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9800000012

第12章 至圣至高至尊至伟——孔庙(3)

十、第九进庭院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最后的第九进庭院。圣迹殿是明万历二十年(1529年)由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原来孔庙内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何出光建议改为石刻,并由杨芝作画、章刻石,嵌在殿内的四壁上,这就是为数120幅的“圣迹图”。“圣迹图”每幅约宽38厘米,长60厘米,其所表现的圣迹是从“颜母祷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子弟庐墓”为止,并附有汉高祖刘邦、宋真宗赵恒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的两幅图画。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圣迹殿内,迎面是清朝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的石刻。字下正中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左边是晋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先圣画像”,习惯上称为“夫子小影”。据说,这幅“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由孔子第四十八代孙孔端友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摹勒于石上。右边是吴道子画的“孔子凭几像”,孔子按几而坐,弟子分侍左右,由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寿翻刻于石上。在这些画像上,有宋太祖、宋真宗等皇帝的御赞,有宋代绍圣、政和等年号和题跋。殿内还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篆书的“大哉孔子赞”以及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的御制碑,艺术价值极高。

回顾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进程,曲阜孔庙虽然屡遭风雨、地震、大火、兵燹等天灾人祸的损毁,但它的整修与扩建从未停止过。而今,在国家的大力保护下,孔庙由当初孔子的一座私人破旧住宅发展成为现在无论是规模还是形制都堪与帝王宫殿相媲美的庞大建筑群,延时之久,记载之丰,可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孤例”。

知识小百科

奎文阁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建筑特色被中外的建筑专家们誉为“奇迹”。那么,你知道奎文阁在修建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吗?

据民间传说,有一年重修奎文阁,各地的名工巧匠来了好几千人。大家不分昼夜,辛勤劳作,共同努力。这一天,工程终于竣工了。大家都仰头观望,眼前的奎文阁飞檐飘逸,雕梁画栋,壮丽异常,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就在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阁上边有个地方多出了一截木头,忘了去掉,可这时已经工完料尽了,施工扎的架子也拆了。大家都非常着急:再扎架子吧,那得费多少工夫呀?不扎架子吧,又能怎么办呢?

正当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只听有一位老木匠说:“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从底下拿斧子把它砍去不就行了吗?”旁边的人听到了,略带生气地说:“谁不知道用斧子砍掉省劲儿呀!可是这么高,怎么砍呢?”话音刚落,就见老木匠抬起手中的斧子往上一扔,只听“喀嚓”一声,那截多出的木头竟然被砍掉了!而斧子又在瞬间回到了老木匠的手中。人们都还没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老木匠已经拿着斧子转身离开了。在场的工匠们定了定神,这才感到万分惊讶:谁的斧子,能有这么厉害的功夫!该不是鲁班爷显圣吧?大家伙急忙跟在老木匠的后面追去,直追到曲阜东门外,老木匠一闪就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地方在古时候就是中国建筑祖师爷——鲁班的家!

第三节北京孔庙

在北京的安定门内,有一条著名的国子监(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街,又名“成贤街”。这条街共有四座带有浓郁清代建筑特色的彩绘木牌楼,是北京保留牌楼最多、最完整的一条街。街道两旁古槐成行,浓荫蔽日,槐花飘香。北京孔庙就坐落在这条街的东端。在全国各地数量众多的孔庙中,建于14世纪元朝的北京孔庙,因其规模和布局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而成为中国第二大孔庙。

一、建造沿革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朝历代的皇帝每年都会祭孔。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在逐步提升。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深知“马背上得天下”,而不能“马背上治天下”。为了加强思想方面的统治,笼络汉族的封建贵族和士大夫,元世祖遂下令沿袭历代的旧典,敕令建造“宣圣庙”,用来祭祀孔子。据《元史·哈剌哈孙传》记载:“京师久阙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乃奏建庙学。”到元大德六年(1302年),在现在北京孔庙的地址上正式建立庙宇,前后历时四年,于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并根据“左庙右学”的礼制,同年在孔庙西侧建立国子监,又称“太学”。大德十一年(1307),特诏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块“加号诏书”石碑现仍耸立在北京孔庙的大成门前)。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皇帝下诏恩准孔庙配享宫城规制,允许孔庙的四个方位建造角楼。元末,北京孔庙荒废。

明代永乐九年(1411年),又重新整治孔庙,并修缮了主殿——大成殿;嘉靖九年(1530年),为祭祀孔子的五代先祖,增建了“崇圣祠”。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亲谕孔庙,可以使用最高贵的代表皇室尊严的黄色琉璃瓦顶,黄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而只有“崇圣祠”仍用绿色琉璃瓦顶。这时的孔庙已是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了凸现出浓郁的皇家风范与气派。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的礼节升为大祀,孔庙也大规模地修缮,工程尚未完成,清朝就被推翻了,但修缮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一直到1916年(民国五年),工程才最后竣工。至此,北京孔庙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与布局。

2005年4月,北京孔庙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这次修缮以古代建筑的复原和维护为主,主要恢复清代的建筑规模和样式,宏伟大气、巍峨壮观的北京孔庙又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二、建筑特色

北京孔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其基本结构仍然保留了元代的风格。北京孔庙坐北朝南,规模宏伟,占地广阔,约有2.2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约有7400平方米,现有房屋286间。北京孔庙前后共有三进院落,采用了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五座建筑。

1、先师门

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北京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先师门的左右两侧连接孔庙的外围墙,犹如一座城门。进入先师门,便是北京孔庙的第一进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院落的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清代指一头牛、一只羊、一头猪)的宰杀、清洗和烹制,西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整个院落的环境神秘而幽雅。

2、大成门与大成殿

走过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在清代又重修,面阔五间。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个石鼓,每个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有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朝乾隆皇帝时,仿照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文字难辨,诗意深邃,非学识渊博者无以理解。

进入大成门,便是北京孔庙的第二进院落,它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院内青砖铺地,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向大成殿,甬道两旁浓荫掩映着11座清代的碑亭,甬道西南设有祭奠焚纸燎炉,甬道尽头便是气势非凡的大成殿。

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北京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1302年),后来毁于战火;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又重建,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将殿宇由7间扩建为9间。大成殿内,金砖铺地,顶端饰有团龙图案,其规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等级。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的木牌位,牌位两边设有“四配”、“十二哲”的牌位,前面设置祭案,上设尊、爵、卣(you)、豆等祭器,均为清朝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成殿的内外高高悬挂着清朝康熙帝至宣统帝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在第二进院落的御道西侧,有一口古井。井台是由青石板组成的精致的花瓣形状,井圈为石质。由于古井坐落在德胜门、安定门一带的水线上,所以当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质清纯甘冽,被称为“满井”。相传,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拜谒孔子后,都要饮一些井中的“圣水”,据说饮后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写出的字墨香四溢,落笔如神。所以当年乾隆皇帝钦赐名字为“砚水湖”。虽然现在井中的水位很低,也没有人饮用,但这口井雅致大气的名字及动人的传说,为北京孔庙增添了几分文采。

3、崇圣祠

“崇圣祠”包括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这组建筑组成了北京孔庙的独立完整的第三进院落。这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布局上的巧妙构思。“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并将灰色瓦顶改为绿色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着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孔子弟子与后代子孙——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殿内供奉着程颐、程颢兄弟以及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六位“先儒之父”。

北京孔庙的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却又和谐统一地组成了一整套皇家祭祀性的建筑群落,的确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4、进士碑与碑林

北京孔庙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来众多的弥足珍贵的文物,尤其是进士题名碑和“十三经”碑林,成为研究孔子儒学特别是中国古代科举的重要史料和实物。

在北京孔庙第一进院落的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万余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大家熟知的一些名人,如明代的张居正、于谦、徐光启,清代的纪昀、刘墉及近代的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进士碑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经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在北京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刻有代表儒家经典的“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这部石经的蓝本是清朝雍正年间,由江苏金坛的贡生蒋衡前后历时12年手书而成的。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皇帝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而在规模上,这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相传,当年乾隆命和珅、王杰为总主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主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均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的赞赏,被授以“太子太保”衔。这使得和珅对彭元瑞非常嫉恨,权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后来,和珅垮台,古体字迹才得以重新修复。至今,在众多的碑面上,还留有一块块挖补的痕迹。

在700多个春秋更替中,北京孔庙成为元、明、清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宣扬教化、主兴文脉的圣地,也成为众多志在功名的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殿堂。这组比故宫年代还久远的仿皇家古建筑,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凝固了数百年的科举之路。徜徉在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广殿高堂的北京孔庙,远离都市的喧闹,亲手触摸厚重历史、源远文化的脉搏,以宁静淡泊的心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是一生之中难得的雅事、幸事。

知识小百科

北京孔庙有一株年代久远的古柏,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名字叫做“触奸柏”。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在北京孔庙大成殿的前面,有一株600余年树龄的古柏,高达20米,周长5米多,名曰“触奸柏”。经过有关专家考证,这株古柏是元代的许衡亲手所种植。据史料记载,明代奸相严嵩曾代表嘉靖皇帝前往北京孔庙祭孔,行至这棵柏树下,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吹断的柏枝打掉了他的乌纱帽,严嵩仓皇逃离。人们说此树能辨忠奸,“严惩奸佞,欲意除之”,因此又称其为“除奸柏”。现在,这棵柏树枝干遒劲旁逸,绿叶婆娑呈碧,繁枝盘错,挺拔苍翠,依然神气矍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同类推荐
  •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冒险追踪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冒险追踪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这样学习最有效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样学习最有效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给你一个近距离观察第一名的机会,让你看看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看他们是怎样做计划、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怎样进行课堂外的学习以及他们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方法,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些都是你获得成功秘诀的最佳捷径。当然,这条捷径需要你开放脑袋,清除固执和偏见,留出一个思想空间,虚心接纳他们的观点,并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好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
  • 北大人生规划

    北大人生规划

    本书从学习、为人处世、创新、创业、心理调理、出国留学、求职面试、管理、入世9个方面分别阐述北大人的人生规划。所有的内容都是北大的学子们亲手操笔,把他们的秘密归纳总结。可以这么说,本书是学生的稀世之宝,是交际学中的霸王花,是创新者必读之本,是创业者的指南针,是心理调整者的瑰宝,是考研出国者的铺路石,是求职者的最好老师,是管理者的灵魂。
  • 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热门推荐
  • 迪迦奥特曼之光的使命

    迪迦奥特曼之光的使命

    呃呃呃呃呃呃额额,实在不知道写什么了,总之多看看这本书如果写得好多送花花啦!!!!!!
  • 九转阴阳录

    九转阴阳录

    混沌之初,天地不开,阴阳未分盘古随混沌而生,伴生一神器盘古斧,盘古苏醒之时,其道法自成,神力无穷。不满于混沌之黑寂,遂持斧将其一劈为二,一为天一为地,又以其神力创星辰,造日月,自此天地开,阴阳分,万物生。历万年,神魔出,仙佛现,天地乱,大劫起。。。。。。。。。。。。。。。
  • 神武问道

    神武问道

    这是一个斑斓壮阔的世界!万千种族绽放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强者为尊、弱者被食的残酷世界!顶着“废材”之名的雷炎,如何在这个天才辈出、妖孽丛生的世界,寻找自我,问鼎武之极道!或是成为别人的踏脚石,或是成为无敌的王者!
  •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煮海为盐、披沙拣金,本书遴选的20世纪近百位顶尖作家的100篇散文精品,每一篇都堪称令人神醉的美文。那“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炼字句于毫发之间”的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代表一个时代的水平。 为了编选出真正传代的美文,为了使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名实相副,我们坚持自己的操守和良知。不选违心之作,趋炎附势、诘屈聱牙、故弄玄虚、孤芳自赏、无病呻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绝见不到踪影。增删五次,反复推敲之后,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美、唯趣、唯真”的中华百年散文选本。
  • 总裁请再爱我一次

    总裁请再爱我一次

    “这世界,如果有如果。如果一切重头,如果你还在说你爱我……”只可惜,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如果。有些错误已经造成了,在想弥补也是于事无补……当苏梓然替自己的同胞妹妹活着的时候,便知道自己这一生都是在赎罪了……但命运却让她遇到了与某人极其相似的贺君泽,意外之余发现他竟然是自己的新上司。只想保留私心偷偷地看他一眼,却发生了种种误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黄花闺女不愁嫁

    黄花闺女不愁嫁

    马德里时,她大二,从千千万万个胖子里被他挑中有幸成为某部电影女主角——”我和你说了,我不想谈恋爱。“安辄回头,”我没说想和你谈恋爱,可以的话,我想直接让安布叫你嫂子。“毕业时,安布和张蒙已经出柜,没羞没臊秀着恩爱搞着基。而她,早已意识到自己要演技没演技、要天分没天分,尽管当时她的处女座也就是唯一一部作品大红大紫,但还是聪明地选择急流勇退——”我说了,我不想结婚。“安辄一本正经,”我其实也没那么想和你结婚,我更想让你当我孩子他妈。“她皱眉,”你有小孩了?“”没有,等你生呢。“
  • 为卿负尽韶华

    为卿负尽韶华

    因容颜,她一夕之间众叛亲离,被逐出师门,她立誓必毁修仙界。回妖界,夺王位;为救母,潜心修。为亲情,入火心地,遭烈火焚烧之痛,进刺骨渊,遭玄冰刺骨之苦。为爱情,不惜负手四界,与仙界为敌。洗练池,洗去一身魔性,重塑人身,修行毁于一旦,他无悔。千年修仙之路,孤寂无人能懂,他不忘初衷。赌上性命,修行,他寻她而去。他不为其他,千年等待,只愿与她一世相守。火心地,他白衣飘逸,烈火中等待;幽冥域,她红衣如火,血染其白衣。七宗炼狱破,一代妖王重出,是必复仇毁四界,还是择明主为世间?五界混乱,龙鳞火圈重现,神龙呼之欲出,择谁为主?上古神隐现世,五界谁为其王?千年魔物重出,机会存在于死亡之间,是毁灭还是重生?
  • 逆战之夺梦

    逆战之夺梦

    这是属于CSer的绝唱,在这个游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时代,他遇上了她,遇上了他们,遇上了它。
  • 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

    这是四个当代青年的真实生活。主人公与她的发小们经历了错综复杂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跌跌撞撞中,都在慢慢成长。一起成长的还有他们之间的友谊,儿时的情谊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加深厚。书中还交织着他们父母之间的故事。两代人的友谊虽然有所不同,但却同样牢固、纯洁和美好。无论岁月经过多少变迁,友情与爱始终生生不息。这个时代有太多东西转瞬即逝,但是总还有些会地久天长。
  • 云倾天阙

    云倾天阙

    前世被父母厌弃,今生一场大火焚毁她的如水柔情——芸芸众生中的普通现代女孩穿越乱世,成为战将之女。然其父遭皇帝残害,一夕之间,她背负血海深仇。利剑挥下,青丝飞断,从此她甘愿红妆藏匿,与一国为敌。巾帼一人骁将略,夜响刀环匹马驰。投身军营,她英姿飒爽。都道霸者男儿身,她偏要鸳鸯袖里握兵符。当娇弱稚女成长为一代女帅,当曾经的仇人变成左右天下动向的英主,当个人仇恨和天下大义陷入对立,她可否在成长中放宽胸怀,寻到心之宁静?一路隐忍前行,一步步走向权力顶端,却发现,原来她要的从来便不多,唯求真心人携手至幸福彼岸,再拥温暖家庭……但看美人一笑卸甲,携手知心爱人且歌且行,笑看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