门推荐
  • 再次辉煌

    再次辉煌

    为了兄弟,那不是打架,只是为了一口气!为了兄弟,我愿倾我所有。年少时的轻狂,只为追寻心中的梦想;当时奋不顾身,只因为兄弟两肋插刀!是兄弟,不用过多言语,已能并肩而战;是兄弟,不需歃血为盟,已能同生共死;兄弟一声,那就是一生兄弟,不服就干!王浩,没有父母在身边,孤傲的他从小学便没有朋友,只是在初中时期结识一群被称之为兄弟的人时,无望孤寂的人生已然改变……一段兄弟同进同退的热血故事,亦是一段回不去的辉煌时光……
  • 白身修罗

    白身修罗

    修罗大陆,人人以五帝命身为荣,拥有金木水火土五色命身之一的人常常让人羡慕。叶天拥有一个金色命身的老爹,却没能遗传到他的优良基因,以至于老爹死后,连他金身所化金丹都保护不住,还让人打落五帝山。垂死之际,鲜血浸透五帝封印,一粒白丹意外飞出,被他吞服掉。白丹是最普通的命身所凝聚,可这一粒白丹却不同凡响,叶天的机遇从此改变,以一白色命身修至修罗之境。九天之上,连五帝都要臣服。
  • 假面夫妻腹黑爱

    假面夫妻腹黑爱

    她本是巨豪之门的千金,也是黑道未有败绩的杀手,却在海边小城做起了默默无闻的小秘书;他是巨豪之门的掌舵人,亦是闻风丧胆的黑道教父,却来到海边小城做起了屈居人下的总经理。人不招麻烦,麻烦找上人,事情都脱离了原本的轨道,这样的两个人却出乎人意料的结成夫妻。
  • 水往高处流

    水往高处流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计高一筹

    计高一筹

    “计”乃“计策”之意,“高”乃“胜利”之意,“一筹”乃“计数的用具”之意。成语总合之意思是:计策比别人的计策要高出一截。比喻聪明之人,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我们也可以用发明改写世界,用我们的创新和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本书收集了很多关于智慧的故事,希望它们可以给你带来启示,帮助你成功。
  • 《绝世魔妃:我的鬼面夫君》

    《绝世魔妃:我的鬼面夫君》

    她,杀手界的传奇,King,微笑是她的标志,无奈却遭人迫害,也许是老天的安排,让她又重新活了过来,穿越成钟离家族的废物小姐,,双眸一睁,傲视天下小,这一世注定不凡,他,水凝国不受宠的鬼面四皇子,暗夜的King,不为人知的身份,对任何人都漠不关心,当他遇上她,king遇king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片段一:“夜幽玖,我一个人可以,不需要你“某女朝某只妖孽说道。”我这是关心那你呢,你要有事我怎么办“某男哀怨的说道。钟离洛兮:靠,这人是不是掉包了·····片段二“我愿为他,陨落成---魔”说完洛兮周边的红光越来越亮,越来越妖娆。红光里洛兮的眸成了血眸·····
  • 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为了帮助老年人消除负面心理,更好地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我们特意编写了《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这本书。书中对老年人在情绪保健、心理问题、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婚姻爱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指导,以帮助老年人从心理上尽快走出这些问题的困扰。这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心理读物。这本书会让我们更了解父母之需,更懂得与父母和谐相处。 愿我们的老爸老妈享受到充实、快乐、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 企鹅恋

    企鹅恋

    一段清纯的爱,如同在我们青春中的一首歌曲,我们沉醉于其美妙的歌词中。它让我们从懵懂中逐渐成长,由一个腼腆的“孩子”变成一个开朗活泼的人。我的青春因为它而更加精彩。
  • 九极黄昏

    九极黄昏

    既然命资天赋达到九极阶别的妖孽已齐齐降临于世,蕴含着天地情感的七色天魄也应运而生,诸首消失已久的跃世命魂禁曲更是诡异的重现命耀...那么就让我,一个被击碎了命纹,并且被掠走了几近全部伴生原命之力的‘魂灵祭品’之人,为这片已混乱了的天地创下一个永不腐朽的九之极黄昏盛世。——苏言。......一情一义,愿倾天下;一曲一剑,诸天黄昏!——九极黄昏。
  • 生死麻将馆

    生死麻将馆

    麻将馆内突发世上最离奇命案,死者为何面带微笑?而全身也无一伤痕,是为猝死?还是他杀?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