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4800000002

第2章 引论(1)

在全球政治经济的功能和结构中,目前和持续中的转型改变了国家的作用,并且为非国家角色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社会运动和全球交往网络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全球公民社会已经出现的证据,另一方面,国家越来越陷入到与全球公民社会、全球资本以及由三者共同结合而成的全球治理结构的复杂关系之中了。在这种新情势之下,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由“国家中心”转向“社会中心”,康德式的“世界公民社会”理想开始复兴。一些学者明确提出,全球公民社会意味着超越民族国家的社会性联合,它是个体自决自治的领域,它的成熟终将消解国家边界,从而带来民族国家的消亡。虽然这种观点遭遇了多方的置疑,但它无疑也对新世纪的社会思潮和政治实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现在,即使最保守的观点也倾向于承认,全球公民社会的概念确实构成了对国家等传统政治概念的极大挑战。

然而,“正如没有一个以市场经济和公民权利为根基的现代公民社会,就难以建构一个现代国家一样,没有一个现代国家,现代公民社会也难以建构起来”,许多经验事实和理论上的论证共同表明,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远非一种彼消我长的简单关系,国家和公民社会都不是固定的实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们的结构、目标、支持者、规则和社会控制都会发生变化,它们在不断地适应当中互相转化和互相构造。因此,如果因全球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而认为它带来了一种实现“自由人的联合”的希望,认为国家正经历着权力的严冬,则显得过于匆忙。在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对待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对它们的规范性研究牢牢地建立在经验现实的基础之上,合理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为国家在未来政治中的作用做出恰当定位。

一、变动中的国家

在上世纪晚期的历史中,国家正经历着转型。促使国家转型的因素首先来自于积累策略的转变,研究表明,资本主义国家正由福特主义迈向后福特主义,即使在尚未完全实现福特主义的国家,后福特主义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后福特主义的典型形式也被称为以信息、高端科技、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它具有弹性化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集体消费关系,其显著特点表现在:它是一种基于多技能工人与不熟练工人相结合的弹性生产机制,以空间经济和网络经济的运行为基础,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后福特主义的有效循环将基于灵活和网络化的生产,在对技术、其他创新租金以及灵活性能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利润率大幅提高,更灵活的生产装备、技术和新产品的再投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积累策略的这种变化,必然导致政治策略和领导权策略的变更,或者可以说,“福特主义不只是一种工业或经济的安排。它同样定义了国家、个人及社会的关系”,在后福特主义中,“基于阶级基础的政治是不可能成功的,个人主义及消费者是政治的基础,国家应该因此而重新为人们所认识。”后福特主义时代的降临,技术和经济范式的转换,新的积累体制、调节方式及其社会化的重构,对国家的形式和功能提出了新挑战。福特主义工业社会中国家履行三种特殊职能的能力——(对工业和其他的)“管制”、(对收入和其他的)“再分配”以及“实现充分就业”——在后福特主义知识经济社会中,都受到了削弱,比如里根和撒切尔在美国和英国所进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以干预和调节方式为例,后福特主义从官僚主义形式在合作结构中占据统治性的支配地位,正走向扩散化的、非中心化的、更弹性化的组织形式。国家主要以培育知识基础、营造创新环境、提供制度设计为其关键的干预模式和调节方式,在事实上市场和社会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影响国家转型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化。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大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以技术控制为核心)正在加速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变化,即规模经济向灵活经济过渡,这种新模式是建立在生产过程的中心——边缘结构基础上的,大的跨国公司在其母国用少量的雇员掌管着金融、技术开发、组织和创新,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过程中的车间。这就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是主要由少数民族、妇女和移民构成的非技能劳动者,“失去祖国的”公司不再明显以民族国家的运行为基础。这一投资形式的变化直接造成了两大尖锐的政策问题:一是国家该如何避免大量的投资冲击和资本外逃,二是如何降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就前者而言,为了保持企业对投资的信心,国家无法再以惯常的通货膨胀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因为它带来高利率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就后者而言,国家不得不重新对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做出考虑。从全球社会流动的角度来看,不同形式的民族国家由于移民的不断增加而受到挑战,大量移民降低了种族和文化的同质性以及公民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同时,全球化所彰显的自由与流动在增加经济和社会事务复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公民的自主性与自治能力,促成了这样一种趋势:公民要求获得自主和自治的权利,他们借助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和组织来实现这一愿望,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作用的增强,非政府组织已不满足于在规制市场、沟通政府与社会、承担辅助性福利功能中的无实权地位,而日益要求以一种扁平的权力结构替代传统国家与社会中存在的垂直权力结构。

由此,国家面临着新变化,甚至可以说,国家正面临危机。概言之,首先,国家日益变得“非国家化”。民族国家机构正逐渐空洞化,其权力正不断地被超国家制度剥夺,或转移给地区或地方层次上的一些正在出现的权力网络,国家能力在超国家的、国家的、次国家的以及跨地方的层次上进行重建。

第二,政治制度的“去官方化”。如果说非国家化涉及民族国家活动领土的分散,那么去官方化则包含公共—私人边界的重新绘制、任务的重新分配、组织和任务之间关系的重新连接。第三,政策规制的国际化。国家内部行动的国际背景已经扩展到包括超地域或跨国的因素和过程,对于国内政策来说,它们在策略上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熊彼德主义竞争国家中,民族国家自主性的丧失使得超国家合作、协调和次国家空间的复活成为必要。民族国家的传统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但是它同时为民族国家自身去调解不断增多的超国家和次国家行动拓展了空间,与政策规制国际化相应的是民族国家试图塑造国际政策规制的斗争。

总之,在新的时空定位上,国家的组织原则、制度建构和治理模式正在重新整合和重组。在后福特主义和全球化语境中,政治的总体反应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国家管理者、经济和其他社会力量正在试图将凯恩斯主义的充分就业国家转变为熊彼德主义竞争国家,它试图重新塑造国家行为,并试图发展新的统治和治理形式来解决国家和市场中新出现的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作为如何?事实上,各国都正在变化的处境中寻找国家的适当位置,努力改变全球政治重组远远滞后于经济重组的被动局面。

全球化所推进的后福特制的转型使国家重新审视资本的能力。到90年代,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已经使国家在兼顾汇率稳定性和国家货币政策自主上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不仅如此,资本的高度流动所带来的降低税收和劳动力成本问题也考验着国家能力。然而,各国却不得不以积极的姿态面对这项二十多年来各个国家的国内优先选择和对外战略政治交互作用的成果,不仅肩负着维持经济增长的责任,而且要对因资本流动而造成的社会不公正问题负责。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变革之后,国家进一步获得了在市场中生存的权力,它作为市场中的最后求助者的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国家也日益认识到必须在民主和法治上为市场创造良好运行的条件,努力消除市场中存在的不公正。

与全球资本共存并且对其进行适当的规制是国家在未来的重要选择,然而,这项任务已经不可能仅依靠国家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实践表明,国家并非总能适当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过于膨胀的资本权力常常牵制甚至压倒政治权力,而且政治与经济的结盟将导致更大的社会利益的丧失。此类历史教训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规制资本的过程中,国家必须借重公民社会的力量。

新的积累形式所推动的国家职能转变、由资本全球扩张所带来的对一个更加自由和公正社会的吁求,在推动国家转型的同时催生了公民社会,构成了世纪末公民社会复兴的最根本原因,此外,新自由主义改革和政府再造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自由主义虽然过分夸大了市场的作用,但是作为对国家干预主义的一种反动,它对市场的信任却促使国家重新对待公民社会,尤其是新制度主义和产权学派的理论,指明了国家瘦身的方向在于向公民社会转交权力。尽管在新自由主义理论中,公民社会一词几乎等同于经济社会,其所倡导的公民社会自由基本等同于市场自由,但是,在公民社会的讨论热烈起来之后,这一术语的含义很快变得复杂起来。另外,在上世纪末的西方政府再造运动中,各种意识形态共同推动的政府再造运动从公共行政的技术变革出发,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政府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公民及其组织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公共行政的过程中来,公民不仅必须具有足够的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还要使政治体制形成分权化、倾向自主治理的体系。这样,对公共管理的讨论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政治学领域,对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讨论也成为全球化时期公共管理领域和政治学领域的共同话题。

可以说,重新发现公民社会,是20世纪末全球政治的鲜明特征。对此,我们可以从公民社会中非政府组织规模的扩张中获得进一步认识。在法国,仅仅在1990年就建立了6万多个社团;在巴西圣保罗,有近45000个非营利组织在发挥作用,而整个巴西有近20万个非政府组织在发挥作用。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70年代,各种社团和群众组织的数量非常小,50年代初,全国性社团只有44个,60年代也不到100个,地方性社团大约在6000个左右。到了1989年,全国性社团增至1600个,地方性社团达到20多万个。此后,1989年和1998年政府两次对社团进行了重新登记和清理,其数量有所减少。但到2009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已发展到42.4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3.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8万个,基金会1780个。

在全球层面上,据《国际组织年鉴》2005-2006年的统计,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持续不断地增长,透明国际在1995年只有5个国家分部,在2005年已经有90多个国家分部,而国际红十字会几乎在每一个国家活动。更为重要的是,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21世纪头十年的各国自然灾难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救灾、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受到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参与抗震救灾的国际国内非政府组织就有一百多家,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

伴随着国家的转型,公民社会迅速成长,进而形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力量。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以及对这种重构的理论阐释。毫无疑问,国家现在处于一种新的情境之中,公民社会不再只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动进程中的因变量,它因自身的强大也成为了这一进程中的自变量。治理理论突出强调了这种新变化,它指出,国家、公民社会和市场应取得平等的主体地位,尽管国家由于传统职能的惯性会在更多的时候居于主导地位,但这不等于说资本和公民社会是次要的治理主体;而且,治理的方式应该是基于谈判和协商的多向度互动。这样,国家就将不再垄断公权力,相应的职能将大幅度削减,其角色也将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监督者和服务者。治理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全球公民社会和全球资本迅速发展的现实,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然而,回顾国家、资本和公民社会的关系,不难发现,自19世纪末自由市场经济的地位确立以来,尽管经历了国家干预主义期间资本权力没落的阶段,总体上,资本作为“第二种权力”的地位基本确定,尤其是在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相结合的今天;相比较而言,公民社会(抽离了市场的公民社会)似乎没有那么幸运。尽管公民社会在历史上或许曾经存在,也或许曾经兴盛,但称其为“第三种权力”却是近年来的事情,并且,这种说法是否恰当,仍需接受现实的检验。

同类推荐
  •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并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姓“社”,而是说我们要搞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它告诉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际上,我国14年的改革,也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 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与制度创新

    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与制度创新

    本书共分为八章,包括:公共行政与行政责任、公共行政的概念及其制度性质、规则系统的内在弊病及矛盾性、发展和完善行政责任制的理论启示等内容。
  •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本书收录的内容,或摘自《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摘自公开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摘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根据电视访谈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其中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由于本书中选录的外国政要都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个别的人物、地名之外,书中未作专门的注释或说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本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形态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原则方法与结构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热门推荐
  • TFboys我学会了坚强

    TFboys我学会了坚强

    不喜勿喷,喜欢的加QQ2959076703啦啦啦,飘走~~~~~不喜欢的请不要打击我的自尊心因为我已经很努力了如果不喜欢,加我QQ提意见新创建的群:431871134
  •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描摹,能够给读者比较完整的印象。
  • 归来见日出

    归来见日出

    五年前,她带着脸上的疤和心里痛离开,回来后才发现,尽管是一场误会,可自己还是爱他的。
  • 妖女无敌:师父你家缺徒儿不

    妖女无敌:师父你家缺徒儿不

    她在黑暗中流浪了将近六年,终于捡到了个大神师父。他绝圣弃智一千八百余年,怎就收了个逗比徒弟?!宿大仙表示,徒弟太闹,搞得他六根都不清净了。镜小妖表示,师父太弱,这点程度就消受不了了。某云念叨,愚蠢主人,你的节操又没了!某性别模糊人士哭,丫头,说好要赔我小娘子的呢?!秋风萧瑟,大山里传来某师兄的冷哼嫌弃……受伤的内心,却比那张面瘫脸要诚实很多——师父师妹,你们这么就忘了我,真的好么?!【本文有虐==但师父绝对无辜!师徒最后欢天喜地肯定是要满满的!笑声要盖没眼泪!莫要批斗亲亲师父~】【读者群号:83169458】
  • 深情不负盼君归

    深情不负盼君归

    世间诸多结局,也只是道者讲述自己倒叙记忆故事中的一段。他佛号是非,一个十五岁出家,二十岁便已成为敦煌高僧。他名为萧锦鸿,淮安公主的夫君。官宦世家子弟。二人的故事,发生在那一年…
  • 彼岸却相知

    彼岸却相知

    当代乡村与城市小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上部以潮汕地区桑浦山下林家村人林志勇勇敢的走出村子到他乡闯荡的故事,期间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人性的蜕变与沉沦。再到最后的醒悟,给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发出最严厉的拷问。下部以林志勇的儿子林岳的故事开端,讲在改革开放后的背景下沿着父亲的路寻找梦想,其中揭发了当今时代下九零后的迷茫与困惑,与现实成为共鸣。
  • 活幼心书

    活幼心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腹黑帝妃

    重生之腹黑帝妃

    一代修罗门楼主,杀伐果断。想不到竟然死于自己最为信任的人手里,怨气横生。一朝得以重生在异国。她,纳兰家族嫡系孙女,天生无法修炼斗气,相貌丑陋,在整个京都闻人笑道的笑柄。性格懦弱,在家族里人人欺辱。当她变成了她,那些曾欺她辱她伤她欠她之人一一讨回来。
  • 发现唐诗之美

    发现唐诗之美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期读者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本书对五绝、五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排序、讲解,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全唐诗进行了一次新的归类和总结。
  • 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

    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

    创业是青年人的梦想,创业是有志者的目标。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市场要繁荣,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我们大家的敢想、敢干、敢创业。我们这个时代是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要求有志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人都应培养创业精神,树立创业的志向。在这个变革的社会中,要想实现人身价值,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创造自己的事业,才能把个体融于发展的社会进步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生的价值。今天,知识经济的暖流已经浸润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创业提供了条件,也为创业拓宽了广阔的道路。