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9400000026

第26章 书院制度的形成、发展及经验(2)

清代立国之初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于顺治九年(1652年)下令“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这显然是为了避免书院聚集生徒,讽议朝政,以防止反清情绪的滋长和反清力量的集结。因此,自顺治元年(1644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的状态,这期间除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尚能维持,其余大多荒芜了。雍正十一年起清政府改变以往的书院政策,由消极的抑制转变为积极兴办,同时加强控制。在这一政策的支配下,清代的书院出现以下的变化:一是书院呈现大发展的趋势,其数量之多“远过前代”,并且在一些边远地区也有设立;二是书院的设立呈现向地方政治文化中心靠拢的趋向,清政府为了便于控制,要求督抚于省城创办书院,各府、州、县书院也均须“申报该管官查核”;三是书院因学习内容的不同呈现多样化趋势,清代绝大多数书院仍以讲求理学为主,或以准备科举为主,但随着“崇实黜虚”的实学思潮兴起,也有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书院,如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以及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如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四是书院办学的独立性所剩无几,师长的聘请权由督抚学臣掌握,生徒由地方官选择录取和考核,其结果致使书院与官学无多大差别,所以清代书院建立虽多,但真正独立办学的却很少。

书院最初作为官学的对立面而出现,试图纠正官学的弊端,弥补官学的缺失,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却日益受制于官府,表现出官学化的倾向。事实上,早在宋初,统治者便对一些有名的书院给予关注和资助,目的是从中加以控制。如当时的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均先后得到过朝廷的赐书、赐匾额或赐田。此后,各地时有知府、知县利用官府财力兴办的书院,更是加快了书院与官学的合流。但书院真正纳入官学化道路是始于元代,甚于清代。正是在朝廷的不断干预下,书院从民办或官助民办演变为以官办为主体,其山长选聘、生徒选拔以及经济来源等方面,逐步为官府所掌控,以至于传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以后绝大多数书院中丧失殆尽。

书院最初以反对“钓声名、干利禄”的面貌而出现,所谓应科举进官学,做学问进书院,但读书人的出路不可能逾越科举取士这一道关口,因而书院在发展中也难以避免科举化的倾向。如果说宋代书院的宗旨仍以倡导探讨儒家义理、增进个人修养为主,那么元代以后随着官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书院的科举化趋势也愈益明显。如明代,朝廷在进一步加强科举取士制度的同时,于万历年间制定书院考课制度,对生徒实行月课月考,为参加科试作准备。至清代,考课式的书院越来越多,考课制度也更加完备。清代书院的考课一般分官课和师课两种。官课由官员主持,一般一月一次,以考时文试帖为主;师课由山长主持,考试形式大多照官课办理,其内容则较官课为多,于八股试帖外另加诗赋、古论等。

三、书院的类型和功能

书院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类型。一般而言,有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书院,其创办经费、日常运作经费均由家族提供,其施教对象为家族成员的后代;有办于乡村、以乡里子弟为施教对象的乡村书院,该类书院一般由个人倡建或乡人共建,也有官府所办;有私人创办、招收成年人的书院,此类书院往往由地方名儒掌教,吸引多方人士前来求学;有不同行政区划所属的县、州、府、省等各级地方书院,以官府创办、资助的为多。这些书院因其教学和学术水平的高低不同,形成了等级上的差异。较低一级的为家族和乡村书院,其程度普遍高于蒙学而相当于近现代初等教育的水平,“这个层次的书院,不仅数量众多,起着普及文化知识和将学术思想社会化的作用,而且它是其他较高层书院的起点,构成中国书院等级之塔的底座”。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才有县级书院、州级书院、府级书院、省级书院等,至于私人创办、招收成年人的书院,其水平多由主持院事的山长决定,有高有低。上述各种不同的类型,表明中国书院在程度上的参差不齐,但能代表书院教育水平的应为高一级的书院,在此探讨的范围也以高一级的书院为主。

书院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传习的内容和学风而论,也可分为多种类型。一是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书院和理学几乎是同时兴起,书院是传播理学的重要载体,理学的发展也推动书院教育的发展。由于理学在宋以后思想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因而书院起初几乎都是理学思想的传播地,或信奉程朱理学,或传授陆王“心学”,只是随着书院官学化、科举化倾向的发展,以及学术思想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才开始发生分流。二是以学习制艺为主的书院。

书院本以研究学问、修养自身为宗旨,与作为科举附庸的官学不同,也反对将功名利禄视为仕进之动力,因而起初均不是科举的准备之地。但随着科举取士在国家政治和人才选拔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以及书院官学化趋势的加剧,相当一部分书院不得不改变初衷,步入应试的行列,尤其在明清两代。三是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书院。这类书院受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和传教士传播西学的影响,兴起于清代,以颜元创办的漳南书院和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学海堂为代表,虽然数量不多,但学术影响很大。颜元和阮元均以托古改制的名义着力于改革传统的书院教育,反对理学和帖括之学。前者打着“六艺教育”的旗号,在漳南书院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四斋,学习礼、乐、书、数、天文、地理、兵法、战法、射御技击、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内容;后者以汉儒的训诂考据之学来对抗宋儒的性理之学,在主持的书院中课以经史词章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等知识。

书院不论属何种类型,其基本活动有三项,即藏书、教学和祭祀。

书院和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书院发展初始阶段的唐代,官方设立的书院即主要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私人设置的书院也是个人藏书、读书之地。宋代书院制度形成以后,藏书仍是其主要的功能之一,并且随着印刷技术的推广,书籍得以大批量生产,藏书的规模越来越大,各地书院为此修建了诸如书库、书楼、御书阁楼、经正阁、万卷楼、藏书阁、藏经阁、尊经阁、稽古阁、书廨、万廨、博文馆等名目的藏书处所,收藏经史百家之书,作为师生研习讲诵之资。书院在藏书的同时还从事刻书事业,这种风气在南宋时就已开始,后世学者称此书籍为“书院本”。至清代,凡有条件的书院皆出版课艺、文集、试牍、课士录等书籍,以展示师生的研究心得。如湖南岳麓书院于康熙年间出版《岳麓书牍》、《岳麓书院课文》,于嘉庆至同治年间多次刊刻《岳麓书院课艺》。杭州诂经精舍自嘉庆七年至光绪二十三年(1802-1897)共出版《诂经精舍文集》8集,计72卷。苏州正谊书院曾刊印《正谊书院课选》、《正谊书院课艺》。广州学海堂先后出版《学海堂集》4集,共89卷。

书院的教学有几种方式。一是自学,即自行学习,自行理会,书院则通过课程的安排来指导学生读书,具体做法不尽相同,有的书院是总体开列读书清单,孰先孰后由学生自便,有的书院细分为读经日程、读史日程、读看文日程、读作举业日程,步步递进。至于读书功夫,有句读、评校、抄录、著述等,以此确定每日读书限额。学生读书的情况要求逐日记录在案,以备查阅。据《学海堂志》所载,该书院要求学生“于所颁日程簿首行注明习某书,以后按日作课,填空簿内,届季课之内,随课呈文学长,考覆甲乙”,每日功课“或先句读,或加评校,或抄录精要,或著述发明,即依所颁日程簿,逐日自为填注”。二是讲演,即山长或名儒大师升堂讲说。书院的讲演规模或大或小,讲演的内容均为个人学术研究的成果。据记载,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后于开讲之日就演讲了《中庸首章》,次年陆九渊访朱熹于南康军,应邀“登白鹿洞书堂讲席”,演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象山年谱》中有陆九渊在象山书院升堂讲说的记载:“先生常居方丈。每旦精舍鸣鼓,则乘山轿至。会揖,升讲座。容色粹然,精神炯然。学者又以一小牌书姓名、年甲,以序揭之。观此以坐,少亦不下数十百,齐肃无哗。”书院的这种教学形式,至明中叶时形成特有的讲会制度,进一步拓展其学术影响。三是躬行实践,即在探讨儒家义理的同时,强调人格陶冶,注重道德践行。书院的学规、学约与官学学规不同,官学的条规中侧重于禁令和处罚,书院的条规侧重于积极引导。如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规定了修身、处事、接物之要,吕祖谦的《丽泽堂学约》阐明其宗旨为“明理躬行”。

祭祀是书院的重要活动之一,祭祀什么人物亦被看成书院学术倾向的标志。一般来说,祭祀孔子以及颜渊、曾参、子思、孟子,是儒家后学的共同主张,而各个学派、各个地区的书院尚有各自特别的祭祀对象,如程朱学派的人物创办书院必定祭祀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学派的人物创办书院必定祭祀陆九渊、王守仁,阮元办的诂经精舍、学海堂祭祀汉儒郑玄、许慎。有的书院还祭祀当地的乡贤及有功于地方发展和书院建设的人士。书院从事祭祀活动的祀堂一般都处于书院建筑中轴线的最后一进,即在讲堂之后,显示出先圣先师的尊贵地位。祭祀固然是对先圣先师的崇拜,表明书院的宗派和旗帜,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包含了尊师、重道、崇贤、敬学、尚气节的内涵和精神。

四、书院教育的主要经验

书院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类型多种多种,程度参差不齐,但作为不同于官学的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教育经验。

首先,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的场所,又是学术研究的基地,同时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及有影响的出版印刷机关,这是书院的重要特点,也是书院教育的重要经验。

书院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目的,而是以研究学问和道德践行相标榜。书院的创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有名的学者,他们任主讲一般都是介绍自己的学术心得,不少研究成果也是在讲学过程中完成并取得社会承认,进而得以传播。可以说,南宋以后一些著名学者都和书院结下不解之缘,如朱熹与白鹿洞书院、陆九渊与象山书院、吕祖谦与丽泽书院、王守仁与稽山书院、黄宗羲与证人书院等。如前所述,书院的活动主要是收藏经籍、讲学和祭祀,清代对藏书尤为重视,大的书院专设藏书楼,小的书院也广征书籍,刊印书籍更成为一种特色。阮元对书院刊印书籍尤为重视,他在杭州主持诂经精舍时刊有《诂经精舍文集》72卷,到广州主持学海堂时不仅出版《学海堂文集》89卷,还刊印《学海堂经解》1400余卷,将乾嘉经学研究的成果尽收其中。教学、学术研究和藏书出版三结合,对推动书院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现在的高等学校将教学和研究视为重要使命,并配以丰富的藏书,有的还有出版机关,可以说是对古代书院经验的继承和借鉴。

其次,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学派互相讲学,互相听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特别是书院讲会制度的建立,更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

讲会是书院讲学的一种形式,是书院教学区别于一般学校的重要标志。

同类推荐
  • 公文作品集

    公文作品集

    本书《公文作品集》可分为讲话、论文、调查、通讯、报告等章节。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热门推荐
  • 弓戈

    弓戈

    数百年后的畅想,恶魔与人类共存的世界,且看仅有9人的猎魔组织——弓戈,所经历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故事文章主要描写的是一个个的故事,所以一卷就是完整的一个中篇,分开看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 天机参的扉页干戈

    天机参的扉页干戈

    三年一届的覆云祭典即将在神陵云都展开。神陵云都的四位统治者已提前开始为这个盛大的祭典着手做准备,届时大陆上的人们都会欢聚一堂的享受这持续七天的欢快盛宴。但就在祭典的前几天,云都中接连的有外来者被暗杀,这场欢快的盛宴也因此在无形中转向混乱。杀手餐厅派出杀手潜伏云都,冥宴殊途也早已暗中介入。殊不知,一个更巨大的阴谋正酝酿在这次的祭典之中。还有那本所有人都觊觎已久的,可以解答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所有问题的《天机参》。
  • 匙神

    匙神

    我是一个开锁匠,开锁本领强,……,丹药,武器?难道不是直接用钥匙开出来?功法?闯一闯前人的洞府不就有了?什么?进不去?没事,哥哥我有万能钥匙。
  • 懒妃要出墙

    懒妃要出墙

    某集团董事长的私生女宁妖娆遭到绑架,绑匪将她扔在一间废屋后消失无踪,缺水断粮五日后被饿死。死后,宁妖娆穿越到礼部尚书的二女儿宁绛雪身上。一穿过来就被指婚给瑾王的宁降雪很无所谓。老公不爱她,无所谓;美男大盗要夺天下,也无所谓。反正这辈子宁降雪最爱的就是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小姐的超级高手

    大小姐的超级高手

    胡秋接了一宗保镖的买卖,熟料雇主大小姐给他定了保镖四准则: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上得了谈判桌斗得了渣男,人前衣冠楚楚人后也不准耍流氓,随传随到但不能靠近她的床!自从接了这单生意,胡秋感觉世界大为不同,身体日日被掏空!叮,你的小祖宗‘大小姐’又上线了!
  • 三国狙击手

    三国狙击手

    笑看天下烽烟起,王者乱世主沉浮,坐拥雄兵百万甲,几番生死渡苍茫。生灵涂炭沙染血,天下大统止干戈,是非成败皆虚空,功过自有后人评。穿越了,我来到了东汉末年,乱世出英雄的年代,我又该做些什么?泡小乔戏貂蝉?俗!降吕布收赵云?更俗!结曹操拜刘备?俗不可耐!我有我的美人,我有我的猛将,我有我的雄才大略!且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何带领一群同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同狙击魏蜀吴的三国格局!A签作品,不会太监的,列位看官放心收藏。
  • 读史可以明智

    读史可以明智

    本书共分三编,上编主要分析皇权运作时最高统治者的各种手段与权术中编则分析臣民对专制社会的认同,对皇权的忠诚,对社会正常运转所作的努力下编为士的历史,分析了士的两个品格:家国情怀和御用心态。
  • 我的朋友是吸血鬼

    我的朋友是吸血鬼

    他只是想安静的做个王子,但命运,改变了他!
  • 回穿之后

    回穿之后

    从魔法文明伊斯卡大陆回到蓝星上的魔女,回来后成为一名日本初中生,而她回来后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
  • 天庭采买办

    天庭采买办

    经历了数次天地大劫的动荡,天地灵气在无止境的消耗后,也终究走向了湮灭。做为万界主宰的天庭,虽然仙神无数,但是平日修炼的那一点点仙力也仅仅让他们维持一下自身府邸的门面问题,根本无多余的灵气去显圣、除妖。所以,为了天庭在万界统治的稳定,玉皇大帝提出了让天庭现代化用以节约仙神平日里的仙力消耗,从而让仙神有余力去处理各界的问题。而我们的主角杨宇,则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这个天庭采买办的第一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