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0000000080

第80章 从《宝积经》到《菩萨藏经》(9)

突出福报本是“施波罗蜜多”的主题,但本经在“戒度”中也非常强调,就很有意味。譬如因持戒而生于“人”中,能“获得五种希有圆满之法”(同上,卷四三,下同),其中有“于舍宅中安设空器,随菩萨手所及之处,一切众宝即皆盈满”——这是“聚宝盆”的来源;“若遇渴时,即于其前具八德池,自然涌现”,“福德持身,不为外物之所侵害,所谓若毒若刀,若水若火”之类——这是抵御饥渴灾难的手段;若灾劫起,“若刀兵劫,若饥馑劫,若疾病劫”,乃至水、火、风、渴等劫起时,“菩萨不生其中,便处天上,受极快乐”,而且可以“永不复生诸难之处”——这是提供逃避灾难的处所。不止如此,还能“制衰老,不为所侵”,“资生作业,百倍获利”,以致“获得四种尊位之相”,所谓“为转轮王,威加四域”,为四大洲之所朝宗;所谓“为王敬重,请升御座,又为宰相群臣守卫,众会国界人民所共尊仰”——如此等等,天上人间,福、禄、寿、权、智,一切美事、乐事、能事,都可因持戒而集于一身:具足如是清净戒故,无有人天诸妙快乐是诸菩萨而不受者,无有世间工巧等处是诸菩萨所不知者,无有世间诸众生等所受用具是诸菩萨不获感者。在我们广泛介绍大乘倡导大慈大悲、诸法平等之际,了解一下此类因果福报之说,以及由中反映出来的近乎变异的心态,会增加对大乘思潮的更全面的认识。

于“戒度”中讲因果报应,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于一切众生起父母想”(同上,卷四四,下同):一切众生,或过去世曾经是我的父母,或未来世可能是我的父母,所以现在我必须以父母看待之: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作是思维:无有众生于彼过去久远世来、非父非母易可得者,何以故?一切众生定曾为我若父若母,然由于彼生贪心故,舍于母想;生瞋心故,舍于父想。要求于一切众生起父母想,从正面解释是应该慈爱众生、不要杀生,但在这里不是这个意思。按佛教的传统解释,人之所以降生,直接原因是于冥冥中见父母交合,对母起“贪心”、对父起“瞋心”,很有些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所谓恋母情结。因此,对众生起父母想,主要是指不可对异性起贪欲想,为的是坚持和回归原始的禁欲主义。

像此处宣传的禁欲主义,在大乘经籍中实属罕见。它创造的菩萨典范,是不分昼夜,恒起“无常之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未曾于乐而生耽著”,“于诸欲中未曾贪染”。它要求“安住净戒,于彼诸欲,恒兴起厌违背之心……于诸欲中,起真实违厌之想”。为此,必须“了知诸欲之相,又能了知诸欲违厌”:“诸欲,名为贪爱:谓贪爱眼识所识诸色,是名为欲;贪爱耳识所识诸声,是名为欲,如是贪爱……身识所识诸触,是名为欲”。总此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境,即名为“五欲”。“若有贪爱,则有执著。夫执著者,名之为结;结名发起,发起名缚,又亦名为不实戏论……一切众生皆为不实戏论诸缚所缚”,是故“五欲”即是“五缚”。以“色”为例,“谓于自身所得诸色,妄起我”等想,名为“色缚”;“于所起我自体想,深亲宝重,广兴我爱,于诸妻妾一切女色,恋着不已,如是名为色缚所缚”。

有妻有妾,是在家的标志。此经的异于其他大乘经,最突出之处在于抨击在家者,而且就从其拥有妻子、能够受用诸欲着眼。因为“既得受用诸欲法已,造不善业”;尤其因为“一切习近欲时,无有少恶而不作者,彼若报熟,无有少苦而不摄受”,所以说“一切千世界中,众生大怨,无过妻妾女色诸欲”。无智者与有智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摄受男女妻妾诸女色等”,而摄受此等事者,“略说则是摄受怨雠,即为摄受地狱、傍生、焰魔、鬼趣等”,“即是摄受一切恶不善法”。据此断言:“若有乐处居家,耽嗜不舍,当知即是乐处冢间,是故我说,乐处居家如住冢间”;“若有摄受居处舍宅,当知摄受大热铁瓮”。对于家庭的如此强烈的憎恶和抨击,自西晋竺法护以来几乎是没有的,而至玄奘达到极端。

接着是对妇女的抨击: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忧愁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何因缘故名为妇人?所谓妇者名加重担。能使众生负重担故,使众生持于重担有所行故,令众生于此重担心疲劳故,为于重担所煎迫、所伤害故。复以何缘名之为妇?所言妇者,是诸众生所输委处,是贪爱奴所流没处,是顺妇者所输税处,是妇媚者所迷惑处,是妇胜者所归投处,是屈妇者所凭仗处,妇自在者所放逸处,为妇奴者所疲苦处,随妇转者所欣仰处。居家当然以夫妇为本;由于成家,女方就成了男方的重负,成了一切不善的出处。于是由对妇女的攻击再次转向对居家的攻击,最终还是落实到对妇女的攻击上。此处有言:“世人名妇以为母众”,或曰“母幻村”。为什么?因为“一切女人生多过失,无边幻诳……善能示现幻诳之术”,“能令丈夫若见、若闻、若摩、若触,皆被系缚”;又“巧知惑媚”,“于一切时能令丈夫不得自在,随彼女人系缚驱使”。这类攻击性语言很多,男性的贪欲全在于女性的存在,于是“万恶淫为首”就变成了“女为万恶源”;至于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以及女性遭受男权主义的损害和侮辱呢,一字不提——顺便指出,玄奘特别受到唐太宗的青睐,至唐高宗和武则天则开始失宠,与他的译籍中充斥着对女性和家庭的攻击不无关系,而本经之始终得不到广泛流通,这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本经也与其他大乘经有相同之处,即要求对所有女性起“亲属想”:应更起三种亲想:所谓于母等类起于母想,姊妹等类起姊妹想,于女等类而起女想。但是,要求对女性起亲属想,并非起于对女性的尊重,而是为了抵抗女性对菩萨可怕的诱惑,是在修习诸如“不净观”等等对治贪爱、厌离贪爱无效后的补充措施,所以接着说:是诸众生皆曾为我而作父母,若有习近妻妾女人,则为习近过去之母。为什么此经如此之仇视女性?这固然可以解释为对性爱的恐惧,但重点却放在丑化和仇视夫妻关系,以及由此组成的家庭上,对于受过儒家深刻熏陶的译者玄奘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这在玄奘研究中应该是一个待决的问题。我想,原因之一,可能他不满于当时已经十分时髦的在家“菩萨”,把佛教坚持戒律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涤荡殆尽,或以“空观”粉饰居家“菩萨”的权势、放荡和无耻。这在经文讲到“精进波罗蜜多”时可以略窥一二:

有五种在家菩萨:一、“在家菩萨,为王师傅,以威势力恐怖众生……凡所出言,无非为利”(同上,卷四七,下同)。二、 “在家菩萨,住毁城法”,此“城”指“戒”,尤其是指比丘尼戒,“彼诸在家菩萨来是住处(指比丘尼住处),污其戒众;以毁戒故,名住毁城”。三、 “在家菩萨,见诸有依(指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善说法律、演正法时,便于父母、兄弟、姊妹、妻妾、男女眷属及诸众生而为法障”。“法障”指障碍听受佛法。四、 “在家菩萨,闻佛经中如来赞说少欲知足、出要相应独静山林离苦之法,心生不信,轻毁诽谤,亦教他人起如是见”。五、 “在家菩萨,依止国王及诸大臣乃至富贵有自在者,行弊恶行,恃为势力,讥毁诃骂、轻蔑戏弄无量众生”。

这类情形,自东晋南北朝以来就不乏实例。因此,从东晋开始,中国佛教力求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戒律体系,但最后没有成功,不得不放弃大乘律,接受小乘律——自北魏至隋唐,形成以《四分律》为基础的律宗,将佛徒主体定位在出家的僧尼上,而非在家的居士,这与玄奘译籍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当然,本经也不一定完全代表玄奘的思想,因为他也是《维摩诘经》的再译者,即《说无垢称经》。

佛教提倡出家,以及以出家为基本特征的禁欲主义,一个重要原因,是轻蔑人身,厌恶人身,《菩萨藏经》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不过论说的重点是放在有“身”即有“病”上:“一切众生皆是病者。何以故?由为三毒常热恼故”(同上,卷四八,下同)。世上没有什么良医良药能够治疗这种病症,“唯有如来无上医王、法身菩萨,以大愿力而得除灭”——此处提出与“在家菩萨”抗衡的“法身菩萨”概念,以及对“法身菩萨”作的一些具体规定,比较稀罕。

首先,什么是法身?什么是法身菩萨?这个问题在般若经和中国般若学中,有过不少论述,按东晋道安据鸠摩罗什的解说,“法身”为三种:一、 “法身”即“实相”,“与泥洹同像”(《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一,下同);二、 “法身同化”,如水月镜像;三、 “真法身”即“法性生身”,“能久住于世,犹如日现”。关于佛有三身之说,后出的大乘经籍中还有许多其他诠释,一般称那个与泥洹“同像”的“实相”,名为“法身”;“同化”之身即名“化身”;所谓“法性生身”,则相当于本经讲的“菩萨法身”。鸠摩罗什于《大乘大义章》说:菩萨得无生法忍,舍肉身,次受后身,名为法身。所以者何?体无生忍力,无诸烦恼,亦不取二乘证,又未成佛,于其中间所受之身,名为法性生身。简单地说,菩萨自得“无生法忍”(此指菩萨于把握真谛、法性的一瞬间所得之智慧)开始,到成佛之前,已经超越生死之身,但能化作生死之身,类似后来所说之菩萨“意生身”,即称“法性生身”,亦即“菩萨法身”。此身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自己的“愿力”从事利他活动——他只是为了救助和度脱一切众生而存活。然而据《菩萨藏经》这里假释迦牟尼之言说:“彼然灯佛授我记已,尔时便证法身成就”(《大宝积经》卷四八,下同),意谓菩萨只要得到佛的授记,就算证得法身,成为“法身菩萨”,与般若学者的解释有所差别。

引人兴趣的还有对菩萨“修获法身之相”的描述:无生无死,坚固难坏,犹如金刚……(然此法身)圆成具足……非有功用,但以其身,则能成熟无量众生;不假其心思量分别,即此菩萨身,自能知了诸身相随,入自身真如法性。自身真如,随入诸法真如;诸法真如,随入自身真如;自身真如,随入诸佛真如;诸佛真如,随入自身真如。由此推知,过、未、现“三世”真如互入而不相违;“蕴、处、界真如,即染污、清净真如;又染污、清净真如,即流转寂灭真如”,如是“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

大意谓,“菩萨法身”具足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一切行,超越三世生死而不离三世生死。所谓超越生死,表明其身永恒不变的“坚固”;所谓不离生死,指其能够化现种种世间“身相”。而此“菩萨身”说到底,就是众生固有的“真如法性”;菩萨所化种种“身相”,也只是自身真如法性的体现。这样,我们就又回到了“心性本净”的“菩提”上,而“菩萨法身”既是菩提心性的另一种表达,也是对证得此一心性之有情的称呼;既是真如“理”,也指“人”,即真如“理”化了的人。

“夫真如者,即是(诸法)实性,即是(诸法)如性”。正因为真如理存在于诸法中,所以一切读法都是真如理的表现,不仅表现为寂灭,也表现于流转;不仅表现于清净行,也表现于染污行——自身真如与诸法真如以及诸佛真如,尽管存在的形式互有差违,其同一真如没有差别。

是故,菩萨法身亦即“如来身”,“于如来身平等法性,即观自身平等法性,又于自身平等法性,观察如来平等法性”,以及观察一切身及非身,直到“于缘生法了一切身,即了知已,引摄法身”。此处要求将“如来身法性”与“自身法性”互相观照,然后推及一切身或非身,认识到在“法性”上,一切有情及一切法悉皆“平等”,无有例外,然后观察“一切身”本自“缘生法”,再从“缘生法”“引摄法身”——即众生的“缘生身”,本质就是“法身”,“法身”就存在于“缘生身”中。因此佛说,菩萨“当于引摄此法身时,我说是等便证法身;既得证已,又能示现蕴、界、处身,当知是身法身所显”。一旦了知缘生身的本原即是法身,就等于证得了“法身菩萨”;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显示缘生身(即蕴处界身),则是法身菩萨之“行”,构成自觉的菩萨行。

瑜伽行派的“三自性”说把“圆成实性”定为一切诸法的最后法性,修持者的最高的认识和获取的最高成就,抽象说来十分空洞,从这里对“菩萨法身”的描述中,则可以得到更具体更清晰的表现。

这里顺便插一段“精进波罗蜜多”所说菩萨行为良医的故事:“菩萨摩诃萨亦以大愿自严持身,为法良药”,解除众生一切病痛。有种种医疗方法,其中最稀奇的一种是让众生同吃“菩萨肉”。“时赡部洲内,一切众生为病逼故,段段割截菩萨之身”。是诸众生噉吃菩萨肉已,“一切病患悉皆除灭”,复令众生心得安乐,形无变异。此名“菩萨肉施”。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禅意人生

    禅意人生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挥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撵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著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
  •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本书包括:绪论、现代思潮与东亚佛教的“人间化”、当代中国佛教思潮、人间佛教的诞生与太虚思想、人间佛教的崛起与印顺思想等11章内容。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物业管理服务心理学

    物业管理服务心理学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近年来,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实用人才的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发展迅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深化改革、更好地适应职业需要的重要使命。
  • 面包大亨

    面包大亨

    这本书最终还是太监了,让各位书友没能看到结局,抱歉哈!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荒村公寓(蔡骏作品)

    荒村公寓(蔡骏作品)

    某天,四个大学生突然来访。他们说看了“我”在《萌芽》杂志上发表的中篇小说《荒村》以后,被激起一睹究竟的欲望,执意去荒村探险。四人从荒村返回后,短短几天内纷纷遭遇意外。而“我”也收到了一个自称“聂小倩”的神秘女子的E-mail。从此,种种离奇古怪的现象便如鬼魅般死死缠上了我,根本无法摆脱。在极度恐惧的三十个白天黑夜里,我和小倩竟然深深相爱了。可是,来自荒村的笛声唤醒了她的记忆。小倩并不属于这个人间。我却期望还能见到她。当圣物玉指环回归地宫时,灵光闪现,千古之谜终于揭晓谜底。
  • 晶师

    晶师

    “总有一天,我会站在所有人的上面,成为最最厉害的那个晶师!”叶凡一本正经地对着雨轩说道。“那时你就娶我?”“妹妹,别闹。”
  • 总裁大人的杀手萌妻

    总裁大人的杀手萌妻

    没想到,她堂堂一流高手,居然会在市值一千万的珠宝“浪漫之珠”砸了锅,而且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靠——姐没有找你负责,你堂堂集团总裁,还喊着上门求负责!负你妹呀!北堂瑶仰天长啸!总裁求放过!
  • 20几岁要懂点社交礼仪(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懂点社交礼仪(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懂点社交礼仪》:本书结合大量生动的事例,并辅以精辟的分析,客观准确地讲述了现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并主要从仪表、会面、电话、职场、商务应酬、做客待客等角度,详细地介绍了现代社交中应该注意的礼仪细节,从而帮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交际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走向成功。
  • 朱自清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武魂天骄

    武魂天骄

    武者天生一种武魂。武魂进入命宫,吞凶灵血液、骨骼形成命灵,开辟星宫。武魂由低到高,分为废武魂,凡武魂,超凡武魂,入圣武魂,至尊武魂以及传说中的……天骄武魂!武成空,十七岁,与族内其他天才的武魂相比,他的武魂不值一提。因为武成空的武魂居然是……一条眉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武魂,却让武成空走上了一条强者之路,成为天才中的天骄!
  • 天纵之我是美男

    天纵之我是美男

    悲催的穿越男,失忆加废材体质,好在他对魔法免疫,不然早不知死多少次了!几个巅峰级别的魔法师收留并解决了他的困难!收魔兽,斗恶鬼,最终还是被仇家寻来。逃亡,追杀,一路走来,让他成熟稳重,更领悟了一种全新的武技。拜访精灵,怒杀死灵法师,正在诠释一个真实的武技为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