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1200000004

第4章 1898—1901:太后反击与义和团运动

“帝遇疾,皇太后复训政。”

紫禁城的子民一开始并不了解“大内”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当他们看到那条诏令后,他们就明白,当今皇帝正面临性命之忧,而这种忧虑并非来自于疾病。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虽然离奇但是一些分辨力不高的中国人会认为这是真的。当时,光绪皇帝得知慈禧太后要从颐和园回来,在她离紫禁城不到11公里时,皇帝担心自己会有危险,换了便衣躲在英国的使馆中。还有一个传言说英国的使者不但拒绝向光绪皇帝提供帮助还将他囚禁并送回了紫禁城接受慈禧太后的斥责。英国的使者非常粗暴地将使馆的大门关上,这种情况通常是不会出现的。哪怕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光绪皇帝也不会没有其他出路,因为北京不止一座外国使馆,他完全可以再向别的外国使馆寻求帮助。

我想真正的经过大概是这样,年少且悲惨的皇帝确实想出逃,但是被宫中的太监拦下了。后来,我从一些太监那里听到了事情的原委,他们说的似乎更加真实。皇宫大约有3000名太监,他们痛恨皇帝推行改革不仅是因为敬畏慈禧太后还与他们个人的利益相关。这些太监们同保守派的想法一致,若是维新运动成功,将会引来一场灾难,就算影响不到整个中国,也会影响整个紫禁城。他们都希望太后可以让这腐朽的制度继续存在,以此确保他们能够继续这种奢靡的生活。

虽然光绪皇帝无法解除自己的危难,但是他不想连累朋友。对于维新派的安危,皇帝已经无能为力了,只好做最后的努力发了一封密函通知康有为:太后再次执政后将威胁到维新派领导者的性命。当时,康有为已经带着他的学生梁启超(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逃离了太后的势力范围。

世人皆知,最初康有为去了香港。他在香港避难时得知了自己的弟弟、几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以及那些拥护自己的人遭遇不幸的消息。

维新派最终败给了保守派以及顽固派。支持维新的核心成员没有几人可以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躲过灾难,这些人都被囚禁起来,永不释放,其中徐致靖御史因引荐康有为被定罪;陈宝箴还算幸运,只是被免去了湖南巡抚的职位;而宋伯鲁不但被罢免御史的职位还不准再入朝为官。帝师翁同龢本来也难逃惩处,但是他在朝中有诸多好友,也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如果他死了会引起连保守派也不敢得罪的人士的强烈不满,所以,太后只是罢黜了他的职位,让人暗中对其监视。不久,翁同龢就在贫困中辞世了。直到11年后,太后和皇帝都离世了,人们才敢于承认和怀念他的功业。1909年,宣统皇帝即位之初,翁同龢的头衔和荣誉都得到昭雪恢复,并被追谥为“文恭”。

杨深秀、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以及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这六位为推动变革而英勇就义的烈士被载入史册。他们在慷慨赴死前,曾有刑部官员上书要求对他们进行审判。不过,铁血无情的慈禧太后直接驳回了这请示,下旨说:“无须审判,即刻处死。”

而可怜的光绪帝,若是也能同这六位义士那样慷慨赴死,那么他便不用在别人的脸色下忍受十年。这一切和他人的宽容无关。但是紫禁城却哄传着他不久于人世的消息。按照惯例,凡是皇帝病危,朝廷定会发布消息网罗天下名医。各地官员都依照旨意遍寻名医并将他们送往紫禁城。皇帝即将辞世的谣言逐渐成为了现实,因皇帝没有阿哥,所以需要从合适的皇族人员中选出继承者。

但是,知道真相的朝廷重臣谁都没有勇气向慈禧太后为皇帝求情并拥护其重掌大权,不过还是有一些政治家,他们用激昂的文字批判太后囚禁皇帝的做法。总督荣禄甚至还收到了一封刘坤一的谏书,这位两江总督用犀利的文字抗议了这件事。其他地方反对的呼声也很高,甚至还有人发表威胁的言论。这些抗议的人除了海外华侨便是一些生意人,他们通常在西方人控制的城市做生意。徐元善就是上海抗议群里的核心人物,当他感觉到自己随时会被朝廷逮捕时,便由上海逃向了澳门并受到葡萄牙的保护。

同一时间,康有为也在海外组织人员抗议清政府罢黜皇帝的行为。他还建立名为“保皇党”的协会拥护光绪皇帝,在华商和华侨居住的各国都设有支部。他们凭借自己的言论扰乱清政府,完全不在乎皇族权贵的势力。在这样的舆论下,太后及其党羽不得不因为压力取消了废黜光绪皇帝和杀他的计划。

1898年9月,64岁的慈禧太后再次执掌朝中大权,这时的她依然精力旺盛,思维清晰;被囚禁的光绪皇帝已28岁。在慈禧太后执政时期,光绪皇帝时常被迫像个低贱的随从,跟随慈禧太后在紫禁城和颐和园之间往返。这种旅途是非常烦琐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住所的变动对光绪皇帝而言,根本没有区别,不过是换个地方被囚禁而已。他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名为玉澜堂,玉澜堂水光潋滟,可惜光绪皇帝看不到这风景。紫禁城中囚禁光绪的地方是“三海”最南边的瀛台小岛,这个地方也叫瀛洲,传说里面住着神仙和玉皇大帝。后来民国时期的总统接手了这里以及四周的宫殿。身为客人的我,有机会可以来到这个小岛,参观这个光绪皇帝最后生活的仙境。我向民国政府提议,保护这个岛屿,以此来祭奠其中孤寂忧伤的亡灵。

过了几个月,慈禧太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执行筹划已久的立储大计。于是她选择端郡王的儿子溥隽为大阿哥。慈禧太后这样做,是因为端郡王深得自己喜爱,而且他也厌恶西方人和维新派。继承人选定后,慈禧不允许溥隽成为比她思想开明的人,于是派了思想保守的崇绮和徐桐引导他。

因为立储诏令,紫禁城又开始盛传皇帝病危。慈禧太后不想引起动乱,便决定在皇帝的病情再一次急转直下之前不发表任何意见。与此同时,北京发生了另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这让慈禧以及效忠慈禧的人都转移了注意力。我不打算将义和团的事件叙述一遍。大多数人认为,义和团最初反对的目标并非西方侵略者而是清朝政府,但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义和团运动自一开始便敌对基督教徒以及西方侵略者。罗伯特·赫德爵士曾直接指出,义和团只是一群空有热情的愚昧之人。山东最先爆发义和团运动并非偶然。德国人在山东半岛的侵略行为让山东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清政府也需承担一部分责任,腐朽的制度、不堪一击的军事力量让国家走向了灭亡。不过,那些愚昧的民众未能看清这一点,他们认为是西方列强的阴谋导致了中国的民不聊生。如何才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呢?唯一可行的方法便是将西方的一切抹去,不论是他们的发明还是他们所信奉的神灵,以及他们那高人一等的姿态。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年代过早,不然德国希特勒的事迹一定会对其有所启发,他们将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理由来反抗外国侵略,就像德国排犹那样。由于一些明显的原因,清政府出于本能已无法继续坐以待毙,它开始策划随时引导百姓同西方列强对抗。值得一提的是,自17世纪起,就一直有股隐在暗处的力量对清朝的安定形成一定的威胁。现在,愤怒不已的人们极有可能与这股力量形成同盟。假如光绪皇帝能够顺利进行改革,就不会发生清政府同义和团结盟这样的事情。荣禄和袁世凯所领导的军队实力是那群拿着弓箭的几千人组成的民间武装无法相比的。可以确定清政府的一些官员对义和团是同情的,不然义和团运动的命运同其他地区被瓦解的运动就是相同的。在清政府允许董福祥等拥有军事力量的同情者加入义和团后,义和团便变成了一个暴力组织。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同这些同情者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担任山东巡抚的满族人毓贤,他极为仇教排外,这样一来便成功阻止了皇帝改革运动的实施,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清政府都十分不利。就义和团的问题,他上书向皇室出谋划策,成功让朝廷与义和团结为联盟。一位美国作家这样评论:“内心对这些爱国人士报以同情,并将他们看作是拥有强大力量的盟友。”还有一个在北京居住的美国作者也说:“义和团能够起义要归功于他。”

民间的白莲教对清政府而言是个巨大的威胁,能多次叛乱,义和团则在开始时被认为是起源于该教。之后,朝廷颁布的命令对义和团极为不利,毓贤立即采取行动挽救了义和团。这是因为在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他管辖地区被人杀害,而德国借机占领了胶东半岛。为了安抚西方列强,他被罢黜山东巡抚的职位,但他依然深受朝廷赏识,随即被调往山西担任巡抚。这件事让他更加排外。不久,义和团于1900年展开疯狂行动时,他冷酷地屠杀山西省内的传教士。义和团敌对外国的行为博得了他的同情,于是,他上书朝廷为义和团辩解,说义和团是正义之师,完全可以被委以重任将国家从西方列强的铁蹄下解救出来。他还说,义和团那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助于同西方列强争斗。他说,镇压义和团无疑会给清朝带来灾难,这就好像折断自己的翅膀。

在这已经无须继续讲述义和团如何在紫禁城被人们接受继而发展壮大了。愚昧粗鲁的刚毅和醇亲王是第一个相信义和团的,慈禧太后是最后一个。在山东担任巡抚的袁世凯,在学习义和团的做法后发现义和团的理念并不实用,便放弃了。但是掌权者们已经完全采用了义和团的理念,根本不理会荣禄以及其他官员的谏言。

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以及日本外交秘书被杀的事件拉开了群众围攻使馆的浪潮。一直到8月14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慈禧太后明白是自己导致了这一切,她根本没有勇气留在紫禁城面对得胜的洋人,这不足为奇。对此,慈禧太后假装为了她的子民,为了领土完整,牺牲自己的利益将皇帝之位归还给光绪皇帝。她知道光绪皇帝不会恐惧目前的灾难,并相信仁慈且“孝顺”的皇帝一定会宽容自己的。所以,即便自己非常生气也很妒忌,她也要带着光绪逃走,她不会让那个放肆的背叛者对自己落井下石的,她甚至可以全然不顾中国的领土遭外人入侵。假如她遭遇不测,她侄子必须同自己一起承担。

光绪皇帝想要留在紫禁城,但被慈禧太后否决了。这里还需提及一位可怜的女子,珍妃。珍妃是光绪皇帝最爱的人,也是最理解光绪皇帝的人,她为了皇帝到慈禧太后面前求情。急着出逃的慈禧太后根本不理会她,慈禧是不会让光绪皇帝对抗八国联军的。紫禁城的北门已经安置好了出逃的马车,而八国联军很可能就要追上来,已经没有时间了。珍妃还在为希望留守紫禁城的皇帝苦苦哀求,愤怒的慈禧太后却不由分说命人将她丢进了井里。

我还从一位在宫殿里当值的太监那里听到另一说法。他们表示这个说法也是听别人说的,因为他们当中没有那件事的目击者(我从未遇到过一个人承认他是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当时,太后对珍妃说:“我们都有归宿的地方并应该坚守在那里。我们不能落在洋鬼子手里。你与我的命运是相同的,那就是死。所以,你先走,我会紧随其后的。”然后,珍妃在慈禧太后的叹息声中被太监拉走扔进了井里。

太后垂帘听政的宫殿是位于紫禁城东侧的宁寿宫,而那口井(我觉得1900年后它就被废弃了)就在宁寿宫前面。我时常陪宣统皇帝在井边谈话,他时常讲起他6岁时发生在这里的悲剧。也许,这里会有一个哀怨而孤寂的灵魂不肯离去。倘若纪念光绪皇帝的祠堂被设在玉澜堂或者是瀛洲小岛,那么在这口井旁边也应该立块碑纪念珍妃。

过了几个月,慈禧太后回到了紫禁城并撤回了之前有关亲近义和团以及排斥西方国家的诏令。她还晋升珍妃为皇贵妃,赐谥号恪顺皇贵妃。对于珍妃的死,想要洗脱罪名的慈禧太后让人传言说,“遵驾西狩”忘记带珍妃前往,对此悲伤而悔恨的珍妃便自杀了。

可是,居住在宁寿宫的慈禧太后会觉得安宁吗?

同类推荐
  • 民国大盗传奇

    民国大盗传奇

    民国年间,一代大盗雷老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谁知其祖上乃是太平天国天王。为报家仇,雷老虎搅的元城两大世家不得安稳。压力之下,元城县长用计招降雷老虎,而他这次能否逃过生天呢?
  • 世界历史博览2

    世界历史博览2

    当人类生活在洞穴,隐藏于悬崖的时候;当人类唯一的工具是石头的时候;当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食物而进行打猎的时候;当人类的衣服是以动物的皮做成的时候。那时没有城市,没有大型的建筑,没有现代生活中的安逸,从史前史到现代世界的跨时空旅程,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神奇的,为了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我们编著了这套《世界历史博览》。
  • 中国历史博览2

    中国历史博览2

    《中国历史博览》着重于引导学生探讨历史规律,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及从历史学习中汲取知识营养和智慧的兴趣。它既以生动有趣的文字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想像,又以极具历史价值的图片赋予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是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的典藏图书。
  • 大唐夜天子

    大唐夜天子

    俏丽丫鬟,世家小姐,高阳公主,还有那巾帼不让须眉的武媚娘……落魄公子,鱼跃龙门碰着天;浪荡少年,世家恩怨一线牵。游侠好斗,江湖恩怨掌中剑;贞观夜帝,天下大势手心转!他是现代杀手,却魂穿大唐!征高丽,破世家,握军队,掌朝堂!他叫李牧,一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就着属于他的低调辉煌。
  •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我真的爱上你了吗

    王俊凯,我真的爱上你了吗

    王俊凯我真的爱上你了吗?真的吗真的吗真吗?
  • 新秀崛起2

    新秀崛起2

    一人落地异界,只记得名字叫柯南。于是,单人踏上恢复记忆之路。密室杀人,无限死亡,偷天换日,恐怖谋划,在这个武修世界也是不断出现,他还有多少破解案件的能力?多少次身陷险境,却不断恢复记忆,最后,却发现,自己的记忆,本身就是个谜团...六年存稿,玄幻界的悬疑类型,比较烧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者勿点
  • 西游狂潮:西游之仗剑天涯

    西游狂潮:西游之仗剑天涯

    自齐天大圣被压至五行山下,至今已有499年,在这邪魔当道的世界里,孙凡受诏踏上西行之旅,,却不知西行途中还有更为艰险的任务在等待着自已。孙凡意识到,想要保护自己身边的同伴,就必须变得强大,再强大……
  • 黑暗炽耀之书

    黑暗炽耀之书

    力量,人们所追逐的最终目标与永恒的渴望。当苏图第一次握紧手中那本书时,他感觉到光滑轻薄的书页的间隙中暗藏的无限可能与终极力量。但苏图依然恐惧,还记得自己在首次死亡之前,书页上浮现的是,赤裸裸毫无掩饰的欲望。
  • tfboys十年之约请等我

    tfboys十年之约请等我

    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如果写得不好请原谅,么么哒
  • 裸体问题

    裸体问题

    当时,反叛是东方大学的流行色。反叛的直接对象即是东方大学自身的古老。激进的人们觉得,这古老带来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任何打破这种沉闷的标新立异,哪怕类似于美声合唱中的一声狗叫,都会引起他们的喝彩。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况达明为首的几位才子把屈原的《山鬼》搬上舞台的设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面提出来的。正象他们预料的那样这设想引起了尖锐对立的反响。粗略地划分一下,赞成者中则青年人表示欣赏,中年人表示理解,老年人表示宽容。同样的,三种年龄层次中,又都有激烈的反对者。关键在于山鬼的舞台着装。按才子们的编排设计,被薛荔兮带女罗的山鬼几乎谈不上有什么着装。
  • 大帝剑行

    大帝剑行

    逍遥少年白剑行,命中注定逆天恒。天赋异禀武魂醒,魂域识海逞威能。仙凡两界息斗讼,逍遥神魔自称雄,巫妖罢战称共主,破开六界九域同。【QQ书友群155625011】
  • 保安军

    保安军

    满清的无能,致使华夏蒙羞。民国的暗弱,导致豺狼入侵。“九一八”“卢沟桥”“南京大屠杀”......血满中华大地,人民哀号无助!我来了!我来保安了!为了心底的故事,我宁愿厚黑、阴险、贪婪、凶残......恶名我背!一切只为我华夏民众的一丝安宁!
  • 灵魂归宿

    灵魂归宿

    传说人死后,灵魂并不会马上消失,会随风消散,飘去该去的地方。等待投胎转世,可一些怨恨和遗憾过重的灵魂便会四处游荡,只能让专门的驱灵师帮助灵魂离开。“灵魂的迷失是因为生时的患得患失,强留于人间只会给活着的人带来灾难,该走的就不该停留!”面对灵魂,刘子桥的恨多于怜悯。“人生总是有太多难以避免的遗憾,如果能将最痛心的遗憾消去,那样也会瞑目了吧。”总被灵魂影响生活的邓思琪却从不怨恨,对她来说,能像正常人一样醒来,已经是上天给予她的恩赐了。可是,痛苦却从未因“恩赐”而消失......
  • 伟大的军事统帅(世界军事之旅)

    伟大的军事统帅(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