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8000000007

第7章 横空出世的远洋宝船(2)

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为抵抗海浪摧击,要求提高宝船质量。永乐年间,龙江船厂特地从浙江、江西、湖广、福建等地抽调大批工匠来厂,一时成为能工巧匠荟萃之地(嘉靖《龙江船厂志》)。遂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巨大宝船出现。郑和船队船只众多,型号多样,这是由于各地造船工艺不同所致。这些数量众多的船只,除了部分是由湖广、福建等处制造以外,绝大部分是由浙江、江西二布政司以及徽州、太平、镇江、苏州、松江各地的船厂制造的。

由于郑和宝船是世界上桅帆船的巅峰标志,所以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研究。英人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剑桥,1978年)第四卷第三章中说:“明代文献中有关郑和船队旗舰的尺度,乍看似乎难以相信,但实际上丝毫不是‘奇谈’”。

日本学者寺田隆信在他的《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一书中说:“造船技术的优劣,是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的反映。”“15世纪初的中国,以高超的传统造船技术,建造了难以置信的巨大船舶,接连不断地把他们送入大海之中”。

美国Jan Adkins绘有《郑和宝船与哥伦布旗舰圣·玛利亚号的对比图》,在二者尺度与规模上做了对比(原载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国曾控制过公海——1405~1433期间的宝船队》第一章)。

至于郑和下西洋所用大宝船船型,席龙飞在他的《中国造船史》中说,根据福建历来是造船中心;《明成祖实录》中又有“将遣使西洋,命福建造海船五艘”句;更因大宝船长宽比小;以及远涉重洋去非洲,所以他认为非尖底、深吃水、长宽比小的“福船莫属”。但由于大型沙船上已有防横漂等属具设置,在郑和船队中也有使用沙船型船的可能。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1985年3月,由大连海运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和集美航海专科学校联合制作宝船复原模型,取福船船型,设九桅十二帆,排水量为17708.3吨。

那么,宝船(旗舰)内部设备如何?

未见正史,但见罗懋登的小说《西洋记》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请了金碧峰的宝船图样来,依样画葫芦,图上宝船有多少号数,就造成多少号数;图上每号有多少长,就造成多少长;图上每号有多少阔,就造成多少阔;图上每号怎么样的制度,就依他怎样的制度。只有四号宝船不同:第一号是个帅府,头门、仪门、丹墀、滴水、官厅、穿堂、后堂、库司、侧屋,别有书房、公廨等类,都是雕梁画栋,象鼻桃檐。桃檐上都安了铜丝罗网,不许禽鸟秽污。这是征西大元帅之府。第二号也是帅府一样的……”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采取了新建与改建的方针,并将造船任务分配到全国各造船中心,所以,船舶类型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诸书记载,郑和宝船等级如下:

第一号 九桅 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

(见《明史·郑和传》等)九桅 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

(见《西洋通俗演义》)

第二号 八桅 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见《郑和家谱》等)

第三号 七桅 长二十八丈,阔一十二丈

(见《西洋通俗演义》)

第四号 六桅 长二十四丈,阔九丈四尺

(见《西洋通俗演义》)

第五号 五桅 长一十八丈,阔六丈八尺

(见《西洋通俗演义》)

第六号 四桅 长约十四丈六尺

(见《龙江船厂志》)

第七号 三桅 长约十三丈

(见《武备志》)

第三节 “舟行巨浪若游龙”的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之大,人员之多,组织配备之严密,堪称当时世界之最。七下西洋的28年间,所使用的各种船只累计数为1456艘,每次随行人员27800余人。

船舶性能。郑和率领的是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组成的一支联合船队。它以船舶多样,型制宏伟而闻名于世。史书说,这些船是“体态巍然,巨无与敌”的。《西洋记》记其主体船为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等五种。

宝船最大,是旗舰。史书记载此种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九桅十二帆,其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如此庞大的宝船,船队中就有63艘,或62艘,此数没有定论。因为郑和死后,统治集团改变航海政策,中止远航,连郑和的航行档案也被烧掉,所以无法知道郑和船队每次远航的数量和规模的确切数字。

次为马船,是一种攻战兼运输的大型海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八桅,属中等船。

粮船,长二十八丈,阔十二丈,七桅,为补给船。

座船,长二十四丈,阔九丈四尺,六桅,是大型护航主力战舰,即护航舰队中的指挥船。

战船,长十八丈,阔六丈八尺,五桅,是护航的武装舰船,负责抵御敌对武力和海盗的侵袭,保证航行安全。

此外,还有装淡水用的辅助船等。

郑和船队的航期,多是去程时间长于回程。去程139天,归程95天。这是因为要在满剌加的“官厂”货栈仓库耽搁的缘故。《瀛洲胜览》说,“凡是中国宝船到彼,则立排栅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厂,一应钱粮顿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船内,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若除去在此重编分遣船队的30天,去程的全部时间,也在90天左右。与唐、宋时的航期大致相同。尽管郑和船队分散去的地方多,所费时间有时长一点,但受到信风的限制,也不会耽搁太久。

根据《郑和家谱》、《瀛涯胜览》、《前闻记》等书所载,郑和船队的组织系统,依其不同性质,可归纳为领导人员、辅助人员、技术人员、庶务人员、武装部队五个部门。

领导人员。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通番事迹石刻,在刘家港天妃宫壁间,宣德六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朱良、周福、洪保、杨真,左少监张达、吴忠,都指挥朱珍、王衡等立。”有碑可证,领导人员当应如此碑所记。

又据福建长乐南山寺《天妃灵应之记碑》(现存)记载:“宣德六年(1431年),岁次辛亥仲冬吉日,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李兴、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张达、吴忠,都指挥朱真、王衡等立”。此亦为碑记,与刘家港所记,人员稍有不同。

辅佐人员。费信,通事教谕(翻译),著有《星槎胜览》。马欢、郭崇礼,通事,二人合著《瀛涯胜览》一书。巩珍,由兵士升幕僚,著有《西洋番国志》一书。哈三,掌教,通译。

武职人员。都指挥佥事朱真、唐敬、周鼎。指挥使朱真、唐敬、林子宣。指挥同知哈只。指挥佥事李实、何义宗、王衡、胡俊。正千户王复亨、李明道、彭以盛、林全、陆通、马贵、张通、刘海、汪海、徐政。副千户李满、杨真、汪海沙班。总旗刘海,小旗马贵。郑和下西洋所率领的官兵,正是明初国防力量最强盛时,是明军中最精锐的一部分武装部队。

技术人员。阴阳官生林贵和。医官医士陈以城。

郑和船队有着健全的机构建制,使得两万七千多名船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瀛涯胜览》所记第四次下西洋时,其船队人员计有:“官校、旗军、勇士、通士(翻译)、民稍、买办、书手,通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名。其中,官八百六十八员,军二万六千八百名”。《前闻记》中,对第七次下西洋,则侧重介绍了航行技术人员,计有“官校、旗军、火长(船长)、舵工、班碇工(离靠岸)、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共二万七千五百五十员”。此外,还有阴阳官负责测天定位,预测气象。郑和每次下西洋的宝船数往往不同,多则63艘,少则40艘,其中船的长度四十四丈者为少数,但每次都有,因为帅船在其中。

兹就诸书所载,郑和船队历次人数介绍如下:

第一次 永乐三年 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明史本传》)

第二次 永乐五年 未详

第三次 永乐七年 二万七千余人

(《星槎胜览》)

永乐七年 三万人

(《菽园杂记》)

第四次 永乐十一年 二万七千六百七十人

(《瀛涯胜览》)

第五次 永乐十五年 未详

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 未详

第七次 宣德六年 二万七千五百五十人

(《前闻记》)

如前所述,郑和下西洋所率官兵,是明初最精锐的一部分,即海防军队。“在明朝全盛时期(1420年前后),其海军也许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拥有三千八百艘舰只,其中包括一千三百五十艘巡逻船,一千三百五十艘属于卫、所、寨的战船,和以南京新江口为基地的有四百艘大战船的主力船队,以及四百艘运粮的漕船。此外,还有二百五十艘远航宝船,每艘宝船上平均规定人数由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的四百五十人增加到1431年(宣德六年)的六百九十人以上,最大的宝船当然超过一千人”。

郑和船队中凡具有多种技艺与才能的人员多取之于江南。由于“江南属卫,便于舟楫”,所以官兵多选自江南地区的卫所(《宣宗实录》卷一零)。至于火长、船师、水手、民稍等,也是多从江浙沿海选取的。在经浙江往福建的航行中,郑和船队还沿途“选取驾船民稍中有经验惯下海者,称为火长,用作船师”(巩珍《西洋番国志·自序》)。

船队把五至十船联合为一□。至于大□宝船是指全船队说的。船队行进中,左右相挽,前后相继,以旗、灯、声响为联络信号,并以此作指挥。“夜泊,船听中军船招□喇叭响,各船依序随□安插,不许私求稳便远泊。因而疏忽”。平时以锣鼓统一指挥前进、后退、举饮、集合、起碇、升帆、抛泊等活动。

正是这样巨大而又优良的船舶,加上高超的航行技术,以及严密的组织纪律,才能像马欢在《纪行诗》里所写的:“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舟行巨浪若游龙。”有如此壮观的远洋航行之旅,才得以完成艰巨的航行任务。

如前所述,郑和船队的西行是由近及远,前三次之行到了印度、斯里兰卡,第四次到达马尔代夫和波斯湾地区,最后的三次横越北印度洋先后到达阿拉伯半岛和东非海岸南部。其中,第六次航行中则有的船绕道好望角到达大西洋东南海域。正如长乐“天妃之神灵应记”所说:“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雾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如无良好的组织管理,是绝难办到的。

同类推荐
  • 正说明朝十八臣

    正说明朝十八臣

    本书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他们分别是:武略文韬首推徐达、开国宰相李善长、僧人宰相姚广孝、铁骨青天海瑞、留世清白惟于谦、一夫当关袁崇焕等。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 曾巩家族

    曾巩家族

    本书以南丰为中心,时间跨度从曾氏迁居南丰到南宋末年为止,以人物、事件为主线,从文化视角对曾巩家族的家学、家教、家风和家族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挖掘。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热门推荐
  • 让我心动的人

    让我心动的人

    主人公李恒孟第一次见到美丽的孔小红不禁感叹“噢,让我心的人出现了。"…
  • 职场升迁非常道

    职场升迁非常道

    本书收录了近100条职场非常之道,是迄今最为完整的权威版本。谁掌握了这些非常之道,谁就能更深入地了解职场,进而把握自己的职场命运;谁能用心体会这些非常之道,并仔细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与本质,谁就能以四两拔千扌之势,获得巨大的成功。而对这些职场非常道置若罔闻的人,即便是奋发图强,用心进取,往往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身陷樊笼,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 恶魔王子远离我

    恶魔王子远离我

    因为一个人变得沉默寡言,值得吗?他问当然不值得啊,所以她懂了,以后不会再为他而改变。可是不要忘了,我们两个永远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说
  • 万印主宰

    万印主宰

    当别人还在为了有限的星海空间精打细选搭配着符文源的时候,徐焕却已经在考虑着集齐世界上所有的符文源……当被人还在为了一枚符文源在于印兽拼死拼活的时候,徐焕早已坐拥万美符文源……看万印主宰徐焕如何纵横异界
  • 养狼为犬之腹黑小毒妃

    养狼为犬之腹黑小毒妃

    前世,救死扶伤是职责。住在太平间,吃在解剖室。现在,甩掉王爷是根本。过着王妃命,操着小三心。与庶妹打打摔摔,与师傅调调药与毒,与这个王爷玩玩心计,与那个王爷滚滚床单。这一扯蛋的辈子也就过了。但,真的可以这样就好了。作诗作茶作画做菜做人,才女王妃大小姐该做的,凌小小做了。下毒下药吓人下作下身,才女王妃大小姐不该做的,当然除了最后一项,凌小小还是做了。人的一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还在,节操没了。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节操还在呢,人没了。节操留着什么用?!干脆全部掉光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女生夏琪

    女生夏琪

    年少有多少无知与迷茫,又有怎样的绚烂与丰富多彩?青葱岁月的忧伤与寂寞一定是风,悠悠地渡过漫长又短暂的人生。----Lily
  • 金碧辉煌之永恒记忆

    金碧辉煌之永恒记忆

    “金碧辉煌”集团千金张雪夜从英国学成归国,因恶劣天气被迫迫降在途中一个小城市的机场,雪夜在机场遇上因航班失误闹事的人群差点受伤,此时幸得同班机的欧海悠相助脱离险境,二人得知一周内无班机回国,唯有结伴先找地方住下,在等待航班的过程中,二人从相识到相知,最后约定终生相守,在即将回国前,海悠为雪夜办理登记手续,雪夜因救下差点被车撞到的小孩,被撞伤昏迷,家人收到医院电话后,急忙安排接雪夜回国医治,阴错阳差间,二人擦肩而过,雪夜醒来后因脑震荡失去了部分记忆。两年后,二人在一次聚会中偶遇,但雪夜的冷漠让海悠心痛,并得知岳靖程是雪夜的男友后,决定放下过去……
  • 重生之疯狂作弊器

    重生之疯狂作弊器

    一次危险的刺杀;一次荒诞的重生;一个疯狂的作弊器。张天如何把握未来,将敌人踩在脚下,把心爱的女人保护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YY小说,YY无限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留守年代

    留守年代

    在留守的年代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像三条河流一样汇聚于广袤的农村,在农村流淌,发出哗哗哗哗的声音。然而这声音不是欢快的,而是哀怨的。因为声音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留守妇女们的哀叹,太多太多留守孩童们的哭泣,与太多太多的空巢老人们的抱怨。他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曲时代的悲歌。他们用低沉的、呜呜咽咽的声音,向我们倾诉着时代对他们带来的无法言说的伤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