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4900000007

第7章 币制改革(4)

第二,中国不能采银本位的原因:“银价日落,其购买力日减,物价缘而日腾,……况加以各种外债总额凡十余万万皆以金计,年年须辇巨万以偿本息。银价益落,‘镑亏’岁增,其博祸又为人所共见者。”(22:11)至于行金本位,困难有三: 第一,百姓生活程度尚低下,无法用金;第二,由铜银币跃而用金,有调适上的困难; 第三,中国的金存量不足以行金本位。“故行虚金本位之国,必以本位银币为其中坚。此无他,以彼国中本绝少金币,而惟有多量之本位银币故耳。……吾所主张者,一方面为虚金本位之预备,一方面确立银本位。盖金本位为其目的,银本位则为达此目的之一手段。……泰西生计学家常言,虚金本位制者,贫弱国之续命汤也。何以故?以其不必蓄多金而能收用金之利故。”(22:14)这是漂亮的解说,他终于把问题弄清楚了,而且说得简洁有力。说清楚虚金制的特点之后,梁用相当长的篇幅(22:15-29)再度驳斥张之洞的反对意见。篇幅长的原因,是梁过度详细地解说各项国际汇兑的基本原理。梁反驳的论点主要有两项:

第一,“昔精琪初建议时,张文襄公尝上疏力诋之。大指谓金银涨落,时价自有行情,人人共知,政府何能强为定价。……一时耳食之辈咸附和之,以至此议久梗。……今不避词费,次第说明之”(22:15)。其实张之洞的怀疑既合情又合理:当初有虚金制之议,纯是国际银价下跌,精琪设32∶1之比,在实务上尚称合理,但若日后银价再大跌,则势必要调整。所以32∶1并非不能更动的铁价,而只是初拟时的比例。1904年起银价回升,虚金之议自然中止,32∶1或40∶1的问题已不存在。

第二,“国中人士明其性质者绝少,即现在度支部及币制调查局中人员,恐亦什九未能了解,以故或生异议而沮其成,……所以迁延不办之故,当由于此”(22:15)。梁抓住张之洞等人对32∶1定价的质疑,反复解说争辩,好似中国未能采虚金制是一大遗憾,而此憾中最大的干扰,是张之洞等人对国际汇兑的性质不理解,“生异议而沮其成”。其实1904年精琪的议案在中国不能行,除了国际银价回升暂时缓解了外在的危机,另有一项要点是梁在两篇文章内都未提到的:

中国境内币制混乱,单是银币的种类就不下数十种,各地的银两重量不一;在铜币方面更是如此,尤其清末各省滥铸铜元,货币市场更是混乱。要把全国货币统一起来,所需的行政费用不知几何;要把地方的抗拒力摆平,也不知要耗用多少心力。要先统一币制之后才能确立银本位,才能以此作为对内行银本位,对外行金本位的虚金本位制。

改革币制和统一货币的困扰,比32∶1是否恰当之争既大且烦,梁若要支持虚金制,应当先说明如何解决这项大问题。

整体而言,梁在1904年主张采虚金制时,对此制的本质认识不足,论点集中在中国因长期的“镑亏”压力太大,但因实力不足而无法行金本位,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行虚金制。1905年起银价回升,危机解除,虚金之议止;1910年起银价又回跌,梁重议虚金制之可行与必行性,此次他对虚金制的本质理解甚对,但在批评反对者之论时,只集中在32∶1的法定兑换率上,而忽略了国内币制改革的诸多困难,未免见小遗大。梁在1910年时主张“金汇兑本位制(即虚金制)其为我国所必当采,殆无疑义”(22:25),然而若银价在几年内像1904-1907年间一样地回升,是否仍“必当采”?

梁对虚金制的见解,在1914年3-12月担任币制局总裁时,因为需要作实务上的决策而有了相当的转变。“鄙人畴昔固主张行金汇兑本位,而于极短之期间内以银本位为过渡者也。及民国初建,政府有借外债六千万镑之议,吾在海外不知实情,以为可成,乃主张遂行完全之金本位。……及此项借款不成,吾已不敢复持斯说,则还归于数年前所主张而已。(就任币制局总裁)一年以来,颇闻国中人士或相责备,谓何故不主张用金,而徇俗用银为苟且之计。……此种苟且一时之银本位制,今尚成为纸上政策,……我国今日非有莫大之金借款,则从何处得金者?……今我财政状况若此,而曰咄嗟得成金本位,鄙人不敏,不得不惊怖其言以为河汉无极也。”(32:38-40)

梁的这番改变,是在1914年任币制局时因亲见实际的困难而退缩了。其实行虚金制的最大困难,就是“非有莫大之金借款,则从何处得金者”,这是张之洞一开始就看清楚的事情,而梁要等到执政时才能真正体会。然而,到了1917年,机会又来了:段祺瑞内阁任命他为财政总长,负责币制改革和财政金融的决策。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金价大跌,梁认为这是大笔购入黄金改行虚金本位的好机会。但当时军阀们正需钱孔急,把这笔款项提取他用,“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便失之交臂”(43:17)。

2.1.8后见之明

大体而言,梁过度强调虚金制之利,忽略了改革币制的内在昂贵成本;此外,还有两项大问题是他当时所未能预见的。首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动摇,英国曾一度脱离金本位,到了1925年才在争议中返回金本位。如果中国在1917年梁任财政总长时,以九牛二虎之力行虚金制,三年之后,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国际金本位开始动摇,中国行虚金制的好处已不多,而可见的缺点与成本却不少,此时又应如何?是坚持下去或速返回银本位?这个观点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12年起国际银价大涨,从每盎司28.03便士(1912)涨到61.50便士(1920),不知当时尚健在的梁(时年48岁),是否仍坚持中国应采虚金制?

其次,1929年10月发生了世界经济大萧条(梁于同年1月病故,时年56岁)。何以有此次的世界性萧条?原因之一是列强皆采金本位制,货币价值皆钉住黄金价格。当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已足以影响国际金融,这只大象得了重病,在跌倒的同时也把英法德诸强一并拖倒,原因何在?

列强同采金本位,犹如共同穿一条金裤子,或被一条金脚镣铐绑在一起,其中一人出状况,其他“黄金俱乐部”的成员必皆受波及。中国在1929年时若已行虚金制,受列强波及的程度或许会比采金本位轻,但对外部门所受的打击仍然会相当直接。有些经济史学者认为,中国在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中之所以能未应声而倒,原因之一是未加入“黄金俱乐部”。也就是说,银本位发挥了防火墙的功能,此说亦不无道理。所以中国在1931年之前是否应采虚金制,须视三概要件:一是国际银价的起伏是否真的对中国不利,二是国际金本位制的稳定性是否可靠,三是国内币制改革的高昂成本是否有能力应付。后者是可预见的大困难,前两者是无人能预料之事,这三概要件中国都无法满足或应付。梁大力主张虚金制,事后观之,幸未成。

2.2推行国币

清末民初币制混乱,改革之议杂多,各式金融体系与机构此起彼落。这些复杂的情事,在关于中国近代货币史的著作内已有许多分析,较综合性的史料汇集有两项:一是《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二是《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梁所论及的国币改革,只是这段纷杂历史的片断。他在1910-1915年,写过八篇关于如何整理官钞和推行国币的文章,其中有三篇是1914年任币制局总裁期间写的,一篇是在1915年卸任之后写的回顾性评述。这些文章中常有大篇幅细辨诸项技术问题,本节的主旨是评论梁的基本动机、政策方向与执行措施,以问题的特性为主轴而略其技术性细节。

2.2.1铜元泛滥

梁写《各省滥铸铜元小史》(1910,21:13-23)的用意,是要显示中国民间货币体制的混乱现象。这是一篇历史背景与现状解说性的文章,涵盖的时段以光绪的最后十年间为主。晚清银贱钱荒与铜元泛滥的诸种问题,魏建猷(1955)有简明的概观性综述,何汉威(1993)也有相当详细的解说。相形之下,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梁的这篇小史只触及了全盘问题的一小部分。

问题的大背景和第2.1节的虚金本位制一样,都是19世纪70年代列强改采金本位之后,由于国际银价长期大幅下跌,银子既廉且丰。过去饱受缺银之苦的中国各省,开始大量铸造银币,使得银两和铜钱之间的比价下跌,铜币的价值相对于白银就急速上涨,市面的良质铜币因价值高、民间惜用而日少。各省见鼓铸铜币有利可图,纷纷设局铸造,追求铸币之利润;竞铸的结果造成铜币成色不一,同时也因过度鼓铸而价值贬跌。铜钱是民间生活的基本货币,铜币既贬,各省又滥铸,成色益劣,正如梁在此文开头所说的:“近数年来,以各省滥发铜元之故,致物价腾贵,民生凋敝,实为全国人民切肤之痛。朝野识者亦渐知之,而亟亟谋补救矣。”(21:14)

梁先分析百文铜钱的重量,在乾隆至光绪期间,从每百文重12.19盎司跌到每百文重6.80盎司,将近轻了一半。最大的原因是:“战乱频仍,帑藏竭蹶,政府始借铸钱为筹款之一法门。质日劣,量日轻,私铸日多,而钱价日落。……任各督抚之自营其私,安有画一之理。……而行政机关不整,又无术以坊之,以故恶钱日滋,……凡良币在势必为恶币所驱逐。……币制之糜烂,自是不可收拾矣。”(21:15-16)除了解说这些大背景之外,梁的文章有两条主轴,所用的资料相当详细,解说也很清晰。

首先,表列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三十年(1904),海关银一两兑换制钱的文数;以及上海银一两在历年间可兑换的制钱文数,两者显示都是长期下跌:白银贬,制钱贵(21:16-18)。其次,梁解说铜元之滥铸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时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天津市因银根紧而起恐慌;袁谓此由钱荒所致,于是始铸铜元(铜元与制钱铜币在外观上的主要差别,在于铜元中央无孔)。袁在三个月内铸出千万枚,获利百数十万,于是各省竞仿,广设铜元局。光绪三十一年为全盛时期,12省15局的铸钱机共达846具。若全数开工,每年可制出铜元164亿多枚,中国4亿人口平均每年每人可分得40多枚,安能不大贬?

光绪三十年到三十四年,实际铸出的铜元超过124亿枚,在5年之间每人平均得30多枚[21:21,何汉威(1993:419注147)对这些数字有不同的意见]。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由商业会议所上书于领事团,再转各国公使团。清政府初犹漠然置之,几经交涉,于翌年五月命各省铜元局悉行闭止。但两月之后,命广东等五局复开,欲将前此铸币之公利攫归中央,但此时铜元价值已大贬[光绪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80铜元可换银1元,宣统元年(1909)底已跌至180铜元一换],政府所能牟之利有限(21:21-22)。梁在同年另有一篇短文《论币制颁定之迟速系国家之存亡》(1910,21:106-110),再论滥铸铜元之害。他新提出的要点,是货币学上的格里森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这个现象在上一篇论滥铸铜元时已稍点出,但未用到此概念来解说货币现象:成色佳、含铜量高的铜元,民间会因质佳而惜用;在市面上流通的铜元因竞铸逐利,结果是愈铸愈劣,劣钱一多,好钱就更少(被窖藏或熔化以重铸更多的钱)。这是劣币驱良币的原理,梁以两页多的篇幅用实例解说此原则(21:106-108)。这是铜币的部分。

另一项祸端是各省大量印行纸钞。1909年6月估算,三年内各省已发纸钞3000万两(21:108),虽然号称这些纸钞可以随时兑换现钱,但却少实现。梁写此短文的目的,是指出铜元与钞币在中国已过度浮滥,若不再节制或整理币制,则国中所资为交易之媒者,皆为碎铜废纸,终必导致“民冻馁离散而国随以亡。……则马哥里所谓百年暴君专制之害,不如一次恶货币之甚者,岂不信哉!故吾以为,今日中国应办之事不一端,而莫急于颁定币制”(21:109)。梁这两篇论铜元的文字,是属于时事议论的文体,类似的见解在当时人的论述以及近代中国货币史的著作内已多论及,特殊之点不多。

2.2.2币改评议

梁有两篇评论币制改革的文章,其一是《读币制则例及度支部筹办诸折书后》(1910,25上:97-106),这是他在日本时对清末币改的评议,是属于时事评论性的文字。宣统二年四月,度支部奏厘定币制,有则例24条,附则13条,目的是要重新制定国币的单位、成色、发行机构、监督单位等等,这些条文与背景在《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页784-789)有详录。梁对这项时事有三项评论:国币的成色与价格单位,辅币铸造与行用之限制,旧币暂照市价行用之问题。他所评论的内容,大都是具体执行上的不同见解,属于国币推行技术方面的问题,甚少有政策方向、体制理念方面的辩说,可论之处有限。

同类推荐
  •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融生活和经济原理于一体,让你更加理性的认识生活,更加准确的把握生活的内在。从柴米油盐到逛街购物,从求职就业到创业投资,从财富收入到幸福人生,经济学紧跟你的每个脚步,看懂经济学才能走好人生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紧密相关,很多人从不觉察也不去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将生活和经济紧密连接,谁都无法回避生活中无孔不入的经济链条。面对生活就要面对经济,既然要面对,我们就要掌握主动,让不利变有利,从适者生存到发展获利,获得物质财富,并彰显人生价值。
  • 趣味博弈学

    趣味博弈学

    用博弈论的原理和精神反观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博弈的世界里,人生时时皆博弈,生活处处皆博弈。博弈可以令我们充满智慧,令我们理性选择,令我们克制自私的天性,令我们关爱他人,令我们豁达,令我们从容前行。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将博弈知识和故事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博弈技巧用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其趣味性、可读性和认知性。
  • 听经济学家讲故事

    听经济学家讲故事

    经济学就像远远挂在天边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吗?经济学是复杂的理论,高深的原理,抽象的数学符号吗?不,经济学是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妙趣横生的事实。本书就是你正在寻找的通俗化的、不用费力就可读懂的“经济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从大量的生活小事中明白经济学的规律,从生动风趣的描述中学到经济学的常识,却不需要去读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去钻研那些艰涩难懂的经济学读本。
  • 财政风险概论

    财政风险概论

    许正中编著的《财政风险概论》主要介绍了财政风险与财政风险的化解,国债风险及其防范,社会保障性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金融性财政风险及其化解,非金融性国有企业引发的财政风险及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建立平准基金,阻断风险系统性触发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中国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保险

    为了更好的探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找出其成功秘笈,本套丛书主要从平安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规划、企业文化与团队管理、营销模式与品牌管理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热门推荐
  • 如冰传

    如冰传

    她出生身体冷如寒冰,没一个朋友。直到十六那岁年蜀山大弟子明远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一生,他想尽一切办法只为治好她身上的寒冷,可不知已慢慢陷入了万丈深渊......
  • 王爷:妃乃丐中丐

    王爷:妃乃丐中丐

    世间相传,自从拥有了丐中丐,被蛊毒折磨的齐王,筋骨不疼了,腰腿也不算了,气血旺盛了,功力也恢复了。人人都称这丐中丐,真乃世间极品良药,只是却被齐王独自霸占。场景一:“沧哥哥,你说人会死吗?”“傻灵儿,人当然会死了!”“如果我死了,我愿化作一朵曼陀罗,为沧哥哥祛除一切恶果”场景二:“你什么条件都能满足我?”段清灵狡黠的目光。“不错!”炎凌沧笃定的样子。“好,你听好了,我的条件是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五两火苗六两气,七两黑烟八两琴音,火烧龙须三两六,楼粗的牛毛我要三根,雄鸡下蛋来八个,晒干的雪花要二斤”,段清灵说完十分傲娇的看着呆在那里的炎凌沧。“。。。。。。”
  • 入门:我的世界

    入门:我的世界

    《入门:我的世界》是最初由瑞典人马库斯·阿列克谢·泊松(Markus"Notch"Persson)单独开发,现已成立Mojang公司来开发此游戏。该游戏基于Java平台,开发灵感来自《矮人要塞》(DwarfFortress)、《模拟乐园》、《地城守护者》(DungeonKeeper)和《Infiniminer》。本书是专门针对入门的新手变成响当当的白金大神的攻略。
  • Tarzan the Untamed

    Tarzan the Untam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本嚣张

    妃本嚣张

    她是著名的美女医生,但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暗夜首领,她拥有双重人格,一朝穿越,本想做吃等死,奈何事与愿违,且看她如何玩转古代!
  • 古树

    古树

    一个因千方百计砍伐古树的人,终于以自己恶劣的手段得逞了,可是却死在这棵树下。
  • 金正希先生文集

    金正希先生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在纷繁复杂的职场行为里,心理活动像一双幕后推手在操控着“台前表演”。每位员工每个司空见惯的日常行为,每个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都隐藏着不易发现的心理秘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单为追求工资为主导思想的80、90后成为公司主体的年代,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管理成了一场心理博弈战,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技巧便是懂得员工心理,读懂下属的内心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有效了解员工,激励员工,进而达到正确用人的目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员工,才清楚员工的优势与不足;只有学会激励员工,才能让员工始终保持激情与斗志;只有正确用人,才能把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扬长避短,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 世界在我手中

    世界在我手中

    宇宙神族张浩,在一次闭关突破时,强大的能量撕开了宇宙空间,形成了宇宙时空裂缝。张浩竟然穿越回到了3千年前的地球,具有神族强大力量和扮猪吃虎恶趣味的张浩在地球混的风生水起!什么?世界首富?当来玩玩罢了!
  • 十三行风水师

    十三行风水师

    风水界新星杨达,依靠深厚的历史风水知识,敏锐地觉察到以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为首的十三行后人,接二连三地被人用凶狠的风水煞局暗算。在破解这些风水局时,他意外地寻得了伍家宝藏,以及背后隐藏的一个惊天风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