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9400000056

第56章 近代教育家群体的崛起与教育思潮的勃兴(4)

我国近代教育实验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民初到1926年,为兴起时期;第二个阶段从1927年到1949年,为发展时期。在兴起时期,较有影响的教育实验主要包括自学辅导法、分团教学法、选科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教育测验和陈鹤琴等人从事的幼教实验。这些实验的基本特点是:

(1)模仿色彩较浓。先学日本,再学美国,大多属于移植性、验证性教育实验。如自学辅导法、分团教学法来自日本,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和教育测验则由美国传入。多数实验是以国外已有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参照国外相类似的实验同步进行,还未来得及真正理解、消化、吸收和转化。

(2)以整体实验为主,单项实验较少。多数实验是从学校教育的宏观方面着手,如设计教学法废除课本,道尔顿制取消教室和班级授课制,选科制改变了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分团教学法则变革了原有的按年龄分班等等。由于当时新教育自身尚不完善和成熟,因此这些需要较高实验技巧和较好的设施、条件的整体实验往往不易取得成功。

(3)骤起骤落,历时较短。不少实验者以趋新避旧为时尚,盲目仿效他人,一哄而起,同时又缺乏理论和物质方面的必要条件准备,导致这些实验大多成为教育改革舞台上的匆匆过客。此外,大多数教育实验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如江、浙两省和京津地区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表现出一定的贵族化倾向。当然,教育实验兴起的积极意义是十分显然的,它促进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普及,体现了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新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是一个根本性突破。这些教育实验还丰富了课程理论,拓宽了中小学的教学领域,使学科课程这种单一的课程结构被打破,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1927年,我国确立了实验小学制度,以此为标志,教育实验运动进入了一个蓬勃兴旺的时期,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实验。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或称“小问题实验”,内容涉及各科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校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文纳特卡制实验,来自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发明的一种个别教学法;“廉方教学法”,综合当时各种实验的精华,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根本的彻底的全部的改革”,从而创立起一种适应国情、适应现代生活的中国教学法;陈鹤琴的“活教育”实验,在欧美新教育思潮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影响下,针对中国传统教育的诸多弊端,试图创造“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活教育”等等。这一阶段的教育实验显示出与第一阶段显著不同的特点:

(1)力求中国化,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道路。许多有识之士对一味模仿别人的教育实验进行了自觉、深刻的反思,强调我们的教育有我们的社会基础,应适合自己的国情和需要。因此,无论是单项实验、“廉方教学法”还是“活教育”都注重发挥创造性,使这一时期的教育实验日趋科学化和本土化。

(2)单项实验比较普及,同时开始呈现向整体实验发展的趋势。单项实验因其容易控制、推广便捷、见效快等优点为国人所认同,在30年代广为流行。但它往往拘泥于实际小问题的研究,而在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变革方面无太大裨益,这对于当时重在整体改造的中国教育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由此开始出现了从教材、教法、课程、学制等多方面整体进行的综合实验,如“廉方教学法”和“活教育”等等,体现了先进的教育人士对中国教育现状和教育实验理论、方法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

(3)持续时间较长,且地域分布较广,延伸至西藏、内蒙等边疆地区,并深入到部分农村。教育实验的参与性和涉及面远较前期广泛,许多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当时的教育实验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实验的蓬勃开展。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思潮及其运动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使以科学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各种教育实验此起彼伏,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专业开始设置。尤其是与当时正轰轰烈烈开展的教育改革实践相互呼应,相互促进,为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1924年民国政府对学制和课程进行改革时,就曾广延教育实验专家艾伟、邰爽秋、罗廷光等进行讨论,许多规定都出自实验的结果。又如大量的小问题实验改进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一些整体综合实验的开展,则密切了教育与社会生活、与儿童实际经验的联系,丰富了我国的教育理论。

◆学习重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和把握中国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剧变,认识和理解作为一个新旧过渡、传统与现代、中西方文化冲撞激荡的年代,经由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启蒙和洗礼,出现的思潮迭起、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交相辉映的局面,从而在这一时空中,了解和分析我国近代教育家群体的崛起和各种教育思潮勃兴的内外制约因素及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本章内容须重点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教育家群体的基本特征,群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间的相互关系;各种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对教育改革运动的实际影响,以及对我国教育理论发展、教育实践推进的作用,深入分析各种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衡,并在评析其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为今天如何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同时,立足中国教育改革的本土实践,形成和产生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思想流派和教育家群体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文献:

1.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家评传》,北京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

2.董宝良、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金林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章开沅、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余子侠:《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周质平:《胡适与中国现代思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9.王伦信:《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0.黄书光:《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2.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潘懋元、宋恩荣、喻立森:《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14.张雪蓉:《论中国近代新教育思潮之发轫》,《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15.关威:《近代教育救国思想述论》,《晋阳学刊》1999年第4期。

16.元青:《五四时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历史教学》1999年第9期。

17.桑东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18.张晓唯:《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评议》,《历史教学》2001年第7期。

19.莫法有、陈建海:《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江汉论坛》2003年第12期。

20.桑东华:《五四平民教育思潮的演变、分化和发展》,《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4期。

21.陈竞蓉:《孟禄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1期。

22.吴洪成、彭泽平:《试论五四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23.王业兴:《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学术研究》2003年第2期。

24.汪琼:《“科玄论战”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反思》,《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4期。

25.郑日华、杨世文:《儒家文化与近代科学:“李约瑟之谜”再思考》,《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6.张剑:《民国科学社团与社会变迁: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的考察》,《史林》2003年第5期。

27.李喜所:《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群的构建》,《河北学刊》2003年第6期。

28.王伦信:《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境况与改革使命——推士<;中国之科学与教育>;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3期。

29.周谷平、王剑:《近代西方教育实验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传播》,《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0.田正平:《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简论》,《教育研究》1985年第12期。

31.张晓明:《杜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之比较》,《职业教育研究》1990年第5期。

32.苗春德:《论20世纪上半叶“乡村教育”运动的基本特点》,《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33.周谷平、陶炳增:《20世纪初乡村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回顾与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5期。

34.陈庆璠:《近代新学体制与城乡分离的加剧——20世纪前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问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学》2005年第11期。

35.邵祖德:《从实用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发展》,《杭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36.郑杭生、张春:《晏阳初:平民教育从中国到世界的历程》,《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37.李文珊:《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学术论坛》2004年第3期。

38.周谷平、王剑:《陈鹤琴教育实验思想与实践》,《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2期。

39.李强:《中国终身教育理念的近代雏形——20世纪20、30年代的民众教育思想》,《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40.吴冬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的兴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3期。

◆思考题:

1.分析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我国近代教育家群体的崛起和教育思潮勃兴的历史作用。

2.评述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教育家群体的基本特征,并比较分析其共性与个性。

3.试述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各种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历史意义。

4.试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各种教育思潮的相互关系及其深刻影响。

5.评析职业教育思潮的历史意义及其现实启示。

6.评析乡村教育思潮与乡村改造的内在联系,并比较几种主要模式的异同。

7.评析科学教育思潮与教育科学化运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今天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8.选取几位著名的教育家为个案,分析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经典选读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五年间之感想

黄炎培

(1922年)

凡一学说、一制度之倡,非人能倡之,盖时势所迫,察其需要之攸在,而为之振导,未几推行全社会。而其推行之迟速,一视乎社会相需缓急之程度如何,振导者积极的进行之精神与消极的排除障碍物之能力如何。夫所谓障碍者,或属于各方联带之关系,或由于其祈向与其习尚之舛驰。斯时而人力以见。故凡事之成,基于自然者半,本于人为者亦半。职业教育之于吾国,稽其既往,测其未来,亦循是轨焉以行而已。

当本社成立之前,教育界盛倡实用主义已有年。迨本社成立,大都以倾向实用主义者倾向职业教育。故实用主义者,不啻职业教育之背景也。三年以来,新文化运动发生,职业教育之一名词,固与文化教育为对恃者也。首被新文化运动者为青年界,其知识欲与向上心同时亢进,大多数不屑俯就专业,而惟高等学业是求。此其消息,可于学校来学者之倾向于普通与书肆售书之倾向于文学、哲学得之。乃至女青年鄙家事而醉英文,一般青年薄学校作业而竞社会活动。极一时绚烂之观,未久而渐趋平淡焉。

知识欲与向上心,人群进化之原动力也。夫使纵其所之,无有障碍,岂不甚善?顾常有一物焉为之梗,则生计问题是已。生计问题之压迫,惟青年父兄首当之。以故青年脑海中,只充塞其知识欲与向上心而不暇他顾,由是青年与其父兄间心理之所趋,往往歧异。职业教育者,其目的最显明之一部分,为解决个人生计问题。故其见重于直接荷担生活责任之青年父兄,往往出青年上。然亦有横遭不幸或醉心自立之青年,追求所以解决生活问题,又不能抑制其知识欲与向上心,则工读说出焉。工读制度,固职业教育之一种也。

同类推荐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原作、有采写手记、有作品评析,真实记录了宁夏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是一代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走进群众的壮美画卷,亦是年轻新闻工作者学习、进步的教科书。
  • 债权人维权妙招

    债权人维权妙招

    本书是探讨建立在法律范畴内的自然债务的催讨办法。是针对那些赖账的债务人心理讨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受到启发,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债务顺利解决。本书虽然是第一手案例,但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所以,大家不必要去对号入座。只要是对我们讨债有所帮助,就达到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 小校长大责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小校长大责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随笔集出版之后,反响良好。幸甚于自己散记的文字得到大家认可之余,不觉心有所动,萌发了将几年来的办学体会和教育心得结集的念头。一则与教育界同事分享切磋,二则也是对自己办学的阶段性自省和梳理。因了本书的定位更加侧重于思想性和系统性,故而动笔之前,难免惴惴然斟酌良久。其意固然是不敢与周永新、刘彭芝等前辈的专业深度和博闻广识比肩,更重要的,还是对“幸福教育”的提法如何更加精准和科学而不停推敲。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门推荐
  • 逆袭穿越:吾本倾城

    逆袭穿越:吾本倾城

    一朝失去所有,携恨穿越,异世重生,深刻总结前世的炮灰经验,打怪升级,揍美人,训渣男,得奇缘。这一次,漫漫修仙路上,权力爱情我都要。附:卷一为糙妹子穿越前经历,卷二开更漫漫修仙路。每周更新时间不定。
  • 神棍二人组

    神棍二人组

    他叫巴尼她叫舒小媚他本是神圣天堂的天使她本是抓鬼部门的成员他说我遇到舒小媚是命运使然她说我遇到巴尼纯属点子太背就这样,一个代号神棍的二人组正式成立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江城话事儿

    江城话事儿

    没有传奇,没有所谓的屌丝逆袭,有的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生,对于生活的敬畏和认识,那些所有的刻骨铭心,都让这个男孩儿一步一步地向着男人迈进,只要有着对生活的一个正确的态度,终有一天,他会找到她想要的生活。
  • 弃婚难撩:五少,别来无恙

    弃婚难撩:五少,别来无恙

    三年牢狱出来的时晚秋,蓦然发现最好的闺蜜居然已跟自己的未婚夫结婚,她的顶罪成了一桩笑话。而她做梦都没想到,在她穷途末路时,收留并支持她的竟然是昔日职场上互看不顺眼、明争暗斗让她极度憎恶的梁家五少。她想借助五少的力量复仇,可她发现,这个男人霸道得真的很嘴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近身强少

    近身强少

    佣兵强者,特工之王重回都市,面对清纯可人的校花,冰雪冷酷的总裁,傲挺丰满的女警,他将如何遨游花丛,本想安逸生活,却陷入一场阴谋,卷入地下圈子的霸权争斗。再战江湖,一双铁拳纵横四海。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女人血溅五步!!一腔热血,彰显男儿之气,再创英雄之梦!
  • 活见鬼

    活见鬼

    万物皆有灵,唯精神不灭。你所不知的众生百态,你所不见的妖魔横行,都在你身边上演。白翌辰,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即将带着城隍老爷送的山寨法宝开始他的收魂生涯……坑爹啊!
  • 超级系统之养成小富婆

    超级系统之养成小富婆

    (快穿类)张熙觉得自己最近很倒霉。实习了三个月好不容易要转正的职位被一个空降而来的白富美顶替。大学期间勤勤恳恳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存下来的存款因为一次不大不小的车祸全部清零。莫名冒出来的小富婆养成系统给出的攒钱任务第一步竟然是——玩游戏?
  • 天降萌宝,拐个鬼王来种田

    天降萌宝,拐个鬼王来种田

    宋若云一夜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可是为什么别人穿越是千金小姐,而她,身份不明,家徒四壁,还带了个拖油瓶的小包子?宋若云表示很淡定:这些都不是问题,只是金大腿呢?某天,迟来的金大腿鬼王大人从天而降,宋若云从此开启种田发家致富奔小康之路,金大腿表示:搂紧抱抱,带你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华严经海印道场九会请佛仪

    华严经海印道场九会请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