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0000000047

第47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三)(5)

《大般涅槃经》的“常我”观念,特别符合中国传统的口味。但与域外佛教相比,这一观念不但与作为佛教通义的“无我”说背离,也与一般大乘的佛身论不相同:不论是般若中观,还是唯识瑜伽,从绝对真谛上讲,所有佛身,都是为了方便度脱众生的假施设,都是坚定不移的无我论者。无我论与缘起论相对应,是一切佛教的底线,而这一底线,在《大般涅槃经》中被彻底突破了,并成了此后中国佛教的主流观念。

从佛教思想源流说,“佛性”来自“心性本净”,但决不等于“心性”。“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在这里改成了众生佛性,“客尘所覆”。“所覆”意谓被遮蔽了,“所染”指被玷污了。用语不一,表示佛性有自己的独殊含义。佛性之净是绝对的,只可被障蔽,不能被染污。“心性”即“佛性”,其遭受的“客尘”指的是烦恼,但烦恼的性质和种类极多。《大般涅槃经》里的烦恼特指“无我”的观念;“无我”的观念属于最大的“无明”,意谓不知不见自身有“我”存在,受到“无我”的恼害,从而成为生死诸苦之因。《如来性品》之五谓:所谓佛性,非是作法,但为烦恼客尘所覆……不可得见,是故我说,众生无我;(众生之所以)流转无量生死,常为无我之所惑乱。《如来性品》之四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有诸外道,或说我常,或说我断。如来不尔,亦说有我,亦说无我,是名中道。若有说言,佛说中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见不知,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总之,烦恼之首就是不能了了见“我”,而误以为“无我”。

《如来性品》之五引“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说我、无我,无有二相”一语,重新解释说:是诸众生以明、无明业因缘故,生于二相。若无明转,则变为明。此“无明”即是将“我”误以为“无我”的颠倒;“明”则是把颠倒的再颠倒过来,知“我”之常住不变。《如来性品》之四中,佛说: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既证知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曾闻是义,今得解脱,方乃证知;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遍无穷。在这里,佛性成了认识的客体;常我虽为众生所固有,但却盲目无知。世间法和佛法的根本区别,众生与佛的根本区别,全在于是否承认佛性—我之存在于自身,以及是否能了了知见之。

§§§第六节论“佛性”与众生的“中道佛性”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这是《大般涅槃经》树立的中心观念。按经文说,“佛性”与世间是隔离的,因为它非色、非心。色、心属生灭法,其性无常;佛性是无为法,其性常住,两者完全对立。但是,《如来性品》之四说:“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五阴”就是众生身,“色心”则是五阴的概略。佛性存住于有色有心的五阴,可又不属于色心五阴,这就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佛性常住,怎么会住于无常的五阴中?五阴无常,为什么能够容纳常住的佛性?五阴坏灭,表示众生之死亡,其后的佛性又存住于何处呢?能够容纳佛性常住的五阴,又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存在呢?如此等等,佛教义学需要继续回答,遂成了推动佛教哲学继续发展的一种内驱力。

本经的后部分曾略为涉及“佛性住众生中”的问题。《师子吼菩萨品》之六举出佛教著名的“盲者摸象”的寓言,谓众生对佛性的认识,好像盲者摸象,既非即是佛性,亦不离佛性,而是对佛性的片面认识。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虽灭,次第相续,是故获得无上如来三十二相如来色常。如来色者,常不断故,是故说色名为佛性。譬如真金,质虽迁变,色常不异,或时作钏作作盘,然其黄色初无改易。众生佛性亦复如是,质虽无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说,色为佛性。同样道理,受、想、行、识,也都可说为佛性:佛性即是五阴,虽然包括十二入、十八界,毕竟还是五阴,所以总说:“众生我者,即是五阴,离阴之外,更无别我。”(卷三二,下同)

为什么说“众生我者,即是五阴”?单从文字看,似乎是沿袭传统佛教把“我”看成“五阴”的假和合,因而性属“无我”,但这里不是。按此处所说,“五阴”皆能“次第相续”,相续的结果,就可以从平凡的众生五阴流为如来五阴:色阴次第相续的结果,是如来的“色常”;受阴次第相续的结果是“如来常受”;想阴相续的结果,“得如来常恒之想”;行阴也是如此,“行名寿命”,“寿次第相续不断故,得如来真实常寿”;识阴相续则得“如来真实常心”。

如此说来,众生和如来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身同属五阴,只不过是相续的次第有所差别罢了。后来的《陈如品》对这一观点还作了补充: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

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安乐之色。

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获得解脱非空之色。

色是无我,因灭是色,获得解脱真我之色。

色是生老病死之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生老病死之相。总而言之,“色是无量恶法之因”(卷三九),“色即是缚”,灭此等色,即获无恶之色、无缚之色。这里的色,是五阴的代称,意思是说,从众生五阴次第而成就如来五阴,并非是简单的相续,而是要灭除众生五阴中的无常、苦、无我、不净,以及一切生、老、病、死等世俗因素,去获得没有这些世俗特征的如来五阴。换言之,从平凡的众生到超人的如来,是五阴性质的根本转化,亦即从无常、苦、无我、不净向常、乐、我、净的转化。这种五阴性质的转化,与心性本净论者主张的去垢现净,单一地从心性着眼,有明显的差别:它不是单一的思想转变,而是整个身心的转变,因为它追求的是整体的“我”和我的永生,即现实人的绝对自由和永恒的快活。

与这里讨论的问题密切相关,《大般涅槃经》对于佛教哲学的一些论题,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解释。

其一是“刹那灭”与“相续”的关系:虚无主义用念念灭否定事物的连续性,由之引申出“无常即空”的消极结论;与此相反的一边,则从“相续”不断中引申出常恒不灭的结论,此处就用事物的前后“相续”,解释众生佛性和众生必然成佛的道理。

其二是把“法体恒有”的观念作为原则前提,用以比附和阐释众生佛性,像上述以金器有变而金色不变,以及“譬如有人姓尸迦,人虽无常而姓是常,经千万世无有改易,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卷三二,下同);“譬如众生十二因缘,众生虽灭而因缘常”;“譬如十二部经,听者说者虽复无常,而是经典常存不变”;寿命也是如此,众生寿命尽管无常,但寿命本身则常。

此类说法,不论是“相续不断”还是“法体恒有”,都属说一切有部的理论范围,《大般涅槃经》没有新的创作,但将其运用于解释佛性涅槃说,却在佛教最重要的理想领域更新了佛教的传统观念。瑜伽行派提出过“转依”的概念,企图用“转依”说明涅槃的性质,以及由烦恼向涅槃的过渡,此处讲的由众生五阴转变为如来五阴,可能是一座重要的桥梁。

此外,《师子吼菩萨品》之六,还介绍了一种“离阴有我”之说:“离阴有我,我是佛性。何以故?我因缘故,如来获得八自在我。”这其实也是对“我”的另一种解释,意谓:五阴非我,我是离五阴的另类存在;若能从五阴中解脱出来,作为佛性的我就实现了。此说更为神秘,《大般涅槃经》不取。

又“有诸外道说,去来、见闻、悲喜、语说为我;如是我相虽复无常,而如来我真实是常”。此即是上述“我知故我在”的论证方法,也不为本经所取。但是,这说明有关“我”的观念深入人心,尽管没有触到“我”的全体,仍然可以证明,“我”之永存,实在不虚:“如阴入界,虽复无常而名是常,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如彼盲人个个说象,虽不得实,非不说象……是故我说,众生佛性非色不离色,乃至非我不离我”。

这好像已经定案了:众生佛性在五阴之内,五阴即是佛性。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观点:“众生佛性非内非外”(卷三三),所谓“中道”。《迦叶菩萨品》之三集中论述了这个观点。佛说:凡夫众生,或言佛性住五阴中,如器中有果;或言离阴而有,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于中道。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所谓“内六入”,指认识机能,据此有言,“佛性即是内善思维”,因为离开“善思维”,就不能证得无上菩提;所谓“外六入”,指认识的对象,据此而言,“佛性即是从他闻法”,因为只有从他闻法,才能去“善思维”。佛认为,必须“遮此二边”,令“内外合”,才是众生佛性。这一说法,有些类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味道,认为佛性应是外学与内思的合一,而不应割裂。所以也可以说,佛性“中道”是“外道”与“内道”的合一:所谓“外道”,指菩萨的向外(外在于佛性)修习,包括断诸烦恼、调伏己心、教化众生之类,然后乃得无上菩提;所谓“内道”,当指了见本有的佛性。佛性即是对治烦恼和了了见性的合一。

从这些论述看,所谓“中道佛性”,实指众生对佛性的体认,是被了知中的佛性,修习中的佛性,经文则径直把它说成是佛性在不同众生中的不同表现,因而说不同众生有不同的佛性。有一个很有名的譬喻,所谓乳、生酥、熟酥、酪、醍醐是乳的五种形态,譬如众生佛性有高低上下的区分和三乘差别,就是以众生对佛性的了知程度作为区划标准的。这种众生了知中的佛性,与大涅槃同位亦即常恒不变的佛性,显然不是一个概念。把遍在于一切众生、永不变易的佛性和众生经过修习所见的佛性混为一谈,也给《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增加了不少混乱。例如在解释佛性非如兔角之“无”时说:“龟毛兔角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卷三五),就是一大混乱,因为按照佛教通例,生属有为法,佛性是常,属无为法, 是只可见而不可生的。

所谓“中道”,本是佛教内部的普遍主张,但解释各有不同。“遮二边”,是般若经类和中观学派的套话,也不是新词。然而这里强调的不是两边俱非,而是两边皆是,合二而一,这就赋予中道以新的含义了。《迦叶菩萨品》在解说佛性的性质是“非有非无”时,就加了一句“亦有亦无”。此段经文说:云何名有?一切悉有,是诸众生不断不灭,犹如灯焰,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有;云何名无?一切众生现在未有一切佛法常乐我净,是故名无;有无合故,即是中道。前者有佛性,指与大涅槃同位的佛性;后者无佛性,指众生尚未断惑见性使之彻底解脱的佛性;完整的佛性观,应该是两者的同一。在这里,“中道”的着重点,不是对两边的否定,主要是对两边肯定,虽然肯定和否定指谓的内容不同,但论断明确,不那么含糊。

§§§第七节从一子想到一阐提:激进的排他主义

大乘佛经普遍自视极高,不论哪一部,都会把自己说得至高无上,制造经典崇拜。《大般涅槃经》也不例外。它把自己安排在佛临涅槃时所说,带有总结和终结一切佛说的意味,经文中也往往以“方等大乘经”或“方等经”、“大乘经”的代表身份讲话。据传,佛教最早期的经典由九部分组成,称“九分教”;再后扩大为十二部分,名“十二分教”。《如来性品》之二说,“九分教”是佛对于声闻弟子的教导,属佛教初步;因为他们的智力幼稚,不堪大乘,譬如小儿启蒙,教以“半字”。这个“半字”,就是讲无常、苦等观念的。“十二分教”新增了一种,所谓“毗伽罗(或作毗佛略)论者”,即“方等大乘经典”,是佛“为诸弟子说于半字九部经已,次为演说”(卷五,下同)者,即“所谓如来常存不变”之说,称为“满字”教,为诸菩萨所信奉。在“十二分教”中,《大般涅槃经》只取其“方等”一分,其余则蔑如也。卷一八中的《梵行品》之四更把“十二分教”分为两大部分,所谓两种佛法:“一者十一部经,两者方等经。十一部经则有坏灭,方等经典无有坏灭”,因为“诸佛虽有十一部经,不说佛性,不说如来常乐我净”。据此,此经陈述的佛说,实是佛说诸经中的一种,属于一家之言,但它却宣布,凡与其有异的其他说法均属非法,并对之采取异常苛责的态度。同品说,“凡夫”虽有善法,“皆是如来正法之余。何以故?如来世尊入涅槃后,盗窃如来遗余善法,若戒定慧,如彼诸贼劫掠群牛”。其包括的范围,是有异于本经思想的一切佛家经籍。由此也可以知道《大般涅槃经》在全体佛教中的独特地位。

依据这种态度,《大般涅槃经》不但对“外书”来说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在佛教内部也是巅峰之作、终极真理。它是佛的佛性之外化,是导向众生发菩提心、了见自身佛性的因缘。《如来性品》之四说:是《大涅槃》因缘力故,能灭烦恼而结自灭。

如是经典亦为是人作菩提因。

同类推荐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欢喜:处世秘诀

    欢喜:处世秘诀

    一个人要在世上立身处事一定要智慧。如何处事?通过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星云大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告诉读者如何修身养性?怎样做到慈悲喜舍?尊重包容为何如此重要?星云大师看尽人生百态,将广博的阅历及生命体验化为文字,值得读者细品。
  •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藏传佛教宁玛新伏藏传承者,敦珠法王新宝藏持有者,国际西藏学会发起人,《西藏仁波切》著者。——杨瑞智巴活佛。由西藏活佛亲自作序,第一本真正的佛商养成手册。东方人管理企业,要运用适合东方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人感悟佛法,要应用适宜现代人的佛门法则。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无往不利;一个有智慧的团队,将战无不胜。这是一个属于佛商们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本书包括:绪论、现代思潮与东亚佛教的“人间化”、当代中国佛教思潮、人间佛教的诞生与太虚思想、人间佛教的崛起与印顺思想等11章内容。
热门推荐
  • 恋上酷千金

    恋上酷千金

    我,夜冰儿。双重性格。时而冷漠,时而单纯。唯一不能改变的就是沾火就燃的暴脾气,做事永远不考虑后果。在家是淘气的乖乖公主。在“黑玫瑰”是冷漠的杀手女皇。在演艺圈是万总瞩目的巨星。在时尚界是引领时尚的先锋。拥有绝美的容貌,但是见过她的人少之又少。从小未进过学校接受教育,在14的时候就取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后因为老辈的订下的婚约,而进入皇家学院。因为叛逆,女扮男装,化名夜哲熙,混进学校,希望找寻真爱。
  • 爱恨同眠

    爱恨同眠

    本书广泛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寓意深刻,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密庵和尚语录

    密庵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恋爱与十分之一战争

    恋爱与十分之一战争

    飞行员世家出身的鸷翔在某知名军校附属高中里作为预备战斗机飞行员,艰苦地向着最强飞行员努力,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两年。然而因为他无法克制的暴力倾向,两年里居然一个朋友都没有交上,不时发生的单方面暴力事件更让全校学生对其敬而远之,甚至面临被军队拒收的危机!在这即将毕业的第三年,他空虚地、第三次地揍扁了全校第二的飞行员杨勇后,被杨勇愤怒的女友讥讽为‘没有女朋友的人生败犬’。恐惧人生失败的鸷翔于是暗自下定决心‘我也要称为人生赢家’。这个时候,学校第一美少女,某花瓶的学生会会长柳遥香邀请他加入某个奇怪的比赛……十分之一大赛是什么玩意?我是开真飞机的,不是开遥控飞机的啊!啊咧?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学渣的吗?!
  • 古武兵王

    古武兵王

    乔阳身世显赫,奈何有家不能回。他是顶级特种兵,却因兄弟惨死而心灰意冷毅然退役。为家,他要夺回属于他的一切;为兄弟,他要再次拿起枪杆;为国,他要守护一方安宁。作为男人,他有自己喜欢的漂亮女医生;作为保镖,他有喜欢他的刁蛮白领;作为朋友,他有青梅竹马的电脑天才芳心暗许。借助那远古的战神血脉,看乔阳打出一个属于他的未来。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亡墓生存

    亡墓生存

    意外被绑架的陈九在被亡命徒的威胁之下不得不进入一座汉室古墓之中,从而在古墓之中展开了一场生死斗争…一个个的谜题竟然引出一个惊天的大阴谋,从而将众人笼罩在其中…
  • 看书也能玩穿越

    看书也能玩穿越

    一个普通的大专毕业生,因为随手买了一本奇怪的书,穿越到了自己8岁的时候,看主角怎么驰骋都市,让青春不再留遗憾...
  • 网游之生死

    网游之生死

    主角是幸运的,但是不会顺风顺水让你觉得索然无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你都能跟随着你自己的感觉在本书悉数咀嚼到。
  • 复仇公主的冷血王子殿下

    复仇公主的冷血王子殿下

    她们四个人有着天使般的容貌,魔鬼般的身材,对亲朋好友十分友好,热情,可是对待其他人十分冷漠。她,长相可爱,清纯,时而善良,友好,时而冷淡,孩子气;她,大方,爱交朋友;她,有着火爆的脾气;她,冷漠无情。面对同样冷淡的四位王子,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