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1400000012

第12章 日常礼仪(3)

《礼记》以及出土的先秦儒家文献上说,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一国之君,如果身穿正式礼服,神色庄重地站在大堂前的台阶上,则“一宫之人不胜其敬”;如果国家发生大丧,国君身穿衰绖(丧服),神情悲伤地站在朝堂里,则“一宫之人不胜其哀”,都会被他的悲痛所打动而跟着悲痛;如果国君身穿盔甲,慷慨激昂地站在军阵前,则“一军之人不胜其勇”,他的情绪会把所有人都带动起来。在上位者倡用真情,下者就会紧跟其后,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礼记》说:“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谦悫貌也),足容重(举欲迟也),手容恭(高且正也),目容端(不睇视也),口容止(不妄动也),声容静(不哕欬也),头容直(不倾顾也),气容肃(似不息也),立容德(如有予也),色容庄(勃如战色),坐如尸(尸居神位,敬慎也)。”也就是说,君子的容貌舒缓凝重,恭敬优雅。所谓“足容重”,是指步子要稳重。“手容恭”,是指手摆放的位置很有讲究,行礼时要高而正,不能随随便便。“目容端”,看人的眼神要正,不要眼波流转,游移不定;“口容止”,嘴不乱动,处于静止状态;“声容静”,声音要平静,不能大声嚷嚷,更不能吼,否则会让人觉得刺耳、感到不安;“头容直”,人要像一座山,脖子要挺直;“气容肃”,在庄重的场合要屏息静气,因为大声喘气会破坏肃穆的气氛;“立容德”,站姿可以表现人的德行,站立时不倚不靠,挺身而立,显得精神饱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相反,如果走到哪里靠到哪里,连身子都站不正,就会显得怠慢,让他人难以接受;“色容庄”,正式的礼仪场合,神色要庄重严肃,不要嬉戏逗闹;“坐如尸”,坐着时要像“尸”一样坐得端正。《礼记》的上述要求,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每一个部分,归结到一点上,就是内外要“正”:外形正,内在的德性也要正;如果内在的气和身体的各部分都很正,人就进入了最佳状态。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容貌中,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眼光,也就是所谓的“目容”。《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朱熹解释说:“人与物接,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则神精而明,不正则神散而昏。”即是说,人若一身正气,则会目光清澈;心术不正,眼神就会散漫浑浊。孟子还说:“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为听他说话,观察他说话时的眼睛,他能躲到哪里去呢!他能躲到哪里去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是此义。

《礼记》说:“上于面则放,下于带则忧,倾则奸。”意为视线过高,高过了对方的面部,就会显得傲慢;视线过低,低过了对方的腰带,似有忧虑在心,让人无端猜测;目光游移不定,则会有心术不正之嫌。因此,在与人交谈时,应讲究视线的位置:两眼看天,让人觉得很傲气、目中无人;看着对方的脚或者看地,则有自卑之意;目光游移,左顾右盼,会给人心情浮躁、心不在焉之感,这就是“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的含义。

第三节饮食礼仪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我国饮食礼仪源源流长,至迟在周代时,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一、乡饮酒礼

古代嘉礼的一种,是古代最为盛行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集体活动。周代乡饮酒主要有三种:一是古之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以致仕的卿大夫为乡饮酒礼的主持人,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人。仪式严格区分尊卑长幼,升降拜答,俱有规定,此会有举荐贤能之士以献王室之意,一般于正月吉日举行,称“乡饮酒”。二是党正(500户之长)在每年的腊祭时宴请乡民,以正齿位。三是州官于每年春秋二季学校习射前,宴请乡邻。《礼记·射义》说“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即是乡饮酒礼的预演。汉以后郡县往于学校中行其礼,皇帝则于辟雍(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中行之。唐代以后,逐渐演变为州县长官宴请进京赴考的乡贡或乡试中举人的宴席。明代,京师及州县以下,令民间以百家为一会,以里长或粮长主之,坐席时,以善恶分列三等,不许混淆。乡饮酒已成为严格的礼仪制度。

据《礼记·乡饮酒义》言,乡饮酒宴会座位,宾客分为宾、介(副宾)、众宾三等,宾只有一名,多由德高望重的贤能老人担当,居于最尊贵的位置;介通常也为一名,年轻的贤才最多为介,居于其次;余者为众宾,仍然依年龄论座。主宾高于西北,介宾高于西南。古人认为“天地之尊严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这种安排以示对宾客的尊重。主人则坐于东南边作陪。开宴时,先由主人向宾敬酒,宾还敬于主人,主人再敬;然后主人敬介宾,介宾还敬,最后主人向众宾敬酒,在行酒时一般还有音乐相伴。乡饮酒一直延续到清代,且比之周代又增加了许多程序,但基本仪节不变,主要在于礼遇贤能和尊老敬老,实现教化百姓、安定邦国的作用。

二、宴饮礼仪

传统社会秩序井然,坐席亦有尊卑之分,尊者上卑者下。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要西席上,主人一般坐在东席作陪,所以称主人为“东道主”,请客则叫“作东”。年长者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以上座席的划分是同一阶层在座次上的区别,而主仆之间是不能同桌进食的。《红楼梦》第六十回说,贾琏与凤姐在房中吃酒,贾琏乳母赵嬷嬷进来,让她炕上吃酒,“赵嬷嬷执意不肯”。平儿就在炕沿设了一桌,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拣菜肴给她,让她放在几上单独吃用。

若筵席用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如果餐桌上有年齿已高的老人,宴会的一切则要以老人为中心,宴会开始,要由老人最先举筷和先尝菜肴的第一口,其他人方可举筷吃菜,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向长辈或客人敬酒,不能坐着,不能隔着桌子敬酒,一定要起身走到尊长面前行拜礼再致祝辞,不能与长者面对面地干杯,因为那是平辈之间的礼节;而应该微微侧转身体,表示不敢与尊长抗礼,然后再饮酒。长者杯中酒未饮完,少者不敢抢先饮尽。如果老人不喝酒,那其它人就不能喝酒;如果长者允许,众人才可以饮酒。

无酒不成席,在宴会上主客互相敬酒不可少的。《仪礼》载,周代敬酒已有一整套的礼节程序,并有专有名词。如主人向宾敬酒叫作“酢”,主人先饮酒并向宾劝酒叫作酬,以上称为正献。正献之后,宾依礼可能表示要离去,主人则派人斟上酒的觯挽留。随后众宾以酒交错相酬,叫做“旅酬”。旅酬之后,“宾主燕饮,爵行无数,醉而止也”(《礼经释例》卷三),叫作“无算爵”。敬酒的酒器也有区别,“献”与“酢”用爵,酬用觯,旅酬则只用尊。为了区分尊卑,古人还“凡饮酒,君臣不相袭爵,男女不相袭爵”,即不能混用。此外,古人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饮酒时,不能开口大饮,而要入口如流,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酒不及乱”。孔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的酒量有大小,有的涓滴难进,滴酒不沾,有的大的惊人,谓之海量,故酒量很难规定统一的限制,这就是“酒无量。”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人来说,酒又是有量的,酒能成事也能败事,关键在于能不能掌握自己的量,即不过量,“不及乱”。看起来这条规定是软性的,但也不可小觑,违背了就会现丑,就会受到惩罚,甚至招灾引祸。《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描写贵族宴会进行的情况:开始是“来宾入座开宴席,宾主谦让守礼节。杯盘碗盏摆整齐,鱼肉干果全陈列”;“觥筹交错真热烈”,“往来敬酒杯不绝”;“酒过一巡人未醉,仪表庄重又自矜”。后来就“酒过三巡醉态露,举止失措皆忘形。离开坐席乱走动,手舞足蹈不肯停”;“待到喝得醉酩酊,嬉皮笑脸骨头轻”;到后来“客人已经喝醉了,又是叫来又是闹。打翻杯盘和碗盏,跌跌撞撞把舞蹈跳”(程俊英《诗经译注》)。好好的宴会让一帮醉鬼搅的乱七八糟。三国时期,虞翻因为在孙权举行的宴席上喝醉失礼,趴在地上,差一点让孙权砍死。而汉武帝时,灌夫醉酒失控,寻衅生事,被丞相田玢告状,结果不但灌夫的亲属宗族,连失宠的外戚窦婴也受到连累,一齐被处以斩刑,酿成了一出惨剧。至于有夏桀、商纣、齐景公、齐威王、晋孝武帝、南陈后主等经酒误国的昏君、暴君,就不仅是有违酒礼的问题,更为后世所不齿。

(三)食礼

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最初的进食与动物并无区别。儒家制定食礼,目的使人们“知自别于禽兽”。食前必先洗手,周代时人们吃饭不用“箸”(筷子),直接在同一食器中用手捏饭吃,不洗手进食,就会被认为没有共饭的道德。多人共食,只顾自己吃饱,是不恭不敬的无礼行为。如孔子言:“君子无求饱”(《论语·学而》)“毋抟饭”,从食器中取饭时,不要把饭抟成团。多人共餐而食器中的饭有限,为了多吃而搓饭成团,非常自私,理应禁止;“毋放饭”,用手抓饭,总会有饭粒粘在手上,有在食器上方搓手,把饭粒放进食器,令人恶心;“毋流歠”,喝汤时不要满嘴淋漓;“毋咤食”,进食时不要啧啧作声;“毋啮骨”,吃带骨的肉食,不要如动物一样啃出响声;“毋反鱼肉”,不要把已咬过的鱼肉放回食器,那样会让人没法再吃。

“毋投与狗骨”,是说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有贱看主人食物之嫌。“毋固获”,不要专拣自己喜欢的食物吃,那样别人就没得吃了;“毋扬饭”,是说饭刚蒸好,很热,可以稍待片刻,不要着急地用手去扇饭的热气。“饭黍毋以”,不要用错餐具,吃黍时要用匕,不可用筷子;古代的筷子不是用来吃饭的,而是夹汤里的菜用的。“毋嚃羹”,吃羹时不要连羹中的菜嚼都不嚼就吞下去,羹是有菜的浓汤。“毋絮羹”,不要嫌主人做的羹味道不好而自行重加调料。“毋刺齿”,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剔牙齿,那样不雅观。如果牙缝实在塞得难受,那也应该用另一只手掩住口再剔,以免让人看了不舒服。“毋歠醢”,不要像喝汤那样地喝肉酱。

筷子与汤匙不能同时并用,否则会给人以贪吃争食的印象。忌迷筷,举筷不定;忌翻筷,从碗底拣食;忌刺筷,以筷当叉使;忌拉筷,持筷撕口中正咀嚼的鱼肉;忌泪筷,夹食带汤,滴答乱流;忌吸筷,将筷子放入口中吮吸;忌别筷,把筷子当牙签;忌供筷,把筷子竖直插入碗中;忌敲筷,以筷击碗或桌子;忌指筷,持筷指人说话。此外,“当食不叹”,不要对着饭桌叹气,那样会破坏宴会的气氛。

主人请客人吃饭,很是劳累辛苦。客人定要尊重和感谢。主人布菜,以示亲切和隆盛,主人说:“请多用!”“请慢用!”,同时谦恭地表示:“菜可能不合您的口味”。此时,客人不能安坐不动,泰然受之,应起立“拜而食”,即拜谢之后再吃。

如果客人不懂礼貌,说了嫌菜的味道不合适之类的话,那主人要说自己不善于做羹;如果客人嫌准备的菜太少,主人就要说自己家贫而简陋,让客人见笑了。

宴席上应该遵循一条原则是:菜再不好,也应该吃一点;菜再好,也不能全部吃完。《礼记》说:“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把主人的好菜吃光,有贪吃之嫌又有暗示主人再添加之意。所以,懂礼的客人总会在盘中留一点食品不吃。

席间,若长者有所赐予,年少和身份低者,应离开席位,微微侧转身体行礼致谢。在尊者面前吃受赏赐的水果,果核不可乱丢而应藏在怀中,以示对尊者赐物的珍重。

古人向客人进献饭食,有一定的规矩:带骨头的大块肉要放在右边,切过的肉要放在左边。饭要放在客人的左边,羹汤放在右边,细切的鱼肉和烤肉要放在外侧,肉酱和酱要放在内侧,葱放在末断,酒浆放在客人的右手处,以方便客人食用。

为客人削瓜,身份不同剖削的方式也不同。为天子削瓜,去皮后先纵向剖成4块,再横向切断,然后用细葛布覆盖。为国君削瓜,去皮后,纵向对剖即可,也是用粗葛布覆盖。为大夫削瓜,去皮对剖后横断,不用巾布覆盖。为士削瓜,去皮后不对剖,只从中间横断,再削去瓜蒂部分就可以了。为庶人削瓜,去皮后横断就行。

陪同客人吃饭,主人一定不能先吃完,那样有催促客人快吃之嫌。客人饭毕,主人应主动为客人加饭,以免客人因腼腆而没有吃饱。

食毕,客人应该主动将剩余的饭菜撤除,交给旁边的侍者。此时,主人要起身阻拦,请客人安坐,然后客人坐下。

按照中国的传统,宴会之后一定要喝茶。喝茶实际上是宴会的继续,主客接着叙旧、谈天,直至兴尽。客人告辞时,应该再次感谢主人的款待,并邀请对方在适当的时候到自家来做客。

同类推荐
  • 牛顿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牛顿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本书包括了大自然之子、小小制作家、这个孩子变了、格兰瑟姆镇的中学时代、剑桥的孤独者、不寻常的学生、天才的思索、为学习机会而应试、避灾归乡、乡间奇迹、重返剑桥等。
  • 怎样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通过本书的学习,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学校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写作

    本书全部内容划分为思想方法、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三大板块,鲜明地突出了理论、技术和应用的层递关系,既符合当代科学体系结构理论,又贴近地方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设计。
热门推荐
  • 六道往生

    六道往生

    残念到世界观严重扭曲的佐枷如同空气般存活着,某日,因为无聊把老师画成了一个恶心的丑八怪而被惩罚安排到了研发部,在那里,他遇到了冷的像冰一样的美女人族部长,遇到了性格冲动的兽人族,遇到了阴森的恶魔族,遇到了传说中海族里面的人鱼族,遇到了善良的妖精族。随着不断与大家相处,随着相互之间更深入的了解,佐枷那封闭的内心也悄悄的敞开了…
  • 电影世界

    电影世界

    一位能够在各个电影穿梭的小青年,凭着自己的沉着冷静一步一步变得强大,偶尔有点呆有点萌
  • 世界历史全知道

    世界历史全知道

    本书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选取了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详细讲述政治军事之丑恶内幕、肮脏手段,生动再现各国宫廷规制、世相百态,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文明及其背后的丑恶与离奇。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智慧。一书在手,帮你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发现真实鲜活的历史真相。
  • 限时闪婚:男神,悠着点

    限时闪婚:男神,悠着点

    如果一个男人仅仅只是因为同情一个女人,就要公开保护她成为她的保护伞的人,而置自己的女友于非议当中却还要她装大度支持他的作为,那么这样的男人终有一天他的心也会分给别人的。面对男友的叛变,景熙遭受非议,记者招待会上安在焕现身坐实两人陷入爱情的事实。当着广大记者、媒体,安在焕亲昵地揽着景熙的双肩,深情地看着她道:“她坚强、忍耐、不服输的性格成功地激发了我对她的保护欲,有人不识金镶玉,那我安在焕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安在焕说过:“我感谢有那个不懂得好好珍惜她的人,因为他的不懂得珍惜,才让我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美,最值得珍惜的人!”
  • 雪之爱恋

    雪之爱恋

    在新年的夜晚,下起了雪,雪儿在树下发现了那个被抛弃的孩子,他们变成一家人。一场车祸让他们失去了父母,彼此成为对方的唯一。你猜这样的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帝少的二嫁萌妻

    帝少的二嫁萌妻

    嗷呜,醒来就发现身边躺着某个惹不起的男人,她拾起衣服就要火速逃走。一只大手拎着她的后领,淡淡地说道,“我们来谈谈负责的问题。”“负责?我不用你负责啊。”“是你对我负责!”他挑了挑眉,“你以为总裁是这么容易被睡的?”
  • 复仇之我还爱你

    复仇之我还爱你

    春初,桃花林中桃花开。微风吹过,花瓣纷飞,如同下起了一场落花雨,惊醒了树下沉睡的美人。美人抬眸,眼里有迷离的水汽。花瓣轻轻覆上她美丽的眼睛,带起一场有着无尽苦楚和离恨的桃花梦。
  • 重生不晟

    重生不晟

    相亲路上,悲催折戟的青年,重回宁朝,誓要完成不剩的宏远。没有大志,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奈何,世事如棋,棋不妄动,棋盘自转,下一场被推动的人生。且看他如何在看似繁华,实则天下将乱的世界里,博一片天地,许一生痴心。
  • 英雄联盟之手残逆袭

    英雄联盟之手残逆袭

    这本书属于作者练手的,已经停更,希望大家谅解。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