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9800000014

第14章 母校执教鞭(2)

在上海地院时,倪徵只是个推事,并无行政职务,他只负责审案。在重庆地院,可就不那么单纯了。他上任之前,重庆地院为避日军轰炸,在附近的乡下设立了临时办公处。他上任时,虽然大部分已迁回城里,但最大且最为复杂的民事庭和大量的档案卷宗等仍然放在乡下。身为院长,倪徵不得不城里、乡下两头奔波。法院编制不断扩充,但原办公房屋被其他机关占去了一半,法院几无栖身之处,又无经费、土地可供扩建,各部门不得不挤缩在一起,条件艰苦,人员又时有怨言。这些都需要院长从中协调。

最让倪徵头疼,也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人脉和人情。重庆是战时首都,高官权贵、富商巨贾集中于此。法院的许多案子,总是免不了被人情所干扰。比如,有一次,一位立法院的职员的儿子因车祸身亡。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交通肇事案。然而,该职员却拿着立法院院长的信找到法院,要求见倪徵院长,请求将肇事司机处以死刑,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因为按照法律条文,司机只是驾车不慎,属过失而已,无论如何也不构成死刑。倪徵一再要求他通过律师,按照正常程序申诉,但他却仍然纠缠不清。对这样的人,这样的无理要求,倪徵只能不见、不理。

至于一些高官对某些案子指手画脚,或者明为提出建议,实为命令法院按照他们的希望进行判决的情况就更加数不胜数,也让倪徵疲于应付。时间的延续,也累积了别人对倪徵的正直的不满。但是,他又不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他知道他的行为是会得罪人的,但他一贯的为人又不允许他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处事原则。那段时间,他感觉心累。

与此同时,法院内部的人事纠纷等等,也需要他这个院长操心。比如,共住一处房屋的两家人家,为生活琐事争吵不休,也要闹到院长那里,逼着院长明断是非。再比如,从各地迁来重庆的亲朋好友,以及拐着弯儿找来的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推荐的、自荐的,要求在法院谋个职位。院长办公室常常人满为患,令人烦不胜烦。

倪徵是个安静的人,也是个追求安静的人,他哪里受得了如此嘈杂、混乱又庸俗的生活环境。他是个内向的人,平常话不多,他又哪里受得了絮絮叨叨、口沫飞溅的生活状况。他是个研究者,不是个调解人;他是个学者,不是个杂工。而在他看来,所谓院长,不过是个事无巨细的杂工而已。他不能胜任,他只有辞职。

如果说就任重庆地院院长这段时间,有什么可以值得回味的话,倪徵一定会说,那就是他参与审判了取消领事裁判权之后的第一个涉外案件。原本像重庆地院这样的较大的法院,院长是不兼办案件的,但因为那个案子的特殊性,所以院长亲自出庭。除此,倪徵对重庆地院院长之职一无留恋。

辞职也花了一些功夫和时间,直到1944年秋,才终获批准。此时,倪徵在院长的位子上,已经“熬”了一年半多。

离开重庆地院,倪徵如愿回到位于歇马乡小湾的司法行政部任参事之职。“真是如释重负,越发感觉蜀乡风味有独特之处。”事后,倪徵这样说。置身于空气清新的山野之中,无论是在假日登山,还是夜宿山中小庙,无不让倪徵感到神清气爽,自觉犹如闲云野鹤,逍遥自在极了。

参事一职,主要负责法律咨询工作。就倪徵的背景,他被要求主管外事。这样的研究工作,又是涉外的,自然是很适合他的。

有过这次的当官经历,倪徵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去进行第二次尝试了。

3.不肯去台湾

倪徵还有一个不愿意当官的理由,那就更不能说了,特别是在谢冠生的面前,那就是对国民党政府、国民党官员认识后的大失望。

就东京审判而言,如此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政府却淡然处之,起初以为“那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不予重视,只应盟军总部的要求,派梅汝璈去当法官,派向哲浚去当检察官,却什么准备也没有。当审判进入异常困难阶段,倪徵他们在国内艰苦地找寻证据,又准备北上东北时,政府却忙于与共产党作战,根本无暇顾及审判之事。

从东京回国,倪徵和向哲浚即去南京司法行政部,向谢冠生报告审判全部过程和最后结果。虽然国内媒体已经报道了审判结果,但按照程序,如此重大事件理应由负责人向哲浚作出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并应同时向外交部提出报告。然而此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平津已被解放军包围,淮海战役已经打响,南京人心惶惶,政府没有心思去接受东京审判的报告。幸好司法行政部部长谢冠生还比较关心,外交部却早已无人负责此事了。书面报告,当然就免了,能够有谢冠生听听口头报告,已属难得了。

这些都令倪徵失望。当然,他的失望并非是因为政府对他们个人努力的漠视,更是由此而产生的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

有很长时间,倪徵都是在司法行政部这样的政府机关工作,而且还当过重庆地院院长,见惯了国民党官员中的贪官污吏。抗战胜利后,他虽然去英美考察,又去东京参加审判,一直未在国内,但也听说了“接收大员”的种种恶行。他们气焰嚣张,到处掠夺,被人们称为“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女子、金子、票子)。解放战争后期,政府发行金圆券,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中华大地,一片混乱。官员们只顾忙着自己的出路,搬运自家的物资。倪徵从东京回国之前,曾用两大木箱装运了数以百计的法庭审判记录本、书状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分别寄往上海高等法院和南京司法行政部。然而,如此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却统统丢失,没有留下一页一纸。

失望,失望,大失望之下,倪徵怎么可能会去做官。他说他已应东吴之聘,也并非完全是借口,他的确很想回学校教书。相对而言,学校还算是一方净土,教师还是较为干净纯洁的职业。他热爱学校,热爱教师这个称呼,热爱教书这份职业。

说来也奇怪,除了倪徵、向哲浚,其他参加东京审判的工作人员,也无一回到南京或去台湾。如法官梅汝璈,原被任命继任谢冠生的司法行政部部长之职,但他辞而不就,从东京直接前往香港。解放后从香港北上北京,出任新中国外交部顾问。法官秘书杨寿林回上海,在外国语学院教书。检察组成员中,高文彬到上海海运学院当教授。周锡卿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当教授。张培德历任几处外国语学院教授。裘劭恒曾任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顾问及上海外贸学院院长。刘子健自东京直接去了美国,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和东亚研究所所长。后来补充的四位检察顾问,倪徵回东吴,吴学义回中央大学,鄂森、桂裕重拾律师职业。

随着国共两党胜负渐渐分明,把许多人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1949年初,面临去或留的抉择,倪徵不免有些犹豫。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不想去台湾,他对国民党不信任。但是,他对共产党毕竟不了解。当时,有关共产党的不利传闻,时常会刮进他的耳朵,撞击着他的耳膜。比如,说苏北一带解放区内,因斗争土豪劣绅,许多好人也被连累。又说共产党得势后,必定会清算曾经在国民党政府中供职的人员,特别要清理旧司法体制下的司法人员等等。

倪徵的许多亲朋故友,竭力劝说他走,原因是他在国民党时期虽没有做过高官,受过厚禄,但也毕竟在旧司法界度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再说,他的一些亲友,也都是国民党中的显赫人物。他们不但力劝,更积极地为倪徵一家四口买好了去台湾的船票。

亲朋们的劝说,的确并非没有道理,但倪徵却有他自己的想法。虽然他对共产党不了解,但他对自己的历史、对自己的思想、对自己这么多年来所做过的工作,是清楚的。首先,他一直以“清官”自励,他也的确是清官。无论在江苏二分院、上海特区地方法院,还是在重庆地方法院,他没有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行为。其次,在收回领事裁判权,对东京审判这些涉外法律事务中,他对国家和民族是有贡献的。再者,他不但没有做过对不起共产党的事,甚至对共产党人是同情的。

从倪徵的性格来说,他不是个动辄思变的人。自他1906年出生,也经历过几番时代变迁:清政府覆灭,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社会的每次动荡并非涉及每一个人。作为普通人,无论哪朝哪代,生活如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们要做的,只是去适应而已。

他的想法、他的决定,得到了夫人张凤桢的理解,也得到了老岳父的支持。

在那样一个人心惶惶、思变又怕变的极其复杂环境下,尽管像倪徵一样已经做好留下准备的民主人士还有不少,但是大家的心情仍不免有些忐忑。他们需要有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场所,释放自己的心情,也希望借助外界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于是,东吴的一些校友,常在陕西南路的一个小公寓里聚会,还神秘地设计了一个名为“稷社”的暗号。这个点子是倪徵的东吴同学李文杰和王艮仲想出来的。经李文杰的介绍,倪徵也不时光顾这个“秀才清谈之所”,与大家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

倪徵为了避免他的不走可能引来当局对他的怀疑与可能招致的迫害,他对外的说法是,老岳父年龄大了,舍不得离开家乡;老岳父的健康状况不佳,暂时不易远行,只能留在原地等等。很巧妙,也很自然地,他们一家人在上海迎来了解放。

同类推荐
  • 广告大王大卫 奥格威传奇

    广告大王大卫 奥格威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大卫·奥格威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忠实·勤奋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 彭德怀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彭德怀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他的带兵哲学是与生俱来的他对战场的嗅觉也是他人所不具备的,他打胜仗的秘诀就是他对自己军队和敌人的了解和对战场的时刻把握。他的每一项部署每一次出兵都与战场的形势和客观事实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他--彭德怀 ,是每一格军人特别是军事指战员所学习的榜样, 是当代军人所必需了解和崇拜的将军。
  •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这是一本独特的历史小说。<br />作为慈禧身边的一等女侍官,德龄公主依据她所了解和亲历的事实,详尽描写了慈禧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与荣禄的初恋,成为皇帝宠妃,辅佐同治登基,扶持光绪即位,逃亡西北,重回北京,直到最后结束对中国将近五十年之久的统治。<br />德龄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深入探索了这个神秘女人的内心世界,向我们展示了慈禧鲜为人知的一面,书中真实的历史写照,更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德龄公主则更希望通过这本书,停止那些荒诞的流言,让真实的历史得以保存。
  • 和珅官场笔记

    和珅官场笔记

    本书从和珅的出身说起,贯穿其一生,重点介绍了他非同一般的升迁道路,以及火箭式的升官历程。从一个“反贪能臣”到一名“巨贪蛀虫”,和珅的经历,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 中华女杰(古代卷)

    中华女杰(古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杨建、张侃侃编著的《中华女杰(古代卷)》选取了中国古代(远古至淸朝)20位女英雄(女豪杰),讲述她们的故事,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和风范。《中华女杰(古代卷)》遴选人物有妇好、孟母、王昭君、蔡文姬、文成公主、佘赛花、梁红玉、秦良玉等。
热门推荐
  • 狐狸王爷逆天王妃:废材五小姐

    狐狸王爷逆天王妃:废材五小姐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因男友的出轨而偶然遇见了他。他,则是腹黑狐狸一只,却只对她腹黑。某女:“啊啊啊啊啊啊!!!!你是谁?!”某男抛了个媚眼:“我是上天派来做你老公的人。”(本文既是幻情,又是穿越的。所以请大家多多支持!顺便一提哦,前十四章是没穿越哒!)
  • 王源的爱情故事

    王源的爱情故事

    我是新人,第一次写小说,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 废材五小姐

    废材五小姐

    21世纪古武世家传人林小可因为意外,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魔法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人惧怕的神兽是女主的仆人,有价无市的丹药被女主当糖豆磕儿。神器神马的,用来切菜最方便了!
  • 一夜风吹

    一夜风吹

    曾几何时,他们是对方的彼此;曾几何时,他们决定忘记;不相见,不联系,不关注,不想起,就这样把这份感情埋藏在心底。再相见,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人王传奇

    人王传奇

    当他从阿修罗界回到人界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当他继承了人王的遗志之后会何去何从?当他游走在六界之间的时候会得到什么样的奇遇呢?这里将会给你们答案!
  • 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本书包括综述、文函集锦、政要论坛、专家观点、特约通讯、新闻荟萃六大部分。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渭河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以来所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情况。
  • 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

    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

    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从哪里开始?答案是:从每个人的成功开始。过去,我们总是有个习惯,就是格外喜欢宏观的东西。比如,我们时常去关注那.……
  • 萌徒追妻:梦魇除妖师

    萌徒追妻:梦魇除妖师

    眼见一美男差点命丧车轮之下,她一好心将某男救下,却不小心开启了一场萌徒追师之路。只是这男徒弟平日里看起来一本正经,对她细心体贴、无微不至,可是为啥她悄悄进入他梦里的时候……看见的场景却有些不对劲?!并且这梦的女主角竟然是她,而男主角是他自己!“我们已经断绝师徒关系,你不用再回来了。”她被某徒弟逼得连连后退。(呆萌?腹黑?)徒弟笑道:“你不想继续师徒关系,那我们换一个关系好了?”
  • 金鼎王图之故寒传

    金鼎王图之故寒传

    天生厄体的故寒被同门出卖,夺走家传玉印后被打入山崖,在隐世强者的灵印指引下,得到万古强者的帮助,逐渐成为大陆巅峰强者的存在,最终体内魔道觉醒,万千天地唯我独尊。疯魔状态挑战天地间任何强者,纵横星渊大陆。但故寒的目标绝对不会仅限于此,他要主宰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端坐在乾坤太虚顶端,俯视芸芸众生,成为超越一切的存在,那便是神的存在——金鼎王图!他生来厄难,武道未通,却逐步走向强者大道。他神魔一体,亦正亦邪,疯魔状态下纵横无敌。他强者拥护,天地认同,最终迈向诸神的巅峰,最终成为众神之王,主宰天道。金鼎王图!
  • 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的小说曾经这样提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但是本文只是用了名字,内容还是想的。原谅取名无能文案无能的作者。嘤嘤嘤看在不是坑的份上,忍忍吧。这是两个人的故事,好吧,加个面粉团子,行行行,还有只金毛。简单,清水(黄牌很可拍好么~),有误会,有温馨有巧合有搞笑,有些匪夷所思有些不可理喻,但是但凡脱离这些,也就没什么趣味,其实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