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9400000006

第6章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典范

孔子说:“若至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是作为教育家所必具的特征,也是后人歌颂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古代向有“人师”和“经师”的分别,前者既教书又育人,后者只传授经学。孔子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人师”。他教育学生注重人格陶冶,并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如要求学生好学,自己便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要求学生好问,自己便是学无常师、不耻下问。孔子不仅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还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他提倡“当仁不让于师”,即在“仁”的面前人人平等,以“仁”为标准,而不是以“师”为标准。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问,而不是搞一言堂,反对师云亦云。

二、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以捍卫孔子的学说为己任。他继承孔子关于德政、礼治的思想,提出施“仁政”的主张,并周游各国向当政者广为宣传。他继承孔子注重“仁”德的思想,同时提出另一重要的范畴“义”,从而构建了仁、义、礼、智的伦理道德体系。他继承孔子关于“性相近”的思想,提出人性本善的主张,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乃人所固有,从而为伦理道德的范畴奠定了心学基础。孟子的经历与孔子也十分相似,以“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将主要精力用于授徒讲学,虽也曾游历各地推行“仁政”之说,但在称雄争霸的时代,并不为各国统治者所倚重。

孟子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他的政治观、伦理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于得民心

孟子是孔子思想忠实的继承者。孔子主张德政,反对暴政,孟子主张施“仁政”。孔子认为教育是治国的重要措施,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则明确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很重民心,他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重民思想的产生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总结历史教训所得出的结论,“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二是亲眼看见民心的向背已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重要问题,“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此,就教育的社会作用而言,孟子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善教”可以得民心,即通过伦理道德的灌输,可以达到教化民众、争取民心的目的,进一步揭示了教育对于治国的意义所在。

2.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扩充“善性”

孟子构建了仁、义、礼、智的伦理道德体系,并认为这些善的品质为人所固有。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在孟子看来,仁爱的品质源自于人的恻隐之心,即怜悯同类的本能的情感;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和途径,源自于人的羞恶之心;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仪容,源自于人的恭敬之心;智是明辨是非之德,源自于人的是非之心。同时他也认为人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仅表明有善的开端和倾向,不等于已经具备了善的品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保存、扩充固有的善端,使之日臻完善。他还强调人虽有善的本性,若受到外界物欲的引诱,也会丧失固有的善端,因此教育的作用又在于“求放心”。可见,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充分肯定了教育作用,认为只要做到保存、扩充固有的善端,不断寻找丧失了的善性,“人皆可以为尧舜”。

3.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论

孔子建立了以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人道理论,为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道德作为人的本质特征,提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明人伦:“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又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他把人伦关系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规定了处理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关系的道德准则。

孔子的教育体现了重道轻艺的特点,奠定了偏重伦理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孟子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的这一思想对以后影响深远,封建社会的教育实际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

4.注重内求的道德修养论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志向很重要,提出要“志于仁”。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并强调志向既定以后还须坚持志向,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了培养这种“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他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并基于性善的观点形成了注重内发的道德修养论。

首先,孟子很注重人的主观精神状态,提出要培养“浩然之气”。他认为志和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必须配以“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即具备为此而献身的意志和勇气。而这种“浩然之气”不能速成,是“集义所生”,需依靠平时的言行不断地积累。

其次,孟子强调人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须“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仅可以加强主观道德意志的磨炼,也有利于清心寡欲,存心养性。

再次,孟子提倡反躬自问,即行动达不到预期目的,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已。”这一主张的合理之处是严于责己,不苛求别人。而他之所以认为要经常反躬自问,源于性善说,因为是非标准在人的内心,只要问心无愧,就可自行其是。

5.注重自得的学习方法论

对于学习,孟子一是强调自得,二是强调思考。他主张学习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他注重思考,认为“耳目之官不思”,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蒙蔽,“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由此,孟子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深入钻研,独立思考,不要盲从书本的知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思考的过程中必须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犹如二人学下棋,一人专心,一人分心,效果大不相同。

三、荀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荀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陆续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全国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百家争鸣的局面到了后期,各家思想在争辩的同时也呈现出互相吸收、融合的趋势。他虽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却不受儒家思想的束缚,在百家争鸣中做到“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而是“兼陈万物而中县(悬)衡焉”。他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兼取其他各家之长,尤其引法入儒,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因而被称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荀子一生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和孔子、孟子一样在授徒讲学的同时周游各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荀子当时的学术地位甚高,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时“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荀子在政治上兼采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兼治、王霸统一,对人性的探讨提出性恶的观点,因而他的教育思想既有继承孔子教育思想的因素,也有不同于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于一民心

孟子针对统治者的暴政,主张施“仁政”,行“善教”,得民心。荀子则针对诸侯异政、百家异说,主张统一天下,统一民心。和孟子一样,荀子也十分看重民心的问题,曾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因此,他认为要统一天下,就必须广教化、一民心。“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显然,荀子继承了儒家注重教育社会作用的思想,提倡道德教化,关注民心向背,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进一步强调通过教化达到统一民心的作用。

2.教育对人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好利”,“有耳目之欲”,有忌妒之心,如顺应本性的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淫乱之事。他把自然生成的这种倾向称之为“性”,把经过后天人为努力而发生的变化称之为“伪”,结论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本恶,善是后天人为形成的。

在此,荀子将性与恶联系在一起,将伪与善联系在一起,因而教育的作用便是“化性起伪”,即去恶从善之意,并且他相信教育确实能够起到“化性起伪”的作用。荀子说禹之所以为禹,是因为他能实行“仁义法正”,而“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一般的人也具备可知可能“仁义法正”的素质和条件,所以只要后天不断地努力,做到“积善而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即一般的人照样可以成为圣人。当然,“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未必然也”,关键要看个人努力的程度。可见,荀子和孟子虽出发点不同(一为性恶论,一为性善论),但他们都十分重视教育作用,同样认为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成为圣人(一称“涂之人可以为禹”,一称“人皆可以为尧舜”)。

3.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成俗儒、雅儒和大儒。俗儒是他所反对的,这种人言必称先王,对儒家典籍仅能作教条诵读而已,全然不知其用。雅儒不侈谈先王,能取法后王,虽未达到知识渊博、触类旁通的程度,但懂得礼义诗书,做到“尊贤畏法”。大儒是他认为最理想的,这种人不但能“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总之,荀子基于礼法兼治的政治理想,主张培养知礼义明法度的贤能之士。与儒家传统的标准相比,他的教育目标增加了知法、执法的要求,更强调治国用兵的实际才干。

荀子十分注重儒家典籍的传授,认为“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在孔子的“六艺”中,他尤重礼,曾言不学礼而仅学《诗》、《书》,就好比“以指测河”、“以戈舂黍”、“以锥飡壶”,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荀子和孔子均重视礼,但孔子将礼和仁联系在一起,强调行动符合礼的规定须靠内心的自觉,而荀子将礼和法联系在一起,“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主张行动符合礼的规定不能仅靠内心的自觉,也要通过法加以制约。

4.论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荀子说:“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他十分重视后天的学习,强调学习的强度,并须将所学切实付诸行动,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起到“化性起伪”的作用,后人将此思想概括为“强学力行”。鉴于学习之重要,荀子对学习过程分析得相当完整,共有闻、见、知、行四步,其中以行最要:“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他认为耳闻目见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获取感性知识以后由心来“征知”,以纠正耳《荀子·性恶》。

目之偏差,最后落实到行动上,行是学习的最高阶段。他将学习过程又陈述为:“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强学力行”的主张是对孔子言行一致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孟子忽视耳目之官作用、偏重内省的纠正。

5.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荀子认为要达到“化性起伪”的目的,在自身做到“强学力行”的同时,还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今之人性恶,必待师法然后正。”正是从性恶论出发,他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特别重视,提到了相当的高度。首先,荀子将教师与天地君亲并提:“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其次,荀子把尊师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最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最提倡尊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孟子过分强调自得的片面性。然而,他也抛弃了孔子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民主思想,主张“师云亦云”,要求言必称师,“言而不称师,谓之畔(叛);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背)。倍畔之人,明君不内(纳),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

同类推荐
  •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如果不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一种道德观念,就很难指望他们将来担负起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道义和责任,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分“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写错的字词”和“容易用错的字词”三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的开始,都详细地介绍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并介绍了科学的区分方法,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每部分的内容中择取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容易出错的字词,并进行了适当的注释和详细、清晰的辨析,最后还附有例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区分。《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中还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开拓思维题目和知识解读等内容,帮助大家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保证大家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星辰圣皇

    星辰圣皇

    一个现代青年遇到了一次奇遇穿越到了异界,从而练就了一身强横的战力,战尽八荒,成就圣皇之路。
  • 爱上漂亮女上司

    爱上漂亮女上司

    在工地意外获得异能的陈强阴差阳错的与美女总裁擦出火花,从此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事业扶摇直上,身边更是美女如云。高冷女总裁对我死缠烂打,热情奔放的富豪千金对我殷勤献媚,就连千娇百媚的妖精都对我投怀送抱!坐拥金山却整日为选择美女发愁!事业,金钱,美女,我一个不缺!看现实中的“雷神”如何驰骋花海,纵横都市……
  • 法相金身道

    法相金身道

    九域蛮荒,凌霄之上的仙宫,只剩残骸断瓦,却已是仙道已无,蠂
  • 凄美生死恋

    凄美生死恋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觉,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现在一起一样。直到我临死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彼此都深爱着对方,可惜一切都太晚。《凄美生死恋》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也许若琳并不应该出世,她的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被诅咒说克双亲,而且还不能爱,一旦爱上,心就会痛,可是却始终剪不断冥冥中暗藏的情线。
  • 穿越之大神带我去副本

    穿越之大神带我去副本

    什么叫真·炮灰?叶黎光表示玩家榜第一的大神因为大树莫名其妙地倒了自己莫名其妙地掉进悬崖算吗?掉进悬崖就算了大不了掉几个等级,但突然穿越了这是什么鬼?带着游戏里的BUG穿越会不会被红名啊求解释!算了,穿越就穿越吧,小爷随身带着各种BUG乱逛就是任性!话说自己身后的一大堆美男是什么鬼啊?正太师父就算了,傲娇师兄,高冷亲姐,蜜汁父上,变态宠兽,人型BUG……系统你过来我要和你探讨人生!★十二大种族☆【第一位】神灵种【第二位】幻想种【第三位】精灵种【第四位】龙精种【第五位】巨人种【第六位】天翼种【第七位】森精种【第八位】妖魔种【第九位】吸血种【第十位】兽人种【第十一位】海栖种【第十二位】人类种
  • 火爆篮坛

    火爆篮坛

    国内街球界最神秘的球队“图腾”突然出现在T市理工学院的校园里。因为一场对决,原本风平浪静的工大校队再次变得风起云涌。几个崭新的面孔第一次出现就将校队逼到了生死边缘。这一夜,“西北王”憧憬着重新涅槃的新生,而江兵等人,憧憬着崛起正规篮球的开端......这是一部有关篮球的小说,有热血和激情的碰撞,有青春和躁动的迷茫,也有摧枯拉朽,拔寨攻城的流畅......剧情虚构,如有雷同,不可思议
  • 死亡证明

    死亡证明

    以律师的“我”为引线,在为犯有杀人嫌疑的王铁青辩护时,意外发现他所杀害的对象,竟然是60多年前日本军队在衢州进行细菌战争时,日本兵强奸当地姑娘留下的孩子,这名日本兵就是小说的主人翁雪野慧质子的舅公松子屋太。松子屋太临死前关于731部队可怕的经历,并且告诉他在衢州强奸一名姑娘的事实;同时,还告诉她三年前她的母亲美玑子不是死地车祸,而是死于一场阴谋。
  • 愿风裁尘

    愿风裁尘

    本书是郭敬明十年心路历程投影的散文集。在《愿风裁尘》中收录了郭敬明从2004年—2013年间的全部散文作品,经过郭敬明亲自修改和编订,还原一个褪去明星作家光环的郭敬明。在书中你可以看到郭敬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最直观感悟,这一次,他不是万众瞩目的偶像郭敬明,他是有平凡人喜怒哀乐的小四。书名淡雅,表达了郭敬明年纪渐长之后,对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寄予。
  • 掠夺天下

    掠夺天下

    本书已经A级签约,四组出品,必属精品,质量和更新都有保障,请大家放心收藏阅读!警告一:本书每天最少3更,心情好,成绩好速度更快,看书慢的慎入!警告二:本书主角比较理性残酷,可能不会有什么儿女情长的情节!警告三:本书是仙侠文,但和你看的所有仙侠都不同,只喜欢老派线下的请不要进入!修仙世界,同样弱肉强食,遵循丛林法则。强者恒强,弱者只能被吞噬。杨易本是地球上地下世界王者,经历无数尸山血海,达到巅峰地位,却不料一夜之间穿越了。这是一个武者横行的世界,甚至有传说中的仙人存在。一部掠夺功法,可以吞噬吸收敌人的精气,这便是杨易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大财富。且看黑道王者如何在修仙世界中纵横捭阖,再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