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9400000005

第5章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继承夏、商、周三代教育思想遗产和总结几十年私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从而奠定了儒家教育理论的体系。孔子之后儒家的诸多代表人物中以孟子和荀子最为著名,前者被称为孔子思想的嫡传,在传承中又有阐发,后者继承孔子思想的同时,又兼取各家之所长。他们在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思想的基础上各执一端,一人从“性善论”出发开创了强调个体理性自觉的“内发说”,一人从“性恶论”出发形成了重视“化性起伪”的“外铄说”;一人常以植物作比喻,认为教育的作用犹如“时雨化之”,一人常以器物作比喻,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后天加工。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因重视教育的功能和文化典籍的传授,其教育思想的内涵最为丰富,经过众多学者的继承、发展、总结,又体现出多彩的特点。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代教育也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所追求的是营造理想的社会,即天下一统的太平盛世,诚如《礼记·礼运篇》中所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大同社会,由尧舜一般的贤能之士执掌政事,人们彼此信任,和睦相处,老人颐养天年,壮年有所作为,幼年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之人得到应有的照料。大同社会不仅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而且绝无鸡鸣狗盗、刀光剑影之事,人人道不拾遗,家家出不闭户,亲亲密密,其乐融融。《礼记》是战国末年秦汉之际的儒家学者所作,“大同”乃礼运篇中借孔子之口所说,虽然未必真是孔子之言,但确为他的精神所寄和神往所至。曾经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一起谈论志向。子路和冉求都有志于富国强兵,公西赤精通礼乐,表示“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点则吐露了与众不同的想法,希望在暮春三月的季节,穿着春装,陪同五六位成年人或六七个小孩,到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道:“吾与点也!”他并非不赞成子路等人的志向,却唯独欣赏曾点的浪漫说法,因为曾点描绘的这种景象与他心中的太平盛世正相吻合。天下大同,君子何须有所为?

孔子是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者。“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代表的是人类美好的未来,而他所处的春秋末期是奴隶制崩溃、各诸侯国争霸的动乱时代,与其遥望将来,不如从现实的改造做起。面对“礼崩乐坏”的动荡局面,孔子渴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秩序井然、人民亲睦,却又无法找到现成可供借取的模式,于是把目光转向了过去。他怀念西周的盛世,希望复兴周道于东方,“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他认为周代的典章制度借鉴于夏、商,蔚为壮观,“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孔子的这些语言似乎是要倒转历史,逆潮流而动,但若是换一个角度审视,他心中所期盼的实际是一个统一、和平、稳定的国家。针对四分五裂的现状,他主张“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要变分裂的国家为统一的国家。针对行止无度的混乱局面,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要变无序的社会为有序的社会。针对奴隶主的暴政和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要变暴力的社会为亲睦的社会。由此可知,孔子在向往大同社会的同时,提出了一个在现实条件下有可能经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即为如同西周那样统一、稳定、有序的社会。

孔子最大的抱负是实现其政治理想,但最大的贡献却在教育上。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政治家周公,常想与之在梦中相见。他对传说中的明君尧、舜和夏朝开明君主禹推崇备至:“大哉尧之为君乎!巍巍乎!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在鲁国,孔子已充分显示出从政的才干,任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不久升为司空、司寇。

他有志于安定天下,曾不辞辛劳地周游列国,不厌其烦地奔走呼号。然而,时值乱世,各国注重的是争权和称霸,难以接受关于德政和礼治的主张,因此孔子到处碰壁,很不得志。他在家乡当了3个月司寇就干不下去了,周游列国一路也很不顺利,“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何况,孔子作为一个士人,当时不可能超越贵族的等级界限在政治上有大的建树,于是开辟了私人讲学之路,把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他认为将自己的政治理想灌输给学生,通过他们影响于社会,虽不在位,“是亦为政”,依然可以为实现理想和抱负释放自身全部的能量。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其后除短期从政外,基本没有停止过教学活动。

他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并且为推动教育事业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众多卓越的贡献。

1.论述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是治国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百姓进行道德和礼义的教化,能起到任何行政命令所达不到的效果。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依靠法令、刑罚来治理国家,只能使老百姓不犯法,却不能使他们认识到犯法的羞耻;如果采取道德的教化和礼义的整饬,能使他们有羞耻心并真心诚服。孔子也已意识到教育的发展需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过先富后教的思想。据《论语·子路》记载,他在前往卫国的途中,因见当地人口稠密,曾就经济和教育的问题与弟子进行讨论:“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从人性论的角度肯定教育在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曾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为人的先天禀赋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习染(含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不同,才使得彼此之间相距甚远。显然,孔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均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从而冲破了奴隶主贵族所谓天赋高贵的思想束缚,为平民接受教育提供人性论的依据:因为“性相近”,一般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既然“习相远”,一般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性。虽然孔子也说过人可以分成几等的话,如“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但考察其一生的思想和实践,他所强调的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他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是培养贤才,而不是选拔天才。

2.提倡“有教无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自商周有学校后一直呈现“学在官府”的特点,至春秋时期民间私学的兴起才开始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创办的私学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所私学,他培养的学生大多继续从事私学教育,他积累的经验为以后的私学教育提供模式,从而推动了战国时期私学的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孔子在私学中提倡“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即不分族类、不分贫富贵贱,均给予受教育的机会,冲击了奴隶主贵族以“类”分人的传统观念。与传统学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私学中学生成分混杂,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并且绝大多数出身平民。当时有个南郭惠子曾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这个“杂”字正是孔子招收学生“无类”的最好体现。“有教无类”这一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3.提倡“学而优则仕”,培养具有“仁”德的从政人才

奴隶社会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度,统治机构的大小官吏都是子孙相继、代代相传。到孔子所处的时代,随着私学的兴起,形成了一种明显的社会矛盾:奴隶主贵族往往是仕而不学、不学而仕,一般的平民则是学而不能仕。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之辈身居高位,而贤良之士得不到发挥和重用。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以“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对改变统治阶层的结构、提高统治阶层成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主张的实施也有助于推动社会上积极向学风气的形成。

有鉴于此,孔子在私学中致力于培养从政的人才,并要求学生具备“仁”的品质,将来出而当国能施“仁”政。“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的道德标准。为了加强“仁”德的修养,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做到“见利思义”,必要时须能杀身成仁;在人与己的关系上要有推己及人的品质,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在质与文的关系上既不能“质胜文”,也不能“文胜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整理古代文献,以“六艺”教弟子,推动古代文化的传承

在春秋初、中期,天子和诸侯之学的形式较西周有了很大的变化,即由辟雍、泮宫变为王室、公室内的宫廷学校,教育内容也随之发生诸多改变。据《国语·楚语上》记载,楚庄王叫士亹做太子箴的老师,并问申叔时如何教太子,申叔时建议教之以春秋(历史)、世(先王之世系)、诗、礼、乐、令(先王之法令)、语(治国之善语)、故志(前世成败之书)、训典(五帝之书)等。孔子在私学中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弟子,即是在继承春秋时期贵族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礼、乐作为教育内容古已有之,孔子在传授礼、乐的过程中认为不仅要讲求形式,更应注重人内在的素质,因此将礼和仁联系在一起,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克己复礼为仁。”诗、春秋是当时贵族教育所注重的传授内容,孔子也继承了这一做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民间流传的诗歌进行整理,编为教材,概称300篇;对鲁国历史的史料进行编纂,是为《春秋》。书,即《尚书》,是孔子将历代文献汇编而成,总括了申叔时所说的“语”、“令”、“故志”、“训典”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先王的文武之政。易,即《周易》,乃卜筮之书,是孔子晚年所学所教的内容之一。

孔子的“六艺”教育体现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既传授文化知识,又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但以后者为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二是既传授社会历史知识,也不排斥自然知识,但以前者为重。“六艺”教育偏重于社会历史方面的知识,同时含有一些自然知识,尤以诗中为多,因而他认为读了诗能“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三是既传授文化知识,也传授军事知识,但以前者为重。他本人善于射御,年轻时也曾教学生习武,然而并非以此为主项。孔子偏重伦理道德教育、偏重社会历史知识传授、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的特点对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和治学经验,丰富了中国教育思想的宝库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即根据学生学业程度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展其特殊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缺点,给予对症下药的纠正。孔子主张对学生实施启发式的教学,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的学生颜渊又以“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来概括老师所施之教育。后人便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称为“启发诱导”。孔子“启发诱导”的思想是指教师的教学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思考,教师的指导须抓住时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是古代自学成才的典范,对于如何学习有很深的体会,并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治学经验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他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已成为两千多年来人们的治学格言,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教育的观点看,教育学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这一点,更值得我们注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代的孔子已经做到了。

同类推荐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 “洛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洛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热门推荐
  • 你就是我的风景

    你就是我的风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世界上最好的感情就是,当我发现我爱上你之后,你告诉我,你也喜欢我。这就是所谓宿命么?第一眼见你就觉得你与众不同,在你不知道我的时候,我就对你动心了。温暖系宠文,纯纯的校园爱恋。
  • 极品透视

    极品透视

    贫寒小子陆逸偶然觉醒神奇瞳术,从此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彩斑斓的赌石,神秘而精彩的雕琢术,更有古灵精怪的小萝莉,高傲的女警花,美丽的女老师,冷艳的女杀手,统统与他结缘。得异术,闯都市,开始一段段离奇而诡异的经历。……本书主角擅长各种装逼,打脸,踩人之道,心脏不好的擅进……本书以平凡都市为线索勾画而开,只为娱乐,没有任何虐心,虐主情节。本书虽然属于透视类,但除了前期的赌石之外,后期没有任何千术牌技之类的,也没有时间去捣鼓古董,而是以雕琢术,古武术,透视术为线索,勾画出一个另类的广袤世界……
  • 宅男复仇记:相逢一笑两欣然

    宅男复仇记:相逢一笑两欣然

    家境富裕的顾欣然,父亲遭人陷害,一夜之间,人财两空。没工作没家人还身材走样的她,一不小心撞伤了落魄的穷小子,没钱赔偿,不得不租房抵债。同居屋檐下,充满火药味。女主外男主内,她辛苦赚钱还债,他悠闲在家中当宅男。不是冤家不聚头,看大女人如何虐小男人。对抗不成情义生,无奈情深缘浅,棒打鸳鸯。再次重逢,他成长为身家不菲的腹黑男,她是事业有成的白领丽人。强强对决,他恨她当年的无情无义,她恼他今日的薄幸寡情。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爱到极致,方知恨不过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忍辱负重,揭秘商场阴谋;步步为营,深谙职场之道;乐观豁达,追梦理想人生。
  • 上古世纪前传:神创之路

    上古世纪前传:神创之路

    这是一个剑与魔法的故事,这是一段没有被记载的历史,这是一段永恒不朽的传奇!天才剑士罗林,和伙伴们一起踏上了原大陆的土地,却被尾随而至的敌人包围,最终寡不敌众。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一颗神秘宝石为他打开了生命尽头的另一扇大门,人类、精灵、兽灵、矮人、龙族、悉拉玛……天才剑士回归远古,且看他如何揭开历史的谜团,踏上大陆的巅峰,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 美夫逆天宠之有后无妃

    美夫逆天宠之有后无妃

    她很丑,丑到没闺蜜,他很帅,帅到世无双。前世,他选择了心中的大义而舍弃了她,他不悔她亦不怨。今生,他依旧选择了心中的大义而舍弃了她,他照样不悔而她亦不怨。今世,脸上的红印与头上的银发与生俱来,使她受尽世人白眼,她逆来顺受。因为受到妒忌而遭人陷害,她差一点死在牢狱之中,她许下心愿如果有来生,她一定要活出自我,做一个风一样的女子。但是他处心积虑,就是要她身边没有男性,而他作为她的四哥她却不能爱,他想要她一辈子无欲无求,做一个老姑婆直到老死……只是为何他要这么做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特级保安

    特级保安

    特种兵队长苏勇在毒枭的阴谋下误杀队友被迫转业,穷困潦倒,只得去做保安,没想到师傅留给他的手链竟然拥有异能,跟踪、预警、透视无所不能,在异能的帮助下一步步揭开当年的阴谋……
  • 让学生勤于动脑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勤于动脑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四神当道①:杀手王妃不敢动

    四神当道①:杀手王妃不敢动

    她是21世纪最厉害的杀手,代号寒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连她的顶头上司都对她忌禅不已。一朝穿越,她却面临着嫁给传说中嗜血辰王的命运!杀了他的侍妾,手掴他的爱妃,谁说她是那个软弱无能的辰王妃?新婚之夜,他将她弃之新房,她却双手沾满鲜血,黑夜中那娇小的身影如风般迅速!
  • The Cost

    The Co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古龙仙

    洪古龙仙

    神州世界,那一片神魔并起,福祸相依的大地......一个捕鱼的少年,获惊天机缘,翻云覆海,腾化神龙。从此踏上了一条万古不变的仙途。(若是喜欢小海的《洪古龙仙》,别忘了将它介绍给你的朋友和亲人哟!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