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0000000084

第84章 从《宝积经》到《菩萨藏经》(13)

上述三个概念和三段话,对于理解瑜伽行派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十分重要:本体是心;心性本来无生。但心所蕴含之法性,却能建立一切善法,引发智慧,使之自我完善,证取菩提,行菩萨道。此中“心”或“心性”,即是菩提。这一思想的表达实在曲回笨拙,说穿了,就是心性本静,由心性本静而蕴含诸多善法;依心性本静而起菩萨行,最后回归于本静,就可以完成菩萨修习的根本目的。但由于“心”这个简单的自我展开、自我完善、自我回归的过程,关系到心为什么会有污染,为什么不守自性,会有五蕴及其世界的产生,以及此心又存在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一大堆问题,要解答得圆满,有一定的说服力,十分困难,所以有些说法晦涩难解,不知所云;有些前后矛盾,不知孰是;有些粗略不详,可作多解。如此等等,暂且打住。

经文的结论有二:(一) 菩萨“住随心观……系缚其心,修习智通,得神通已,但以一心而能善知一切心相;既了知已,依心自体说法”。此处说法的依据,已经不是经书,而是众生本有的“心自体”;心自体至高无上,成了唯一的权威。(二) 菩萨住随心观故,不为心尽,不为心灭,安住于心;但为令心远离生死相续结缚,而安住于心。又复以诸心念智力,安住诸法无生无起正决定性,而不退堕二乘地中;又以是力持心相续,乃至成满一切佛法,一刹那心相应慧、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安住于心”略称“安心”,在中国南北朝以致隋唐禅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处所谓“安心”,不是为了令心灭尽,任何思维活动皆无,而是为了把心从生死的结缚中解脱出来。同时充分运用“念心”所生智力,一方面安住于诸法本来“无生”的认识中不动摇,另一方面支持此心持续相续,直到觉悟无上菩提。这也是“心念住”的最终目的。

④ 关于“法念住”。此念住有三:一念法“空”,即“于一切法住随法观,不见少法远离于空”,与此相应,是无相、无愿、无起;二念法“缘起”,即“不见少法远离缘起”;三是“不观于法及以非法”,即无分别。

那么什么是“法”?这里的定义是:“谓无我义是名法义,无有情义、无命者义、无数取趣义,如是等义,是名为法。”所谓“非法”,那就相反,以“我见义”为首的诸种“见义”,均名“非法”。然而克实说来,法与非法都是语言概念,是对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的判断,所以说:举要而言,一切诸法,或名为法,或名非法……若能了知如是诸法皆空、无相及以无愿,即一切法并名为法;若有计著我及以我所见随眠,即一切法并名非法。据此,法与非法只是认识论上的差别,与客观事物自身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形式无关。正因为如此,佛教的全部修习,无不以树立所谓“正见”、“正观”为根本任务:“住(如是)随法观已,不见一法而非佛法,而非是佛,而非是道,而非解脱,而非出离者”。此即是“空”。具备了这种“空”的观念之后,“又复获得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生,知诸烦恼体性自离。何以故?是诸烦恼等趣了义,无少烦恼可积可集。”此即是“缘起”。而缘起则妄,妄即是空,以空始能成妄,故空即缘起。

将这套观念运用于佛教实践,是把菩提与烦恼统一起来,“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是菩提性”。菩提性“觉”即是“空”,所以说“随觉即是菩提”;烦恼性空,所以又说“烦恼之性即是菩提性”。

⑤ 菩萨应如何“念”法并住于“法”?回答是:(但心)无所住,非忆非忘,而能了知,(是谓)念所安住。何以故?所安住念,即名法界;若住法界,即住有情界;若住有情界,即住虚空界。由如是故,说此诸法与虚空等。此处所言的“安住念”,乃是空性与觉性的统一,体现的是菩提之功能,为一切善法的本原,所以叫作“法界”。如果把握了法界,那就把握了有情界,也就懂得了有情的本质与虚空界相等。

对法的这些分析,实际上都与其规定的菩提性有关,而不涉及“法”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此处所谓法界即是菩提,菩提即是法界。因为缘起性空,言语假立,都必须以菩提的存在为前提、为主体。

在三十七菩提分中,略有特色的解释还有一些,这里撮要作点介绍:

其一,决定善恶心的要素有二:一是“所缘境”,如“色相”,其作为客体无所谓善恶,但作为“所缘”,它的客观性就有了变化——若以“妙相”视之,则起贪心;见到受到损坏,而起瞋心;若以“不净相”视之,则“贪欲寂静;慈愍相故瞋恚寂静”,如此等等,在同一物上,由于取相作所缘境之不同,才使本无善恶之心性有了善恶诸行。二是“作意”,“作意”指动机、意向,究此“所缘境”,乃由“作意”取相所生起。“作意”既可引发向恶,亦能导向从善。此说值得注意处,是“所缘境”并非脱离“作意”等取相行为的客体;在“所缘境”背后,应该另有可以被“取相”的客体存在,不过经文中并没有如此表达,在瑜伽行派中则成为一大问题。

其二,促使善法积集的途径极多,表达善法的文句无量,然而“菩萨一切善根,乐欲为本,由精进故而能积集”。因为只有乐于修善的欲望,才精进不已,坚持到底,达到究竟。由此打破了佛教不分青红皂白,厌恶和反对任何“乐”和“欲”的传统。

其三,关于菩萨的“智慧力”,谓“是菩萨生生之处,乃至世间已行、正行工巧业处,难作难解,而诸菩萨于彼一切不由师教,现前了知……又于一切出世间法,谓能救度诸世间者”,悉能摄受,不为一切世间天人之所制伏。据此,菩萨智应该是全能的,不只在佛教教理和实践上,而且于世间工巧等行业也出类拔萃;于能够救度世间的一切出世间法,也能摄受——至少在理论上,大乘佛教并不排斥生产技能,但也为江湖法术之类进入佛教敞开了大门。

其四,在解释“念觉分”时,再次论及“念力”的问题,认为“正念”即是“如理”念想,由此念力,“随觉诸法,观察诸法,寻思诸法,了达诸法,简择诸法,鉴照诸法”,最后“随觉一切诸法体相”,成就“了达诸法自体相智”:“谓由念力觉一切法自体相空”。这说明,诸法性空,是从“念”开始,由念力统帅此后的观察、寻思、了达、拣择、鉴照等一切认识活动,由此成就的空慧,其实已经存在于开始对空的念想之中。出发点就是终结点,终结的空慧在于把最初灌输来的空理转化为自己所有。

《菩萨藏经》列举了种种修道,说一千道一万,总归“唯有一趣道善巧”。此“一趣道”,为菩萨道作了一个总结,以其非常的特殊性,值得摘录备存:  所谓菩萨,独一众表,无有与等,不假伴助,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由自摄受精进势力,清净欲解,被坚固铠。何以故?由是菩萨不由他悟,不缘于他,自所建立,自力所起,严备如是坚固甲铠。

(菩萨由此兴发是念:)如是甲铠一切众生所不能擐,我今独擐……我于今者严备如是,岂令布施自在度我?我当自在度彼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进、静虑及般若等,岂令自在而度于我?我当自在先度于彼。又作是念:我于今者,岂令波罗蜜多发起于我?我当发起波罗蜜多。如是广说,一切善根皆当因我而便发起,不令善根发起于我……

(总而言之,)于如是法不假伴助,自能建立,谓我独一,无有等者,当坐坚固胜金刚座,自以势力摧伏魔军,用一刹那相应妙慧,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这一段话,集中表现了菩萨道“依自不依他”的精神。“我”是六波罗蜜多的唯一主体,“我”不能受波罗蜜多的支配,而应该支配波罗蜜多。“我”应该主宰一切、创作一切,而不应该被任何势力所主宰、被任何理论所支配。佛教始终反对“我见”,本经也不例外,但在这里,不但没有破除“我”,回避“我”,而且特别号召菩萨树立“谓我独一,无有等者”的观念,强化以致坚固对“我”的自信。这种精神,我们在中国禅宗中可以见到,在外来的佛典译籍里则十分稀罕。玄奘在他的第一部译经里将这一精神作为所有菩萨道的总结和概括,推荐给大唐的读者们,这不止对我们理解他所译介的瑜伽唯识学是一种启发,即使对理解玄奘的佛学思想背景,也是一种帮助。联系到前述把智慧解释作“大我”,和追求“自在”的说法,是中国佛教研究者很值得深入探索的题目。

第九,关于菩萨之“缘起善巧”,指的是以般若观对十二因缘的重新解释。此处可记的是它对“无明”的界定:“不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是生死流转之本;“如理作意”则是出离生死之本——世间与出世间的差别,归根结底,决定于是否如理作意——理性思唯起决定性作用。

第十,菩萨善巧的最后一项“一切法善巧”,包括所谓有为善巧、无为善巧两方面。按经文解释,“无为善巧,即以如是妙善身、语及以意行,回向毕竟无为菩提,回向无为菩提妙观”。又,“诸法正智现观善巧,无上菩提不由他缘于无为法而复作证,是则名为无为善巧”。

把握“无为菩提”是“无为善巧”唯一任务。前一句话表示,要通过本经描述的佛教有为法(身语意)回向无为菩提;后一句话表示,要以“正智”无条件地证得“无为菩提”——其所谓“不由他缘”,指“正智”非是“能缘”,“无为菩提”亦非“所缘”;尽管“正智”能够证得菩提,但两者不存在通常认识的那种“能缘”与“所缘”的关系。这是瑜伽行派认识论中的神秘主义部分。

分析一切法善巧,最终归结为“一切智智”,所以说菩萨“一切法善巧者,是则名为一切智智”。“一切智”是一个概念,“一切智智”又是一个概念。前者相当于共相智,指对性空的认识,或称“无为智”;后者指在性空认识的指导下对一切法的认识,相当于对“别相”的认识,即是“有为智”。这两者加在一起,就能作到“菩萨虽行三界而不为彼三界烦恼之所染污……虽具通达一切三界出离之法,而不坠堕出离界中”——这都属于大乘的通说。

《菩萨藏经》以所谓“四无量”、“六波罗蜜多”和“四摄法”概括全部菩萨道,至少在中国,成为大乘佛教共许的主张。一切菩萨行,无出其外。但在具体诠释时,本经既摄取了小乘的某些思想,甚至与当时大乘潮流极不相容的部分,也在已经十分流行的大乘般若学和菩提心论中摇摆,表现了此经在世界观和宗教实践上双重综合的特色。

至于全经的特色,它最明确地表示,“佛”不是创世主,即使神通如何广大无边,也不能创造世界,创造物种,他甚至没有决定他人命运的能力。佛被描绘为先知先觉者,他只能成为众生的导师。众生的命运由众生自身决定,此谓之“业报”法则;业报法则不可变更,但导师可以指出从中解脱出来的道路,至于听与不听、行与不行,全由众生自己选择。菩萨是佛的学说的践行者、普及者,只有处在众生中间,讨众生欢喜,为众生谋利益,启发众生觉悟,菩萨自身才能彻底解脱,由此形成对众生的尊重和恭敬——这一系列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只有在与一神教教旨的比较中,才能深切地体会得到。尤其是能够喊出“自能建立,谓我独一”这种自信和自立的口号,是对“神”的“唯一性”的更明晰的挑战。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热门推荐
  • 都市猎妖记

    都市猎妖记

    高贵神秘的血脉、嗜血恐怖的魔刀、深沉痛苦的仇恨、逼入绝境的修炼……种种因素,造就的是救世主,还是可怖的魔头?一个动辄浮尸百万的高手,在人类面前,是英雄还是魔鬼?但或许,要拯救世界,就必须拥有毁灭世界的力量!
  • 小公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公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我的神级人生

    我的神级人生

    平凡小子萧凡获得神级养成系统从此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有了很多的身份比如能起死回生的神医,执掌地下势力的神级教父,拥有无数武学的神级武者,风靡全世界的歌神,更是能够吸引无数美女的神级情圣,总而言之他有着无数神级称号。当他登上属于他的神级王座时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 卿歌叹离愁

    卿歌叹离愁

    前世,她是凤家大小姐,本该一生无忧,却被庶妹一步一步的害死。前世,他是权倾天下的皇子,最后一步一步君临天下。她重生而来,势必要夺回自己的一切,并且把上一世害了自己的人全部干掉。她扶小妹,帮兄长。最后,却是突然发现背后来了一个武功高强的摄政王?“摄政王啊,你说,我又没抢你啥,你跟着我干嘛!”她突然后悔自己当初救他了。“你是没抢本王什么,可是你却把本王的心给偷走了。”她背后的美男邪魅一笑。
  • 弃妇太逍遥

    弃妇太逍遥

    堂堂都市白骨精,竟穿越成受气正妻,面对无良的夫家人,她只求和离。就在人人都为之叹息的时候,她却在一次次的机缘巧合下崭露头角,让多少王孙贵胄为之倾心。但世人却不知,那万丈荣光背后,她所求的,只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 开外挂,种田嫁美男!

    开外挂,种田嫁美男!

    她豪门千金,意外得了个空间,御剑飞行救小叔却碰到硬茬,直接全军覆没,再醒来已穿越到五岁小娃娃的身上,看着这衣服破烂,房屋漏天,亲戚极品的一家子,前景堪忧有木有....幸好她还剩下一点点的修为,对付极品一点就够了!不过这赖在自己身边的大龄剩男是什么鬼?非说自己救了他一命要以身相许,有这事吗?她怎么不知道!
  • 狂剑傲天

    狂剑傲天

    浪迹天涯,漂泊四方。笑泯恩仇,戮屠坦荡。
  • 仙医圣手

    仙医圣手

    他是异世大陆万人敬仰,手眼通天的炼药宗师。他是繁华都市万人唾弃,自甘堕落的纨绔少爷。他渡劫失败,灵魂穿越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代替身死的纨绔,活了下来!是鹰,就要鹰击长空,是虎,自然傲啸山林!多年后,有人叫他侠客,也有说他是杀手,保镖,甚至商人,但最终,所有人都叫他:医仙!——————————————————————————————
  • 一见倾心:总裁的温柔陷阱

    一见倾心:总裁的温柔陷阱

    洛芷璃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哥哥,找哥哥,眼见着离目标越来越近,高调大BOSS却意外闯入了她的生活,从警局把她赎出来也就罢了,还莫名其妙的被结婚了!婚后老板变老公,夜夜成狼防不胜防。终于有一天“不堪重负”的某女撑着自己打颤的双腿大喊:“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宁帝轩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偷心,偷洛芷璃的心,眼见着就要功德圆满,各路小妖却纷纷出来挖陷阱打闷棍,阻他“成佛”之心,煮熟的鸭子要飞了,一心向芷的宁总发挥超强战斗力,掐断桃花一朵朵,打败情敌万万千,堪称公鸡中的战斗机。面对娇妻质问大声吼道:“全公司,全J市,全Z国乃至全球都知道我爱你,只有你这个笨蛋天天追着问为什么,你,你是不是没长心?
  • 天价弃妃:皇后好矫情

    天价弃妃:皇后好矫情

    顾凛大小姐除了二了点、疯了点、矫情了点、胆子大了点也没什么不好。花心王爷死一边,柔情皇上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